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6章 过年(二)
英子从离自己家最近的客户跑起, 对方果然已经有了新的货源,英子看豆芽的品质比自己的不差什么, 问了价格卖价没变化, 再问进价——客户说了实话,同样的进价对方五斤搭一斤。
这么算下来, 比机器生的豆芽还便宜啊!这是打价格战啊!英子心凉了半截, 这些开小超市和食杂店的,从来都是谁家利润大卖得好就用谁家的货。
进价比自己便宜这么多,一样送货, 卖价不变,他们当然用别家的了。
这种五送一的方式,自己卖也是有利润空间的, 问题是她一个孤身的女孩这么弄, 那些搞机器豆芽的人饶不了她?
所以——谁这么有底气这么玩?
“不光我们一家用这家的货, 现在这附近凡是带卖豆芽的8成以上的店都用他家的货。”
垄断了?
手工豆芽产量低, 很难大规模生产, 自己一个人供应十几家店都忙不过来啊!
英子登自行车继续寻找线索, 走了一大圈打听到的情况都差不多。
隔天,她起得更早了, 去看起来货没剩多少的人家等着,终于等到了送货的。
送货的开着一辆微型车,身高很高,看起来很强壮,只看半张脸英子就认出来了, 是大壮。
自己的客户,是被张丫抢了。
英子给张丫打了个电话,“姐,我看见大壮哥送货了。”
张丫沉默了一会儿,“我没跟着他们干,还是卖菜呢,我弟弟跟豆芽婶合伙了。豆芽婶有经验,我弟弟年轻力壮,还有两个小兄弟帮忙,他们租了两间车库,准备大干。”
“姐,没事儿,卖豆芽的多了,总不能天下的豆芽都让我一个人包圆了。”
“英子,你也跟他们合伙呗,你要是不乐意去车库,就把货交给我弟弟卖,少挣点儿但是不操心啊。”
“姐,你不是不知道我身体不行了,得养养,年纪轻轻做下病可咋整啊,得歇个十天半个月的,姐,你忙去吧不用惦记我。”英子挂断了电话。
她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露出一丝苦笑,笑着笑着哭了起来。
除了示弱之外她能怎么样?哭着去吵上门?无论是人家家里还是菜场,她都是弱势,谁会帮她?吵赢吵输都是她输。
何况张丫对她有救命之恩这点不能改变,她阑尾炎穿孔了,是张丫给她垫付的手术费,手术完了不能自理的时候是张丫母女俩个在帮她。
说到底,自己还欠人家比较多呢。
这世上也许有纯粹的好人,自己从来没有遇见过,也许有纯粹的坏人,自己遇见了,可姓高的那畜牲对母亲孝顺异常。
才不过十七岁的女孩子,竟然开始对人生多有感叹了。
她狠狠睡了一觉,这么久以来,头一次睡到“自然醒”,醒了躺床上发呆,发完呆起来,拿出剩下的绿豆洗干净,生豆芽。
生完了豆芽冬月天去哪儿卖都不成,她自己倒是不怕冻,豆芽怕冻。
收拾了收拾,她拿菜场卖,做数码的胡子叔旁边是个好地方。
“纯手工豆芽!两块五一斤!”走过路过的阿姨都觉得这丫头疯了,市场里面豆芽两块钱一斤。
可也有熟客认出她来了,仔细看看豆芽,“两块五一斤贵啊,丫头。”
“纯手工的豆芽,不卖这个价对不起货,您瞧瞧。”英子笑眯眯地拿豆芽给人看。
传统菜场常来常往的,识货的自然是多数,有人买两块钱的,就有人宁可多花钱买两块五的,英子一天五斤豆芽剩了一斤多,英子全送给胡子叔了。
她卖了一天,豆芽婶和张丫都没出来看看她,倒是有别人来看了,说了两句闲聊天的话,都走了。
省城人讲究,讲穿讲戴讲究吃,有人贪便宜,就有人贪享受,英子的豆芽好,就有人花高价买,第二天出来英子带了五斤货,一上午就卖完了。
第三天,她卖了十斤。
她还碰见了一个人……之前遇见的那个找奶奶的出奇漂亮的年轻人又出现了,他穿了件雪白的短款羽绒服,戴着条红围巾,衬得脸更白了,一双眼睛干净得像是一汪水一样。
还有一个穿着深色驼绒大衣,马丁靴,头发剃得精短,戴着黑色手套,肤色略黑,五官冷竣看起来颇不像好人的男人跟他在一起。
“咦,是你?”年轻人认出了英子,“大姐,你在这里卖豆芽。”
英子脸腾一下红了,她今天穿着旧棉服,还套了件丑哭的格子罩衣,手上戴着线手套,头发半卷不卷地扎起来,穿了双市场上最便宜的一脚蹬黑棉鞋,早晨洗了脸就出门了,被叫大姐……英子到底是脸皮“厚”,露出了笑脸,“是你啊,老奶奶怎么样了?”
