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卢居士摇了摇头, “那都是你们各自的造化, 那时候,我能做的也有限。”
片刻之间, 他们谁都没有说话。
李馥安静地等着, 直到豆卢居士指着她对奚太监说:“今后在宫里,照顾得到的地方就帮她一把,她今后要闯的祸,怕是还多着呢。”
李馥感到第三次意味深长的注视。
奚太监收回目光, 对豆卢居士再次弯了弯腰。
李馥回到仪鸾殿中自己的住所,她回想起这次会面后豆卢阿媪对自己说的话——“馥儿的性子看着单纯,实则通透,阿媪信你不会失了分寸,不过也不想你卷进不必要的麻烦。”
这也许是指李馥他们想在宫中遥控经商的事,也可能是在指其他一些更不宜宣诸于口的事。
“这方面,阿媪能帮忙的,就一定伸手帮你们一把。”
奚太监的位置李馥不知道,但他的能力显然不仅仅只局限在东都的太初宫中。
想起豆卢阿媪平静的表情,李馥觉得被长辈照顾的感觉真的很好。
直到开元五年的四月初十,李馥发现王皇后终于开始通知各殿准备动身回长安的事。
回去的准备比从长安出发时要简单得多,而且豆卢姑姑也练出了提刀砍人之外的指挥技艺(感谢仪鸾殿中的晨练大军)。终于,在四月十八日的时候,天子仪仗驶出太初宫的西门,浩浩荡荡回西面的长安城去了。
回去的路上,扣儿又通过她日益拓展的关系网得知了在东都的这几个月内,前朝发生的部分变动。
李馥觉得探听这些事有点犯忌讳,她只是要做生意,又不是真的要图谋不轨?扣儿同学自从担任了情报官(自封)之后实在有些过于兴奋,于是她又罚了扣儿同学一份暑假作业。
李馥还不想这么快就惊动阿媪的人替她擦屁股。
不过托扣儿的福,李馥倒是知道,她爹在东都忙得见不到人,确实因为他在动手改革商税。而前朝已经因为这件事吵了好些天,不知道回到长安之后,他们还会不会继续吵下去。
两京之间的这条路,所有人都是走熟了的,不管这次的效率是快是慢,每天走多远、在哪里驻跸休息都有定数。报讯的骑手会走在大部队之前,提前通知前方的地方官,同时监督对方将下一段路程中的准备做好。
于是当李馥知道前头忽然出现道路被堵的意外时,她心里还是很吃惊的。
因为和皇后的车驾离得很近,李馥几乎是女眷车队里最早得到实时通报的那一批人。
据李馥听到的消息,在他们行进的前方,一个隘口被巨石堵得严严实实。现在已经在努力打通道路,不过石头太大,隘口那边地形又不便于大批人或是牲畜出力,所以时间上可能要耽搁不少,今日到达前方行宫的时间会晚上许多。
不一会,又传来皇帝要将随行的地方官下狱的消息,也许道路突然被堵是个纯粹的意外,但道路不通确实可以归罪他们。
不过宰相劝住了皇帝。
看来事情在短时间内取得进展的可能性不大,否则她爹不会这么火大。
正当李馥觉得他们搞不好要退回昨天休息的行宫过夜的时候,前方突然传来消息,说是有个姓梁的小官毛遂自荐,用几根棍子和绳子之类的东西把大石头撬走了,道路现在已经清理出来,很快就可以继续出发。
这时候,李馥已经坐在王皇后的车驾里,她听见姓梁时就有些猜测,后来更详细的消息随着她爹召唤她的使者一并到来,她也终于确定,这事果然是她的老熟人梁令瓒老梁干的。
李馥屁颠屁颠跑到她爹的龙辇那里,路上经过那个隘口,隐约还能看见先前被搬走的那些大石头。
她爹没坐在龙辇里,而是在一旁骑着马,老梁落后她爹半个马头,正和皇帝陛下谈笑风生。
李馥一把拽住了她爹御马的缰绳。
李隆基见她来了,伸长手臂捞起李小七的腰,一把将她抱上了自己的马鞍。
李馥学着她爹的样子,大马金刀地跨坐在高头大马上,李隆基从身后帮助她在马背上保持平衡。
李馥这辈子头一次骑马,心里挺兴奋。
李馥到达之前,李隆基正听梁令瓒说起他钻研“物理”的事。
梁令瓒要向李馥行礼,李隆基示意他不用理她,继续刚才的话题。
在李馥对她爹略略略的时候,梁令瓒已经接着说了起来,李馥听了一会,就发现梁令瓒对她那本物理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了,和万安观里死读书的同学们完全不一样。
果然,在研究领域,真正能够往前开拓的高端人才,靠的还是兴趣和天赋。
梁令瓒说得兴起,口中“重力”和“惯性”之类的新词层出不穷,李馥敢保证她爹几乎都没听懂。而且老梁想必是第一次面圣,言辞中也有不够谨慎的地方,但她爹还是表现得很有耐心,也不计较,还能恰到好处地送上“哦?原来如此”的捧场声。
现在李馥可算知道,六姐捧场的能耐是从谁那里遗传来的了。
梁令瓒将她那本物理书的内容说得差不多,果然又提起了自己根据这些原理,在工具上的发明创造。他方才正是用几套杠杆和滑轮组的组合,将堵路的大石头都搬走的。
说到这些,李馥便明显发现她爹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她觉得她爹已经看出了老梁这些工具在工程建设上的应用前景。
话说得差不多,皇帝提出,让梁令瓒去工部当员外郎,正好管理工匠的程式,将他这一套工具的做法推广开来。而老梁说得兴起便忘记了对面是谁,他开始和皇帝提条件。
梁令瓒:“不不不,物理知识和工匠那些师徒相传的法式、图样、手艺都不一样,这是需要科学精神深入钻研的。非要臣说,臣以为这是先圣所言格物的大学问。”
李馥:好么,老梁连科学精神都说出来了,看来他这一年真不是白过的。
李隆基:“……梁卿的意思是,梁卿想去国子监当博士?”
