[综]和古代名人同在——风雨琉璃
时间:2019-05-10 09:52:21

  这回的……阿玉没啥好说的了,还真就是个实心眼啊!既然这样那他自然不会继续没礼貌,转头问起了他们的来意。
  “若说要蚊香……这会儿买了回去,也用不上多久了,还不如明年早些过来采买新鲜的,效用也能好些。”
  “不只是蚊香,更要紧的是那火炕,老夫在北面说的太好,这不是,这几个就动心了,你也知道,北面比南面寒冷。”
  “不错,秦兄,这越是往北,冬日越是苦寒,皮革裹身也不过是堪堪能遮挡,夜里冻死的不在少数,若是能学了这火炕去……”
  在这个事情上,山涛的积极性立马就起来了,一扫刚来的时候那稳重寡言的模样,让阿玉忍不住眉头一挑,多看了他好几眼。山涛是个什么情况,阿玉知道的并不比王祥少,还有历史可以借鉴,你说这会儿他还能琢磨不出这里头的关窍?
  想到这人和司马家的关系,再想想这即将发生的战争……阿玉忍不住悲天悯人了一把,微微撸了一下思路,笑着问道:
  “三国鼎立多年,诸位可曾想过,如今什么才是打破这僵局的关键?”
  咦?他们不是来谈生意的吗?怎么突然转到了这国家大事儿上?这画风是不是转的快了点?难道这是想学诸葛卧龙?来个隆中对?他们可不是一方霸主,听了没用啊?这指点江山,一览天下的架势……
  “不知秦兄有何高见?”
  在别国的土地上,山涛比较谨慎,不想第一个开口,可转头一看,老的老,小的小,好像丢给别人也有点不够义气,索性对着阿玉一个拱手,将皮球踢了回来。求教的姿态做的那是相当的到位。嗯,能在历史上留名的果然都不是啥简单的货色,这操作相当的熟练。
  阿玉就等着你们来问呢,不然他怎么夹带私货对吧。所以也不客气,用大唐操练几十年的贵族做派,十分优雅的喝了一口茶,微微抬起下巴,侧目问道:
  “诸位,不知可曾对比过这百十年来的人丁户数?”
  “这……虽不知具体数据,但这一路行来,倒是也有些感悟,如今荒芜阡陌,十室九空,人丁已经十不存一了。”
  “十不存一?呵呵,就玉所知,怕是五十不存一了。诸位,我中原虽广博,然,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侵扰之心从不曾绝,窥视这富饶之地千百年,几度荼毒天下。如今虽说东夷可以无虑,南蛮虽有战事也尚可抑制,西戎也自顾不暇,可北狄呢?四方蛮夷之中,他们人丁最盛,战力最强,又曾一度南掠成性。若是有朝一日,北面一统,再次南来,这三分的天下,可有阻挡之力?”
  “嘶……不至于吧。”
  “不至于?蔡文姬当年如何会在北面受辱?如此大事怎可侥幸行事?我中原征战不休,人丁逐日稀松,若再不行那休养生息之策,那十数年后,我汉民还剩几人?”
  阿玉这话说的很重,声音却不大,可听到这些个已经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精英的人的耳朵里,更是晨钟暮鼓,洪钟大吕一般。想想这一路走来满地的荒芜,想想这稀松的城市人口……
  “确实少了,老夫幼年之时,虽战事频繁,天下大乱,可这城镇乡野,人丁却比如今多了不下五成。若是这么算,这些年……”
  后面的话王祥已经说不下去了,作为这里年岁最大的一个,他对于人口的对比最强烈,心下受到的震动也最大。为此,他看向阿玉的眼神,都带着几许惭愧。若非这个少年,他居然从没发现这局势居然已经危急到了如此地步。
  “人丁稀少则耕种者稀,善战者寡,若北面再出一个匈奴,那这天下……异族铁蹄之下,我华夏衣冠何存?”