“还是老样子,一阵明白一阵糊涂的,离不开人,正巧我姑姑来了,能看她一会儿,我跟我哥出门买菜,办年货,大姐你卖豆芽啊。”
“嗯,纯手工的豆芽两块五一斤。”
“称五斤!”年轻人说道。
英子也笑了,“您家里有多少人啊,豆芽不压称,半斤就够吃一顿的了,这东西不扛搁,搁不好就要坏。”
那个年纪大点儿的这才仔细打量了一下英子,“称够吃一顿的。”他的声音有些低沉,还是不太像好人的声音。
英子称了够吃一顿的给年轻人,“一共两块钱的。”
年轻人很随意地拿出两块钱递给英子,甩着兜子走了。
“里面都卖两块钱一斤。”年纪大的人说道。
“我这个就卖两块五。”英子说完继续招呼别的客人了。
年前年后果然是旺季,英子站在菜场边一直卖到大年三十早上,在银行关门之前,英子把钱存了进去,又换了二十张崭新的十块钱。
在街边买了两个红包袋,又买了一套喜庆的小孩过年服,英子去了张丫家。
张丫见到她脸色变了变,“英子,你不来我还要给你打电话呢,大过年的,搁我家过年吧。”
“不了,我回家过年,等会儿要赶末班车。”英子笑道,她把衣服递给了张丫,“这是我给孩子买的衣服,两个口袋里面有两个红包,一个是给孩子的,一个是给刘婶的,姐,我走了。”
英子说完转身走了,她知道自己以后不会再登门了,在这个城市里第一个认识的人呢,可能她就是这样的命运吧,注定孤单。
她深吸了一口外面冷冷的空气,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回到租住的地方,菜场收摊的时候好些人送了她东西,她现在有菜、有肉、有酒,一个人也是一个家,好好过个年!
肉不管是牛肉还是羊肉、猪肉,都切成小块放在外面冻一冻,各拿一块回屋冻成了形切成薄片,菜摘洗干净,一个人的清汤锅最容易调底,用清水简单调味,先放羊肉就会很美味。
一个人,一个锅,一桌子菜,电视上还有春晚,新春快乐。
这个年,却有三家过得不是很好。
韩兆秋和甫秀花没有回屯子过年,雪珍在婆家过年,三口人七八个菜,家宝坐在那里吃一会儿出会儿神,韩兆秋干脆没动筷子,甫秀花吃得倒是香甜。
“妈,我想姐。”
“你姐在婆家过年呢。”甫秀花夹了一支鸡腿给家宝,看着另一个鸡腿愣了下神,夹给了韩兆秋,“吃鸡腿。”
“心真大,吃啥吃!不知道英子在哪儿呢。”
“雪珍说了,她在饭店当服务员呢,你没看电视上也说吗?春节用工荒,工资都翻倍的涨。”
“在哪儿当服务员呢?你知道个啥!就知道钱!”韩兆秋一摔筷子,躺回炕上翻身生闷气。
“你当初不是也没说啥吗?在这里装啥好人?”
韩兆秋坐了起来,直接把桌子掀了,“别吃!都别吃了!”
甫家
小草一个人躺在房间的床上,眼睛盯着口袋小言,却一个字也没有看下去。
王老美推开了门走了进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都等你吃饭呢。”
小草一扭身不理她。
王老美打了一下她的屁股,“你作啥呢?赶紧起来吃饭!”
“我作啥你不知道啊?你放心,明年我也不搁家了,我去省城找英子去。”
“你敢!你敢离家我就打折你的腿!过了年你赶紧的给我上学去!”
自从英子离家出走,小草就拒绝上学,整天把自己关房间里看小说。
“上啥学啊?我嫌磕碜,学校里谁不知道你要把英子卖给傻子当媳妇啊!你不要脸,我要脸。”
王老美狠狠打了她一下,“我不都是为了你!为了这个家吗?”
“为我啥啊?为你儿子吧!别跟我搁这儿装,谁不知道你啥人啊!”
“甫可欣,别人能跟我这么说话,你不能!”
