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姑娘不说话了,但看那神色,却分明是被宋太太给说中了。
儿女都是债。
宋太太没办法,只好去给史氏赔笑脸,委婉地说,两家不合适。
史氏之所以看上宋家的姑娘,本来就是看在宋太太是张太傅的女儿的份上。她真正想结亲的,不是宋家,而是张家。
哪曾想,宋家这么不识好歹,竟然还看不上她的儿子。
当着宋太太的面儿,她笑眯-眯地说没关系,缘分这种事,都是上天安排的。两个孩子没缘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但回家之后,她就气恼地摔了一整套的汝窑瓷盖碗。
刚巧贾赦从厉先生那儿回来,看见一地的碎瓷片,一眼就认出来了是存世不多的汝窑瓷。
他那个心疼啊。
“太太,您有什么事儿和儿子说,做什么拿东西撒气?”
然后,又招呼几个丫鬟,“快,快,找个盒子,把这些碎片都收起来,一片儿也别漏了。”
他得拿到石家,让石师傅指点着儿,把这一套八个全都粘回去。
他从前没干过这么几个混在一起的活儿,一个人肯定是搞不定的。
见他那副紧张宝贝的样儿,史氏不由气不打一出来,“整日里就知道琢磨瓷器字画,都被人嫌弃成那样了,也不知道着急。”
“那样?那样是那样?”贾赦一怔,随即明白过来,“和宋家的亲事不成了?”
史氏发泄过了,一屁股坐下,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
见母亲是真气得狠了,贾赦连忙上前赔笑,一边给她捏肩膀,一边嬉笑道:“母亲息怒,母亲息怒。他们看不上儿子,那是他们没眼光。儿子怎么能给您娶一个没眼光的儿媳妇呢?这万一要是带坏了您未来孙子,找谁说理去?”
史氏尤自气恼:“先是王家,再是宋家。他们是不是商量好的?前面都答应得好好的,临了临了,却又反悔了。”
这不是耍人玩儿吗?
若是他们一开始就没这个意思,早早地拒绝了,史氏虽然会觉得他们不识好歹,但也不至于气成这样。
但这两家都是先透漏出了有结亲的意思,又半路出状况,就跟耍着人玩儿似的。
史氏本就心高气傲,和这两家结亲又认为是低娶,如何能不怒?
贾赦心里也不怎么高兴,但现在最重要的,却是让母亲消气。
“母亲就别气了,说不定是儿子婚姻不透呢。等缘分到了,自然会有好姑娘和儿子结亲的。”
史氏也没奈何,只得重整旗鼓,再找。
但她却想不到,真是让贾赦说对了,还真有好姑娘等着他呢。
事情是这样的:
宋太太婉拒了和荣国府结亲之后,没多久,就又给史氏下了帖子,说是要登门拜访。
史氏本是不想搭理她的,但碍于张太傅,还是留出了一下午的空接待她。
却没想到,宋太太这回却是带来了个好消息。
原来,宋太太回去之后,越想就越觉得自己女儿错过了贾赦可惜。
因着心里想着,回您娘家做客的时候,就忍不住说漏了嘴。
她娘听了,心中一动,问她:“那贾家老二,真有你说的那么好?”
宋太太道:“我看中的不是贾家老二,而是贾家太太慈爱。不管是宁国府的许夫人,还是荣国府的史夫人,对自己的儿媳都跟亲闺女似的。”
张太太一听,就说:“那你替我保个媒。”
“保媒?谁?”
“就是你堂哥家的二丫头。她今年也十三了,你堂哥一直在河北任职,他不想把女儿嫁在河北,就托我在京城帮着找一个。”
这一回,宋太太拜访荣国府,就是为了替她堂哥家的侄女保媒说亲的。
史氏本就是想和张家结亲,只是一时没找到合适的人选。如今听说张家还有这么一个不在京城的姑娘,自然意动。
她又仔细打听了一下,宋太太这个堂兄,是外放做知府的,娶的妻子也是名门闺秀。
她心里就几分肯了。
只是,没见过这姑娘的真人,她也不好下决定。
宋太太看出她的心思,笑道:“我知道,你最看中孩子们自己的心思。你放心,我哪侄女已经由大侄子护送着回京了。过不了多久,就到了。到时候,可以安排个赏花宴,让两个孩子见一面嘛。”
这自然是最好的。
不过,想起宋太太的前科,史氏又有些迟疑:“这……人家姑娘愿意吗?”
