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孩子的打扮并不算特别华贵,喻俨穿着一身天青色对襟宽袖长衫,领口袖口处用银线绣着祥云的图案,腰间束着宽腰带,腰侧挂着一块玉佩,即便是不懂玉质的乡下百姓,都看得出来这块玉佩的通透温润。
这身打扮大气沉着,压下了喻俨这些年积攒的戾气,衬得他君子端方,就像是读书人一般。
阿芜穿着和喻俨同色系的织锦长裙,同样没有过多的饰品装饰,头上一支银镶玉的簪子,简单的玉珠耳环,清清爽爽,就已经足够娇俏可人。
兄妹俩那样站着,就好像是一对璧人一样,再加进去一个人,都会破坏此时的美感和气氛。
李徐氏晃了晃脑袋,觉得自己的脑子出现了问题,小俨和小芜可是兄妹呢,她怎么会觉得俩孩子有夫妻相呢。
仔细想想,阿芜的年纪也不小了,虽然现在还做着姑娘打扮,恐怕也过不了多久,就该许人了,也不知道当初带走她的那户人家,有没有为她选定一门好亲事。
“李婶娘。”
看到挤进人群的李徐氏,喻俨恭恭敬敬行了一个大礼。
当年他走的匆忙,只能将妹妹托付给平日帮衬他们兄妹最多的李婶娘,其实这也是有些强人所难的,毕竟两家没有血缘关系,而李家还有三个儿子,负累同样很重,可李婶娘还是答应了他的恳求,早些年,要是没有李婶娘照顾,阿芜想要立起来,绝对没有那么容易。
这份恩情,不能忘。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李徐氏一个箭步冲上去,拖住喻俨的手肘不让他行李,嘴里颠来倒去就念叨着这么一句话。
“哇,大马!”
远远跟着李徐氏过来的胖小子被自家院子外的大马车吸引了全部注意力,也因为他那大嗓门,把院子里外围着的村人的注意力引到了马车上。
看喻俨兄妹的打扮,和他们乘坐的马车,显然这些年日子过的不错,那些熟悉兄妹俩的老人抓耳挠腮地想要知道兄妹俩这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现在回来了,以后是不是就不走了……
总之大伙儿都有一肚子的话,想要和这对兄妹说。
而那些不熟悉这对兄妹的年轻人就不用说了,他们奇怪村里什么时候出现了这么气派的俩兄妹,要不是场合不对,早就向身边的长辈打听了。
这一晚上,李家热闹极了,灯火通明,彻夜未熄。
——
“小俨啊,这么早起来带着妹妹逛集市去呢?”
虽然睡了不到一两个时辰,可这会儿村里准备下地干活的村人都精神奕奕的,看到坐着村里老把式赶着的牛车准备去镇上的喻家兄妹,还热情地打了个招呼。
老一辈都是睿智豁达的长者,昨天晚上,谁也没向兄妹俩打听一些犯忌讳,惹人伤心的话题,尽揪着兄妹俩这些年吃的怎么样,住的怎么样,又是什么时候重逢的这些话题问了。
至于年轻一辈不知道更隐晦的事,李家的房间又只有那么大,昨天晚上都被赶回自己家了,什么话题都没听到,更别提议论什么了。
那些老人不好奇吗?未必。
可有时候人就得装糊涂,不管怎么样,现在喻俨回来了,健健康康站在他们面前,那就好了。
“嗯,好几年没回来了,想看看家乡的变化。”
在回乡之前,喻俨是有些犹豫的,或许他还是自卑的,因为自己的身体,但是家乡这些邻里的反应让他放下了这份芥蒂,开始坦然地面对生活。
阿芜握着哥哥的手,宽大的衣袖挡着,也没人察觉到这对兄妹超于常人的亲近。
“是该看看了。”
扛着锄头拿着镰刀的村人乐呵呵的,还大声吆喝着叮嘱赶牛车的老把式得把牛车架稳了,气的那老把式吹胡子瞪眼睛,挥着鞭子就要抽人,只不过最后鞭子没抽出去,自己倒是笑了。
喻俨深吸一口气,乡下的空气带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耳边是肆意高声的交谈和嘻语,远离了宫廷的勾心斗角,心灵仿佛也被释放了。
喻俨回握住妹妹的手,眼中的阴霾都淡了许多。
——
镇子比喻俨和阿芜离开时繁华了许多,街道两旁是自发过来摆摊兜卖时令蔬菜瓜果的乡民,以及一些带着杂七杂八货物的小货郎,还有几个早餐摊位,三文钱一碗热腾腾的馄饨,皮包馅大,碗里撒上葱花,用滚烫的开水一浇,瞬间周围都遍布葱花的香气和饺子汤浓厚的鲜香。
喻俨和阿芜都是吃过早饭出来的,闻到馄饨汤的香味,还是没忍住又点了一碗。
阿芜拿了两个汤勺,分吃同一碗馄饨。
即便现在兄妹俩拥有的财富是他们几辈子都挥霍不了的,可节俭还是克在骨子里的本性,在并不饿的情况下,两人都不想浪费了。
“烫。”
阿芜有些急,在馄饨上来后吹了几口,就迫不及待吞进嘴里,结果滚烫的内馅烫的她舌头生疼。
“这么大的人了,还跟小猫似的。”
喻俨赶紧给倒了一杯凉茶,让她喝一口,用凉茶中和口腔的温度。
“疼——”
阿芜撒着娇,她知道眼前这个男人色厉内荏,其实最疼她了。
“活该。”
喻俨嘴上责怪着,手上的动作却截然相反。
他将那碗馄饨端到自己面前,吹气散热,等到馄饨不再冒着滚烫的热气了,才将碗端到中间。
“慢点吃。”
总觉得妹妹还是个孩子,喻俨不免多叮嘱了两句。
“知道啦。”
阿芜的眼睛笑弯成两道月牙,甜地沁到喻俨的心间。
她清楚,这个傻傻的哥哥一直觉得她跟着他离开京城是一种牺牲,阿芜心里清楚不是这样的,可她没办法制止哥哥那么想。
所以她装的笨一点,傻一点,好像还是当年那个年仅三岁,需要哥哥处处照顾的妹妹一样。
她跟着他离开不是牺牲,是因为根本就没办法离开他,情感上需要他,生活上需要他,终有一天,哥哥会习惯他的需求,意识到,只有陪伴在他身边,她才是最幸福的。
阿芜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甘之如饴。
“卖糖葫芦,卖糖葫芦了,两文钱一串的糖葫芦,又大又甜的糖葫芦!”
