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综红楼之重生之后——松影明河
时间:2020-11-17 10:13:37

  只可惜,她的儿子,总是被王氏这个蠢妇拖累!
  想到这里,她看王氏的眼神几乎是利剑一般了,咬牙恨恨道:“她做了什么事,让她自己说!”
  王氏心里一抖,但还是强撑着喊冤:“还请母亲明示,儿媳是真的不知道啊!”
  贾政永远知道怎么选择对自己才是最有利的,一见母亲变了脸色,立马呵斥王氏:“蠢妇,你做了什么,最好从事招来。母亲还会冤枉你不成?”
  纵然早就清楚了贾政是个什么货色,王氏还是堵的心口疼。她堂堂王家大小姐,怎么就嫁了这么个废物点心?
  “妾身能做什么?不过是每日里为老太太分忧,照顾珠儿和元春罢了。”
  “呵!”贾母见她嘴硬,也不再与她废话,“我只问你,敏儿昨儿递的拜贴呢?别说你没见过,要不要我老婆子把昨日当值的门房喊来问问?”
  王氏却是有恃无恐:“若是老太太信不过儿媳,尽管把张大传来对峙就是了。”
  听她这样说,贾母便知道,张大已经投靠了王氏了。
  她不禁心头一惊,暗暗生疑:这府中的下人,究竟有多少已经投靠了王氏?
  她当初之所以扶植王氏,打压宋氏,除了偏心小儿子,想让王氏从公中多捞点儿家底儿之外,就是因为宋氏的手太严,让她万事插不进手去。
  可是如今看来,她扶植王氏,却是养虎为患了。
  贾母心思数转,也不过转瞬之间。她决定敲打一下王氏,让她知道,这个家最终做主的,究竟是谁。
  “罢了,你既不肯认,我老婆子也不与你纠缠了。只是,我的元春却是不能被你给教坏了。我让人把碧纱橱给收拾出来,明儿就把元春挪过来吧。”
  “老太太!”王氏急了。
  她辛辛苦苦地培养元春这么多年,眼见元春越长越出息,怎么甘心让贾母摘了桃子?
  贾母不搭理她,只对贾政道:“我一个孤老婆子,寂寞的很,养着元春,也能聊以慰藉。”
  贾政一听,立马就站在了贾母那边:“母亲放心,等回去了,就让元春收拾东西。”
  看着愚孝,其实贾政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很清楚,无论贾母和王氏谁占了上风,他都只有跟着得好处的。
  而有一个孝顺的名声可以有很多无形的好处,贾政自然要向着母亲咯。
  “老爷!”
  “蠢妇,闭嘴!”贾政转过身便去呵斥王氏,“让元春待你我尽孝,有何不可?”
  大夏以孝治天下,贾政一个“孝”字压下来,王氏还能说什么?她什么也不能说,只能打落了牙合雪吞。
  如今,她却有些后悔为了给贾敏难堪,就暴露了自己的势力了。
  但既然已经引起婆婆的警觉了,她就只得硬着头皮走下去。
  让她把已经吃进去的再吐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
  接下来的日子,林如海又拜访了几个同窗和旧日同僚,又约着已经是副都御史的连闻声喝了一顿酒,圣人终于是有功夫召见他了。
  而王琦比他早三天受到召见,王琦新的任命也已经下来了,又被圣人点了一任布政使。
  不过,这次去的地方有些荒凉,是南方交趾之地。
  一开始,林如海还以为自己师兄犯了什么忌讳呢。
  要不然,他连着三年政绩考评都是“优”,圣人怎么会把他往那么荒凉的地方派?
  但他到底经验老道,很快就明白了:圣人这是要重用王琦了,这一任交趾布政司,不过是最后一道考验而已。
  圣人一直致力于清理朝堂,把那些拿钱还不办事的官员都赶回家吃自己。而像王琦这样的能臣干吏,正是圣人紧需的人才。
  更何况,王琦的背后还有王阁老。王阁老桃李满天下,重用王琦,也是在变相地安抚读书人。
  林如海不得不承认,若论帝王心术,无论是老圣人,还是前世登基的六皇子,都比不过这个两岁就被立为太子的帝王。
  或许,有些东西,真的是天赋,学是学不来的。
  “微臣林如海,参见圣人,圣人万安。”
  “朕躬安,林爱卿请起吧。”
  “多谢圣人。”
  林如海起身之后,圣人便赐了座,又让人上了茶。林如海受宠若惊,再次谢恩之后,才签着身子,勉强坐了。
  说实话,这样坐着,还不如站着舒坦呢。
  但这是圣人的恩典,一般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儿,林如海自然也不会有这等矫情的想法。
  他只是在想:圣人这是什么意思?是对他在太原的所作所为表示赞赏,还是有什么重任要交给他?
