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无嫌猜——一霍
时间:2019-08-09 07:04:46

  “姐姐的厨艺甚好,不知可有想过做这方面的营生?”
  不知是梅湘有天分还是掌勺多年,她将南北菜式融合,新鲜之余,色香味也俱佳,实在难得。
  梅湘见桓允并未当自己存在,想必是没有介意自己身份粗鄙却能与他同桌而食的事,心下大松一口气,神经也不再紧绷,又听得叶微雨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笑道,“我也曾考虑过。微雨妹妹你是知道的,我娘家与夫家都是经商之人,我嫁人后也有些当垆的经验,可汴梁的地价甚高,我便是有心也无力。”
  说着,她应当是想到了个主意,可碍于情面又犹豫不已,好几次欲言又止不提。
  叶微雨玲珑心思,见她踟蹰便委婉道,“梅姐姐若有什么难言之隐,稍后再说与我听,可好?”
  “多谢微雨妹妹好意。”
  通常齐殊元的作息是,晚膳后雷打不动地陪汤圆玩耍,在园子里溜个圈算作消食。之后再回房,由着侍女伺候梳洗完毕,就到了睡觉的时辰。
  今日也是一样,他牵着汤圆央绿萝去厨房给他寻了点小肉干,用作他在院子里训练汤圆的坐卧起身奔跑等动作的引/诱之物。
  齐殊元虽出去了,桓允却老神在在的靠在圈椅上不动,叶微雨提醒道,“现下还不回宫,太子殿下该担心了。”
  “时辰还早着呢?”桓允说着又把那幅画拿出来欣赏,只觉越看越喜欢。
  见他吃了就坐,叶微雨很是不喜他这恶习,忍不住过去拉他起来,“便是稍后再走,也应当消消食再坐,若是积食了难受的还是你自己。”
  “好好好。”桓允不情不愿的起身,心知她是不愿自己在此处碍着她姐俩说话,也不知那女子有何魅力,竟引得阿不对自己越发不在意,他心里愈发看梅湘不顺眼,“我去观摩观摩小蚂蚱如何训他的小狗儿。”
  等屋子里没了旁人,叶微雨这才在梅湘面前坐下来,直言道,“梅姐姐可是囊中羞涩,需要我接济你一些银两?”
  毕竟是难以启齿的事,被她明明白白的道出,梅湘面上羞窘,清丽的小脸微红,“正...正是。”
  唯恐叶微雨误会自己会借大笔银子,梅湘赶紧解释道,“我当初从夫家逃出来时,情急之下装了不少首饰,拿去当了也值些银钱。只是卞梁的物价甚高,若我想经营一家脚店,只怕还需投入更多的银子。”
  叶微雨听了了然道,“不妨事,母亲的嫁妆里还有尚未拿作他用的铺子,我可按照市价借租给梅姐姐,待梅姐姐有了收入再还我也成。”
  梅湘闻言,没料到有这等好事落在自己头上,她略忖片刻仍是不置信道,“妹妹说的可是真的?可我何德何能让妹妹屡次相助...”
  “梅姐姐也不必谢我,只我们需当公事公办,字据条款还是要写清的。”叶微雨缓缓道,“还请梅姐姐莫要见怪。”
  梅湘不甚在意道,“妹妹好心助我渡过难关,我又怎会怨怼?自然是再感谢不过了。”
  梅湘了却一桩心事,心下欢喜,便陪着多说了些时候的话才起身告辞。
  皇城大内每日亥正落钥。
  桓允便是不愿也不得不回宫,叶微雨将他送至二门。
  明月高悬,夜空中几点疏星散落。凉风习习,隐约带着花香。除却巡逻的护院走动,只草垄里小虫子发出的“噗嗤噗嗤”的叫声清晰可闻。
  流月和宝禄各提一盏纱灯在前面引路。
  桓允方才未将斗篷系好,所以系带便有些松散,斗篷也歪歪斜斜的罩在他的肩上。两人的身高暂且相当,叶微雨看不过眼,就主动替他整理斗篷。
  “我怎记得你提起过,你母亲陪嫁的铺子除却博雅书局,余下的尽数都租了出去?”桓允乖乖的站着,嘴却不闲着,“你莫要为着不相干的人做什么大善人啊。”
  叶微雨道,“原本母亲在保康门附近的铺子租赁给一个做绸缎生意的商人,可前日他使人来告知因经营不善,他将不再做这类买卖,又因租期将近,故而提前来商议退租的事。”
  “正巧我还在发愁如何处置这铺子,梅姐姐就有需要,解人之困不正好?”
  桓允凝视着她的眼睛,不解道,“按理说,那梅湘跟你是隔得再远不过的远亲,你又何必如此上心?竟不像你了...”
  叶微雨抿唇不语,半晌才道,“她啊,不过是个可怜人罢了,能帮就帮吧。”
  “我瞧着她一副没安好心的样子。”桓允不屑道,“低眉顺眼的,可不像极了我父皇后宫里那些邀宠的妃子?”
  叶微雨将系带系好,闻言斜眼睨他,“你如今说话越发无度,梅姐姐又没得罪你,你何必小人心思?”
  桓允半真半假的哑然道,“你几次三番为她说话,怪罪于我,还不是得罪我啊?”
  叶微雨懒怠与他掰扯,唤住流月,“流月,随我回去!”
  “你这小娘子!”桓允无奈拉住她,“年纪不大,气性这般大作甚?”
  似是为了印证他的话,叶微雨到桓允离开前,这一路都未再搭理他一句。
  一夜无话不提。
作者有话要说:脚店:出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民俗》,是供人临时歇脚的小客店,其实也就是小规模的酒楼,与之相对的是正店。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脚店没有自主酿酒权,正店有。
 
