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国才是王道——文理风
时间:2020-04-21 09:11:52

  内侍忙搬了两张榻来,卢程和豆卢革坐下。
  等两位宰相坐下,李存勖先和两人聊了几句家常,表示了一下关心,然后就开始说重点,“过些日子本王就要登基了,到时下设百官,两位可按旧制拟好了三省六部?”
  卢程和豆卢革两人互相看了看,大眼瞪小眼,顿时有些慌张。
  两人从昨日接到宰相任命,就忙着高兴、忙着大开宴席、忙着收礼去了,哪有功夫想这个,当然两人要是原来学识渊博也行,可以现想先卖,可偏偏两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李存勖一问,他们哪回答的出来。
  李存勖一见两人支支吾吾,顿时变色,他马上就要登基了,登基就得下诏书、就得封百官了,如今离登基不过几日,这两人竟然全无准备,难道要等他登基后,再让两人慢慢想么?
  卢程豆卢革两人一见李存勖变脸色,立马知道不好了,还是豆卢革反应的快,“殿下息怒,我两人今日刚刚上任,正打算先来殿下这谢了恩,就回去一起商讨三省六部官员的事。”
  李存勖这才脸色好看些,没好气的说:“本王不日登基,两位宰相也该上心些。”
  可能是实在有些不放心卢程豆卢革两人,李存勖又接了一句,“崇韬这两日正好没事,就去帮帮两个宰相吧!”
  这话一出,郭崇韬顿时大喜,卢程和豆卢革脸色却不大好。
  给百官安排官职,是宰相的活,如今李存勖这么一说,那以后岂不是郭崇韬说得算了。
  还没等卢程豆卢革出声反对,李存勖又抛出另一件事,“本王登基,需要祭天和昭告天下,祭祀的祭文和昭告天下的诏书可开始准备了?”
  卢程和豆卢革又傻眼了,这个……他们也没准备。
  李存勖再也忍不了了,勃然变色,“任命你俩的诏书昨日就已到府上,今日你二人明知道要来谢恩,本王肯定要问策一二,却一问三不知,可是对本王太过敷衍。”
  豆卢革和卢质顿时哑然,忙起身谢罪。
  李存勖懒得再看这两个蠢物,直接说:“这样吧,郭崇韬和你们一起去安排百官,至于祭文和诏书,冯道,这事你负责。”
  “是,殿下。”冯道应了一句,走到旁边办公的地方坐下,从抽屉拿出纸,就开始写起来。
  李存勖摆摆手,郭崇韬也带着卢程和豆卢革下去。
  等三人走了,李存勖骂了一句“真不像话”,随手拿起几个蜜饯吃了起来。
  没过一刻钟,冯道起身,拿着刚写好的纸递给李存勖,在旁边坐下。
  “祭天的祭文都有格式,这是我刚写的,殿下看看合用不,昭告天下的诏书是殿下新帝登基的第一道诏书,却得慎之又慎,咱们还是商讨一下。”
  李存勖接过看了一遍,点头,“祭文写的不错,用这个就行,至于诏告天下的诏书,可道你有什么想法?”
  “历代登基诏书一般包括叙述前朝之恶、开国皇帝之功、大赦天下、施惠百姓的政策,例如之前的太/祖皇帝(李渊),就在诏书中废除前隋□□,大赦天下,减免赋税,赢了不少民心。”
  听着冯道对朝中典故如数家珍,李存勖微微点头,心里暗赞,同时又吐槽一下刚才两个宰相,身为宰相,要么像郭崇韬那样处处提前准备、做事妥当,办公勤勉,要么像冯道这样,满腹才华、信手捏来、出口成章,干什么弄得一问三不知像草包似的,看着就来气!
  “诏书的事,可道既然有想法,那就有劳可道了,你拟完本王看看再说。”
  冯道和李存勖通了气,又走到旁边开始拟诏书,过了一会,冯道拿着新鲜出炉的诏书,给李存勖。
  “中原减税三成?”李存勖看着前面都挺好,可到了税收,可有些纠结。
  “去年中原大旱,粮食减产,如今这旱情到现在还没减轻,也未见降雨,总要给百姓一条活路才是。”冯道也知道如今粮草不继,可百姓更严重一些。
  李存勖叹了一口,“非是本王不够仁慈,实在是如今军中太过困乏。”
  不过随及李存勖叹了一口气,“算了,就这样吧,总不能不顾百姓竭泽而渔吧!”
  冯道忙说:“陛下圣明。”
  李存勖摆摆手,“本王知道你素来仁厚,见不得百姓受苦,只是这天要再旱下去,本王也顾不上了。”
  “上天有好生之德,如今王爷又仁慈惠下,说不定很快就下雨了呢!”冯道安慰说。
  “但愿吧!”李存勖盼雨盼了大半年,从期望,到失望,再到认命,提起下雨也有些有气无力的。
  冯道见状,也不好再提李存勖伤心事,拿着诏书退下了。
  只是两人绝对想不到,几日后的登基大典,冯道一语成真。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冯道的嘴,在五代是公认的开过光的。
  李存勖:天旱,不下雨啊!
