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妃三十年——她与灯
时间:2019-09-29 07:16:52

  听到王授文的话,皇帝这才发觉,自己刚才那句话让他听见了。
  顿时有些自恼。
  他正色地看了王授文一眼。王授文忙垂了面。
  皇帝咳了一声,刻意沉声道:“跪安吧。”
  王授文还在琢磨自己是不是哪里说错话了,正准备请罪,皇帝发话撵他走,便跟得了恩赦一般,赶紧跪安了。
  张得通见王授文走远。这才跟到皇帝身边道:“万岁爷,今儿您难得散得早,回养心殿歇着?”
  “什么时辰了。”
  “快酉时了。”
  酉时,便是近黄昏了。
  “先去翊坤宫。”
  ***
  皇帝喜欢有金阳的黄昏,恰好今日便有。
  黄琉璃瓦歇山顶,檐下斗拱,梁枋饰着的苏式彩画都在金灿灿的夕阳之下熠熠生辉。如红浪一般的霞云流过凤凰树的巨冠顶。王疏月站在西面饰万字团寿纹的步步支锦摘窗后,整个人都被昏时的暖光包裹其中。
  她穿着一身品月色(偏蓝色)缎绣玉兰氅衣,头上仍戴着那只金镶玉的芙蓉花簪子,正低头,同身旁的宫人一起理书。
  光线正好,修饰着她原本就十分柔和的五官线条。纤软的碎发扬在夕阳余辉中的书尘之间。人本身的气质,和周遭环境的温雅相容在一起,很顺眼。
  皇帝以前爱黄昏,是因为行于其下不至于被人看穿情绪,而又余有光热,不至冷寂。这是他少时沉浮的自守之道,如今,对着这个女人,重新再一品——余有光热,不至冷寂,这八个字到很衬她。
  皇帝跨入宫门。
  翊坤宫还没有规整完毕,在庭中洒扫的宫人全然不知道皇帝这个时候会过来,吓得跪了一地。
  王疏月听见外面的动静,隔着摘窗向外望去,恰与皇帝两两迎目。而后又彼此避了开去。
  不多时,王疏月从殿中走出来,在屏门前请安。
  “主子来的不是时候,奴才还没归置好,都没有地方让主子坐。”
  皇帝径直往里走:“朕不坐,就过来看看。”
  他想去看里面的陈设,又忘了叫起。人已经走到了那座巨大的博古架前时,才想起她还在后面跪着。
  “你过来。”
  他说这句话,何庆赶忙照着对娘娘的礼扶起她。
  皇帝背对王疏月站在,一眼扫过那架上的书脊。她爱看的书,大多是前明的文人别集和诗集,皇帝扫到最顶上一排,甚至看到整一套的《明诗综》。再往下看,果然也有祝允文的字帖集。
  “王疏月,你把朕给你的翊坤宫当成武英殿了。”
  他随手取下一本书摊在手上。
  “关奴才一辈子的地方。可不得用些心。”
  皇帝笑了一声,翻着手中的书随口回了一句:“慎行司关不住你吗?”
  说着,他合上书放回,“要糟蹋翊坤宫。王疏月,你把你自己当什么了。”
  “当个犯了错的奴才呀。”
  皇帝眉头一挑,回头看人。
  “你也知道你在朕面前犯的错多。”
  “从前犯的错多,日后也许也还会犯,奴才这么个人,规矩学不好,也不知道如何顺主子的心,只能把自己……当个有罪的人,日后醒自己,每日都要谨着慎着。”
  “朕怎么你了,把你吓成这样。”
  “主子没有,主子给了奴才大恩典,是奴才想收敛自己的性子,日后再不惹主子您生气。”
  “奴才”这个自称,真是恭敬又疏离。
  皇帝忍不住脱口道:“王疏月,改……。”
  “主子说什么。”
  皇帝摁住鼻梁,让王疏月改口是什么意思,他不就是要给她间屋子吗?
