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衣青箬
时间:2020-03-31 09:13:07

  
  “姑奶奶”三个字一出口,所有人都忍俊不禁,而布日古德更是涨红了脸。
  
  两国之间扯什么同姓不蕃显然很牵强,但谁叫彼此之间才认了兄弟之国呢?既是兄弟,即便没有血缘,也同样在人伦之中,不可违背。
  
  何况贺卿辈分高,乃是不争的事实。
  
  这么一想,布日古德可算得上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若是他之前肯下跪称臣,这种阻碍也就不存在了。
  
  不过这样的话还能说得如此理直气壮、理所应当,也就只有顾铮了。
  
  有人开了这个头,其他人立刻七嘴八舌地插言。各种引用前朝的事例,佐证顾铮这句话的正确性,想要以此打消布日古德的妄想。
  
  等贺卿回过神来,要面对的就是这种场面。她看着下头一个个引经据典的臣子,心下不由好笑。平日里这些人总是跟她对着干,不想到了关键之时,却也对她最是维护。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人争了,才意识到她的好处了。
  
  她轻轻咳嗽了一声,下面的议论声一顿,便渐渐安静了下来,贺卿这才含笑看向布日古德,“两国邦交,岂能系于一个女子身上?何况我国中并无适龄公主可匹配铁狼王。当然,若是铁狼王愿意迎娶宗室之女,我也可代为安排。”
  
  言下之意,竟是将自己完全放在了候选范围之外。
 
  布日古德能够意识到,贺卿落在自己身上的视线看似很平静,实际上却是带着几分警告与威胁。清楚这个话题不能继续下去,他心里也不无遗憾。因为他的确是诚心诚意求娶,认为有了贺卿与自己联手,必然能够重新振兴草原。
  
  可惜她不但是大楚的公主,而且还是大权在握的公主,这个提议的吸引力就下降了太多。
  
  “是孤唐突了。”布日古德不得不低头。
  
  “无妨。”贺卿态度从容,“若铁狼王当真希望两国交好,倒不如每年从草原的部族子弟之中挑选一批年轻人,前往我大楚皇都游学。我大楚士子,也可定期前往草原交流。如此互通有无,时间长了,关系自然亲近。”
  
  布日古德闻言,不由皱起眉头,虽然他钦慕中原文化,但也正因如此,他才更清楚中原文化的强势之处。若是让草原上的子弟们都知晓了大楚的富庶,谁还能生出相争之意?
  
  这种警惕,让布日古德很想拒绝贺卿的提议。但是他更清楚,在这件事上,自己并没有回绝的余地。
  
  他这一趟,是来求人的。
  
  这或许就是贺卿对他毫无预兆开口求娶的反击与回应,是他自找的。这么一想,布日古德不由有些灰心。他抿着唇应道,“孤正有此意,等回国之后,便甄选出色的草原弟子送来。”
  
  答应下了贺卿的条件之后,像是怕再有变故一般,他连忙将自己此来的目的和盘托出,“当日公主殿下承诺过孤,会在西北建立两国之间的茶马互市,孤正是为此而来。此外,赎买俘虏的物资和马匹孤也已准备好,这一次打算赎买五千人,希望能够得到殿下的允许。”
  
  “这是自然。”贺卿点头,“俘虏之事,等回程时,与西北那边交割便是。至于茶马互市,虽然是我亲口应下的,但具体要如何做,却还需朝中大臣们商议之后决定,还请铁狼王谅解。”
  
  她说着转向刘牧川和顾铮,“姚先生还在西北未归,此事还需刘先生与顾先生多多谋划,尽快定下条陈。”
  
  “臣等遵旨。”
  
  贺卿又微笑着对布日古德道,“铁狼王这还是第一次到我大楚皇都来吧?等修整好之后,若是想出门走走,尽管开口,礼部和理藩院会安排人陪同。希望尔等使臣宾至如归,不要见外才是。”
  
  ……
  
  接见布日古德时,张太后并不在。等到咨平殿来将小皇帝领回去时,才听说了此事。
  
  她不由看向贺卿,试探着问,“其实真师年纪不小,此事也该考虑了。草原路途遥远,条件艰苦也就罢了。京中子弟……”
  
  “娘娘!”贺卿打断她的话,“我如今已是出家人,此事不必再提。”
  
  见张太后面含忧愁,她想了想,换了一个方式,“娘娘放心,我并无成婚之意。若娘娘与陛下不弃,卿愿将陛下视如己出,倾囊相授,扶持他成为圣明君主,开万世之太平。”
  
