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靠山吃山——魔力信号灯
时间:2019-09-01 08:40:19

 
 
第59章 各家发展
  又是一年春来到,每年春天大人们都会计划一年的收成,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
  人们常说:穷则思变,变则通。
  陈晨的大舅二舅一直在山里生活,比比周围的人日子也过得去,可是和两个妹妹比起来那就差距很大了。这对比着对比着心里就会有落差,好在他们家人都是心眼不错的人家,只会想着自己该怎么努力去挣钱,而不是去眼红妹妹们的生活。
  大舅家里两个儿子,又只能在土里刨食,眼看着儿子大了,也到了要说亲的年龄了,可是家里也没个来钱的路子,大舅和舅妈就有点犯愁的慌。
  过年的时候,两个妹夫就给他出主意让他挖个鱼塘养鱼,他们宁县这两年生活好了,人们赶集也舍得买鱼吃,宁湖的鱼鲜嫩又美味,但是光靠打渔的也就那么多,去年开始赶集卖鱼的都早早就收摊了,可见买的人越来越多了,毕竟比起鸡鸭和猪肉还是便宜很多呢。
  “好想吃虾啊!”陈晨在旁边小声嘀咕道,她来这里后还没吃过虾呢,不说海虾了,河虾都没吃过呢。
  “虾不好养啊!”外公在旁边感叹道。
  “但是它好吃啊,而且贵!”陈晨很是理直气壮的接话道。想想那蒜蓉蒸大虾,油炸大虾,就是清蒸都很是美味呢,陈晨的口水都泛滥了。
  好吧,外孙女说的是呢。外公想起了有的渔船打到了虾,总是被酒楼给马上抢光了,可见是好东西啊。
  常年生活在湖边的人,对鱼虾的生活习性总是会多些了解,听两个妹夫一建议,大舅就有点动心了,自己这里离县城太远,出去赚个苦力钱都难,只能靠着这个山,这个湖来想办法,现在打渔的人也差不多满了,多了也打不到鱼,毕竟这个湖就这么大,鱼的数量也是有数的,打多了,打小了,就会伤了底子,以后再养回来也很难的,有经验的渔民自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
  正月里大舅就在河堤两岸查看位置,最后在宁湖的下游,沟渠旁边离家近的地方选了块一亩左右的荒地,清理了石块,挖了个鱼塘,搭了个草棚子,等到鱼长大了还要来看着点,好在他两个儿子大伟和小伟都十来岁了,也是半个劳力了,老李头带着小儿子也来帮忙,一家子半个多月的功夫才挖好了一个半亩多的鱼塘。
  “爹,要不我养点虾试试。”过年外甥说的话,大舅听到了心里,这河虾是好东西啊,如果能养好了,自己家也算是有个好生计了。
  “行嘛,今年先试试看,谁都是从不会开始的,说不定就养成了呢,咱常年生活在水边,这鱼虾总比别人了解多些。”老李头自是支持儿子动脑筋啦。
  剩下的半亩地挖了个浅的鱼塘,大舅准备养池河虾试试,这河虾确实是比较贵的水产品了,比养鱼挣钱多了,如果自己能摸透河虾的习性,想必这河虾的养殖就没问题了。
  鱼塘挖好了就是消毒,这个他们方便的很,烧石灰的山头离他们也不远,拉来两车石灰把鱼塘底清理干净,又到湖水浅的地方挖了些水草,还有上面附带的螺蛳准备撒到鱼塘里,小虾小鱼的也爱吃。
  要想养鱼养虾,首先要保证鱼塘里的是活水,一家人又挖好引水沟引水过来,池塘口用栅栏围好,保证水的流通又防止鱼和虾逃跑,很是花了些功夫修整。