  王祥这话一出,整个室内再无半点声响,就是在门口守着的福寿叔也忍不住垂下了头,一脸的哀伤。
  “兄弟萧于墙而外御其侮。”
  这是山涛,他听懂了阿玉的潜台词,也在第一时间表达了他的政治观点。这让阿玉十分的欣慰。终究,这个时代的人不缺铁血钢骨。
  作者有话要说:  古时能被赐姓,那就是祖上有人在本职工作□□绩彪炳,才能得以被赐官职为姓氏(比如尉缭子,那就是因为缭这个人做到了国尉,并堪称名家,被尊为子-一如孔子,列子这样。所以被赐尉姓。)
  。
  。
  “木莲”——薜荔、又称:凉粉果、鬼馒头。
  在会稽山腹地随处可见:藤攀在大树上的参差批覆,
  薜荔结果,形如莲房,掰开可见许多细小的种子,“木莲”这个别名大概由此而来。
  鲁迅先生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薜荔和无花果同属,也像无花果一样,花为隐头花序,藏花托中看不见;果实是由肥大的花托形成的聚合果。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灌溉了营养液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古典的彩蝶 2瓶、安 1瓶
  ^_^
 
 
第190章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43
  阿玉的问题, 想法,虽然暂时还只是个想法,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政治主张, 也不可能立即获得上层的支持。可毕竟思想得到了认同, 在彼此在心照不宣下, 建立了相同的目标, 这已经是个不错的进步。最起码阿玉知道,通过面前的这几个人,他的这些担忧,这些想法必定会被一层层的递送到上头,特别是曹魏上层。毕竟直接面对北狄威胁的就是他们。
  虽说如此一来,若是北面提早重视人丁等问题, 很可能拉大三国间的差距, 甚至有可能让这司马家更早的夺权, 更快的一统天下,可对阿玉来说, 谁当这个老大并没有什么区别。倒是早些恢复元气才是他更看重的, 最多等着这些人走了之后,他在往顾雍那里送个信就是了。
  与此同时, 也正是阿玉这种忽略曹魏和东吴关系,只关注百姓民生的举动, 让他和几个北方来客关系瞬间亲近了许多。在山涛安排了手下去阿玉家那些依附来的百姓建房子处,学着怎么做火炕的时候,还被阿玉邀请, 去看今年山下佃户根据阿玉给出的农事步骤耕种下的土地。
  如今已经是初秋,田地里的粮食作物已经结穗,对比一下新式耕作和边上旧式耕作的作物生长状态。即使是对农事不怎么精通的,也已经看出了区别。
  “这些真的是一起种的?时间上一样?”
  王祥小时候日子不好过(不然也不至于自己钓鱼去对吧。)所以对于田地,他比另外几个更熟悉些,不过是对比着看了几眼,就估算出了大致的差距,也正是这样的认知,让他十分的吃惊。忍不住一个劲的问阿玉,这种植时间的问题,而在得到阿玉肯定的回复之后,更是瞪大了眼睛,有点哆嗦的说到:
  “这若是……最起码增加三成出息,天啊,一亩地三成,那若是一百亩,一千亩,这……秦郎君,请受我一拜。”
  说到后来,王祥整个人都肃穆起来,二话不说先给阿玉行了一个大礼,在阿玉快速的扶起他之后,又慎重的说到:
  “重农保民,可昌天下,这道理流传千百年,可真正放到心上的却寥寥无几,便是历代帝王也重形而不重质,天下才俊做到这一步的更是不多。秦郎君心忧天下百姓生计,竟是做到了如此地步,此举,比秦汉之时农家亦不少让。该行礼啊,王某代天下众生拜谢。”
  代天下众生?阿玉有点牙疼,这也是阿玉每次到古代都觉得黑线的地方,这些士人们,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是世界精英,总是喜欢代表别人,而作为在现代总是被代表的一个,对这个一直相当敏感。若非他在古代时间长了,也常做点代表别人的事儿,这脸色都能立马变了。
  权当这话听过就算,阿玉撇开这个话题,将眼睛重新放到现实上,一本正经的指着这田里的庄稼,对着正满脸震惊,询问各种农事的几个人说到:
  “所谓眼见为实,想来有了这个实证,玉所说的新耕之法是否可行,众位依然心中有数了。我有意将这增产耕种之法撰写成册,届时……还请诸位援手,将其流传出去,此举虽说有自夸邀名之嫌,玉这个年纪便如此匆忙成书,显的有些浮夸。可时不待我,玉觉得,若是能多一些人知道,多一些人采用,三五年后,或许这天下各处都能多收上这三成。若是真的有这一天,各处百姓必定能多饱腹几分,而饱腹之后有了余力,自然又能多开垦一些荒地,多养活几口人丁,长此以往,这人口自然上涨迅速,我汉家必定能多缓过几分元气。”
  写书?传出去?作为士人来说,自古以来,世人想要出名,想要名传青史,不外乎三种方式,立言立功立德,王祥走的是立德的路,武人擅长的是立功之道,而阿玉……这么一点子岁数,居然就要立言了?若是这事儿放在以往,王祥大概立马就会啐阿玉一口,黄毛小子,想成名想疯了吧,没这么容易的。可换到这会儿,别说是王祥这个不怎么会得罪人的家伙了,就是其他几个也只有点头的份,还点的一脸的感激。对着阿玉这种行为那是一万个点赞。
  “世人皆敝扫自珍,难得秦郎君如此慷慨,为了天下芸芸众生,竟是将这兴旺家业之道尽数外传,我等如何敢不尽力。至于成书……学识和年纪又有何相干?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秦郎君正是对应的恰如其分。何必拘泥这些世俗之见。成大事而不惜身,敢为天下先,如此才是君子所为。”
  看看,王祥这捧得,差点没把阿玉直接捧到天上去,若是在来几回,只怕都能直接给阿玉套上个子了,秦子?嚓,为啥听着这么怪呢?
