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揽人才这种事成与不成都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谢归尘的态度让张知府十分地疑惑。要么说人家不想来,拒绝了,要么说人家受到什么牵绊,来不了。什么都不说,就铁口直断人家不可能来,算怎么回事儿呢?
等到只有两个人了,谢归尘才解释道:“我与乔琏先生谈话,真是有才华的,眼界不是一般人物可比。只是这位乔琏先生千好万好却难以招揽——说来让人汗颜,乔琏先生是一位女子,而且还是一位少女...你说这如何招揽?”
想过各种各样的理由,张知府却再也没有想到过这个。睁大了眼睛,惊讶万分:“这算是怎么回事儿呢?女子?你是说乔琏是女子——这不可能!女子也就罢了,这世上难道就没有见识高远的女子啦?但是你说是个年轻的,这未免太不可信!”
“千真万确!”谢归尘解释的时候非常感慨,一开始他比张知府还不能相信,毕竟出现在他眼前的连翘还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出身普通,只不过是殷实人家而已,这样的人家更加不可能培养出超出寻常的眼界。
另一个就是外表了,虽然都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但现实就是人是会受到视觉影响的动物。
一个美丽的市井女子首先让人想到的并不是才貌双全,那是大家小姐才有的待遇。实际上这种女子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可能没什么脑子...这个时候虽然没有什么‘胸大无脑’一样的无脑歧视,但是类似的看法也是存在的。
谢归尘将自己和对方说的那些事复述,最后摇头叹息:“人家还说自己只会纸上谈兵,算不得什么大才!我看得出来,她是真心这样觉得的。只不过小姑娘恐怕不知道,能有她这样纸上谈兵的也很难得了。就是满朝文武三公九卿,又有几人既能筹谋,又能下去做事呢?”
大概归纳意思,有的人适合做指挥,制定策略,有的人擅长做执行,贯彻策略。谢归尘信奉的是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那一套,觉得能执行的干吏虽然少,但是仔细找一找还是有的,但是能够指点江山的大才却是更加难得的。
听谢归尘这样说,张知府就算是不相信的,也只能信了。满脸不可思议:“不可置信不可置信,恐怕不是归尘你亲自验看,谁也不能想到这位如今名声在外的‘乔琏先生’竟是一个年轻女子!”
谢归尘也差不多,只不过有两天消化这个消息,如今已经镇定很多了。摇了摇头:“世上本就有各种奇人奇事...不过有一点,这位连小姐的事情就不要传扬出去了。她既然无意让人知道,我们也少说一些。”
谢归尘本身就是一个君子,背后传扬一个女孩子的事情做不出来,更何况这还是人家本来就在隐瞒的。这一点上,张知府亦然。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只不过也不知道是哪一个传扬了出去——说是知府大人也是乔琏的书迷,对《权柄》赞不绝口,说乔琏是一个有才的,想要招他做幕僚来着。然后就派了手下幕僚谢归尘先生去请人,专程跑了一趟嘉定。
这些人说的也很细,想来是知府后宅一些人,将这个当作是不打紧的讯息给透露出去了。
只是这样问题就来了,谢归尘先生从嘉定回来的时候身边没有陌生人,之后也没有在知府大人身边见到什么生脸。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乔琏根本就没有跟着来!
“嚯!这可是知府大人请人,竟然没有请来?”市井之中总有人是爱闲磕牙的。
旁边的伙伴笑同伴没有见识:“这算什么稀奇的呢?看乔琏先生的文字就知道了,人家不是一个只擅长写小说的,人家肯定是一个全才!这样的人来历肯定不一般。给知府大人做幕僚对于一般人来说是美差中的美差,可是对于人家嘛...”
旁边也有人插嘴:“对极对极,而且就算乔琏先生出身差一些,算是自学成才,也不一定愿意做幕僚哇!仔细算算,他们这些写小说的大家赚的难道少?师爷幕僚虽也有赚大钱的,可是真的赚得多的,大抵来路不明,且要提心吊胆呢!哪有写小说本子来的轻松自在!”
第138章
“六爷回府啦!还不去告夫人!”有得用的管事在在城门口远远看到一列车队,还不等看清楚人,倒是早早看到了车队前面的旗帜字号,立刻明白过来,吩咐一行的小厮回去报信。
自己则是领着几个亲信出城门,车队在城门口的时候才停下,人就迎了上去。当下牵住打头的一匹马:“六爷怎么自己骑马?应该坐车才是啊!”
