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衣青箬
时间:2020-03-31 09:13:07

  
  果然, 贺卿虽然惊讶,但反应过来之后,却是对他的安排十分赞赏。
  
  顾铮考虑得很周到, 要卖给草原人的,自然不是精良的装备,而是大楚的军队淘汰下来的残次品。
  
  大楚每年投入军费无数,其中自然也有一笔用在了打造武器装备上。基本上过个几年,军中的装备就要更换一次。尤其是西北,跟草原人打仗,已经失了战马之利,就只能在别处下功夫了。
  
  这些淘汰下来的装备,完好的那部分会被交给各地驻军继续使用。而驻军淘汰下来的东西,就几乎没什么用了。这东西又不能流落到民间去,只能收回重铸。其间的损耗也是不小。
  
  而卖给草原人,显然就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草原上的金属冶炼技术比大楚差得远,也很难打造出好的铁器。所以他们之中,很多人还在用藤甲、木甲,能够换上铁器,即使是大楚淘汰下来的,他们也不会拒绝。
  
  而铁器的价格一向居高不下,用这些东西,能从草原换回大量物资。——精益求精的顾相公甚至提议,武器装备可以只交换草原上的各种矿石。
  
  如此一来,这些矿石冶炼出的金属可以制造出更加精良的装备,更新换代之后淘汰下来的又可以卖给草原,如此良性循环,等于大楚不需要花费太大的代价,即可源源不断的改进现有武器装备,精益求精。
  
  同时,这样也能够保证大楚始终走在草原的前面,也就不必担忧他们会反过来打大楚了。
  
  这些问题,不需要顾铮详细分析,贺卿就能够自己推断出来。因此对于这个提议,她是十二分的赞同,“顾相有心了,既然如此,此事就交由顾相来负责吧。这是长久的生意,还需安排妥当的人负责。”
  
  她本来对西北的安排已经可以说十分完备,没想到顾铮还能在上面玩出花来,贺卿自然不吝于多给予他一些权力。
  
  不过,她更关心的,其实还是丝绸之路的事。
  
  要穿过西域,前往中亚,西亚、南亚乃至欧洲,陆路非常难走,要穿过葱岭,也就是后世的帕米尔高原。这里是亚洲多个主要山脉汇集之处,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等,群山起伏,雪峰林立,高耸入云,海拔超过四千米,号称“世界屋脊”,气候环境之恶劣不言而喻。
  
  所以后来丝绸之路断绝,固然是因为战争使得西域各地一片混乱,难以通行,但自然环境也是重要的因素。毕竟数百年来,地理地貌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很多道路都已经模糊难辨。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之前贺卿的思路一致放在海运上。毕竟以后世的眼光来看,海运虽然同样有着种种凶险,但实在比陆路方便了许多。
  
  不过这还是古代,无论是造船技术还是航海技术,都跟现代无法相比。船只受到载重量的限制,能够携带的人和货物有限,而航行更是完全受到气候和风向的限制,条件十分苛刻。如果能够打通陆上丝绸之路作为补充,自然更好。
  
  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不过现在布日古德甚至还没有回到草原,说什么都是空的,只能留待之后继续跟进。
  
  顾铮见她关心,便道,“既如此,臣以为,不如让铁狼王尽回草原。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再让他赊账赎买一部分俘虏。”
  
  虽然是他做主拖着人,但根本原因却是贺卿并不希望布日古德那么快回草原去,拉起自己的势力。若非如此,顾铮也不用费尽心思,给布日古德找事做。
  
  如今既然已经改变了对草原的政策,也就不必留人了。
  
  贺卿闻言,想了片刻,才道,“西北的河道应该检修得差不多了,就让他把这些人领回去吧。”
  
  大部分草原部落是拿不出足够多的赎金的,即使有钱也未必会愿意赎买俘虏。送到江南的那些俘虏,就是基本不会有人赎买的那部分。剩下的,为了方便交易,贺卿都把人留在了西北。
  
  如今一个冬天过去,想来西北的基础建设应该也进展得差不多了。将这些人放回去也无妨。
  
  “臣这就安排。”顾铮应道。
  
  ……
  
  布日古德很高兴。
  
  顾铮说话算话,在两人谈话过后,谈判就变得顺利起来。因为布日古德基本上不去反对,所以几天功夫,所有条款便都被敲定了。而顾铮那边,也办好了私下交易武器装备的事。
  
  ——这种事不能大张旗鼓,自然只能在两国接壤的边境上进行。而为了避开朝中某些有心人的耳目,顾铮还将地方定在了某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安排得妥妥帖帖。
  