馄饨吃了大半,扛着插满糖葫芦的靶子走街串巷的老人带着吆喝声,从远处走来。
“一点都不甜,哥,当年那串糖葫芦可酸了。”
阿芜想到了三年前那串糖葫芦,其实酸的她牙齿都快掉了,可是在记忆中,那串糖葫芦却是那么甘甜,即便后来吃了其他各式各样用更珍贵的食材做出来的糖葫芦都代替不了。
直到后来,阿芜才知道,原来甜的不是那串糖葫芦,而是那段记忆。
现在她已经不需要靠那段记忆支撑自己了,本质是酸大过于甜的糖葫芦自然也回归了原本的味道。
“酸,可你这个馋猫还是把一整串糖葫芦都吃完了。”
喻俨也想到了那个晚上,那天,他以为是永别,没想到在短暂的分别后,他们又迎来了重逢,余生,应该不会再分开了。
“还吃得下吗?”
喻俨瞄了一眼妹妹微微凸起的肚子,这一早上,可吃了不少东西了。
“嗯。”
阿芜看了看剩下的小半碗馄饨,又想了想糖葫芦酸甜的滋味,舔了舔嘴唇,点了点头。
“吃!”
时过境迁,糖葫芦的意义终究还是不同的。
“哇——”
喻俨起身准备问那位卖糖葫芦的老人买一串糖葫芦,却听到了不远处一声小孩的啼哭。
原来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买了一串糖葫芦,才吃了两颗就不小心摔在了地上,沾满了尘土,那家估计是有些家底的,家长不愿意孩子吃已经脏掉的糖葫芦,因此不允许孩子将它捡起来。
边上一个穿着破烂的小孩咽了咽口水,趁着那对母子走后,捡起了那串糖葫芦,舔了一口已经脏掉的糖衣,也不介意砂石涩口的味道。
恰好这时候扔掉糖葫芦的孩子转身,看到自己的糖葫芦在别的孩子的嘴里,没忍住,嚎啕大哭起来。
喻俨看着那个浑身脏兮兮,只有那双因为第一次知道糖的滋味,瞪的圆溜的眼睛还算出彩的孩子,感觉看到了几分妹妹的影子。
如果妹妹正常的成亲嫁人,生出来的孩子应该也会这般可爱吧。
喻俨有些失神,又觉得自己接受妹妹留在身边的行为有些自私,只是这会儿让他放手,他也有些不甘心了。
换做另外一个男人,真的能够像他这样毫无保留的疼爱小芜,关心小芜吗?这些日子的相处证明妹妹就是一个还没长大,处处需要人照顾的孩子,喻俨根本就不放心将她托付给另外一个陌生的男人。
“哥,那个孩子有些像你。”
阿芜不知道何时站在了喻俨的身后,看着那个已经躲到墙角里,小心翼翼舔着糖葫芦的孩子,踮着脚尖在喻俨耳旁小声说道。
瘦瘦小小,眼神却生机勃勃,俨然五岁前的喻俨。
那个蜷缩在墙角里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别人的风景,他伸出舌头舔着糖葫芦的外衣,原来糖就是这种滋味,让人觉得幸福。
下一口,小孩咬住了山楂,酸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看着小孩皱成苦瓜脸的模样,阿芜不厚道地笑了。
第132章 番外二
“就这么走了,也不多住些日子。”
李徐氏为兄妹二人准备着村里人一早送来的土特产,嘴里还忍不住念叨。
之前乐在兴头上,都忘了询问这对兄妹这趟回来是住着不走了,还是待一段时间就要离开,她私心想着前者,可心里明白,就凭当初带走阿芜的那户人家的财力和势力,都不会允许女儿在乡下久居,尤其阿芜还是正值花嫁的年纪。
不过这一点李徐氏还是猜错了,只是最后殊途同归,从一开始,喻俨兄妹就没打算在小奚村久住。
喻俨的身体终究还是个隐患,当年村子里知道他卖身进宫的长辈不止李徐氏一人,现在村里人怜惜他,自然不会拿这件事戳他伤疤。
可天底下没有永远的秘密,谁也不能保证,哪天哪个知情的长辈会说漏嘴,让自家子孙听到这个消息,最后流传出去。
心性不定的少年少女和懵懂的孩童最容易因为冲动或是有趣说一些伤人的话,而且谁也没办法保证以后日常相处中,双方没有任何矛盾产生,到时候脱口而出一句死太监,就足够将阿芜细心关怀多年好不容易填补的伤口再次撕裂。
她清楚,她的哥哥是多么骄傲又多么自卑,即便现在村里人都和和气气的,她所担心的事情也没有任何影子苗头,她也不敢赌那千万分之一的可能。