打头的一匹大马并不如何高大,但是懂行的人就能看出来,这类马种是专门培育的,神骏并不如何,也没有许多名马的迅捷。但是这类马最擅长吃苦耐劳,耐力十分好,负重也不错,照顾也不必特别精细,是行商途中最好的选择。
说起来国家本来是没有多少好马的,还是大开与外国的商路之后,各种明里暗里法子引入了外国的马种。几代下来有了各种不同用处的马,有的适合做战马,敏感、迅捷、高大,有的适合做挽马,耐力好、外形好看、性格也温顺一些,另外还有适合做耕马的,等等不一而足,满足了各种需求。
而坐在马匹上的是一个年轻人,至于年纪到底多大,这倒不好说。撇开气质不谈,大抵二十多岁,前朝男子二十二而冠,若是放在前朝,这还是刚刚及冠之龄呢!但是看他的气质,这又不好说了,有一种先天的稳重,再加上后天的历练,风霜颇多,此时风尘仆仆,说是二十好几三十上下也无人会怀疑。
这一车队大概有二十多辆车,人数近百,城门的守军见到管事模样的人,甚至没有查看文书之类,竟然直接放人过关了。
有在排队进城出城的小民不免撇嘴:“那是哪家的门第,好大的威风!”
旁边有人笑道:“确实是威风,咱们苏州有这种排场,除了有名的世家,还能是谁?若是我没看错字号,那是沈家的产业!”
苏州不是京城,还有各种皇亲国戚、文武勋贵、肱骨大臣,各种权贵多的很。苏州这种地方,要么是本地的封疆大吏,要么就是世家大族,一般的人很难抖威风。
东南多大族,许多代以前中原才是华夏正统,只不过中原王朝屡遭屠戮,在战乱年间,许多大族十不存一。相比之下江南开发的很晚,当初为中原望族看不起的江东门第得以保全,存活到如今,反而后来居上。
这些大族也非常能够适应生存,早先重农抑商的时候就知道了钱的用处,家族在商业中专注的很深,只不过表面上有所遮掩而已。至于面子上,当然还是家族子弟学文,然后当官...保护家族产业啦!
如今世道大变,这就更不用遮掩了,借助原本的资本优势,这些大族可谓经营的风生水起。连翘当初看到这一点的时候还感慨过,这就是最早期的资本家了!
早期资本家的钱里面带了多少血,连翘是知道的。不过这种事她知道也没有用,利益所趋,河水要从高处往低处流,这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所谓的新兴海商,虽然如今看着风光,但是和积累了数代的大族相比还是很难比得上的。一个是看到海贸赚钱,这些原本不想冒险的大族也动心了。除了少数抱残守缺不愿意改变的,大多数都有了相对应的动作。
另一个就是,新兴海商也不过就是个人财产惊人而已,一个世家大族未必比不上他们的个人。只不过世家大族分支甚多,子弟不计其数,平均起来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
更不用说这些世家大族在人才、人脉、商路上的天然优势。
苏州沈氏,往前数几百年,最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是个三流家族而已。直到前代族中有人官至三公,这才逐渐显赫起来,到了二流顶尖的位置。
改朝换代之时家族有非常有眼光,资助过太祖,对乡里更是有很多帮助。所以新朝建立自然获得了好处,一跃成为一流家族。
苏州繁衍几百年,如今的苏州沈氏子弟众多,虽然不敢说什么‘天下沈氏出苏州’,但是得用子弟不少。官场、行伍等各处都有苏州沈氏的人,这些人早就已经结成了一个密密的网络了,就像每一个世家大族一样。
听说是煊赫百年的沈家,旁的人再不敢说话。
之前那打头马上的年轻男子,任由管事模样的家人牵马,走了几步才叮嘱道:“押货的车队还在后头,人准备好了吗?”
管事的早就接到信了,便道:“前些日子接到六爷的信了,立时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吩咐了隆兴去做这件事儿,那小子如今也算是历练出来了,货物出关的事情保证办的妥妥当当。”
从外地贩到苏州的货物落地就要交税,东西从税务机关领出来行话叫‘出关’。沈家虽然爱惜名声,从来不会赖掉什么税务,但是得益于自家的势力,他们家的货物也不会被延误。
没办法,这种事哪怕是在后世都没办法避免,就不用说这个时代了。
须知道,对于商人来说货物早出关晚出关有的时候差别是很大的,能将货物用最快的方式弄出关,这本身就是一桩本事了。
“嗯。”听到知道年轻男子也没怎么说话,只是‘嗯’了一声算是知道了。
管事一惯知道自家这个少爷是个沉默的,也不在意。只牵着马道:“知道六爷要回来,夫人高兴坏了!六爷离家之后夫人就让人一直记着收拾六爷的院子,一切都像六爷在家的时候一样。这次六爷要回来,却还是重新里里外外整饬了一番!”
马上青年眨了眨眼睛,依旧只有一声‘嗯’。不知道的恐怕以为这位少爷是个冷心冷情之人,家人关爱也这般冷淡。知道的人就知道,这位爷从小性格内敛,话也很少,这是本性使然。
这位管事也算是看着自家少爷长大的,也不奇怪这个,只一路上细细地说,将年轻人出门这半年多府里发生的事情前前后后大略说了一遍。
大意就是,少爷您不用担心,府里有夫人这定海神针在,翻不出花来!