李馥:嗯,我听着也觉得老梁很飘,他可能真的想去当国立大学的教授了。
梁令瓒:“哎呀这怎么好意思呢,那臣就领旨谢恩了!”
李隆基&李馥:……
得亏王毛仲大叔
一直默默地跟在他们身后,他原本只是当护卫来的,但身为和老梁有不知道什么拐弯关系的人,这下还得出面帮他兜住他的脑抽。
总之,有她爹一向亲近的王毛仲大叔打圆场,梁令瓒竟然当真得到了一个国子监博士的位置。只不过,因为他这个“格物之学”的认定十分勉强,所以皇帝没有让他到国子学和太学里去误人子弟,而是在也面向庶民招生的四门学里给他找了一个四门博士的位置。
按照李馥的理解,这就是官方认定top3(并不会有五所)里的正教授了。
想到国子监生徒的整体组成状况,和他们都是奔着科举做官去的目的,李馥并不看好老梁在那里教物理的前景。她觉得老梁还是有些偏见,也许到头来他会发现,还不如去工部和工匠们打交道呢。
所以李馥就当着她爹的面和梁令瓒说起了“悄悄话”。
“梁大叔,以后你如果在国子监混不下去,就到别的地方找一张白纸的小孩子教教看吧?我知道悲田养病坊那里的义学就要开始了,我诚意推荐,你先记住呗?”
李隆基知道李馥在万安观里的小课堂,也知道皇后主持的养病坊义学里有李馥的事,闻言只是哭笑不得,当她在王婆卖瓜。
梁令瓒同样没有当真,李馥发现大人果然都是短视的人,长叹一口气,对他们直摇头:“勿谓言之不预也。”
李隆基气得给了她后脑勺一巴掌。
后来路上再没出过意外,李馥迈进久违的万安观的大门,她闻到正殿后传来的浓烈的花香。
万安观里的小花园中,鲜花正盛。
带着一路风尘,李馥在正殿的三清像前点燃一炷清香。
“太清老大好,玉清上清老大也好。弟子回来了,给阿翁带个话呗?弟子接下来又要搞教育又要做生意的,需要阿翁保佑一下,最好不要被他儿子发现,毕竟,弟子要做的,也不是什么坏事啊!”
“阿门,啊呸,无量寿福!”