  林如海觉得,无论是那一样,那都是他的荣幸。
  他心里有谱,自然也不慌张,表现出来的就是宠辱不惊。
  圣人看在眼里,对他更满意了几分,觉得他这样的气度,和他在任上表现出的一心为民的品质十分贴合。
  圣人虽然被尊称为圣人,他自己却清楚,他并不是什么圣人。但这也并不妨碍他欣赏有气节、有底线、心怀天下的那种人。
  而在圣人看来,林如海就是这种人。
  有了这个底子,接下来的君前奏对很是顺利。
  圣人细细询问了林如海已经在奏折里写过的东西,深入了解了太原府如今的变化,并询问了将之推行天下的可行性。
  林如海答的有些为难:“推行教化自然是盛事,只是怕有人将之当做政绩来做,徒然为百姓、乡绅增加负担。”
  他说的很委婉,意思却表达的很明确:若是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做表面功夫,百姓非但不会得利,反而会让朝廷招致骂名。
  圣人沉吟了片刻,也不得不承认:“人心难测。”
  “的确是人心难测。”林如海道,“只是,依臣之见,这件事,还是要做的。因为,如果不做,就永远不会有硕果结出。”
  圣人笑了:“林爱卿倒是深谙‘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林如海正色道:“臣只是觉得,不能因为个别官员的不检,而剥夺了百姓的利益。圣人圣明烛照,自登基以来,兢兢业业、披肝沥胆,一直在为天下百姓的安居乐业夙夜忧叹。百姓们固然没有花团锦簇的文采,但他们心里其实明白的很,也对圣人感激的很。纵然朝中有个别蛀虫,却也影响不了圣人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这一通彩虹屁一本正经地吹出来,饶是圣人素来自律,也不禁心花怒放。
  而且,抛出那些彩虹屁之外,林如海说的也很有道理:不能因为少数官员不干人事儿,就把那些好官也给否定了。
  最后,圣人决定:先在关中地区实行,再慢慢地推广天下。
  想来,在“推行教化”这件事情上,朝中那些文臣们,不管立场如何,都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
  毕竟,孔圣人的终极目标,不就是“德化天下”吗?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菌想了想,关于贾赦和太子,我准备单独再开一篇。无CP,俩人联手搞事业的文儿。贾赦有个很废的系统,然后太子重生。已经建立了文案,有兴趣的可以点击专栏收藏一波儿先。
  下面放书名和文案:
  《【红楼】总有人想让老爷我改邪归正》
  一句话简介:我就不改!
  文案:自从被某个自称“系统”的妖精砸中之后,贾赦发现,他身边的人突然都变得奇奇怪怪了起来。
  先是一向对他爱搭不理的妻子突然莫名热络,话里话外的督促他上进;又有一向认为他不如老二的亲娘突然转变了风向,给他请了好几个先生……
  面对不断涌现的妖魔鬼怪,贾赦摸了摸自己的小心肝儿,决定挑一条最粗的大腿抱好,就任尔东西南北风。
  有本事,你把我大腿掰折了先!
  宋氏:孺子不可教也!
  史氏:烂泥扶不上墙!
  ……
  贾赦:你们咬我呀!
 
 
第166章 林如海(四十五)
  商定了这件事, 圣人又说起了另一件:“都说林卿是探花郎里的佼佼者,文采斐然,怎么林卿的奏折却是只见凝炼,看不出半点儿文采?”
  这年头的大臣们写奏折起码得有一半是用来吹彩虹屁的, 其区别也就是水平的高低而已, 有的庸俗笨拙, 有的不着痕迹。
  剩下的内容, 又有一半是怀念先王之治,歌颂尧舜禹汤的。
  这是为了给自己要说的事扯虎皮、打底子,让圣人知晓, 他要上奏的事, 提出的可行办法, 都是合乎礼法的。
  但林如海自从有了想要简化朝廷的办公过程, 提升朝堂的办事效率之后, 就潜心研究了一番。
  到最后, 他还是决定, 先从奏折这样的小事入手。
  也就是说, 先让圣人熟悉了他简洁明了的奏折,体会到了这奏折的好处。往后的事, 再一点儿一点儿慢慢铺开。
  那圣人体会到了其中的好处了吗?
  那是自然的。要不然, 他今日也不会专门来问了。
  从秦始皇一统天下以来, 已经不知传了几家天下。
  皇帝的权利越来越大, 能制衡皇权的东西越来越少。而到了本朝, 中央集权更是达到了巅峰!
  这也就意味着, 全天下的事几乎都要圣人来决策,他每天需要看的折子,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更别说, 这些奏折写的一个比一个花团锦簇,他还得花费大量的精力,从那些诗云子曰,之乎者也里分辨出这份奏折具体想要表达的意思……
  圣人也是人呐!