  冯道:王爷,您减免赋税,一感动老天说不定就下雨了。
  李存勖:……
  登基当日,李存勖刚念完诏书,天降大雨。
  *
  李嗣源:一冬天都没下雪了,要是再不下雪,发生冬旱怎么办。
  冯道:陛下勿忧,上天有仁慈之心,肯定不忍百姓受苦。
  当天半夜,天突降大雪。
  ……
  史书为什么会这么奇葩的记载呢,古代一直认为,宰相,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宰相理阴阳:古人认为,如果宰相品行不够,天下会发生天灾**,而宰相品行端正,天下就会风调云顺。
  当然,这个其实是巧合,算是封建迷信。
 
 
第90章 绿衣
  大殿中
  “你说什么, 两个宰相不知道怎么定三省六部的章程?”李存勖看着前来禀报的郭崇韬, 惊手中的茶盏都掉了。
  郭崇韬苦着一张脸, “两位宰相说朝中那么多官职,他们实在有些记不清……”
  李存勖顿时气的仰倒。
  他让郭崇韬帮卢程豆卢革参详人事,制定三省六部,本来只是想给消极怠工的两个宰相一个警告, 让两人对工作多上点心, 却没想到郭崇韬这么一去,居然给他带来这么一个消息:
  自称出身世家, 世代高官的两位宰相,居然对朝中旧制一点都不熟,甚至连三省六部有多少官职都弄不清楚, 更别说官员品级、官员俸禄、日常政务该分配给谁等细节问题!
  “他们两个不是天天吹自己祖上出过多少宰相么,怎么连唐时旧制, 朝廷典故都不清楚!”李存勖气的想骂粗口,“还不让那两个废物滚来。”
  很快, 两个战战兢兢的宰相被郭崇韬找来。
  李存勖往主位上一倚,“说吧, 你们两位不是素来自称宰辅之后,世家子弟, 怎么连朝中最基本的官制都搞不清楚。”
  卢程和豆卢革来之前就知道不好了,见李存勖真动怒了,忙先请罪,这才支支吾吾开始辩解。
  李存勖听完, 顿时无语。
  原来自唐朝末年,黄巢起义以来,先是唐朝皇帝抛下文武百官独自逃跑,导致文武百官被杀者不计其数,甚至几位宰相都乱军,再到后来朱温迁皇帝到洛阳,火烧长安,历代典籍都丧失火海,典章不存,再到最后朱温为登基,白马之驿杀尽前朝清流,丢进黄河喂鱼,可以说,除了苏循那种献媚的,大唐旧时京中官员,几乎没有幸免。
  卢程豆卢革两人,虽然天天吆喝自己是宰相之后,世家子,京城贵胄,其实父辈都是在京外做官的,例如豆卢革他爹,就是舒州刺史。要真是在京城做官的,早就在动乱中不知死了多少次了,哪还能活到现在。
  所以他们虽然是世家子,可真的不熟知朝中典章,也记不得朝中旧例。
  “那本王要你们两个宰相何用?”李存勖手指着卢程豆卢革,气的质问。他之所以选宰相非选世家子,除了身份压人,就是想着这些人家里世代为官,熟知朝廷典故,照着大唐来能给他搭个新朝廷的架子,可谁想到,这两个居然是西贝货!
  两人又慌忙请罪。
  “那现在怎么办,朕的登基大典不过月余,登基之后就得有朝廷,你们现在连个三省六部的章程都弄不出来,让朕登基后如何册封百官,如何临朝听政?”李存勖知道现在也不是生气的时候,干脆的问。
  卢程和豆卢革面面相觑。
  好在卢程还有个靠山,忙说:“要不臣回去问问堂兄。”
  李存勖对卢程这种动不动拿他堂兄顶锅的行为很是看不上,不过如今事急,李存勖没心思说卢程了,干脆等不得卢程回去问,直接让内侍去请卢质。
  没一会,卢质跟着内侍来了。
  “子徵,本王要仿着唐开三省六部,你可记得唐时朝廷旧制?”李存勖开门见山的问。
  卢质一愣,“三省六部官职上千,哪怕记得一些,除了苏循那样的礼官,谁又能记全。”
  李存勖顿时懵了,连卢质都这么说,这可如何是好。
  卢质倒脑子快,反过来给李存勖出主意,“王爷宫中可有唐时旧典籍,若有,拿来参照一二,说不定可大体照着样子弄个章程。”
  李存勖听到这个更无语,他李家说是唐朝宗室,可底子谁不知道,他爹连大字都不识两个,他家像是那种会收藏大唐典章的皇族么。
  卢质说完也想起来,顿时不吭声了。
  就在殿中几人大眼瞪小眼时,冯道抱着一摞书信进来。
  李存勖抬头问了一句:“可道,你知道唐时三省六部有哪些官员么?”