  在湖里打渔的堂叔就帮着捞了些鱼苗洒进了鱼塘,至于河虾嘛,这个季节也正好都是抱卵虾,堂叔每天捞了一些洒进虾塘,等虾产卵后,这个大虾就先捞出来卖掉,毕竟河虾的生命很短,不捞出来,产卵后很快就死了,养着小的等秋天或者明年春天产卵后再捞。
  就这样大舅一家开始了养鱼虾的日子,估计这一池塘鱼和虾正赶上中秋上市,肯定也能卖上好价钱。
  二舅则是受自己老爹卖苗子的启发,年后在菜园里搭了个棚子,上面用草帘子盖上,白天气温升起来的时候打开晒太阳,晚上就盖上草帘保温,里面种了些小白菜,油菜之类的青菜和鸡毛菜,这类菜撒上种子,洒点水就能长,密密麻麻的间一些,从手指头长短就开始挑着卖,赶集卖苗子的时候就会顺带一筐两筐的。
  初春的时候,这小青菜格外受人喜欢,特别是酒楼饭馆,一筐两筐的让早起来采买的立马就全收了,都不用散着卖,这样连着菜苗子,今年春天也是一笔收入呢。
  等菜卖的差不多了,地里的甜瓜也可以提前上市了,甜瓜熟透的香味很是吸引来赶集的人们,纷纷掏钱买两个回家解解馋,自家的还要过些日子,先买两个吃吃吧,毕竟天气开始热了,吃个甜瓜可是爽口的很呢。
  二舅可是打算好了,小儿子到时一定要送出去读书,就算不考科举,也能找个好点的事做,可不能像自己一样大字不识一个,就这样在地里刨食一辈子。
  大舅家的河虾产卵后,就把大虾捞了出来,不然过不久也会死掉,几家亲戚家分一分尝个新鲜。
  “这河虾还挺能活。”陈晨看着盆子里的河虾说道。
  “这东西又没啥肉,不知道你喜欢个啥?”李氏在旁边说道。
  “娘,今晚这虾我来烧吧。”陈晨想着吃哪种做法呢。
  “行,尝尝闺女的手艺。”李氏自是一口答应,这两年女儿不时的新式做菜方法已经折服她了。
  陈晨让娘亲把虾收拾干净,跳来跳去的,她可不敢剪虾枪呢。
  锅里开始倒油了,李氏在旁边盯得紧着呢,自家闺女做菜可是费油呢。
  “少点少点,怎么倒这么多油啊!”李氏看着闺女倒油就心疼的慌,这是当水用了吗?
  “这虾要油炸了才好吃呢。”陈晨一边看着火候一边回话道。
  “废话,什么油炸了都好吃。”李氏没好气的说道。
  陈晨把虾炸成红色捞出来,锅里撒了点盐加点味道,等油温回升又炸了一遍,用手捏了下,壳子脆了,捞出来放到盘子里。
  一股河虾的油炸香味弥漫在厨房里。西西这个灵鼻子闻到味道跑了进来,就要伸手去拿。
  “还没好呢,不准偷吃。”李氏把儿子的小爪子拍了一下,笑骂道。
  “再等等啊。这里有油,你先到旁边玩去,等会好了喊你吃。”陈晨怕油溅起来伤着弟弟,哄着道。
  把锅里的油盛到碗里,只留了个底子,加了葱姜炒出香味,加酱油,醋和糖,再加一点点老爹的酒,
  “嗯,味道正正好。”陈晨尝尝味道不错了,把虾倒进去裹了一身后,一盘油爆河虾做成了。
  “有钱人就是会吃啊,怪不得河虾都让大户人家和酒楼买去了呢。”众人“咔嚓咔嚓”吃着这美味,虾壳都是酥脆的,连皮一起吃掉,一点都不带浪费的。
  县城里的铺子也都建好了,都是按照要求盖的小小的四合院,前面尽量盖的宽敞些,用来卖货,后面住人和存放货物。
  铺子前面的街道也修整好了,这铺子就可以开起来了,一家人商量决定留一间用来卖卖特产,虽然现在东西不多,但是随着果园的产出,以后东西肯定越来越多,总是到集市卖就不方便,再加上陈有全还有那么多木制品也可以摆进去卖。
  陈有全思考了一下觉得主意不错,于是两间铺子陈有全就租出去了一间,另一间自用了。
  这两年来往的商人多了,这每天也能卖不少东西呢,只是这伙计找谁合适呢?