  所以很快,茶马互市的契约就签订完毕,而布日古德也正式提出了要归国的意思。
  
  虽然只是兄弟之国,但大楚作为“兄长”,弟弟临行时也不能毫无表示,因此贺卿借着皇帝的名义赏赐了不少东西。不过其中实用的不多,大部分都是礼器以及《皇历》《农书》之类的常识性书籍。
  
  布日古德离开这一天,是顾铮亲自送行。
  
  使团的人数不多,但是因为两国交好,为了营造出睦邻友好的局面,顾铮调了不少人过来,将这一场送行弄得轰轰烈烈,颇有百姓夹道欢送之感。
  
  直到出了城,人才渐渐少了,但顾铮又以私人的名义在长亭设宴送别。这里的场面也不小,不但带来了伎乐,还邀请了不少文人雅士,载歌载舞,觥筹交错,诗赋唱和,让布日古德好生体验了一番中原人的送别文化。
  
  等酒到微醺,眼看日过正午,顾铮才以布日古德还要骑马为由,结束了这场送行宴。
  
  然后他又牵着马,送出去了几百米远。等依依惜别之态做够了,布日古德要上马离开之际,顾铮才凑到他耳边低声道,“有一件事,下官一直在犹豫是否要说出来。但思来想去,还是应该让铁狼王先有个心理准备。”
  
  “什么事?”他这番作态,让布日古德立刻生出不妙的预感。
  
  他本以为自己已经很了解大楚,但这一回过来,他却是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番大楚人的善变无常,因此对任何一个变故都满怀警惕。
  
  顾铮咳嗽了一声,面上尽是为难之色,“这事……我实在是不好说,但铁狼王留在西北的那些俘虏……唉,铁狼王到了西北,一见便知。”
  
  说完之后,他就立刻退开,根本没有仔细交代的意思。布日古德还待再问,但顾铮一退开,其他人便见机凑了上来,这一耽搁,就错过了这个仅有的机会。
  
  直到正式启程上路,马上的布日古德还惦记着此事,频频回头,让人以为他是对大楚依依不舍。
  
  在路不几日,很快使团就回到了西北。
  
  这一次,布日古德大摇大摆地进了他曾经想要攻入的肃州城,但此事的心情,早已是面目全非了。他可能永远都不能将大楚当做真正的盟友来看,但又十分清楚地知道,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大楚不会是他的敌人。
  
  在肃州城又等了几日功夫,布日古德才终于交接到了顾铮承诺给他的那一批俘虏。
  
  直到见着了这些人,他才明白顾铮之前吞吞吐吐,到底是怎么回事。
  
  因为这些草原上最勇猛的士兵,如今一个个面带风霜,精气神也早已大不如前。
  
  其实要说日子难过,也不见得,他们在大楚做工,饭食不见得有多好,却也能管饱。而且后来还弄出了个什么分组竞争制,将所有人分成十组干活,每天完成得最快最好的那一组可以加餐,而且加的是肉,就更让人觉得有奔头了。
  
  只是从前他们都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战士,如今却早已失去了那股锐气,变成了泯然众人的工人。甚至还有一部分人,对布日古德这位铁狼王来“接他们回家”表现出了抗拒的态度。
  
  布日古德望着这欠着外债要回来几千人,心内可谓是五味杂陈,复杂难辨。
  
  再想想临行前顾铮的欲言又止,做出这件事的人是谁不问可知。
                          
作者有话要说:  顾铮:这回应该不会觉得公主殿下人好想求亲了吧?
 
  ☆、第80章 一出好戏
 
  
  也是在布日古德莽撞地开口之后, 顾铮才意识到, 贺卿其实是个不到花信之龄的大姑娘, 正当好年华,可以嫁人的。
  
  虽说是出家, 但女冠还俗不过换一套衣服的事,容易得很。如何分说,不过全凭一张嘴。
  
  只是之前,或许是出于忌讳,又或许是知道身为掌权的皇家公主,贺妤绝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嫁,所以朝臣们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布日古德不按常理出牌,倒是撼动了这种理所当然的看法。
  
  其实以顾铮看来, 贺卿如果嫁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身为女子,执掌朝政, 是特殊时期不得已而为之。但如今西北和江南都已安靖, 甚至贺卿连后续的事情都已经安排得差不离。诸事顺遂, 也就没有需要她力挽狂澜的地方了。就算让张太后继续带着小皇帝听政, 也不会影响什么。
  
  而对贺卿自己而言,得了这样一份天大的功劳,虽说是压服住了朝臣, 但未免锋芒太露,令人忌惮。就像顾铮之前担忧过的那样,她如果继续这样下去, 将来很有可能不会有什么好结局。
  
  若是借此机会功成身退,顺利地交出理政大权,不但能够在朝堂民间乃至青史之上留下美名,皇室也绝不会亏待了她。往后的日子,自然可以过得很好。
  
  但是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避不开的问题:世间男子虽然千千万万,但谁能堪配这位护国大长公主呢?
  