  嗯……虽然按照顾大人的话来说,她将小皇帝视如己出也是乱了辈分,但是意思到了就行了。
  
  张太后果然十分动容,眼圈儿微微发红,收敛了神色,郑重道,“真师既有此心,我母子也必不相负。”又将小皇帝拉过来,让他向贺卿行礼。
  
  因为她只是要求小皇帝在贺卿面前执弟子、晚辈之礼,所以贺卿并没有反对,坦然受了。若不如此,恐怕张太后心下不能安稳。
  
  等张太后带着小皇帝离开,贺卿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先出了一会儿神,才收敛起思绪,让人将兵部尚书黄鹏正召了过来。
  
  铁狼王来访,乃是朝中第一件大事,人人瞩目。但是在贺卿这里,事情既然已经进展到了这一步,交给下面的人即可,自己只需等最后的结果出来了掌掌眼即可,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别的事情上去。
  
  黄鹏正对于贺卿在这个时候召见自己,自然也十分惊讶。毕竟平了西北之后,目前大楚并无战事,自然也不应该有什么需要找他商议的事。而且他问了内侍,贺卿只召了自己一人,心下不由更加惶恐。
  
  内侍通禀之后,黄鹏正迈着四方步进了殿内,并不敢多看,略扫了一眼,便低头行礼,“臣拜见殿下。”
  
  贺卿态度和煦地叫了起。倒不是她想让对方如此诚惶诚恐地行礼,但是贺卿深知礼仪乃是区分彼此身份最好的方式。通过这个过程,同样可以建立起自身权威,因此并不阻拦,只是让左右赐坐上茶。
  
  对于已经在朝堂上展露过手段、建立起权威的贺卿,黄鹏正心里是有一点打怵的,坐下之后,又立刻站起来问,“未知殿下召见微臣,所为何事?”
  
  “我记得,太-祖皇帝当年是得前朝末帝禅位,继承大统的。因此京城并未陷入战火之中,前朝许多资料也都保存完好。我朝立国之后,便颁布海禁,前朝关于船只营造的图纸和资料,应该都存在兵部的库房之中吧?”
                          
作者有话要说:  话说明朝的时候有个兵部尚书,因为郑和几次下西洋靡费无数,几乎把国库拖垮,非常痛恨,于是烧掉了所有郑和宝船的资料_(:з」∠)_
不过说起来,郑和下西洋真的就是因为天-朝上国的面子,一路走一路封赏过去,不断往外掏钱,就导致了大明朝的发展跟一路走一路劫掠殖民过去的西方背道而驰。
人家的大航海时代攫取财富,我们的大航海时代宣扬国威……
不过也有传言说郑和下西洋是去寻找远遁海外的太子朱允炆的→_→
 
  ☆、第77章 打起来了
 
  
  黄鹏正算是个十分勤勉的官员, 每年都会着人清点兵部的库藏。不过重点始终是放在武器盔甲、军械粮草之类上, 至于别的, 就少有关注了,何况还是前朝的东西。
  
  他带着人从库房最底部将这些东西翻出来时, 其中一部分甚至都因为保存不善而腐坏了。
  
  好在图纸经过特殊的处理,又装在樟木制成的书筒之中,连蛀虫都没有,保存十分完好。只不过陈年的东西,总带着一点陈腐的味道,黄尚书带着人将这些资料取出来晒了两日,才稍微好些。
  
  虽然不知道贺卿为什么会突然重视起水师,但黄鹏正敏锐地意识到, 这对兵部而言,是个很好的机会。
  
  朝堂六部之间,难免会为孰轻孰重而起争执。其中公认最受重视的是掌管官员考核任免的吏部, 其次是掌管天下钱粮的户部。而再往下, 那就是众说纷纭了。
  
  作为兵部尚书, 黄鹏正自然认为掌天下兵马的兵部更重要。只不过之前两代君王都不重视兵事, 兵部的位置就难免有些尴尬。若不是西北战场太过重要,说不定早就被边缘化了。
  
  但是现在西北的问题解决了,而且在解决的过程中兵部并没有出太多力若是不能尽快重新找准自身的定位, 或许以后就会被边缘化了。
  
  而这个时候,贺卿开始重视江南水师,对兵部而言, 无疑是个好机会。
  
  大楚虽然有海禁,但这只是针对民间,朝廷当然是有水师的。毕竟外面还有海盗肆虐,朝廷虽然基于种种考虑放弃了海上的利益,却也不能任由对方耀武扬威。
  
  只不过水师一直不受重视,向来又没有什么战绩,如今已经差不多是名存实亡了。毕竟就连备受重视的陆军也军备废弛、一片混乱,就更不用说水师。
  
  而且水师的建制也是个大问题。如今的水师,并没有统一的编制,而是依照沿海一带的地理环境,在每个地方设置一支驻军,同样归属地方军备。人数既少,装备也差,管理还十分混乱,战斗力自然几近于无。
  