显然,宋太太也想到了自己先前失信于人的事。
她心里有些愧疚,急忙安抚道:“你放心,我母亲不是那等迂腐的人。”
只这一句话,史氏便知道,上次的事之所以半途而废,原因都在宋郎中身上。
又过了半个月,这位张姑娘果然回了京城。
张太太找了个好日子,给几个相熟的人家都下了帖子,其中也包括了宁荣二府。
贾赦和张姑娘在张家精心的安排之下,见了面,还聊了天。
双方都觉得对方还不错。
于是乎,贾赦的婚事经过这一波三折,终于是有了着落。
第400章 贾政(四十七)
自贾赦也娶了妻子之后, 荣国府就再没什么大事。
到了上辈子贾瑚该出生的时候,吴氏的肚子还没有半点儿动静,贾政也依然很淡定。
因为,贾瑚根本就不是他的儿子, 是贾赦的。
可是, 等到该贾珠出生的时候, 吴氏的肚子依然没有动静, 反倒是张氏那里传出了孕信,他就有点儿慌了。
——怎么回事?如果张氏肚子里怀的是贾珠,那他的儿子在哪里?
幸好, 张氏这一胎生的是个女儿, 让贾政松了口气。
——可能是这辈子因为他和贾赦换了排行的缘故, 孩子的出生年月都有变化吧。
他这样安慰自己。
张氏生的虽然是个女孩儿, 但却是荣国府的第一个孙辈。
无论是贾代善还是史氏, 都对这个孩子十分喜爱。
贾代善更是做主, 从贾敏的例, 给大孙女按照孙子的排行取名, 叫做贾璎。
自贾璎出生之后,张氏的肚子仿佛开了张一般, 又接连生了两个儿子。贾代善和史氏每日里含饴弄孙, 对张氏高看一眼。
可是, 贾政房里无论是妻还是妾, 却没有半点儿动静。
因着这个缘故, 史氏把管家权交给张氏, 他们夫妻不敢有半点儿微词。就连贾代善,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不知道。
因为, 张氏管着家,才能给他孙子孙女吃最好的,用最好的。
贾政终日惶惶,生怕贾代善废了他的世子之位,把爵位给了贾赦。
可是,直到贾代善去世,他的担忧也没有成真。
接到承爵的圣旨之后,贾政整个人都是晕晕乎乎的。
虽然贾代善依然如上辈子一般,临终给小儿子求了个官儿,让他只袭到了一等将军的爵位。
但没有落差就体会不到成果的美妙。
至少在刚得到爵位那几天,他都是兴奋激动的居多。
当然了,等这股兴奋劲儿过后,他就开始觉得老爷子偏心了。
上辈子的时候,老爷子临终前虽然也给他求了官,但却只是正六品。这辈子倒好,贾赦一上来就是从四品的缺儿。
若是贾代善泉下有知,非得托个梦拿大巴掌招呼他不可。
——做官这回事,能单看品级吗?
是,给贾政求的是只有正六品,但那是工部的主事。贾赦这辈子是得了个从四品的缺儿,但却是光禄寺的少卿。
工部是什么地方?光禄寺又是什么地方?
