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太子宠妃——湘湘兮
时间:2019-07-05 09:41:00

  胤礽文笔素来出众,一封信写得情真意切,温情满满,起码康熙帝看了之后,心中很是动容,对宝贝儿子的一番关心孝顺也十分受用。
  诚如胤礽所料,对于胤礽将五公主丧事给九阿哥几个来协办,康熙帝确实没有什么不满。都是自己的亲儿子,康熙帝当然希望他们都能有出息,能办事。
  太子能这样安排,可见对兄弟们态度是很友好的。而且太子是储君,最该学会便是如何居中统筹,如何协调用人,而不是什么都要亲力亲为,死死抓在手中。
  至于结党营私,康熙帝就从未往那处想。不说自己对于儿子们掌控力的自信。就说太子对于兄弟们的态度,除了与胤褆稍有些别扭,对待其他弟弟们可素来都是一视同仁,多有关心。
  与其说太子与九阿哥等人结党,还不如说是与八阿哥结党更可信,起码在康熙帝印象中,他这年岁相近的三个儿子可是自小关系就好到都能同穿一条裤子。
  康熙帝收好书信,见时辰不早了,便带着大孙子弘昭去皇太后处用膳。自五公主去世,皇太后伤心悲痛下,一直便睡不好觉,也食不下咽,整个人都变得憔悴没精神。
  这几日,康熙帝有空便会过去探望。有他和弘昭亲自陪着一道用膳,老人家多少还能吃下一些。
 
 
第167章 
  时间进入八月, 天气已是秋高气爽,暑气尽消, 圣驾也自热河还京。
  这会儿宫中上下正在为中秋节忙活准备着。虽说因着五公主的事, 节日氛围不太热烈, 但也不至于影响全局, 冷冷清清。
  康熙帝回到乾清宫, 惯例的先将儿子们留下谈话, 并听听他们各自工作情况汇报。
  听完后, 康熙帝也免不了要给个点评。譬如对太子处理地方叛乱的善后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而五公主丧事上忙前忙后、出力不少的九阿哥、十阿哥以及十二阿哥也难得受到康熙帝欣慰的口头表扬。
  这让三个初出茅庐的皇子们内心好一番激动。自大婚后听政以来,他们可是从未被康熙帝这样明确表扬过。就算康熙帝偶尔想起他们来,也无一不是严肃训诫着让他们多向兄长和老臣们虚心学习,多看多思。
  偷偷看了一眼站在康熙帝身边气度轩昂的太子,心里莫名有些感激太子能给他们机会。
  见完儿子, 又见朝臣, 等到夜已深了康熙帝才有心思空闲转到后宫。
  后宫诸妃心中都期待盼望着康熙帝能到自己宫殿, 虽说几百分之一的机会实在很渺茫,可依旧不影响她们暗自期盼美梦成真。
  直至听说康熙帝已经去了永和宫后, 众妃才略有失望的径自歇下。
  五公主刚刚去世, 德妃经历了丧女之痛,康熙帝回京首日便去永和宫探望,她们也不是不能理解。左右以康熙帝对待后宫的态度, 就算对德妃再是心存怜悯,大半也不会连着两日都去永和宫。
  倒是皇太后, 许是心里觉得五公主去世与自己也有些关系,心里存了浓浓愧疚。总会想着若非她随驾同行的缘故,五公主一个已经出嫁了的公主,便是再得康熙帝喜爱,这次热河之行也不一定能跟着去。
  心存愧疚之下,皇太后对待德妃比往日更好了些,便是对四福晋也比以往亲近几分。
  石悦瑟瞧在眼里,心里还暗自思量着皇太后会不会将这种愧疚之情转移到四阿哥和十四阿哥身上,并在康熙帝面前诸多美言。若是如此,他们毓庆宫也得早些拿出应对才是。
  索性这样情况并没有发生,皇太后虽然不算很聪明,但她也看得明白,有自知之明。若想一直这样安安稳稳度日,拥有康熙帝的敬重孝心,那些皇子之间、尤其是年长皇子之间的事情还是少发表意见、少掺和为妙。