第24章 
 
  早在高祖皇帝时,朝中有名叫弋清的官员闹了一个笑话。
  时逢农耕,高祖趁春/光尚好,带着文武百官外出汴梁城踏青赏景。马车行至乡野农家,见农人在耕地撒种,高祖一时兴起,就唤停车马,询问农事。
  高祖是个手不释卷之人,却也重理论与实际结合。他见田垄里有长好的菜苗,就起了考校诸位大臣的心思。
  他指着田地里那一株株将将发芽的幼苗,只堪堪分辨得出它是何品种,问随身的近臣,“卿可知这是哪种菜蔬的幼苗?”
  那近臣是去岁从太学上舍直接免礼部试进入翰林的,虽只是小小的编修,可其才华横溢,尚在太学时就得高祖亲睐,故而此次踏青特招其伴驾。
  这位近臣正是弋清,他圣眷正浓,又少年意气,很是风光。突闻陛下发问,弋清也不慌不忙,仔细分辨那幼苗是何物后,信心十足地答到,“此为菘菜。”
  高祖听闻但笑不语,又转而去问其他朝臣,可得到的答案众说纷纭,有说是“葵菜”的或有坚持是“菘菜”的,还有甚者在二者之间游移不定。
  弋清往时同高祖论政皆对答如流,获赞扬备至。而今却在这不起眼的问题上栽了跟头,他自是不服气,忽而想到自己在家乡读书时,好似见过同类之物,越想越肯定此物和印象之物是同一个,便斩钉截铁道,“陛下,定是荠菜。”
  谁知高祖仍笑道,“弋清啊弋清,圣贤书虽好,可也要多多涉猎其他门类啊。”而后他才解惑道,“其实此为芥蓝。”
  弋清顿时面红不已。
  本以为这事就如常过去了。
  可不久之后,朝廷就颁布了一项政令,农为国之根本,凡入太学者,须亲侍农事,而以晓世事。
  据高祖所言,他认为便是某人学富五车,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作文酣畅淋漓,可只困囿于书本,不闻窗外事,于仕途和国家前途都只是闭门造车。让太学生参与农耕,用意在于不是为他们识得如何耕地播种,而是推而开之,不做闭目塞听之人,从而通晓豁达,开阔眼界。
  太学每十日一休沐,新进生员第一个休沐日之后就会参加学舍组织的“春耕”。
  不过四更天,湛蓝夜空仍是众星捧月之象。汴梁城外的阡陌小道上就有赶驴挑担,背着竹筐的小贩顶着夜色陆续进城。只城门五更天才开,那些到得早的便坐在框子、地上的碎石头上与排队等候的其他人插科打诨,更有甚者就地摆起了牌局玩的很是投入。
  待得那报时的头陀在五更天又将铁牌子敲响,悠远的金属相击之声穿过层层宫墙。候在殿外的澹明殿总管太监张玉泉领着手持盥洗之物的一干宫婢井然有序又步履轻缓的进入宫室内。
  宝禄仅是少监,级别低于张玉泉,因而见其为示尊重,少不得还得叫上他一声“师爷。”
  张玉泉生得慈眉善目,可为人最是严谨,见那锦绣帷帐仍是紧紧掩着,他压低了声音正色道,“殿下还未醒?”
  宝禄摇头,“徒弟方才去喊了,可殿下的脾气您也知道,少不得要多闷些时候。”
  “嗯,我去罢。”张玉泉无奈道。
  因是休沐,昨日叶微雨便进宫探望太皇太后。许是见着几个小的,太皇太后心情放宽,又加上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精神头比冬日里好了不少。她着叶微雨和齐殊元在宫里留宿,祖孙几人又是一番夜话。
  有叶微雨在的地方,桓允自然是要凑热闹的。故而昨夜就睡得迟了些,拢共算起来并没有睡多少时辰。
  可便是冬至祭祖也是辰时起,平日里哪有这般早的时候?
  听得张玉泉又来唤,桓允闷声半分好气也无,“天还未亮,都滚出去!”
  张玉泉面色不改,耐心道,“殿下,今日是春耕劳作之日,您再不起就迟了。”
  “于我何干。”桓允翁声道,说着还裹着锦被翻了个身,背对着张玉泉。
  “若殿下不入太学,自然与殿下无关,可如今殿下既为太学中的一员,当不可任意而为。”张玉泉不疾不徐道,“这是陛下和太子殿下都希望的。”
  桓允默然良久,满脸都是不耐地回身过来,问道,“阿不可起了?”
  “太皇太后身边的听荷过来传话说是叶姑娘已经拾掇妥当,现下正在用膳。”
  “哦。”别看叶微雨事事都不甚上心的模样,可她的好奇心不比旁人少。对未尝试过的事物,若有机会,她定然会亲身经历一遍,也难怪会起得这般早了。
  桓允了然,绕是睡意正浓,他还是磨蹭着坐起来,翁着声道,“更衣。”
  他这边尚在用膳,叶微雨就已经辞别过太皇太后转而到澹明殿来了。
  屋子里静悄悄的,宝禄立在一旁给桓允布菜,张玉泉并一干宫婢侍立一旁,见到她进得殿中,纷纷行礼。
  桓允晨间一向没什么胃口。在宝禄挑了几筷子之后,他就挥手让宝禄停了,整个人显得没精打采的,月白锦衣和头上的玉冠衬的他脸色愈发苍白,眼下也有淡淡的青色。
  叶微雨缓步过来。
  桓允脸上才有了些许笑意,“早膳用得如何?可要再吃点?”
  “不了。”叶微雨摇头,她见桓允碗里的药膳原封未动,便问,“怎的如今吃朝食还是无甚胃口?太医可有说过是何原因?”
  桓允拿着勺子在碗里翻了几翻,无声叹气不语。良久,忽而又眼睛水蒙蒙的看向叶微雨,那眸光闪动的样子活像汤圆讨要肉干的时候。
  “你这人…”叶微雨颇有几分无奈,只觉得他分明已是个半大少年,往前几个朝代,百姓成婚的年龄早,他都能当是一家之主了,可如今还跟个小孩似的。就是阿元早就独立拿筷吃饭,偏偏他却几次三番的要人喂。
  见叶微雨执起瓷勺,桓允赶紧笑眯眯的乖乖正对她坐好…
  本朝初建时,现如今的外城还只是个小小的村落,后来城市建设扩张才逐渐将其纳入开封府的管辖。所以实际上整个汴梁城同临近的村野相距并不远,有那脚程快的个把时辰就可往返家门和城门。
  正因为如此,学舍里才通知学子们在城外5里处的短亭集合,然后步行至村舍农田。
  之所以高祖要求本朝太学生亲身侍农,除却有众多士子有“读遍圣贤书,却不知生养之物是何物”的原因在,还出于另一种考量。
  盖因前朝末年,贵族子弟骄奢淫逸,不知民生疾苦。朝廷又军队积弱,战斗力匮乏,被民间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打得节节败退,其时王室门侯险些丧失统治天下的权力。
  有这前车之鉴,再加上弋清的例子作为□□,高祖的思维一发散,唯恐大周步了前朝后尘,国祚易折。他这才认为贵族子弟参与农耕,体会农民不易,才会心怀仁德,兼济天下。只这一规定沿袭了百年,起到的实际效用却有名无实。
  太学的升学考核得成绩,不仅以每年岁末大考做定论,还会参考每名学子平时的操守行艺,只“春耕”这一项就占了很大的比例。为此,在各方养尊处优的贵族权势人为的操作下,高祖的政令已沦为累积平时成绩的工具。
 
