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多少工厂污染,空气质量也不错,适合她和老公养老。
几年以后,减肥餐厅的生意依然好到爆。
每天都是宾客盈门,财源滚滚。沈清和在老爷子老太太的念叨中找了一位性子好,开朗的姑娘结婚。
结婚第一年就生了一个大胖小子,结婚第四年又生了一个白嫩的漂亮闺女。
可把老爷子老太太喜欢的不行,小夫妻也没有搬走依然还住在老宅,还承诺说,一辈子都不搬,就住在老宅。除非有天拆迁,即使拆迁搬到别的地方,也带着爷爷奶奶。
为此沈清和在离老宅不远的小区,买了一套别墅,以后一大家子都能住的下。
大伯大伯母想陪伴老人一起住,家里也能住下。就是堂哥的小家从京城回来也能住下。
那是一个建好才十年不到的别墅区,至少在爷爷奶奶的有生之年不会拆迁。
他只是先准备好,以防万一。
守着小小的减肥餐厅,一干就是一辈子。章莉莉和董蔷也在餐厅干了一辈子,工资福利好,还不特别累,老板一家人又好。
她们也没有跳槽的想法,一直干到五十多岁,才退休。
退休的时候,没想到还有一大笔退休金给到她们,这是她们之前没有想到的。
*
减肥餐厅番外
“太爷爷,太爷爷,爸爸要打毛毛。”小毛毛捂住被爸爸拍了一下的小屁股,歪歪扭扭的跑过来。
趴在太爷爷的腿上告爸爸的黑状。
“你说,你刚才是不是又惹你爸爸生气了。”
老爷子揉揉曾孙的小光头,好笑的问道。
“没有,真没有。”四岁的小毛毛,闭着眼睛摆动着小光头。
“还不承认,你把我的什么东西给弄坏了?”沈清和跟在儿子后面,听到他不承认,好气。
臭小子居然把他买来花给扔了,那是送给老婆的。今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
“那不是花,是草。毛毛认得。”
毛毛死不承认,他觉得那就是草,花花好小,不是草是啥。
沈清和还想说什么,老爷子连忙打圆场,然后说,“好了,扔了就扔了,再买就是。让送花的直接送来,也不耽搁你做事。”
“臭小子,等晚上再收拾你。”毛毛调皮捣蛋,总是坏他的好事,他又无法收拾他。每次不是太爷爷太奶奶给他说情帮忙就是大爷爷大奶奶护着他。
家里就属他最大,现在妹妹出生以后。老人们依然宠的他到处闯祸,范围仅限沈家老宅。
打不到儿子,他回房看闺女,刚过一白天,胖乎乎的,白白的,奶香奶香的,超级可爱。
小家伙已经记得她自己的名字,每次喊“萌萌”,她就笑眯眯的望着喊她的人。
她知道那是喊她,有时候还想蹦哒。
“萌萌,爸爸抱抱。再抱抱萌萌,爸爸就要去上班给萌萌挣买漂亮裙子的钱。”
如今的沈清和没事就抱着闺女唠嗑,说个不停。
软萌软萌的闺女,看一万年都可爱。
“老公,刚才毛毛打到没有?”在房间睡觉的于娜,也听到了老公说的话。
臭小子是该打,现在皮的哟,她都嫌弃。老人说:七岁八岁狗都嫌。
臭小子还没到七岁,就已经狗都嫌了。
在家里就是大闹天宫的主。没有一天不闹的,幸好家里人多,要不让她一个人看一个婴儿一个四岁的孩子,基本不可能。
“轻轻打了一下屁股,就让他溜了。找到他太爷爷给他保驾护航,我还打啥。”
“等下我教育他,你快去餐厅 ,别等下忙不过来。”
“好,我先去忙了。有事让冷姐,马姨她们俩多帮忙。”
“好了,我知道的。”
家里请了三人做事,有月嫂,有专门给老人做饭的马姨,还有一位整理家里卫生的陈姨。
家里吃的菜都是沈清和一早上一起买回来的。
家里的事情多,老人也多,月嫂也就是孩子出生以后第一年的时间邀请。等孩子满周岁以后,就不需要月嫂。
月嫂不是长期需要的,月嫂冷姐是以前生毛毛时请的月嫂,人不错。这次于娜一怀孕就请了她,从怀孕五个月开始一直到萌萌一周岁为止。
餐厅里也多请了人,厨房里还多请了两人,三人轮流洗碗还有择菜,切菜,刀功都要练。
外面除了章莉莉,董蔷,还多了一位沈月,也是做服务员。
挣的多,也不介意多开点工资,他自己也轻松不少。
至少每天他就做做菜再抽空做做零食,不需要把自己累成狗。