  “没甚,你听错了。”
  “哦。是”
  天光将漏尽,她又是背光而立,身上那件氅衣的银线绣折出些来,稍稍烘出她脸上的明快的笑容。
  她没去再纠缠,郎声转道:
  “主子,没地方坐,奴才去给您沏杯茶吧。”
 
 
第31章 声声慢(三)
  不多时,她真的亲自端了一壶茶过来。
  正殿的檀木椅都还罩着青布,王疏月便把茶放在了一张将将撒扫出来的香几上。斟满一盏递到皇帝手中。而后又与自己斟了一盏。
  夕阳余晖快要落尽。
  两个人一道背对着金灿灿的昏时光。
  王疏月双手捧着茶盏,静静地嗅着茶香,皇帝端着茶,却仍在看架上的书脊。
  一个仰脖,一个垂头。
  张得通与何庆对视一眼,压低了呼吸和脚步声,双双退到外面的地屏前去候着了。
  “你……以前在长洲怎么过。”
  皇帝起了个比上回那个‘吃了吗’要自然些的话头。
  “嗯……”
  王疏月到当真闭眼回想起来。
  长洲的那段时光甜到能流出蜜来。
  纯粹的差事,一年四季怎么忙也忙不完。
  纯粹的生活,偶有节余,她就要算计起来,去吃些什么,或者去什么地方看看。
  还有一颗特别安静的心,守着那座书楼,拿着北方寄来的银钱,好像什么风浪都没有,什么都不用怕似的。
  那时,她并不认识皇帝。
  但人生最愉悦的几年,是皇帝给的。
  “奴才记得您那时一年赐一千两白银与卧云,都是在年下赏来,那会儿书舍就忙得很,要给底下人派银,要结算各大书局,文斋的账上银。等把年下忙过了,就到了开春的时候,那时就要斟酌采买的事。春末到都秋末,就更得闲不下来,日日都例行抄录,修写,重拓的差事。”
  说着她自顾自地笑了笑。
  “再来,就又要入冬了,将入冬那会儿是一段休息的时间,先打发匠人们还家,在把书舍四处锁上,奴才也能和丫鬟们消遣消遣。”
  她说话的时候,皇帝将目光从书架上移到了她的身上。
  品月色衣缎将她的皮肤衬得越发白皙柔软。
  她的话语也是娓娓,一点也不聒噪。
  王疏月倒是不敢抬头,只得偷偷看着茶盏里的浮絮。”
  “那你怎么消遣。”
  “有几年,余下的银钱多,我便和家中人雇车,去临县的几处名胜转了转。只是那会儿天已经大寒,下了雪,车马就不大好行,偶尔也会在路上绊住。所以也不是日日都能成行,还得看天时。”
  “你父亲说,你不敢懵朕这个主子,每一分的钱都是花在刀刃子上。呵,他到敢欺君了。翰林亏空户部,你亏空朕。你回京的时候,朕就该让乌善好好查一查你卧云的账目。”
  王疏月抬起头来:“主子如今要查也是该的。出入每一笔奴才都亲自记过,现账本就放在家中,主子要查大可遣人取。只是亏空已经亏空了,主子查出来奴才私吞的主子的钱,要如何处置奴才,也让奴才披枷带锁吗?”
  她似乎总是在有意无意的试探他,就像知道的自己有一日会落到他赐给她的凄惨下场中去一样。
  皇帝心中不大自在,但他又还没有理清楚思路来问她。
  于是,放下茶盏,低头理着自个的袖口,沉声道:“不至于。王疏月。”
  说着,袖口渐渐翻出了龙纹,但并齐整。
  王疏月见此,便走过来,半曲下膝去替他整理。
  那一根折即断的脖子又露在了皇帝的眼前。
  皇帝受用,但也还想着抬起手臂,迁就她站直身。
  “你在朕里好生活着,只要你断绝与三溪亭的关联,你犯再大得事,在朕眼里也不过就是‘错’,还说不到罪上去,不用什么披枷带锁,朕在翊坤宫里就处置了。”
  王疏月低头笑开。
  “主子这话说得,就跟要包庇奴才一样。”
  “你又在胡言乱语,朕从来不包庇任何人。不过,你王疏月花的是朕的私产,朕对你大可动私刑。”
  王疏月偷偷看了他一眼,又低下头来。手上动作到没有停。认真翻平最后一处褶皱,又用手掌去压匀。
  “其实奴才在长洲的时候,也常这么吓那些固执的文人。”
  “呵,你还敢吓那些人,朕都得哄着他们。”
  “是啊,主子是不知道,重修卧云,其他都还好说。但照着从前的书录寻买一些狠难现世的古版,才是最最难的一样。古版大多是府内私藏,议价从来艰难。奴才是个女儿家,脸皮子又薄,起初总叫人多掏弄出好些银钱去。回去算算,又心疼。想着他们都说主子是个清水王爷,家底有一半耗在了奴才这里。奴才也心疼主子的银钱,便要让家人寻上门去和他们理论。每回,我都教家里人说,咱们是五王爷的奴才,办得也是五王爷的差事,就算在你们这儿闹开犯了事,最多也是回去挨顿板子。今儿,一定要把银钱算平了,不然,绝不依。”
  皇帝又好气,又好笑。
  他记得那时剃头易服的屠杀才平息,满人的朝廷和汉人的文坛之间拉扯出了巨大的阵痛,文学艺术和科举仕途之间甚至被劈出了大裂谷。‘继前明之文风,不做鞑子之臣’这样的呼声在南方不绝于耳。文人结社也渐渐露出反清之风。