  对此,石悦瑟心下大大松了口气。太子之位的光鲜之下本就艰难不易,目前太子一方明面上已经有着以大阿哥胤禔为首一众的敌人,暗地里没冒头盼着他们倒霉的还不知藏有多少,石悦瑟实在不希望其他皇子阿哥莫名之间便得到皇太后的助力,给胤礽带去阻碍。
  八月十五中秋节,月亮高挂,皎洁明亮。
  已经连着两年在塞外过中秋的康熙帝,对于今年中秋家宴很是期待。阿哥们携妻带儿,早早便进了宫。
  比起前两年康熙帝不出席时的冷清安静,今儿算得上是喜庆热闹。
  看着一家人和乐团圆,儿孙满堂的兴旺,康熙帝眉宇间舒展开来,十分享受这样儿孙陪伴左右的天伦之乐。
  等众人说完祝词,宴会渐入佳境,更多了些许自在放松,康熙帝便笑着将小皇孙们都招上前,一一问话。
  康熙帝居住在宫中,每天都是日理万机的繁忙,平日里除了与太子家的几个小孙子接触多一些,其他住在宫外的皇孙们,爷孙之间见面次数着实不多。但这也不能说康熙帝就不关心他们的成长情况。
  因此,类似这样全家团圆聚齐的家宴场合,康熙帝一般不会错过与小皇孙们的当面互动,近距离关心了解。
  小一些阿哥就问问几岁了,喜欢吃什么玩什么,而对于稍年长些已经进入上书房读书的皇孙,康熙帝也有着全天下家长都有的通病,除了生活上的关怀,见面更喜欢问问学习功课情况。
  众阿哥们见康熙帝将自家儿子唤上前亲自问话,心里既高兴又忧心。
  高兴于康熙帝关心自家儿子,儿子若是表现得好,没准就入了汗阿玛的眼,被汗阿玛记住在心,得到重视。
  忧心是怕儿子表现不佳,没给康熙帝留下一个好印象。看着儿子们懵懵懂懂的表情,众阿哥们此刻真是恨不得自个儿以己代替,上前回话。
  小皇孙们不知自家阿玛心里的忐忑紧张,听了康熙帝问话,都规规矩矩、认认真真的回话。只是神态举止间多有拘谨不自然,还隐隐有些畏惧。
  别看他们平日在家里都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宝贝金疙瘩,在府中称王称霸惯了,但到了真正王霸之气的康熙帝面前,却都乖顺听话得很,小小的心里也都知道这天下到底谁才是最大。
  尤其家里阿玛额娘不时便给他们灌输一些进宫要听话,不可胡闹,见到皇玛法更是要乖,不然小心挨骂挨板子之类的观念。就算康熙帝此刻笑容再慈爱,也不影响他形同大魔王的地位。
  见状,康熙帝心里说不失落是假的。虽然他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希望所有人都敬畏顺从,可有时候也希望自己儿孙们能只将他当做一个普通长辈,并发自内心的真心敬爱他。这样的心思矛盾却又切实存在着。
  可看来看去,暗自比对,康熙帝还是觉得非是他要偏心,实在是太子家的孩子最为讨喜,令人忍不住便心生喜爱。
  别说一直跟在他身边,他最为喜爱的嫡长孙弘昭,便是弘皙他们几个,见到他这个黄皇玛法,也是无一丝杂质的真心敬爱,而非是畏惧害怕。这让康熙帝心中十分熨贴。
  中秋过后,皇室迎来两桩喜事。先是五贝勒府来报喜,五阿哥胤祺又得一子。之后宫中高贵人又顺利诞下了健康皇子,是为康熙帝的十九阿哥。
  康熙帝欣喜看过刚出生的小儿子后,便又坐不住了。拍拍屁股便带着皇太子胤礽、皇长子胤褆、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以及皇长孙弘昭一道出门南巡去了。
 
 
第168章 
  非是康熙帝突然兴起, 沉迷于出巡的个人享乐。这次南巡是康熙帝早就思量,并在出行热河之前便已经决定好的。