第51章 夭折
圣驾回到长安之后, 长安城的市井里也陡然热闹起来。
在天子离开长安的这段时间内, 长安城也发生了几件不大不小的新鲜事。在马球消息的传播下, 即便是没有地位和门路的普通人也能知道,因为要向历代天子献享奇石, 太庙已经重修过一遍;而同样由奇石修缮过的悲田养病坊,朝廷也将进一步接手,很快就要在赡养孤寡病弱之余,为其中的孤儿或是还有劳动能力的人开班授课。
据说,授课的内容是为了让这些人掌握一门谋生的手艺, 同时, 因为有后宫女官和中官参与的缘故,对妇女的培训更是主要工作。但这样一来, 听到这个消息后心动的人, 就远远不止是悲田养病坊中的老弱病残。
于是消息越传越开, 蠢蠢欲动的人越来越多, 新任京兆尹兼西京留守源乾曜源京兆一看苗头不对, 便连忙带着京兆府的人手, 以及下属长安万年两县的大小官吏,一同将养病坊周边环境肃清了一遍, 又提出义学不禁旁听的公告, 这才将人群的骚动安抚下去。
只不过,为了完成这一承诺,源京兆还要盯着各处养病坊,让那里的管事配合府衙和县衙的官吏。义学的准备规模也不能再按照原本的计划, 而是要至少扩大一倍。
而这样一来,到时候上课的秩序该如何保障,原本养病坊中必须静养的病人又该如何安置,若是单独将他们另归一坊,是否会让他们重又落得无人照顾的境地……种种问题纷繁复杂,源京兆一一过问,忙得焦头烂额。
圣驾离开了三个多月,源京兆就忙了三个多月,忙得人都瘦了一圈。
源乾曜也是当过宰相的人了,他做这些事发自真心,却并不是为了政绩。
不过源京兆的兢兢业业也是成果斐然,在不知是皇后还是圣人派出来检查情况的中官面前,为义学准备的各处细节都得到了对方的赞叹。
考虑到人手问题,义学最终只会在规模较大、距离县衙较近的两处养病坊中开设。源乾曜尽量把有能力互相照顾的养病坊中人集中在这里,而其他不能移动、需要静养的老弱病残,则适当移往别坊,同时暂时将官府的人手和寺院、道观的义工的人力都集中在那边。
这只是一时之计,在义学走上正轨之后,这方面的安排还要再做调整。
李馥在宫里,对源京兆的辛勤劳动一无所知,但她确实从王皇后这里得到了义学的准备比想象得周全的好消息。
一切顺利的话,王皇后很快会派出第一批人手,他们会和之前留在养病坊中管事的人对接,将义学学生的情况大致摸清,将他们预先分成为幼儿开办的启蒙班,以及为需要在短时间内习得一门手艺的成人们开办的技术班两部分。
而针对成人的技术班中教授的内容,便会以女红裁剪以及简单的赶车、泥瓦以及木工手艺为主。
当然,基础的常用字也会教授,不过王皇后觉得愿意学习的人恐怕不会很多,她也只是姑且听从了李馥的建议罢了。
李馥觉得这样的开始已经很好,万安观中人可以在启蒙班和技术班同时开课,反正李馥一次可以派出七八个人。
义学开课在即,万安观里充满了紧张和兴奋的情绪。
不过对于即将荣升师范院校校长的李馥来说,她正埋头在一堆读者来信中分不开身。
在她动身去洛阳之后,马球消息的编辑部也从翰林院里独立出来,在昭文馆边上设立了一个办事处,卢齐物和吴道子等翰林待诏依然在其中挂名,正式成为了一个半官方半民间的机构。
于是,这几个月来,长安城中的读书人终于确认了马球消息的后台,也终于知道如果想和某篇登报文章的作者交流,应该向哪里投递“读者来信”。
李馥的梦航客专栏在普及了基本的“西数”优于今数的地方之后,就已经暂停了。那段时间又是过年又是去东都,李馥也没时间将课本内容费心写成科普读物。
李馥本以为,没人会在意梦航客的消失。
结果她一回到长安,没多久,卢齐物就打报告进宫,还给她带来一大堆因为数量巨大,已经引起了高阿翁的警觉,所以已经被他掌过一遍眼的读者来信……
李馥看着一大堆半文半白,有些还有别字的书信,觉得长安城里认字的人真是比她以为的要多。
因为这些信大都不是读书人写来的,而是富商或是账房先生们写来的。
李馥:……
热情的读者们写信来向“梦航客”表达感激之情,他们都是成天和数字打交道的人,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看到马球消息上的这个专栏,但是在辗转得知、并亲自实践之后,他们都感到被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从此,算账再也不费力了!即便记忆力不那么好也能学心算!也能检验计算过程!再也不用小心翼翼、摆出一床算筹来再三验算,唯恐被人骗了!
所以他们的来信几乎都只有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梦航客真是一位学识渊博、无私分享、品格高尚的大好人!
李馥被这时候人的淳朴感动了,于是也不吝笔墨,将来信中涉及到具体问题的部分都一一耐心回答,还同时将这部分问题里有价值的部分(大都和怎么记账算账有关),都整理起来,准备用在下一期的专栏里。
她同样想起自己第一次接到的读者来信,王甲那种不知人间疾苦的学术型人才,就永远意识不到,数学在是一门值得钻研的学问之前,还是一件部分人在生活中时刻要用到的工具。
不过,和老梁一样,真正的研究型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
李馥专心回复完一大堆读者来信,又将下一期专栏的稿子写好,之后她连忙直起身来活动身子。
“唉呀妈呀不得了,小小年纪要近视了……”
豆卢姑姑在旁边瞪她。
李馥连忙闭上了嘴。
除了教育事业之外,商业方面,李馥能做的就不多了。
对了,说到商业……
李馥想起要将每一期的西京小报也弄来看看的计划,于是活动完手脚,看看天色,就派人去问问看她爹那里有没有空。
大概正好赶上晚饭呢,真是计划通……
李馥计划得不错,可惜今天她爹压根就不在宫里,早去了兴庆宫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