  除了刚登基那几个月,有突然膨胀的权利所带来的快感支撑着,圣人还不觉得有什么。
  时日一久,厌烦的情绪也就来了。
  圣人觉得,他可算是理解历朝历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昏君了。
  同时,他也能理解老圣人为什么宁愿在很多事情上让步,也要笼络朝臣之心了。
  实在是那些大臣们吹彩虹屁的水平太高了,意志力稍弱一点儿,就很容易飘飘然。
  ——虽然,一心想要快点儿做出政绩的圣人只会觉得烦。
  而林如海书写奏折的方式,对圣人来说,无非是连续听了二十年的交响乐之后,突然听到了一曲古琴独奏,简直令人耳目一新。
  他已经开始畅想:若是所有的奏折都这样写,那会替他省多少事呀!
  而林如海的目的,也就是这个。只要圣人起了心思,纵然会有许多文人觉得有辱斯文,但阻力比起他一个臣子来推广,简直就是毛毛雨。
  于是,林如海便答道:“奏折的目的,便是奏事。臣替圣人治理一方,所上的奏折,最重要的,便是让圣人看得清楚明白。若是一味地追求文采,徐述之间难免会有误差,若是因此影响了圣人的判断,臣就罪该万死了。”
  林如海很懂得怎样把话说的冠冕堂皇,而朝廷办事,很多时候,讲究的就是一个冠冕堂皇。
  圣人暗赞一声:这林如海果然是个能臣,十分的上道,连理由都给朕找好了。既然如此,朕又岂能辜负忠臣的一番美意?
  两人又磋商了一些细节,圣人便满意地对林如海说:“爱卿且回去吧,卿新的任命,不日便会传下。”
  “微臣多谢陛下。”林如海先谢了恩,这才又道,“只是臣有一不情之请,还请圣人允准。”
  “说来听听。”对于能臣,圣人还是很宽容的。
  林如海道:“臣在地方上治理一任之后,方才明白自己往日所学,不过纸上谈兵。若是不能深入民间,臣根本就不能深刻地体会到民间疾苦。臣恳请圣人,让臣多在外历练几年多替陛下看看这天下!”
  话音方落,他一叩到地,言语中的诚恳发自内心。
  圣人颇为动容,怎忍拂逆?
  “朕准了。”
  这天下的官员,个个都想往京城里挤,想在圣人面前多多露脸。主动请求外放,一心替百姓做事、替君主分忧的,犹如凤毛麟角,由不得圣人不动容。
  林如海再次拜谢,这才告退而出。
  说实话,林如海并不是第一次述职,老圣人在位的时候,他也述过职。可是,面对老圣人,他总觉得压力很大,生怕哪一句话说错了,惹来老圣人不快。
  可是,面对圣人的时候,他却没有这种感觉。在他潜意识里,就是知道,圣人看重他的政绩更多过看重他的言辞。
  从乾清宫出来以后,林如海露出一抹欣慰的笑意。
  但紧接着,他便深吸一口气,转头朝寿康宫走去。
  没错,他还得去拜见老圣人。
  听说老圣人这几年的脾气越来越古怪了,他此次回京述职,竟是先去见了圣人,老圣人那里,怕是不好过关。
  果然不出他所料,到了寿康宫,还没进门,老圣人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这两个时辰跪下去,林如海觉得自己的腿都要废了。
  还好他上辈子已经有了应付太上皇的经验,这辈子老圣人的脾气虽然更古怪了些,但他也不是应付不了。
  到最后,算是有惊无险吧。
  从寿康宫出来的时候,林如海已然是汗透衣衫,觉得比应付十个圣人都累!
  老圣人真是越发的阴郁了,比起三年前,瘦了许多,白发和皱纹也多了许多,脸上的疤痕也显得更加狰狞。
  虽然两人见面的全部过程,也不过短短的半个时辰,但林如海却敏锐地察觉到:老圣人的权柄已经被圣人给剥夺的差不多了,他今日问了林如海好些事,可却没有一件是问到点子上的。
  这可不像是一个久握权柄的帝王,更像那些已经被边缘化的勋贵。
  不,或许比被边缘化的勋贵都不如。
  起码那些勋贵还能通过狐朋狗友得到一些消息,知道现阶段有那些忌讳。但老圣人却是几乎被圣人切断了所有对外联络的通道。
  他强撑着威严,故作高深莫测,在林如海这个消息灵通的能臣看来,却显得尤为可笑!
  想想上辈子老圣人做太上皇时的风光无限,再对比今世,圣人与忠敬王的手腕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于是,林如海便心安理得地把老圣人忽悠了一顿。
  他知道,自己在寿康宫的一言一行很快就会被人报到圣人那里。而他既然已经选择了圣人,就不能再对老圣人透漏任何不符合圣人利益的事情。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