“我咋不能?你能办啥事儿我就能说啥话,我告诉你王老美,过了年我就走,你拦不住我!”
“你敢!”王老美色厉内茬地说道,她真怕自己家的傻姑娘离家出走,小草心眼实又单纯,真走了可咋整?“草啊,你听妈说,英子现在过得可好了,她给家里都邮钱了,在省城当服务员呢,妈当初只不过是碍着人情去探探口风,心里想的是韩家一口回绝了,我好回古家,你又不是不知道古家有势力,直接回绝不是伤别人面子吗?”
小草听她解释好几回了,心里也觉得可能妈是对的,但是……“英子也太可怜了。”
“英子也是我姑娘,我哪能不惦记她呢,孩儿,过完年妈跟你一起到省城找她好不好?”
“真的?”小草坐了起来。
“真的。”王老美点头,“可有一条,找不找着你都得回去上学。”
“我上学也跟不上了。”
“我都找好人了,你蹲一年,上私立念去……”
“妈,私立可贵了。”
“为我姑娘,妈多少钱都舍得花。”王老美见把小草哄回来了,总算松了一口气。
另一家没过好年的,是张丫一家。
刘婶握着崭新的钱,眉头皱得死紧,“英子是个好孩子啊。”
“嗯。”张丫搂着孩子哄。
“你弟弟整天在外面闲晃,惹事儿,没个正经事做不行,做豆芽见着钱了,他高兴了,也能拴在正经事儿上了……”
“他又三天没去了。”做豆芽是个苦活,自家兄弟哪能吃得了那个苦,最后得益的实际是有经验有门路的豆芽婶。
“三天没去,豆芽婶也得给分红。”
“是啊,也得给分红。”跟交保护费有啥区别?说到底他还是没走正路。“他说跟人下乡组局去了。”
“组就组吧,不组局也得跟人玩,组局还能剩两个。”
“你啊,惯子如杀子,早晚有天他得把天捅个窟窿,我看你拿啥堵。”张丫拍哄着儿子,现在她是有子万事足,“妈,我看好了一套房子,是期房。”
“多少钱一平米啊?”
“不贵,不到两千,就菜场旁边新开发的楼盘。”
“你兄弟还没房呢,咋娶媳妇。”
“他本事大,多少房整不来啊,不像我寡妇失业的,手里有两钱得赶紧占上。”
“没人惦记你钱,我想着你兄弟这回下来钱,我得要过来,也给你弟弟买套房,省得全让他祸祸喽。”
两人正说着,外面有人急促地敲门。
张丫走到门边从猫眼往外看,是平常跟大壮混的,“你咋来了?”
“姐,你不用开门,大壮哥惹了点儿事暂时不回家了。你不用惦记也别联系他,大壮哥告诉你,别忘了月月跟豆芽婶要分红,她要是不给就等着他回来一起算。”说完,那人就走了。
出事儿……刘婶捂着胸口半天没有喘匀气……
作者有话要说:上期预告错误,本期出现的才是男主和男配。
第37章 寻找
大年初六, 菜场才开始正式营业且只营业半天,英子觉得这完全是浪费黄金时间, 年前年后家家聚餐, 蔬菜、水果、肉和种种材料需求量大。
可老辈人传下来的就这规矩,不光是菜场, 别家也是, 须得破五才营业。
营业前放了好长的一挂鞭炮,希望新的一年有好运气。
英子在胡子叔那里站了一会儿,胡子叔招手叫英子过去, 告诉她一桩大八卦,“张丫的弟弟外号叫大壮的那个……”
“大壮是外号?”
“他大名叫张家根,怕这个根不够壮, 小名又叫大壮。”胡子叔脸上写着的分明是嘲讽啊。
“哦。”
“他在江北乡下放局, 让人给‘点’了!”点了的意思就是举报了, “一窝子人全被捉了, 他跳窗户跑了, 第二天打听出来是谁举报的, 把人家腿给打折了。”
“天啊。”
“打折完人家的腿,还把人家房子给点了。”
“那他现在呢?”
“跑了, 听说是跑南方去了,警察抓他呢,你看没看见那边那辆面包车?就是防着他回来找他妈和他姐。”
这祸怎么越闯越大呢,“他之前不是在做豆芽吗?”
“做豆芽多辛苦啊!哪有放局赚钱,往年他放局轻松能赚十万八万的。”
“能吗?”
“咋不能啊, 那些在外面打工的,一年到头就过年的时候有钱,入了他们的局多少钱都能被他们整走。”
“可我瞧着刘婶不像有钱的样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