知道自家母亲的本事,年轻人其实也没有担心过。
苏州沈氏家族子弟还算兴旺,但是很奇怪,人丁兴盛的只有分支,正支反而人丁凋零。好在虽然人少,却往往非常优秀,这才没有分支压倒正支的事情发生。这种情况直到沈家这一代家主才有所改变,倒不是说这位家主有多么厉害,主要是他能生孩子而已。
这位家主本身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然而弟弟幼年夭折,也就是说到他身上他就是一根独苗。而他仿佛是想将几代祖宗受的窝囊气全都一股脑收拾掉,到如今生下来的孩子里光是站住脚的就有八子六女,也算是很争气了!
沈家的规矩,男孩和女孩是分开序齿的。八个男孩子里,只有大爷和六爷是正室嫡出的,天然就和别的兄弟不同!
先不说礼法上嫡出和庶出本就隔着一道鸿沟,就说如今掌控住整个家庭的家主夫人,她本就是十分精明的女人。在她的管理下,家风井然——对那些姬妾,好的方面是,有这样一个主母,只要不弄幺蛾子,基本上不会有太惨的下场,相比这个时候沦为姬妾的一般女子,已经是上上大吉。不好的方面是,在这种主母手下,就不用想着翻了天去。
谁也知道,这么多的庶出孩子能够养活,主母功劳不少,反正家主是十分放心且敬佩妻子的。家中大小事情全都交给妻子...至于姬妾的事情,这位典型的封建大家长从来不会违反礼法,反对妻子对姬妾的处理。
嗯...真实的封建社会,那有那么多抛弃礼法的痴情公子,这可以说是很真实了。
更关键的是沈夫人的两个儿子足够争气,大儿子做官,小儿子经商,这是如今江南大族最典型的安排子弟方式。只不过有的人做的好,有的人做的差而已,而沈家就属于做的很好的那一类。
老大三十五岁中了一甲进士,点的是探花郎,如今不过四十出头就已经官居四品了,前程可期。老小,当然,按照兄弟中的排行是老六,和自家大哥年纪差了二十岁,如今才二十几岁,最会做生意,十几岁的时候就主持开辟了‘大泽镇货港’——这就类似后世的贸易集散地。
在后世想要办成这种事也是千难万难,这个时代更不用说了。虽然有家族的帮助,但也能说明他的本事。如今他又跟着家里的商队来回走,既去过东瀛、高丽、安南等国,也走过大江南北,规划比较稳定的商路,一年到头实在难得在家。
有这样两个儿子,沈夫人就是立不起来的,也能腰板挺直,何况她本就是厉害的。
沈六爷本名沈钰,一路上都没有什么话,脸上神色也不显。等到到了家门口,这才有一些微动——他这人又不是木头,还是有感情的,只不过相比起一般人,不容易显露出来而已。
在外半年多才还家,自然会想念家中。
父子母子相见自然有一番话说,沈钰是父母二人四五十的时候才得子,虽说下头还有弟妹,但是以他母亲沈夫人的年纪...民间都说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他的年纪也确实和自家大哥的长子同年,所以算是身兼小儿子和大孙子两重身份了。
宠爱?那是当然的了。如果说沈夫人当初对大儿子还有许多要求,当成是家中顶梁柱培养,那么对沈钰就完全是放养了。除了不许作奸犯科,其余的事情都随他喜欢而已。
所以沈钰即便长到这个年纪,依旧逃不过被母亲沈夫人摸头又摸脸的命运。
不只是沈老爷沈夫人高兴幼子回来了,满府上下都很高兴六少爷回来了。倒不是说沈钰多么八面玲珑,看他寡言少语就知道不是那样的人。之所以有这种事,说起来也十分简单,无非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而已。
这时候他一回来,家中许多仆佣都来奉承。如今做着家中一个小管事,当初是他书童的也来凑趣,捧着一些小说本子献宝道:“六爷您来看看,这些都是这些日子苏州最走俏的小说了,其中有一个叫做乔琏的作者是新出来的,他的书最值得读!”
第139章
虽说父母尚在,没有分产,但是每一个子弟的情况却不可能一概而论的。沈家正支就有八个少爷,最小的如今也十七岁了。大少爷做着大官呢,即使俸禄寻常,但是家里给支持想来是不遗余力的。
其他的少爷,或者读书、或者经商、或者学武入行伍,再不然什么也不会,就是一个浪荡公子哥儿,情况都是不同的。
庶出的男孩自然指望不上姨娘的补贴,自己没有进项就手头紧促。而自己混的比较好的,哪怕很大一部分收入要交给家里,手头也活泛——经营的产业其实也是家里的,所以交钱给家里这是应有之义。
沈钰就更不用说了,他是家里最有钱的一个,又向来出手大方,受人喜欢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