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钰从小就聪明,这些仆佣的心思他清楚的很,只不过这种事不必说太多而已。凡是有来的,他也给大赏,至于由此关系变得亲近,那是没有的。倒是带着小说本子来凑趣的书童他多留了一会儿。
沈钰的确很聪明,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有多喜欢读那些经义。少年时读书,常常是上头家塾夫子讲课,他就在下头看外头买来的小说本子,他最喜欢的就是游记和演义一类的小说。
夫子是知道家主家主夫人对这个嫡幼子没有过高的期待的,所以也没有惩罚过沈钰,竟然就随便他看些闲书了。现在想来,该读书的那些日子,陪伴他少年时代的竟都是一些杂而无用的小说。
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忙碌的紧了,渐渐不再看小说。
等送走了书童,本来是没有多大的意思看这些小说的。这个时候却有了一点兴趣,别的都没有拿,只是捡了格外被推荐的乔琏的书。
乔琏的书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只不过《海上归来记》、《宦海》、《药庐琐记》而已。但是《海上归来记》好说,不过四册而已,《药庐琐记》更是不成书,出来的三回文字是简报装订。
可《宦海》不同,大部头分为上下两部,上部《文魁》十二册已经齐备。下册也渐渐出来,磊在一起相当可观了。
沈钰已经出门半年多了,在他出门之前乔琏就已经有些名气了,只不过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声望而已。当时沈钰专心经营生意,已经很久没有少年时代看小说的闲心了——而且说实在的,他也不如小时候对小说那样有热情了。
不过大概是好久没看小说本子了,再加上闲来无事...沈钰是个精力充沛的人,洗过热水澡之后让丫头将烛火拨的亮亮的,先从乔琏的成名作《海上归来记》看起。
不得不说打脸复仇的套路就是爽,这类小说就像是精神鸦.片,往往能勾引人一气呵成看下去。就像是现代每一个晚上抱着手机读小说的少年少女,心里想的是十二点之前一定睡,然而,然而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睡是不可能睡的,先看完这一本再说。而看完一本小说之后精神一方面是疲倦的,另一方面却是亢奋的,忍不住再去看小说...于是一个晚上过去了。
现在沈钰也是差不多的,他少年时代看小说也是很多的了,再加上见识不俗,能入他眼的小说很少。这部《海上归来记》让他想起金华楼主的小说,就是那位以写爽文闻名的大神。
沈钰少年时代非常喜欢看他的小说,然而随着看的小说越来越多,再加上心智、见识再也不同,再看金华楼主的小说就不免觉得别扭了。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有社会阅历的老书虫无法忍受书中大量的不符合逻辑剧情...不过人家的小说本也不是写给有阅历的老书虫看的。
而《海上归来记》就像是一个进阶版的金华楼主所著,让沈钰有了少年时代那种振奋和着迷。
等到扔了书,已经是天光大亮,这才倒头就睡。
府里不知道内情的还以为是六少爷舟车劳顿回来,身上疲乏的厉害了呢!沈夫人格外心疼小儿子,本来只是头一天不让沈钰去请安,这下干脆让他最近都不用早上请安了。
“他小孩子家家的觉多,做什么那么折腾他?”话说也就只有老母亲才会觉得二十多岁的儿子是小孩子家家了,这话让家里的仆佣听到了也是心中好笑。那些商场上被自家六少爷玩弄于股掌之中的人绝对有话说——这是小孩子...这也是醉了。
不管怎么样,别人眼中沈钰是养精神去了,所以闭门不出,然而只每天和沈夫人说说话的沈钰其实是每日翻阅小说去了。
《药庐琐记》也就算了,虽然三篇小文,每一篇都格外精巧,让人忍不住赏玩再三。但是到底是短文,沈钰在这上面并没有费多少神,真正让他投注了大量精力的是《宦海》这个大部头。
《宦海》的上部《文魁》,除了有很多关于学习关于科举的干货之外,其实整体很像《海上归来记》,也是爽文的节奏。只不过连翘有很多后世的见识,生活中的,文学作品中的,所以市井人情、人心人性写的很好,又有类似‘罗十回’等著名篇章在其中,算得是此时十分出类拔萃的好文了。
沈钰看了表面并没有太多表示,但是心里一样赞叹这个作者。虽然在《海上归来记》就觉得这个作者作者件事不俗,南北各地见识不少,写底层百姓十分真实,而写富贵门庭也丝毫不露怯。但是到了《文魁》还是觉得非常惊喜...作者的功力显然在第二部作品中有了更好的发挥,当然,这也是因为篇幅足够大,能够塞进那么多内容。
然而真正足够让沈钰拍案叫绝的还是《权柄》,《权柄》之前他对作者是一种读者对小说作者的喜爱与欣赏。但是读了《权柄》不一样,这是一种生活中遇到真正有大才的人会自然而然生出来的敬重。
连翘在《权柄》的开头,描述的是朝堂史诗级难度副本。在读者看来,他们简直不知道这个‘局’要怎么破!面对这样的官场难道真的能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他们很想相信会有这样的事,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告诉他们这是不可能的。
当然,现实生活中没有不代表小说中没有。在各种传奇、话本、演义里面,个人英雄主义的事情看的多了。只不过这些一路追书的读者已经摸清楚乔琏的作风了,他必然不可能如那些作者一般‘天马行空’的。
那些作者让笔下的人物完成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完成之任务,要么就是穿凿附会到神仙精灵上面,要么就是硬生生地圆过去——逻辑是什么?那能吃吗?
