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前不同,羲和围着打转几圈,竟有些茫然。
她知道那两座荒墓在何处,可惜挤挤挨挨一座挨一座,又随日月星辰的起落落成平地。于是,一座之上又一座。
当年那个供她入眠的荒墓不见,那个小姑娘的墓也随之淹没在下方。
怪不得后人总是挖着挖着,就出现了旧年古墓。
羲和叹笑,好在这里山上山下毕竟是分明两地,没有走兽打扰也能让他们安稳入眠。又走了两弯路口,遇见了背着担子上山的村民,想来是从未见过她的身影不免多看两眼。羲和只来得及点头,便见他又本分的低下头。
两人擦身而过。
之后又是几人,直到山脚下又有人借着种下果树和小片菜土。有年青男女一同带着农具忙碌,更有妇人们在门前扫清空处晒菜。如今日头好,晒一顿日子才腌了收着,等到过年的时候放在炖肉里极香,就连后面半年也能吃到自家菜。
腌菜也有几种做法,有不晒的,也有晒多久之分。
山下的村落比印象中愈发宽阔了,不再像是一处角落那般穷困。羲和不可避免的穿过村落,她看着有个女子在自家篱笆前晾晒青菜,走近了更能看出她的眉目清秀与年轻。但她梳着妇人髻,分明已经出嫁做妇人了。
小妇人察觉的回看,面上怔了怔有些发红,“你,你不是村里人?”
羲和摇头,“以前住过一段日子。”
小妇人恍然,“我才嫁来不久,怪不得不识得。”
“你做的酸菜是哪里的?和他们做的好像有点不一样?”青青嫩嫩的菜叶上,似是裹撒了一片自制的香料,她大概能闻出一些来,但还是很有心情的问上一问。
穷苦人家一点做菜的法子都不算什么,小妇人自然也没有保留的说了,还道这是她们乡中家家都会的手艺。羲和听着点头又夸了她两句,便得知她自家姓周,嫁的丈夫姓宋。言词中此村似是远近几百里名声不错的村子,丈夫家中有三子最幼。因为几代下来人口庞大,祖屋装不下的缘故,在她成亲后的一个月就和平分家了。
小妇人还指了旁边关着的门户,便是她丈夫的二哥。说是脑子聪慧,小两口一同去镇里去买卖去了。
至于她家丈夫,听闻当年学了几个字又会算术,也在城中做一家衣铺的算账先生。这是很有门面的事情,再过几年小妇人甚至可以跟着丈夫去城里住下。因而她说的是,神情是自得的。
再看院子里洒扫干净,后院里似乎划了一小块空地种菜。衣裳晾在一旁早就干了,不远处还有一小片竹栏围着的鸡。
小妇人年轻却勤快,再加上那个宋姓,羲和记得姬离春当初娇羞面容说她家两人姓宋,是个小木匠。
不一定是他,但总有些缘分。
如此萍水相逢,更是一种缘分。
又聊了几句,小妇人的菜早就晒干了准备要绣衣裳。羲和没有和她再聊,背着手又离去。直到村口前,她回首望向那后来刻的村牌。
骊山村。
不是山民随口的前山村后山村。
从方才的闲谈中,羲和确定自己带上的钱足够自己消费,甚至可以买上多余的吃食。毕竟要烧的衣裳并非一定要在铺子里买更买不到,更多的是还是需要她亲自动手。如此想着,羲和大包大揽的在铺间摊前买下所需。
买东西本来就容易上头,等羲和钱袋空了,两手也根本拿不住别的东西了。
原路返回,屋后的人家也没有那么热闹了。羲和直接上山,一路上畅通无阻的看了看陷阱。一如既往的是蠢笨的野兔子上当,自请上门被人吃。
羲和不客气拎着耳朵就走,兔肉好啊,肉质嫩啊!
想着愈发心动,脚下走得愈发得快。有一人背着木柴上山,想着能上来寻些兽肉打打牙祭,结果晃荡一圈皆无所获的回身去。偏偏一道红色身影飘过,有林木青草随着轻晃摇曳却不见踪影。
再低头,软实的地面更无除他之外的脚印。但是仔细一看,竟然还有一只梅花脚印。那人后背一凉,来不及多想转头就跑下山去还带着不能控制的叫声。
“有鬼啊!”
“有花豹子啊!”
叫声在山间传荡,羲和略过前一句猛然回首观望四方,“真有豹子?”
羲和又有些意动,毕竟这种吃肉的走兽肉质极美,而且肉量很足。念此,她又不由自主的在四周打转,企图发现所谓的花豹子。好不容易有一处草丛微动,她当即投掷石头过去。
因为携带东西太多,野生的兔子趁机甩动着脱开手心跳了出去。
再看草丛里动静太小,羲和心中暗叹不好,手心余下的石头飞出砸向野兔的脑袋,瞬间倒地。
羲和连忙将险些丢失的兔子捡回,拨开草丛看去,果真里面只有一个手臂粗的洞口。
“哎。”
贪心,自以为是。
种种不应该有的心理与毛病致使差点做了蠢事,更险些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对于一个老猎人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这且算了,若是在战场上呢?