  “爹,你看新搬来的小叔叔怎么样,就是不知他会不会算账呢?他们也搬来一段时间了,这边的话也会讲了,还有他肯定会北方的话,甚至草原牧民的话可能都会讲,这样的人来招呼商人肯定好沟通的。”陈晨建议道。
  “他不是和他爹收羊毛吗?应该也是识数的,我去问问看。”陈有全自是回老宅和家里人商量了一下,他们也都乐的支持。
  “你去问问看,先问问他会不会算数再说。”陈老爷子出主意道。
  很快陈有全回来了,说谈妥了,这少年的外公是识字的,所以他们爷俩小的时候都是跟着识字的,写写算算是没问题的,听说了去帮着看铺子,开心的不得了呢,可见也是个喜欢热闹的,
  “还问能不能在铺子里帮着代收羊毛,我也答应他了。”陈有全觉得是小事,就同意了。
  这没有铺子时,觉得自家没啥好卖的,这有了铺子准备卖东西了,收拾收拾竟然也摆满了。陈有全把价格都标好,拿个本子给陈磊让他记好账,每月月底对账。铺子后面有个小院子,陈磊没事就住在这里就行。
  陈磊正好才定亲,年底成婚,到时夫妻俩一起住在这后院里也住的开的。
  陈有全和陈磊也说好,若他家里有事,和他说一声,他让徒弟去替他。平时节日的时候如果忙,也带信回来,这边也会去帮忙,陈磊自是高兴的答应着。
  杂七杂八的都是本地的特产,陈有全就做了个[陈氏特产铺子]的牌匾挂到了大门上面。
  陈有全也和村子里会手工的人说了,做了东西可以放在自己铺子里帮着卖,陈磊收拾个角落出来,专门摆这些代卖的物品。
  在开铺子的头两年里,铺子里最受人欢迎的就是有亮家的做的腌咸菜了,一缸一缸的咸菜征服了县城人们味蕾,虽然这年头家家都会腌点咸菜,可这东西真的很考验手感的,一模一样的东西和配方,做出来的味道也是差别很大的。
  听吴氏讲,她亲娘死的早,在后娘手里讨生活,所以自小就不爱说话,就是对腌咸菜喜欢的紧,嫁人后,特别是丈夫死后,更是不爱出门,只是在家做活,这咸菜的买卖还是丈夫在世时联系好的酒楼,一直就没断过,都是人家上门来拉货,她小叔子和小姑子也跟着她做这个,家里的地也基本都是种的这些菜,所以日子也过的下去,那时也没觉得自己的手艺好,只以为是人家照顾自己。
  直到来到了陈家村,她看到家里的萝卜收的多,就自己做了些腌萝卜条,三奶奶一家人尝到了她做的咸菜,直呼是吃过最好吃的腌咸菜了,都支持她大量腌咸菜,也开始往外卖。
  好吃的东西自是人人都喜欢的,很快县城里人家的餐桌上都开始出现了这美味的小菜,吴氏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第60章 干旱
  十来年的风调雨顺让庄稼人有了警觉之心,干旱或者洪涝可能随时会出现,家家的存粮也开始多攒些,老人们也都开始聚在一起谈论起天象,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着,也互相探讨着各种应对之法。
  开始进入四月份了,往年的沥沥细雨今年也不见了踪影,山上存不住水的地上,小草已经开始打蔫了,慢慢的开始变黄,小树也开始没有力气了,叶片耷拉了下来,只剩下些树大根深的还精神着。
  人们也开始觉察着空气变得干燥了起来,每次来的雨水也是匆匆路过一下,只是湿了湿地皮做做样子,没有一场像样的能浇透庄稼地的雨水。
  “今年怎么感觉这苗头不对啊,往年这春雨下的多大啊,今年太应付了吧。”
  “我看河水变浅了呢,河边那块大石头都露出来了。”
  “这小麦也都感觉没精神了呢,你看这土多干,风一吹,这黄土都开始迷眼了。”
  “我感觉咱村里的大口井水位也下降了,去打水的时候要多转两圈了。”