  所以,要重建水师,图纸和资料反而是末节,更重要的还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如今这种混乱的状况。
  
  不过做这种事,总得有个由头,而且也不能事事都由贺卿自己来起头。所以做好了准备之后,她便召了顾铮前来咨平殿,商议此事。他才从江南回来,也见识过了海盗的厉害,由他来提此事,自然更合适。
  
  之前贺卿在张太后面前分析顾铮的奏折,说得头头是道,但其中大部分都是她自己根据后世的一些知识总结出来的。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整个世界有多大,也不知道它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即使是顾铮这样的天才,也不能例外。
  
  所以他虽然看到了一些东西,却并不像贺卿这样重视。听到贺卿竟然要为了海贸只是重建水师,不由有些吃惊。
  
  虽然朝廷现在有钱了,但这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钱这种东西从来都不经花,就跟水一样不小心就流干净了。所以顾铮在这件事上十分谨慎,“臣并不觉得有这样的必要。即便要整顿水师,在如今的基础上整改一番也就是了。”
  
  像贺卿考虑的那样,拿出大笔钱财修造船只,并且从民间招募士兵,城里一支全新的水军。其所耗费的时间和金钱数量之庞大,足可以供给整个西北数十万军队了。用来对付海盗,实在是大材小用。
  
  而且,才刚刚被整顿过一番的江南,如今可以说是顾铮的地盘。贺卿现在突然要插手,也由不得顾铮不疑心。
  
  建立一支水军,专门为海贸护航,毫无疑问就是掐住了整个江南的命脉,让这件事完全处在她的掌控之中。顾铮不认为贺卿是不信任自己的能力,那就只能认为她是要收揽权力了。
  
  贺卿并不知道他心里的想法,只是微微挑眉,反问,“顾先生认为,如今的水师,整改一番便能辖制住江南那些世族?”
  
  事实上,现在江南的水师,几乎都已经被世家大族所渗透,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以此为基础,再怎么整改,也脱不出这个壳子。如此一来,那是朝廷的水师,还是江南的水师?
  
  “一旦朝廷开海,便不会只是如今这一点小打小闹了。”见顾铮不说话,她又道,“届时船队规模越来越大,朝廷若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如何将海运掌控在手中?”
  
  “何况顾先生比所有人都清楚我们海贸的对象是谁。他们的船只能够跨过汪洋大海来到大楚,能带来财富,也能带来别的。”贺卿看向顾铮,“大楚未必要做什么,但总要有自保之能。这一点,顾先生当不会反对吧?”
  
  顾铮抿唇,“如此说来,殿下已经做了决定?”
  
  现在只不过是跟他通个气,已没有反对的余地。
  
  “总要顾先生也点头,事情才好进行。”贺卿没有否认他的问题。
  
  “既然如此,只要殿下能说服朝臣,臣自然不会反对。”顾铮道。
  
  但贺卿的意思本就是要他来起这个头,便道,“江南之事,自然是顾先生更清楚。若你能上个折子,陈说利弊,想来朝臣们也必然信服。何况水师建在江南,将来也要多赖顾先生主持。”
  
  顾铮眼神一闪,明白贺卿这是表态不会与他争权。话既然说到这个份上,他也只能点头应下。
  
  客观而言,贺卿的种种顾虑并不是无稽之谈。开了海禁之后,大楚的种种政策,必然要向江南倾斜,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很有必要。这对顾铮来说没有坏处,甚至可以说是有好处的。
  
  但不知为何,他看着坐在御案之后的贺卿,心里却有些奇异之感。
  
  不过短短数月的时间,贺卿已经不是他记忆中那个对朝事不甚了了,单凭一点小聪明指点江山,借力达成目标的慧如真师了。她成长为了一个合格的掌权者,不但能够看清楚利弊,连因势利导、平衡之道,都已能信手拈来。
  
  顾铮心里,有一点说不上来的怅然。
  
  他很想跟贺卿谈谈,但是现在,彼此间的身份已经截然不同,有了君臣之分。在这咨平殿内,很多话反而不能说了。
  
  从咨平殿出来,顾铮一边在心里琢磨着奏折该如何写,一边往回走,不免有些心不在焉。结果才往前走了没多久,一位政事堂主事就匆匆赶来,叫住了他,“顾相公,使团那边打起来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