  如今已是康熙四十一年下半年, 距离他上一次南巡已经过去三年时间。都说日新月异, 三年的时间不算太长却也不能算很短, 足以经历很多事情, 发生许多变化。
  作为占据大清千里疆域的半壁江山, 江南对大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这一方广阔而富庶的天地, 最高统治者的康熙帝时刻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和牢牢掌控。
  若非距离甚远, 南下一趟, 朝野内外都是劳师动众,花费无数,康熙帝恨不能每年都南下巡视一回才好。
  再者,带上太子一道南巡,更全方位的培养太子各方面能力与见识, 了解一个最为真实全面的庞大帝国, 也是康熙帝心中早就有的想法和计划。
  北方的塞外太子已然去过, 南方地域自然也不能落下。
  这是康熙帝圣驾第四次南巡,皇太子胤礽的第一次下江南。石悦瑟并没有争取跟着一道南下。不说旁的顾虑和情由, 只单说家里尚还年幼的几个孩子, 石悦瑟便放心不下,也不舍得与他们分离。
  何况,江南一地她也并非没有去过, 石悦瑟心中对于南巡的向往与好奇并不算太浓厚。所以错过了南巡机会,留待在宫中也不会觉得多么可惜。
  太子出行, 该有的准备不能马虎。除了衣装行礼等死物,身边跟去伺候的人也需得安排妥当。
  宫女和太监是基本,后宅女眷也需得有人当场面。
  想着,石悦瑟便让人去将撷芳殿的两位唤来。
  互相客套寒暄几句,石悦瑟便看向李甲氏,淡淡吩咐,“这两日把行装收一收,太子爷随驾南巡时候,你便一道跟着去。”
  上次巡幸塞外是李佳氏随行,石悦瑟也不厚此薄彼,这次南巡便轮到了李甲氏,算得上公平公正。
  当然,此行天高地远,鞭长莫及,石悦瑟也少不了要敲打告诫了几句。除了太子殿下,她家安安也跟着呢,让李甲氏随同,可不是给她心大的机会弄出什么幺蛾子。
  “奴婢谨遵太子妃教诲。”李甲氏连忙应下,虽然被太子妃一番告诫心里微微别扭不舒服,可更多的却是高兴欣喜。
  这可是南巡。深宫后院的女人,出宫一趟都极为难得,更何况是下江南这样盛事。
  之前李甲氏还曾羡慕李佳氏运道,能跟着太子爷北上塞外,如今却是不羡慕了。
  李佳氏看着面露喜色的李甲氏,心里一阵懊恼嫉妒,早知道上次就装病换了李甲氏去蒙古,这次南巡机会岂不就是她的了?
  李佳氏倒是想与太子妃自荐也一道跟着去,可想也知道这事儿不太可能,便只能独自一人郁闷不已。
  而另一边的乐乐已经得知自家阿玛和兄长又要出远门,却依旧是不带他同行的计划。小家伙使出撒娇缠磨等功夫,依旧不能如愿后,很是闹了不小的别扭。
  不过,乐乐再是生气不高兴也不敢闹着绝食威逼,不然自家额娘真的会让他空饿着肚子睡觉。那滋味儿太是难受,乐乐试过一次之后便不想再经历。
  看着儿子皱着个小眉头一脸都写着不高兴的模样,胤礽其实早就软了心肠。只是自己再是心软也不好带着他,便只能许诺下无数礼物,希望他能开心点儿。
  胤礽将乐乐抱起,又摸了摸他小脑袋瓜,“乐乐可有什么想要的?阿玛回来时候给你带。”
  乐乐看着自家慈祥的阿玛,其实已经接受自己不能跟去的事实,虽然心里还是不太高兴,但也不影响他掰着小指头,略带委屈又软绵绵小声的说着自己想要的礼物。
  看着儿子可怜兮兮又懂事的小模样,胤礽心软得厉害,自是没有不应的。
  南巡可比北巡热闹得多,比起北方略显荒凉的空旷,南边城市更加繁华,人口百姓也更多。