  不过王祥这话说的,确实是真心话,就是后头跟着点头的那也是十分的真心实意,他们是真的觉得这事儿一定要好好干。
  你说为啥这么好说话?这不是好说话,而是事关自身,不得不尽力。一来先头已经有阿玉这人口少,异族入侵的大危机洗了脑,让他们感觉到了人少的大痹症,正一个个的发愁,满脑袋的都是如何休养生息才最好的问题。二来这推广增产之法本身就十分容易获得名望。
  大家想想,若能席卷全天下,他们这些推广之人的名声又将如何?细算起来,未必比阿玉这个研究写书的差,还能顺带获得本国上层的注意和赞赏,甚至是奖励当官什么的。这样一个两项便宜,各的好处的事儿他们如何能推却?即使一万个不成,最起码他们自家肯定是能获得这个好处的对吧。
  不管是做官也好,还是做人也罢,花花轿子人人抬这一点在哪一个年代都是十分可行的。阿玉给出了这么一个大好处,付出的只是帮着宣传?这个要求真心不高,甚至可以说低的让他们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于是这几个机灵人满口的夸赞,高帽子是一顶叠着一顶,等着回到阿玉家,一个个还十分有眼色的立马开始写信,将阿玉这事儿往外宣传。当然更重要的是,赶紧的,派人跟着阿玉家的农人学啊,还有阿玉说的书,亲,你到底是写没写好啊?若是写好了,那赶紧拿出来,他们抄写也是要时间的。
  有人催着他拿出农书来抄?阿玉对此很配合,他来到这个时代这么久,为了当个名士什么的,那书写的不是一本两本,几乎将他觉得这个时代能用上的,正好比这原本高上那么一点的各项技术都已经整理出来了。(别问我为啥都是只高一点的技术知识,俗话说的好啊,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的不是疯子就是自作聪明,阿玉不是疯子,也不会自作聪明,自然就成了这样。)
  眼瞧着勾搭住了这么几个人,阿玉觉得,这会儿还真是推广自家科技小能手名头的好时候。所以他十分利索,转头就带着人去了他的书房。而就在这书房里,那几个人刚进来就被镇住了。
  刚进来,还没看那些书的内容,还没领会到阿玉技术上的优势为啥就镇住了?因为书啊!亲,这个时代的书……众所周知,古代书籍的装订方式大体经历了简策、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9种形制(这个亲们可以自行百度)。第一种就不说了,那就是竹简用绳子串起来,这个哪怕在汉朝也是属于主流。虽然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可毕竟纸这个东西少嘛,可以理解。可即使有了纸本书,他也不是一下子就直接进化到我们如今看到的线装版的。
  汉、唐代虽然纸张已经开始流传,却依然只有这种卷轴形式的书。那种挂在墙上的轴画、书法,仍是卷轴装的遗风。晚唐以后,卷轴书向册页书过渡,其装订方法又有多种多样的演变,比如奏折式样的,比如类似线装版这样却是浆糊一层层糊出来的等等。所谓的真正的线装书,那是到了明代才正式出现的。
  可现在呢?亲们,我们的阿玉十分利索的就将这样的东西给弄出来了!!而且这纸……(这个就不是天才和疯子的问题了啊,毕竟这只是一层窗户纸,和科技发展什么的,不搭嘎!)
  “这个纸……这个书……”
  王祥第一个反应过来,直勾勾的就往书案边冲,连着阿玉都给他一巴掌给推到了一遍,只顾着满眼惊喜的看着书案上,那整齐的,看着就十分利索,简练的书册;细腻洁白,墨迹凝儿不散的纸。
  手微微哆嗦着,细细的摸了好几下,将那书册翻动了好几回,这才重重的吐出一口气,随即转头对着阿玉说到:
  “好在此次老夫来了,好在来了,哈哈哈……收获颇丰,颇丰啊!”
  王祥在欢喜,其他几个有眼力见的这会儿也回神了,不说山涛冲过来,好不见外的提起笔,开始在新的一张纸上试着书写,就是那两个只能在后头跟着,一时挤不上试用的小孩,看向阿玉的眼神也满是崇拜和敬仰。
  “秦兄,这纸……此次抄写可是用这个?”
  嵇康别看人小,机灵劲十分的不凡,像是书册这东西,先头就说了,那就是一个脑洞怎么开的方向问题,一眼就能看到底,所以他虽然欣喜有这么一个巧妙的法子,却不多嘴询问,心下知道,既然给他们看到,没有隐藏的意思,那么以后回去,他们自然也能学着这么装订,没什么好说的,可是这纸……这年头这也是属于各家秘术,想要问怎么制作出来的那是别想,可讨要却是可以的。只是他们毕竟不熟,所以上来只是问这一次抄写的问题。
  “这是玉新制的,若是喜欢,请随意取用。”
  在嵇康的星星眼中,阿玉这话说的那是相当的嘚瑟。虽然表情很温和含蓄,可眉眼间那种矜持的自得,还是彰显无遗。
  而相对比的,年纪更小的向秀则越发的直接,他拿起一张纸,细细的看了又看,乐呵呵的转头对着阿玉问到: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