所以小奚村只会是她和哥哥童年美好的记忆,以后有机会,他们依旧会来探望这些和蔼可亲的长辈,可不会在这个地方长久的居住。
阿芜想陪着哥哥看遍天下瑰丽的风景,然后选择一个兄妹俩最喜欢的地方暂居,在新的地方,他们会认识新的朋友,没人知道兄妹俩曾经的过去,这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
更何况,现在兄妹俩又多了一个秘密。
“婶娘,以后我和哥哥还是会来探望你的。”
这次待的时间比预计短了一些,阿芜也觉得有些歉意。
“好,只是下次来就别带那么多东西了,有钱也不能那么糟蹋,将来有了孩子,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李徐氏笑眯着眼,拍了拍俩孩子的手。
这俩个孩子都是好的,只记恩不记仇,换做一些偏激些的,恐怕早就埋怨村里人袖手旁观,没有帮忙凑出当年喻娘子欠高利的那笔银子了,可小俨和小芜就能够体谅村里人的为难和无奈,并感激那些年村里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的帮扶。
这次兄妹俩回来,带了不少东西,乡下人没怎么尝过的精致糕点,适合村人走亲访友时穿的颜色鲜亮的棉布料,人人都有份,当初帮助兄妹俩最多的李家和村长家还多送了几份。
可别看只是棉布料,对村里人来说,这比麻料上档次,又不像绫罗绸缎,乡下人压根穿不出去,是送礼的人细心思考过最为周全的谢礼,绝对不是糊弄人的。
因此在得知兄妹俩要离开后,大伙儿纷纷送来了土特产,让兄妹俩带回都城去。
收拾好几大筐土仪,阿芜和哥哥上了来时的马车,此时马车里正睡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干瘦干瘦的,只是洗了澡,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看上去还有些惹人怜爱。
不知道梦到了什么美味,小孩嘬着手指头,嘴角的小酒窝若隐若现。
“哥,我们有孩子了。”
阿芜很小心地用手指碰了碰小孩的脸颊,喻俨相对比较克制,表情镇定,声音低沉地应了一声。
“我们”的孩子!
听着妹妹的话,喻俨看着马车里那个小崽子的眼神越发柔和了。
——
番外二
集阳县搬来了一个富户,大手笔买下了江家败家子手中原本属于江家的大量良田,还斥巨资,重修了集阳镇以及周边几个县村老旧的桥梁栈道,给县里专门用来收容孤儿的孤独院送去了大批棉被棉服和米粮,让那里的孤儿在温暖和饱腹中度过了一整个冬天。
因为那家富户的大手笔,刚一搬过来,就已经在集阳县拥有了不错的口碑。
没人知道那户人家是从哪里搬迁过来的,只知道男主人十分富有,女主人出生显赫,似乎和都城那点关系,时常能够看到喻府的马车装着满满当当的土仪去都城,隔些日子,从都城也会送好多回礼过来,光是看送礼的马车,和那马车经过留下的深深印记就看得出来,那位夫人的娘家财力同样非同一般。
集阳县的人第一次亲眼见到那对热爱做善事的夫妇,还是在一次庙会上,也是那一次亲眼所见,叫人明白了话本子里描述的神仙眷侣是何等模样。
儒雅俊秀的青年拿着一根街边摊上摆着的桃木簪子替美貌的娘子插上,女子微低着头,露出精致的下巴,眼眸轻扇,睫毛倒映出来的阴影就像是蝴蝶一样,扇地人心头微痒。
只是一支价格低廉的桃木簪子,此时看上去就跟价值连城的碧玉宝石一样。
之后的日子里,集阳县的人对这对夫妇的了解越来越多了。
他们膝下只有一个儿子,今年五岁,早些年,他们似乎时常带着孩子游山玩水,或许是见识过的场面多了,虽然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却十分机灵活泼,处事也是大大方方的,半点看不出大户人家独子骄奢精贵的模样,与乡下庄户的孩子也能完成一片,就如同他那双善心的爹娘一样,从来没有因为出生的不同,就将人划分成三六九等,用不同的姿态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