  沿着第一、二次南巡的路线,圣驾一路南下。每至一地,停留时间虽然不长,却不影响康熙帝内心显摆自家儿子和孙子的心思。
  接见地方官员时,康熙帝也不忘将太子和弘昭都带在身边,不时便将各地大臣介绍给胤礽,直看得胤褆双目喷火,令他又想起巡幸塞外时的待遇,一时间心火难消。
  康熙帝的安排,胤礽欣然接受,却并不会太过主动的结交外臣,引起康熙帝忌惮的不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太子就只能给人留一个浅薄印象。
  胤礽知晓分寸,懂得进退,政治秀更是胤礽为储君多年已深入骨子里的涵养绝活。
  于是,传闻中颇得圣心的皇太子在众人心目中逐渐具象化,博学、仁德、持正等美溢也随之一道逐渐深入人心,很快便收获一波好感。
  每次圣驾下江南,山东都是个绕不去的地方。
  行至济南,康熙帝带着众人观赏了天下名泉的珍珠泉和趵突泉,当即诗兴大发,有感而挥笔的写下了一首《三渡齐河即事诗》。
  满意的搁了笔,康熙帝又笑着将弘昭唤上前来,让他给众人朗念出来。看着丝毫不怯场,行止有度,声音洪亮清晰的弘昭,康熙帝心中骄傲又自豪,自家大孙子真是好样的。
  等弘昭念完,众人立马开始恭维起来,纷纷夸赞陛下诗作得好,皇长孙聪慧、气度有佳等等。
  康熙帝虽然心知其中有水分,可还是不免心花怒放。飘飘然下,还命山东巡抚将自己的大作悬挂在巡抚署署门,晓示当地百姓。
  末了,康熙帝犹觉意犹未尽,便让胤礽也作首诗,表现一番。自家太子文采过人,诗作亦是不少,怎么也得让江南文人士子们好好瞧瞧,太子多么优秀。
  胤礽从善如流,沉吟片刻,很快便得了一首七言诗。虽然比不上举世闻名的大诗人大文豪,却也是可圈可点,才学斐然。
  看着众人开始恭维夸赞太子,胤褆心里颇是不爽,小声酸道,“不就做了几首酸诗么,不能吃不能穿的有什么用。”
  然而内心深处却十分想抢太子风头,奈何作诗作词非是他的强项,当着众人的面也不能作假找人捉刀代笔,只能眼睁睁看着胤礽风头无两。
  一旁的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都听到了他们这位大哥的嘀咕,可为了不节外生枝,两人便眼观鼻鼻观心,当做没听见。可胤褆却是没有因此放过他们。
  只听胤褆声音悠悠在耳边响起,“四弟和十三弟的才学,汗阿玛也是多次夸赞过的。如今幸至此地,风景如画,若是得了佳句,可不要藏着掖着,不妨也表现一番?”
  自己不会做诗,但旁人可以,只要抢了胤礽风头,不管是谁,他都很欢迎。胤褆心里算盘打得响亮,全然不管旁人意愿。
  闻言,胤禛和胤祥面上一滞,心里顿时将胤褆恨得牙痒痒。他们好好的赏着景,招谁惹谁了,要被胤褆当蠢货当枪使。
  明眼人都知晓,康熙帝这是要给太子表现的机会。他们若是没点儿眼色的凑上去,想从配角变主角,不是自讨没趣么?甚至坏一些的结果,难保不会让汗阿玛多想,觉得他们这是要和太子争抢。
  他们这位大哥果然一如既往惹人厌,难怪兄弟间人缘那么差,毕竟谁会喜欢随时会坑弟的兄长。
  幸好他们与康熙帝和太子之间有些距离,胤褆说话声音也没有太大,才没让人给听去。
  两人心里庆幸不已,借着不同的理由婉拒了胤褆的提议,然后默契般不着痕迹的都离胤褆远一些,免得他又生出什么想法,殃及池鱼。
  不识好歹!看着不领情的两个弟弟,胤褆心里很是不满。转头却又见康熙帝看着太子一脸满意骄傲的神情,心里更是郁闷。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