  要把这些文人收拢回来,重新引上科举取试的正道,让结社思想与考科举,取功名相结,而不至于闹起精神反潮,这光靠一把砍头刀是不行的。在这个背景下,皇帝才命王家重修卧云精舍,一是不忍卧云精舍毁于战乱,二是借此为朝廷解决南方的学乱之风铺路,三是筹谋自己在江南文坛的声名。
  但过去那些年,皇帝并不知道他无意间供养了一个女子的少年时光,可惜当时他不知道这个姑娘的存在,否则到可多匀些钱给她,让她也买些簪子绒花儿戴。如今她已长成,正亭亭地立在他的面前。
  这么一说,真不知道是谁亏欠了谁。
  “朕的名声拿给你这样败,朕看你是不想活了。”
  她没惧他这句话,直言道:“奴才没有坏主子的名声,奴才是觉得,就得让他们知道,到底是谁在护汉他们的那些心头爱。”
  皇帝一怔,不管她有心还是撞鬼撞上了。这句话,真是和他当时的心意相通。
  “主子手腕上的绳痕还没散好。”
  她起了另外的话。
  皇帝顺着她的话低头看了一眼,其实大多是好了,只是有些淤处还没有消干净,皮下泛着淡淡的褐色。
  皇帝收回手。端起一旁半凉的茶喝了一口。
  “好多地方留了疤,这里就算了,否则你万死都不得抵罪。”
  说着他忍不住往她放在书架旁一方铜镜里扫了一眼。
  痘疤这种东西看天缘,先帝爷少时出痘,虽熬了过去,但去在脸上留下了好些痘坑,到是没人敢说这是什么麻子,但毕竟有碍观瞻,皇帝算幸运,也是王疏月那根绳子用得好,当时出浓的时候没有纵容他抓挠,因此皇帝脸上只在右眼眼尾上留下了一处小坑疤。他记得王疏月当时劝他,说那是福坑,装他的齐天洪福的。
  这比喻一点都没有要开解他的意思,听起来是真虚伪。
  一想起来,他又想斥她了。
  但他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两个人各自端着已经凉透的茶,一同把整个翊坤宫的最后一丝昏时光线看尽。
  太阳堕入阴阳界下,夜幕覆盖下来,天上腾出零碎的星点。
  宫人们点起了七八盏宫灯。庭中的铜鹤影被灯光拖得老长。盛夏长日的燥渐平。
  皇帝放下茶盏。
  “你还是挑的西暖阁来住?”
  “是。”
  “东边不当晒,不好?”
  她在灯下垂头笑了笑。
  “主子给的地方都好,但奴才……喜欢看黄昏。少年时就喜欢,尤其是有金阳的黄昏,像今日一样。”
  脱口而出这一句的瞬间她便后悔了。
  “是因为什么。”
  而皇帝也不负她所望地问起原由来。
  王疏月不敢答他。
  她喜欢黄昏,是因为那东西和她有一种的莫名相似的宿命感。
  她出生的时候,大清已经入关。
  大明的王朝日薄西山。
  从前喧闹美好的东西被北方破开的那条大口子,一口气全吸了进去。剩下的只有那昏时的萧索的光,在阴阳界前苟延残喘,吐纳着她和前明那一点点无论如何也不愿意丢尽清傲。
  王疏月不是春环,也不是皇后。
  如今,她尚且把这份傲气藏在深处,但她不确定皇帝什么时候会看穿她,会不会也像当年剃头易服一般,摘掉她的脑袋,也一定要逼她把最后那点点骄傲全部吐出来。她也不知道,那个时候,她是要脑袋呢,还是要那点子骄傲。
  所以忍不住拿言语试探。
  但什么都试探不出来。
  毕竟皇帝这个人,在言语方面有自己一以贯之的习惯,从来都是冷言冷语往人面上砸。
  只是那冷言冷语之下有真实的恩情,而恩情背后却并不见尊重。
  对大清皇族而言,尊重也许并不存在,不过王疏月,还是想要。
  “大概……大概是因为一句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小的时候奴才喜欢读,觉得意境很美……。”
  她为了糊弄过去的,随意从脑子扒拉出了一句诗来。话一说完,就因为心虚而红了脸。
  王疏月本就白,脸上再起一阵潮红,相互衬着,映在灯下便格外动人。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皇帝望着她那副模样,也不想细问她。自顾自地琢磨起这句话来。
  今日与她在翊坤宫站了这半日,此时月已快到正中天,这半日算不算人约黄昏后。如果算,那她王疏月是什么意思。汉人的表达含蓄,这个他知道,汉人的女人矜持,这个他也知道……
  “主子一会儿去什么地方,奴才送主子。”
  她把他凌乱的思绪打断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