第25章 
 
  春耕活动分三日进行,每日两个斋舍参与。
  官道两旁杨柳依依。
  方寸大小的一短亭,等闲时候在这里歇脚的平头百姓就已经不少,现今六十多学子,并部分家仆,熙熙攘攘的更是将这里围了个水泄不通。
  倒是因着第一次接触农事,少年人好奇心甚重,甚少有那不情愿的,反而闹闹喳喳的很是兴奋。
  只个别养得精贵的小娘子,唯恐搬石弄草锄地糙了细嫩的双手。
  就说那赵宣琪兀自坐着,是万分不愿的模样,便是她的侍女拿着她爱吃的蜜饯万般哄劝也未得她的一丝展颜。她这般模样,使得好些小娘子唯恐惹了她的不痛快而起冲突,俱是离她远远的,围着裴知月。
  如此一来,赵宣琪愈发愤恨。
  裴知月与其全然不同,绕是已经参与过两次,她仍是兴致勃勃地想要一展身手。而今她也不觉自己“老生”的身份羞愧,嘴里不住的与旁人讲过去春耕时种菜的窍门,“拿不动锄头也无甚关系,你呀,只需要在土里用小铲子挖一个坑,将菜苗放进去,再把土按紧实了就种成了。”
  “湿润的土里兴许会有蚯蚓,若是你们撞见了也无需担心,万不可因为害怕慌乱之中将其踩死,”裴知月头头是道,“想要庄稼长得好,可全靠它来松土呢!”
  “那你说,蚯蚓是何种模样?我们从未见过,可不得‘误杀’了?”平民女子很少有到太学读书的,因而在场的多是官家出身。十指不沾阳春水,穿衣洗漱皆有人伺候,又如何识得这些虫子?
  裴知月最初也是不知的,甚至还认错是蛇的幼虫,闹了个大笑话。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