乔琏的作品也不敢说所有的事情都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但是至少有机会实现,看上去像那么回事儿!
由此读者们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乔琏的文风摆在那里,是不容易突然变化的。要么他写出一个无可奈何的结局,即使如男主人公林峥,也不过就是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或许能对风雨飘摇的局势修修补补,做一个裱糊匠。但说到底,也是受限于世事,被现实压倒。
要么,乔琏真的能让笔下的人物找到破局的关键,改变局势!但是...这可能吗?
其实写出前者那种无奈,就已经是大气魄了!这种朝堂格局的小说写成《权柄》这样,还想如何呢?但是如果《权柄》真的变成那样,多少会让读者郁闷。生活已经那样辛苦了,小说中就让大家舒爽一些,这样不好吗?
而这些读者的疑问与忐忑,在接下来的《权柄》连载中给出了答案。
主人公林峥身上有连翘设定的‘会计人才’以及‘金融专精’这两个人设,当初在《文魁》的时候并不显得如何突出。但是现在在《权柄》中一举变成了关键,简直闪耀万分!
主人公林峥凭借在经济庶务上的超前思维获得了嘉靖皇帝的赏识——在古代,很多事情都是劳民伤财的,有些事无法避免这个情况,但是有些事在后世看来完全可以避免。后世在民间力量、政府力量的问题上显然探索的更远,很多事情并不一定需要政府去做。
怎么说呢,只能说古代的人没有完全发现政府的‘权力’有多大的寻租空间。
古人说着‘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有些人对此理解不深,许多末代皇帝就是犯下了这方面的错误,最终丢失天下。而有些人对此理解很深,只不过相对后世的人,依旧显得不足。
以国家的驿站系统来说,成为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然而为了军事上的原因,以及防止大量驿站人员骤然事业造成的国家不稳定,没有人能够轻易甩掉这个负担。
从后世的观念来看,觉得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驿站这种生意,国家已经做好的基础设施建设,甚至配备好了人员,想要赚钱还有更容易的吗?只要肯开放民用的口子,至少自养自是不成问题的。
甚至胆子更大一点,让驿站自负盈亏,或者包给商人做包干...国家不仅不会每年投入大量的钱,而且能赚不少呢!要知道古代也是有很大的交通运输和邮递需要的,做驿站绝对是个好买卖。
然而这只是一个例子而已!还有那么多的建设工程,除了给皇家修私人的宫殿园林,只要是大众需求的,其实很多都可以运用商业的手段带来三种结果——省钱、不花钱、赚钱!
建学宫?可以的。先把附近的荒地买下来,等到学宫里面老师学生就位了,周围全都是建好的商铺,这就可以卖铺子或者收租赚瓦片钱了。
修运河?可以的。沿河的地买下来,码头、货栈、商铺,甚至还有‘养河银’这种税收,守着一个运河都不会赚钱?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第140章
连翘的很多见识来自后世,她已经习惯了政府的一切权力都可以赚钱。就连城市垃圾处理,明明是让商人替城市处理垃圾,但是最后是商人出钱——垃圾回收也是可以赚钱的。
这时候让男主人公林峥做出种种...说实在的,有些手段如今也不是丝毫没有。这都工业革命前期了,一些手段都已经出现过了。但是就算出现过了,那也是高端人才治理国家和地方时才懂得使用的,这是普通小老百姓能知道的吗?
凡是能知道这些的,在这个社会已经是精英分子了。更难得的是作者安排主人公使用这些手段的方法确实恰到好处,须知道知道有这些手段是一回事,完全理解了去用又是另一回事!
另外,还有一些精英分子们也没有听说过的手段。说实在的,看上去像那么回事儿,然而到底好不好用却说不好。但即便是这样,也足够让人大开眼界了!
这就相当于一个小说作者针对朝堂乱象,写出了自己的主张。有些主张之前就有过,就算用的巧妙也只是赞叹而已。而有些主张却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能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儿,经得起纸面推演,已经很了不起了!