除了新顾客,还有不少回炉的老顾客,每月来吃一天,再减减,保持住身材。
还有不断从外地涌来的客人,为了减肥,这些人一般都要吃上几天,或者十天半月,还有后期巩固,大部分都会在此地停留一个月。
第272章
“老沈, 这合同上写的很清楚。赔付也能及时到位,周围不少老街坊都签字了。
我看你就签了吧。”
居委会张主任又到沈家来劝说。
周围的拆迁户, 都签了字,可座落在最中间的老沈家, 怎么也不同意签字。
为此,他隔一天来一次沈家劝说。
这里不是棚户区改造 ,是一家大型的地产公司和一家做连锁百货的大公司一起合作,开发他们附近的地方。
永林路周围靠近市中心,周围在几十年前就规划的很好。还是当时学建筑的市长亲自规划的。
这里虽然老旧但不破, 周围的环境也很好。
好多都是四层的楼房,四楼顶上有盖半层隔热层。
沈家的房子足足有一栋楼,八套房屋。
是早些年老沈陆续买下来的。
每一套房子都装修的不错,出租给一些外地来的白领住。
一年光收租就能收不少钱,老沈不愿意拆迁的原因就在这里。
到时他们要房子, 也不会给他们老地方的房子,房租可就大打折扣。
其实换成是他自己也不乐意拆迁。
“张主任, 你不用说了。我不会签字的, 除非开发商答应我的条件, 要不没得谈。”
换了芯子的沈清和可不是原主, 他有足够的底气,和开发商谈判。
原主前世没有抗住各方压力,签了字。可原主是个很轴的人,他一直觉得当初自己被人忽悠了。
心里一直不得劲,很难受。
郁郁寡欢, 拆迁后没有几年,他就死了。死的憋屈,他留下的心愿是:要抗争到底,别向前世那样窝囊憋屈。
沈清和要为原主争口气,让他心想事成。
一栋楼,确实有谈判的筹码。他要是不拆迁,以后得到的利益会更多,一楼两套房子做两个大门面,一年的租金就不少钱。
他只需要加固整栋楼,然后再装修一下外墙,就是一栋时尚的大楼。
他们永林路附近这一带不可能全做商业中心,大百货大楼,还有商业街肯定有。
但是高档小区一样会盖,可那些奸商,却不愿意给他们永林路上的房子。
因为这些房子的房价是个城市最高的房价之一。
他们这些老住户,却要搬到离市中心很远的地段。
凭啥,他可不愿意。市中心多方便,全市最好的小学,初中,高中都在这里。
孙子们以后读书也方便,跑到那犄角疙瘩去住 ,逛个街都要坐很远的车。
“老沈,你真不再考虑考虑?”张主任面对油盐不进的老沈,无可奈何。
人家有期待底气,整栋楼就是最大的底气,还占据了地段最好的位置。
“不用考虑。如果下次那些人再让张主任您来,就说我不愿意和您谈。
让他们派个能做主的人来。我要和他们谈谈,我家的房子在什么地段,还有我家可是整整一栋楼。偏远地方的房子就想把我打发了,想的美。”
“你的地段是好,房子也多。可你家八套房,得到的可不是八套。分给咱们的房,每家都不止一套,你家那就更多了,算起来价值没低一分。”
张主任也给算账,他不明白老沈怎么就转不过这个弯。是不是老糊涂了,不应该啊,才四十多岁,怎么就脑子生锈了呢。
“张主任,我家不缺房。也不需要那么多套房。
看起来价格还有的赚,可价值却不能比。
您想想,咱们住的地段是海市的中心地段附近。
先不说别的,就说全市最好的小学,初中,高中,是不是就在附近。
还有周围买菜逛街多方便,等搬走以后,再想住回来,可不容易。
邻居们签字,那是因为虽然搬得远,可多了一套或者两套房,家里的孩子们以后都不用买婚房,还能住在一层楼或者一个小区,彼此挨着。
我本来就有那么多放,搬不搬对于我来说,真没啥区别。
可城市中心给予市民们的便利,还有各项教育资源,对于我来说很重要。
我可不想为了多出来的几套房子就放弃这些花钱也买不回来的资源。”
话说的很明白,张主任都动心。不愿意搬走,他也想当钉子户。
市中心附近的位置多好啊。真是花钱也不见得能买来的地儿。
送走一直叹气的张主任,沈清和教育家里的两个儿子,“家里的事情,你们别在外嚷嚷。
也别听人说就回来劝我,有些东西是花钱也买不来的。
做钉子户比拆迁还划算,知道不?”