好事无人知,坏事传千里。
羲和懊悔不已,又一副自然的观察一遍。确认这等奇耻大辱并无二人发觉,这才豁然的回去。
但不能避免的,回去的路上也不停的忆起方才的事情。有些沮丧,又有些疑惑。
难道是自己安逸日子过得太多了,所以少了猎人应有的醒觉与判断?
身为部落儿女,岂不是太可笑了?
羲和怀着这样的自责在山上开始了自己的独居生涯,吃喝已经解决或就地取材,也不用顾及另一位大胃王的肚子。兽皮衣布统统都给耶娘做衣裳,吃过的大小骨刺留下来穿针引线,几乎能用的羲和都一一用上。
初时手脚有些生疏,羲和面对最不擅长的女红未免有些棘手。一整日下来,也不过缝补补漏,能大概做出个模样来。等到渐渐熟稔起来,感觉大骨刺有些碍手,她又特意吃了一顿全鱼宴,用更细的刺穿着搓丝绳来织细致的地方。
看着勉强能看的几件半成品,羲和先拿之前吃完剩下的兔毛练手。她想着路上狂风吹拂,凛冽的能将皮都撕开来,也让她偶尔觉得脸绷得厉害。可想而知,若是平常人该有多痛了。
如此紧赶慢赶一些日子,做好的衣裳便都烧给了耶娘。
而后偶尔将自己带回来的东西一一归位,羲和在山上喊了吉量几次,这厮跑得快不知她要去下一处,竟然一连许久都不路面。无法,羲和重新规整这些年的笔记等,再如法炮制的抄上几份。
一份是自己看的远古文字,一份是如今所用的秦篆,还有一份更详细的届时放在学院的藏书楼里。
眼看无事可做,羲和吹了几天的骨笛,终于盼来潇洒的吉量。
一人一马横了一眼,羲和跨上马背后将练手所用的兔耳罩挂在脑袋上,还有兔毛围脖。兔毛很细绒,触手舒服得举手指前心情高扬。
“驾!”
作者有话要说: 做衣服前:至少是黄袍!
做衣服后:至少是亲手做的!
那篇 清穿葬礼王爷很快乐 这两天就要开始更新了,欢迎大家去点点哈!点收藏是最好了嗯啊!
第158章 秦朝天下(十四)
秋雨纷纷落满天色, 满目林叶褪绿染黄,飘飘洒洒。
天是阴色,地是泥色。
雨滴溅乱, 泥土与残叶混为一体从眼下划过。马蹄跃起, 又被山雾掩藏不见身影。
吉量快跑迅疾,从山间小道穿行而过到学院后院小门。
羲和拿着行李下马, 吉量迫不及待的又转身奔走,换一座山中潇洒自在去。
小门有锁,羲和懒得再翻跃身翻墙过去。叫她第一眼看见的,是由她开荒的药田。
小院子没有人住, 但是定期时间会有人来打扫。而这药田, 则需要懂医的人细心呵护才可以经营。这里面有一半, 都是她苦心在山间寻得的, 如今却长得很好还有被掐用的痕迹。
把东西一放,拎着装书的小箱子出门前去藏书楼里。
靠离最近的伙房有人发现了她,不由出来张望。这都是打下手的年轻辈们,一同狐疑看了几眼后喊人来看。等到前辈们出来, 只能扫到背后身影。
年轻小子就近拿个斧头,“可是生人?”
这里毕竟是穿过学院的后面了, 不论是前门还是侧门小门进来,他们都不记得学院说有来者。
前辈李大厨笑了,“没见过你这么头硬胆大的。”
有人吸口凉气,“真是?”
“不然呢?”
李大厨觉得好笑又怅然,他母亲张小丫成婚太晚, 以至于先生走了不久就犯了看病。当时没熬过去,也再没机会看见这位美貌依旧风采夺目的院长了。
念此回身叹道,“手脚都麻利点!今儿院长回来,可要再多做一桌才行!”
“是!”
拿斧头的小子吓得一丢,又后觉的捡回来砍柴。
学院每年入学结元的学生有数千,名声远扬的同时也让他们伙房的人每日忙得热火朝天。为了所谓长期发展,大量的柴火需求也不能单纯的就近原则取走就是。不论是砍柴还是劈柴,这种苦力活都让年轻人练就了一身肌肉。
那结实的身形,羲和还以为是武科的学生,毕竟他挥舞斧头的时候竟摸到了几分窍门所在。下一瞬,羲和就被再次扩张的学院吸引了。
王诩曾有言过,随着学业传授师生探索的路上,总会发现一些不知的旁支科目。他本身就是好奇心重的人,得知疑问就想得到答案。久而久之,便在侧边多了几座教学楼。
明明是自己亲手办的学院,竟然转眼有了自己都不知道的变化。或者是有的,只是往日不留神。前两次回来后又都是后院里自己躲着,贵生村知道她回来的人怕都不多。羲和有些唏嘘喟叹,也可能是习惯了这样的日子,有时候感慨未来的心态也有了转变。以前是感怀,是叹息不能醒在那个时候。而如今却更喜欢眼下,就如那句歌词从前车马邮件都很慢一般,喜怒哀乐的转念间痛快淋漓!