  说真的,李存勖真是随口一问,没抱太大希望,冯道自幼长在乡间,也没在京城做过官,想来也不会知道。
  却不想冯道回到自己位子上,放下书信,一边整理书信一边随口说:“知道啊,三省六部有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有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中书省有中书令一人中书侍郎二人中书舍人六人主书四人主事四人令史二十五人书令史五十人传制十人亭长十八人掌固二十四人修补制敕匠五十人掌函掌案各二十人……”
  殿中几人目瞪口呆的看着冯道,李存勖忙打断他,“可道,你怎么对朝中典故如此的熟?”
  冯道抬头,反而比李存勖更诧异,“《大唐六典》中有啊!”
  众人一愣,这才想起来,除了长安被毁的礼仪典章,熟知朝廷典故的唐朝旧臣,还有一个被众人忽视的方法,那就是昔日唐开元年间,玄宗皇帝著的《大唐六典》,里面详细记载了从唐初到开元年间,大唐的官职、品级、待遇甚至连诏敕文书都有。
  不过,除了礼部官员,谁吃饱了撑的会去背《大唐六典》,那可是整整三十卷!
  众人因此一时也没记起这书。
  却不想冯道看着李存勖怔愣,还以为自己说过了,就笑着说:“大唐六典卷数颇多,繁杂冗长,一般也没啥用,除了礼部官员,也就科举偶尔考一些,殿下不是读书人,又不用考科举,不知道也正常。”
  殿上几人瞬间脸色各异,卢质郭崇韬神色如常,卢程和豆卢革则很是尴尬,李存勖突然转头狠狠的瞪向两位宰相。
  卢程,天复末登进士第。
  豆卢革,天复末登进士第。
  这两人好像还是同科!
  “你俩人的进士,是怎么考出来的,还不快去找大唐六典照着弄,滚!”
  李存勖直接把两人轰出大殿,两人顿时吓得抱头而逃。
  “这两个草包!”李存勖气吁吁坐下。
  冯道看得摇头,大唐的科举虽然说是不问出身,只求学问,可因为不糊名,官场**,自唐朝中期就已经逐渐变为朝廷太监们敛财的工具,对于卢程豆卢革两人进士出身,却不通文墨,冯道真是一点都不奇怪。
  冯道提这事,也就是想着给李存勖提个醒,等他当了皇帝,开恩科时,可得找个公正严明的主考官,省得弄一帮肚子没什么墨水的高中,真正有才学的却名落孙山。
  不过冯道这一下,却不小心得罪了两个宰相,尤其是卢程,觉得冯道是故意笑话他,没两天,卢程干了一件故意下冯道面子的事。
  李存勖登基要祭天,那自然得百官相陪,而陪着的百官得穿官服,因为李存勖以唐朝正统自称,魏州大小官员自然得换唐时官服。
  可大唐都灭亡好多年了,谁还有唐时官服,所以李存勖大手一挥,让两个宰相派人给大小官员量身做衣,统一一人做一件官服,用来用急。
  魏州的绣娘顿时忙起来,给从宰相到百官做起官服。
  唐朝的官服是有定制的,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大红)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
  唐宰相为三品,平素穿紫袍佩金鱼袋,唐节度使掌书记为从八品,着绿袍,无鱼袋。
  卢程看着新鲜出路的官袍,眼珠子一转,把自己的紫袍穿上,系上金鱼袋,然后让人端着一套刚做好的绿袍,兴冲冲亲自给冯道送官袍去了。
 
 
第91章 绿衣赐紫
  卢程带着下人捧着官服来找冯道时, 冯道刚从李存勖那回来,正准备进门。
  “冯大书记, 好久不见啊!”卢程一身紫色官服, 腰佩金鱼袋,摇着折扇走过来。
  冯道对卢程突然登门有些诧异, 不过来者是客, 还是推开门,“不知卢相前来, 道有失远迎, 快请进。”
  卢程也不客气,直接带着下人进了门。
  冯道也跟着进去。
  两人进了正堂,分主宾坐下,李虎过来端上茶。
  冯道喝了一口, 就放下, 客气的问:“不知相公前来有何事?”
  卢程一指旁边的下人, 下人赶忙捧着衣服过来,卢程笑着说:“今儿针线房刚做好诸位大人的官袍, 我看到你的,想着你忙, 就帮你送来了。”
  冯道一头雾水, 卢程向来看他不顺眼,见面不挖苦两句就算了,今儿居然特地来给他送官袍,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不过既然送来了, 冯道也不好不收,就对旁边李虎点了下头,李虎走过去,接过下人手中的衣服。冯道点头笑道:“有劳卢相亲自送来了,道不胜感激。”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