大儿子沈文涛已经大学毕业,也考研成功,下学期就是研一。
小儿子沈文海还是大一新生,下学期大二。
原主的妻子早就去世,家里如今就三个男人。原身的父母住在隔壁。
“爸,我和弟弟都没有意见,都听您的。”
沈文涛沈文海兄弟俩知道老爸不愿意拆迁肯定是有原因的。
“知道就好,在学校注意些。我怕那些开发商在你们俩身上玩什么套路。
不许打牌赌博,这段时间不许谈恋爱。就算是天仙也不许谈,等这段时间过去以后再说。”
“好,不谈恋爱。”
兄弟俩被老爸一说,脑海中已经开始提防 。万一被人玩套路,他们会蠢死,也会懊恼死。
这种事也是人一生的黑料,他们可不想要这样的黑料。
搞定俩儿子,沈清和就去了隔壁,看二老。
沈父六十多岁的人,耳不聋眼不花,牙口硬实还能吃蚕豆。
身板硬硬朗朗的,走起路来还虎虎生风。
沈母的身体也很康健,还出去跳广场舞,每天很准时。
二老在客厅看报纸听戏曲,浇花,事还挺多的。
眼角都不瞟一下进门的儿子,各自忙各自的。
一个人无聊的在隔壁转了一圈,看着没啥事。沈清和又回了隔壁三个单身汉的家里。
张主任离开沈家以后,一直到下班回到家里以后,他才拿出手机拨打电话。
“马总,老沈还是不愿意签字。
还说下次不和我谈,让你们派一位能做主的人和他谈。
以后签字这事,还是你们公司的人和老沈谈吧。”
电话那头的马总,皱着眉头,有些烦躁。沈家的那栋楼是最中心的位置,就算他们做出调整,改变百货大楼还有五星级酒店的位置。
那地方依然是块好地方,一栋四层半的楼屹立在几十层的高楼周围,不说别的 ,视觉上都觉得别扭。
还有那地方,在他手里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他能盖上几十层的高楼,也能用那块地方赚更多的钱。
“行,我知道了。辛苦了,张主任。”
“不辛苦,都是为人民服务。”套话那是一套又一套的,上面只是让他配合,他也真的只是配合。
都是多年的街坊四邻,他还能按着人家签字不成,愿意当钉子户就当呗,也没有碍着谁。
这也不是棚户区改造,是商业行为。虽然区里市里很重视,可再重视也不敢逼着人家同意。
老沈可是个能人,别看他现在无所事事,可人家真不差钱。
海市这样地段的房子,一年得多少房租,上面六套房租可不便宜,就是那最上面的两套隔热隔雨的房子也租给了外地来打工的人。
一年八套房子出租,想想想那价格,他一年靠房子可不少挣。
人家悠闲的可以养老了。
张主任只是感慨,他年轻的时候可没有老沈那样的魄力,一套接一套的买。那时候老沈家里买了房子以后,全家困难的哟。
周围不少邻居说闲话,说买那么多干嘛,最多买三套。
买那么多,还不是自己受累。现在想来还是老沈明白,这就是个摇钱树,每年摇一摇就来钱。
年轻时有的是精力下班以后悄悄的在外面做点活,一块一块的攒,全家人都死攒钱。到现在那些以前过的好的人家,谁家比老沈家里好,每一个好的。
都眼巴巴的等着拆迁,多要一套两套房,给家里的孩子们分房。
只有老沈坐拥一栋楼,这日子过得要多惬意就有多惬意。比他们这些有单位的人过得还要好。
老沈当年上班没几年 ,单位就没了。他也下岗了,后来自己到处找活干。当时老沈是真困难,幸好他家父母还有工资,可人家现在的日子过得真是好,再过几年,老沈还有退休工资领。
想到老沈,张主任心中感慨万千。
接下来几天,沈清和翻阅一些与拆迁相关的一些东西。还去到区政府找熟人打听,有些网上找来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对的。
他想把政策弄的更明白点,自己才能不吃亏。
他倒不是为自己,是为了原主。前世就因为拆迁这事,他觉得亏了,一直憋着一口气,郁郁寡欢,比父母都还先死。
说实话,沈清和也不愿意做个亏本买卖。如果是国家有需要用地,在补偿方便差点(国家的补偿肯定不能与商业方面的比。),他倒不会太介意。
既然是商业开发,那对他来说也是一次生意一次买卖,那就不能亏的太狠。只要是拆迁,他就会亏,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