如今的王翦等人和对着皇帝对骂,真心实意都为了国家。日后和坤只能恭恭敬敬,跪拜乾隆被养肥送给嘉庆割肉。
日子长了,羲和偶尔竟有种期盼日子慢点好的念头。她每一日都过得不负自己,玩的痛快,吃的用心,睡得香甜。
所以羲和很淡定很坦诚,她走到了王诩的办公舍里道,“再算算。”
王诩神色凝重,“先生似有大灾。”
“能看清楚?”
王诩又连着算了几次,法子都用了一遍依旧无果。
羲和紧盯着他的面容看,她用她绝好的眼睛发现就在方才卜卦的时间里,王诩似乎憔悴了几分。
又或者说,相隔十多年前的他有了明显的年龄之差。就好像他原来翩翩世外人的年轻模样,变成了染满人间色的中年男人。
他老了十岁。
眼看着王诩誓不罢休,羲和当即阻拦将几上的东西一收,“算了,算不得就算了。”
“先生不担心?”
羲和嗤笑,“人终有一死,上苍借了我这些年,要拿走又奈何?”
“还以为先生会挣扎怒骂,不想竟像是盼着如此?”王诩不免有些扫兴,他眉宇平缓倒是给这张脸带上些许年轻。
“我不喜欢欠人,更何况你测不到我就不要勉强。”羲和笑道,“可不要我刚走,你跟着就来。那我的身家财产连带着学院都要入土化灰了,多可惜。”
那可是她几百年的心血,只要没人走漏风声。哪怕以后依旧有国土被侵的事情发生,这也依然可以完好无损的保存传承下来。
“师傅言重了。”
王诩就此打住,不再提此事,反而将数年学院的名册与铺子账本丢给羲和。
让她好好看看要无人可继承的产业。
羲和没有拒绝,这都是必备的事情。不过想着日子转眼过去,铺子里庄户里好些人已经不认识自己。她不想去听不吉的消息,带着东西便回了后院。
回来了,她就做点手工活,等到赶集的时候出门做买卖。还有这药田和后山等,正好充填她的药袋子,顺便看看这些年是否荒废,亦或者能否再增进药效。
这般想着,羲和便开始了足不出户的日子。王诩则担当着端茶送饭的邮差,偶尔会说些羲和认识的人的事情,有时则笑一笑学生们。希望羲和在百忙之中,能够有空和她过手学点可用的实战技能。
当然,也有当年还年轻的先生登门拜访。
羲和都没有拒绝,只是大多时候旁人问她回答。一问一答完了,有时候还没跟她从远门走到堂里又恍然大悟的感谢走开。除此之外还有一位算术科的先生,他没有富足经济能力,便每次拿着一根树枝和笔帛书等来。自己在地上写写画画的讨教,得到肯定和收获后便在帛书上记下笔记。他认真好学,每每来了都是满载而归。
就这么过了一个月,学院里的学生们都知道院长回来,且欢迎求知者上门。
不少人跃跃欲试。
大多数能力不足,便在院门前装作不经意的路过,就想凑热闹能看到一眼旁观一耳就是大幸。
各科中甲乙丙班的翘楚都在摩拳擦掌,有科目间撸袖对骂的,也有班级中鄙视不屑的。学生们热情高涨,又人数许多,羲和见过几个后被烦的不能专心做自己事情。
后来羲和将各科各班一问刻在木板上,趁人不在时挂在院门前。只要学生能解答问题,就可敲门来问。
王诩提饭来时看了一眼,两人商议后又举行每月一次两个时辰的月谈会。
即所有先生学生齐聚一堂,有问便有答,不拘身份高低,只看自身学识能力。同理,这个先生包括在学院时的羲和。
此言之后学生欢呼,但院门前的木板干净依旧。解答不得,便有学生记在心间,等到月谈会便发挥不耻下问的好学精神直问羲和。
月谈会讲究的开放自由好学的精神,羲和没想到学生对满院先生不给面子,而先生们欣然如此还应和着问她。这都是针对学生的问题,先生不可能不会。
羲和苦笑,又难得迎着学生这般热情便将答案一一剥析出来。她说的很是清晰,听得懂的恍然大悟,听不懂的则自己做着笔记方便以后回温。事后她还为了武科学生活动了一下身骨,拿着轻巧□□甩得虎虎生风。
回去后羲和重刻一块木板,又放上一张空的木板让学生们刻上自己的问题。
多问,才有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