  众人纷纷议论着自己的发现,担心今年会大旱呢。
  每年春夏交接的时候,雨水都会比较多,可今年眼看着个把月没有下场像样的雨了,太阳开始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位明显下降了,这样下去,今年的水稻是不用种了,村里的老人开始去山里看看宁湖的水位,看着明显小了很多的湖,大家知道这干旱迫在眉睫了。
  看着皱着眉头吃饭的爹娘,陈晨吃过饭拉着老爹的手跑了一趟河边。
  陈晨这些日子到河边洗衣服,眼看着水位天天下降,河边的石头都露了出来,水车也上不了水了。
  “爹,咱村能不能在这拦水啊?”陈晨用手指了指水车下游的位置,她是知道自古以来就有为了水,几个村打斗不合的事情,所以不是很确定的问道。
  “你怎么想的呢,你先说来听听。”陈有全知道女儿会有些小主意,就想听听看,说不定能帮上忙呢。
  “我想着再旱下去,咱上面肯定会开闸放水的嘛,而且现在还有水在流,村里井里也都有水,我们能不能在河道里垒道堤坝,就像我外婆家那边的大堤一样,比河两边的堤坝矮一些,截住的水让水车能上水就行,堤坝中间留几个孔洞,雨水多的时候孔洞就打开,干旱的时候就堵上,也不影响下游的使用,如果接下来还是这么干旱,我们还能撑一段时间,就算水稻种不了,咱小麦也能保住啊。”
  陈晨把现代的小型堤坝拦水说了出来,正好山里宁湖修的堤坝拿来做个参照。
  “我和你爷爷说下看看吧,不知道下游的会不会闹意见呢。”陈有全自然对老丈人村口的堤坝有印象的很,他们村前这条河水可都是得益于这湖水呢,所以一听就明白女儿的意思。
  陈有全让女儿回家后,自己转身去了老宅,领着家里的几个男人又去了河边,四个人嘀咕了半天后,陈老爷子就让两个儿子去找了村里几个年长的长辈到河堤上一起商议,
  几个长辈来了,自是大家意见各不相同,有同意的有反对的,各有各的理由,大家各抒己见,让这个主意越来越完善。
  陈老爷子还特意去县城请了管水利的大人帮着来掌眼,提一下意见,大人对宁县的水流和汛期肯定懂得多些。
  都确定好了后,几位长辈各自回家安排自家的晚辈开始早点动工,陈老爷子还是跑了趟县衙报备了一下,别到时候和下游的村落闹出纠纷。
  隔了一天,村里的汉子就开始分组,陈有正负责安排:有运石块的,装砂石的,各家的麻袋也都拿出来,不够的村里的妇人马上上手织起来,反正麻线家家都有的。
  陈有亮前两年走南闯北的刷墙,眼界也宽了,觉着有全哥能做出那么多新奇的东西,自己擅长做黄泥砖,能不能也弄个新配方出来,外出看到一些比较古旧的城墙,历经那么多年风吹日晒还是那么结实,就和附近的人聊天打听,竟然让他连听带猜的研究出了一个新方子,用来砌墙特别结实,水浸都不怕。
  陈晨仔细观察了一下,就是用糯米汤加入了石灰砂浆,可能还有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这个确实不错呢,够结实了,不用担心水一泡,就散架了。
  堤坝处是村里老人合力选的位置,陈家村西边河道两边都是山,流到陈家村口这里的河堤结实又宽,很适合拦截。
  全村的人齐心合力,很快一个小型堤坝就在水车的下游建成了,就像一座平平的桥,中间有几个孔洞,旱季就把洞用石板和砂石袋堵上,正常的时候就清理掉沙袋,石板挪开,用来放水,堤坝只有两边大堤的一半高,雨水多了自然就从上面流掉了,也不会发生大的洪水。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