政策推行本来就是这样,没有开始之前谁知道好与坏?也只能在纸面推演,如果推演可行,就会在地方试行...而不管最终成与不成,凡是有机会试行自己主张的,都已经高出世人好多了。
此时《权柄》连载到了主人公凭借这些手法,充实了库用,得到了嘉靖皇帝的赏识,完成了在翰林院的华丽转身。与此同时六部观政也走了一遍——这是当时翰林官的一些流程。观政完毕,立刻就被派到东南沿海某地任知州。
选在东南沿海是有讲究的,主人公就算将一个普通的州县治理的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对他抱有很大期待的嘉靖皇帝希望他能捞来大笔的银子,同时还能开始着手解决东南沿海的倭寇问题。
当然了,这不能指望一个小小的知州一起收拾,所以知州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按照嘉靖的打算,等到林峥的知州干出一些名堂,他立刻就有理由升他的官,到时候至少就是知府,再兼些武职便宜行事,能量就大很多了。
直接放出去就做知府也不是不可以,毕竟人家是六元及第的状元,在中央翰林院的时候也走完了全套——不过林峥吃亏在年纪太小,这个年纪放出去就做知府,恐怕会有物议。
这一段是《权柄》开头沉重肃穆之后比较轻松的一段了,因为视角集中在主人公身上。虽然外部的沉重没有减轻,但是看主人公能人所不能,纵横捭阖或许谈不上,但是以微末小官每每四两拨千斤改变局势,心中自然也是一荡!
“这便是国士了!林子高实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谋臣!以微末身躯因势导利,竟然也能在朝堂上达成自己的目的!啧啧,初出茅庐便能见高手风范,若是将来历练过了,岂不是更加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故事连载到这里,大家也非常期待主人公林峥能在外任期间做出什么事。《权柄》的节奏可比《文魁》还要快,所有人心知肚明,安排主人公到地方去就是要搞事情搞事情,怎么可能就写些地方一般行政、官民鱼水情这种。
沈钰也很期待,但是这就是连载小说的问题了,就算是再有兴趣,也只能等。
沈钰这个人不太喜欢对人显示自己的喜好,所以他爱看《权柄》的事情也没有声张。只不过列了几份报纸让身边照管生活的人买来,这些报纸有专写消遣文字的,也有有关商业、时事、民生等事情的,很杂,每日准备的人也没有在意——左右不过是少爷要读一些报纸而已,这有什么可多想的。
追了些时日,沈钰颇为吃惊地发现《权柄》这样高质量的小说竟然一直维持着每日更新半回文字,连载至今竟然从来没有请假的事情。若是哪一日没有,那只能说明那一日是国假,报纸根本不发!
高产的作者不少,写文质量高的也常见,但是二者合一的作者就屈指可数了。如果还要加上作者其人才气纵横,并不限于‘作者文人’这一类,到现在为止,沈钰也只知道有这么一个而已。
这并不是偏见,事实就是这样。
写的好的人往往功成名就,没有了生存的压力,写作的动力锐减。如果本身还是具有大才的那种人,因此有些自傲而更怠慢写作又有什么奇怪——或者说,本身具有各种才华的人最后会选择当个写小说的,这本身就很少见了。
读者们对神秘的作者有探究的欲望这是很正常的,只不过有的人只能空口猜测一番,而有的人则能够发动不小的力量去做这样一件看似没什么好处的事情。
沈钰现在和一个普通的读者没有区别,对那位‘乔琏先生’到底是什么人也好奇起来。在他看来,这样的才华就像是锥子藏在布口袋中,肯定会刺破口袋露出来,这人绝不可能是籍籍无名之辈。
既然如今沈六爷对此有了兴趣,各种信息自然有人分拣了来送给他。至于动用了人力物力需要花钱...这位爷轻易达到了后世许多人的愿望,穷的只剩下钱了......
这些讯息有些是‘乔琏’本人吐露的一些只言片语,有些则是认可度比较高的猜测,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沈钰的脸色是万年不变的,但是看到乔琏在采访中自称出身‘平凡无奇’,也笑了起来。虽然只是轻轻弯起了嘴角,但在沈六爷身上,这就算是破天荒一样的事了!
平凡无奇?不信,才不会相信!沈钰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普通大家子弟,相反,他的见识远远超过这个时代的一般水平。他深刻地知道,一个人成长成什么样子必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一个言情书网,举家都是大儒名士,那么就算是一个只有中人之姿的子弟,最终的成就也会远远超过很多资质比他更好的寒门子弟。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初孟母要三迁居,就是这个道理了。
出身‘平凡无奇’?这种说辞只能骗骗一般人,实际上就连一般人也很难糊弄,从大家对这个发言的反馈就知道了。粉丝们都当这是自家爱豆在谦虚,只拿这个说法当作是玩笑。
沈钰摇头不理这个,去看其他的说法,也觉得颇有意思。有很多不同的说法,都把乔琏的出身往高大上了猜测。当然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觉得乔琏其人说不定出身极低,只不过后来经历传奇...这也符合他自己所说的,出身‘平凡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