  虽然天家贵主下降,仍有君臣之份,驸马无论如何也不能比公主更尊贵,而且因为皇室忌惮外戚,往往不许驸马参政,会参与遴选驸马者,不是寒门无意官场的学子,就是勋贵子弟,稍有志向者都不会选择走这条路,所以可供挑选的范围不多,但贺卿的情况又不同。
  
  顾铮反对她参政,只是不希望她明火执仗、亲身上阵,免得将来无法脱身。若只是隐在张太后身后出主意,却是绝对没问题的。
  
  而这样一来,公主和驸马必然能干预朝政,指望着借机搭上这位贵主的人不知凡几。
  
  可即便如此,其中也难挑出一个匹配得上她的。
  
  布日古德自然不行,至于其他人,以顾铮的眼光看,连他都不如。
  
  不过细细遴选,想必总能找到合适的。而且,即便不是真的成亲,借此机会后退一步,也正合适。
  
  但是君臣之分,男女有别,顾铮总不可能跑到贺卿身边,直接提起此事,告诫她要早日挑选如意郎君下嫁,顺便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吧?若真这么做,只怕会被当做失心疯打出来。
  
  好在既然已经有了想法,要找个切入点就容易多了。送别了布日古德之后,借着酒意,顾铮很快就有了想法。他今日因为要去送行,不必上朝当值,所以直接回到家中,进了书房,铺开纸笔,便开始书写。
  
  若只看他这副派头,只怕写的不是上谏君王的奏章就是名传千古的佳作,然而实际上,顾铮亲自捉刀,要写的是一部戏曲。
  
  唐人把诗写尽,宋人把词写尽,因此到了本朝,由词敷衍出的戏曲,逐渐成为主流。一开始还只是一段段按调填词的曲子,到后来又借助各种民间传说和文人轶事,敷衍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因其依调唱和,可以搬上舞台演出,雅俗共赏,因此很快风靡整个大楚。
  
  发展到如今,不少文人雅士都会写上一两个本子,自娱娱人。只不过因为身份特殊,大部分名声在外的才子,写曲子的时候,都会用个全然不相关的化名。尤其是朝中官员,更是对自己的身份守口如瓶。
  
  顾铮此前虽然没有写过这些东西,但看得多了,便也没有太大的难度。此刻借了一点酒意,心中又有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亟待写出,竟是下笔如神,文不加点,不多时就写成一折。
  
  他乘着兴致,很快就将四折一楔子的大体故事尽数写了出来,洋洋洒洒数万字,等他搁下笔,才意识到整只胳膊都酸痛不已。
  
  写完之后他整个人迷迷瞪瞪,兴致酣畅之至,倒头就睡。
  
  其实他写的这个故事特别俗气,假托前朝,楔子就写皇帝突然驾崩,新帝年幼,国家无主,此时整个天下却是混乱四起。当此之时,先帝的女儿锦绣公主站了出来。她不但扶持幼主主理朝政,更女扮男装进入军队,率军大破敌营。而后天下平定,朝廷开恩科取士,公主征战时结识并收在帐中听用、立下大功的书生军师参加科考,一举夺魁,由皇太后钦点,赐婚公主。
  
  故事虽然俗套,却是情节紧凑、高潮迭起、引人入胜,又胜在顾铮这位“宇内文宗、天下第一”的文采加持,字字珠玑,唇齿留香。在顾铮署名“不笑书生”,将这出《救江山锦绣引良缘》送到戏院编排,登上舞台之后,立刻大获成功,短短几日之内,便风靡整个京城。
  
  不过风靡归风靡,众人看完之后,都是但笑不语,绝口不去评价,就算说起来也是交头接耳,小心翼翼。
  
  人人都知道这故事影射的是护国大长公主,虽然朝廷并不禁民间议论国事,但这非议皇室公主,真要追究起来也实在不是小事。何况这位公主还是如今朝中做主的人。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