就算是六部之中不那么重要的部门,工部也是六部之一。
而光禄寺却是朝中边沿地带。除了逢年过节的各种祭祀,圣人等闲想不到这个部门。
说起来,贾代善两辈子都在为自己的两个儿子操心。
大儿子是有爵位在身,只要自己不作妖,一辈子的富贵是少不了的。
至于小儿子,上辈子他虽然也意识到了贾政其实是个草包。但贾政生性愚钝,除了工部,贾代善实在想不到还有哪个部门适合他了。
在工部任职不需要能言善辩,甚至于心思不够灵巧的,只要踏实肯干,给那些心思灵活的打打下手,也能融入进去。
只不过,贾代善只看到了贾政的愚钝,没有看到他那不合时宜的清高和不务实。
就是在工部这样的部门,他都能把自己混成边沿的边沿。
这辈子轮到贾赦时,情况就好多了。
无论就家族的安排,还是贾赦自己,对他的定位都很明确。
——他根本不需要掌权做政绩,只需要好好做个名士,给贾家镀金就好。
至于延续贾家在朝堂上的人脉势力的事,都有贾敬总览,间或还可以培养几个族中子弟。
反正是不需要贾赦操心的。
因此,贾代善临终上书时,就很明确地给圣人说了:我这个儿子,平日里就好玩物丧志,于正事一窍不通。只求圣人给他个饭碗,让他别饿肚子就成了。
圣人看到折子,伤感之余,也觉得好笑。
贾代善到底是和他自小一块儿长大的,一块儿读过书,一块儿逃过命,交情非同一般。
前些年,贾代化已经走了。
如今,年龄比他小的贾代善也要走了,圣人难得的生出些孤家寡人的凄凉来。
恰好这时候太子来拜见,见圣人满面黯然,自然担忧,忙问道:“父皇这是怎么了?”
圣人叹了一声,把贾代善的遗折递给他,“朕只是想起了年少之时,被代善撺掇着一块儿掏鸟蛋的事了。”
当年之事,如今忆起还历历在目,可是那事中之人,却已经陆续凋零了。
太子匆匆看了折子,安慰道:“逝者已矣,人还是要往前看的。父皇若是有心,给善公的儿子安排个好去处也就是了。”
“罢了,你说的对。”圣人舒了一口气,“可是,他儿子这样的……哪有合适的?”
太子想了想,说:“光禄寺还缺一个少卿,不如就让他去那儿吧。”
圣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这倒是个好去处。”
清闲又不容易出错,只要熟悉一下各种祭祀的流程就可以了。
“那明日让人去宣旨的时候,就把对贾赦的安排也加上去吧。”
因着兄弟二人都没有什么要职,百日热孝过后,就一起奉着贾代善并寄存在家庙里的孙氏的棺椁,一同回金陵安葬。
然后,就是漫长的二十七个月的孝期。
等他们二人再次回到京城以后,贾政的神经就彻底崩了起来。
因为,上辈子的这个时候,母亲史氏就先是以怀念贾代善的名义,不肯从荣禧堂搬出去。
然后,没过多久,就又说自己一个人住寂寞,让原本住在西院的贾政夫妇搬过去陪她一起住。
等府里的人差不多习惯了贾政夫妇是住在荣禧堂的之后,史氏才提出自己要搬到春熙堂去。
他知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上辈子的事,很快就要再次上演了。
只不过,这一回他与贾赦的角色对调。憋屈愤懑的成了他,春风得意的是贾赦。
果然,兄弟二人才洗去一路风尘,在史氏准备的接风宴上,史氏就一脸黯然地说:“你父亲虽然已经走了两三年了,我却还时常觉得他没走,只是到宫里值宿去了。”
听着这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话语,贾政脸色一变,嘴唇嗫嚅了半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只要有“孝道”压着,他就不能反对史氏的决定。
而贾赦早已心疼地安慰母亲了,“母亲放心,父亲虽然去了,但您还有儿子呢。儿子会永远都孝顺您的。”
坐在贾赦下首的张氏连忙给自己的两个儿子贾璋和贾琏使了个眼色。
贾琏这小子年纪虽小,却是鬼精鬼精的,心眼儿比大人都多。
接到母亲的示意之后,他就大声嚷嚷:“祖母,琏儿也孝敬您。”
贾政暗骂一句:魅宠惑上之徒!
他狠狠地瞪了吴氏一眼,嫌弃她肚子不争气,成婚这么多年了,也没给他生个一儿半女。
但他的气恼,却丝毫也阻止不了贾赦一家哄史氏开心。
贾琏开口之后,贾璋慢了弟弟一拍,也连忙跟着向祖母表孝心,“璋儿也孝顺祖母,把糕点都给祖母吃。”
史氏被两个孙子哄得心都化了,笑得合不拢嘴,“好好好,都是好孩子。”
一直被史氏搂在怀里的贾璎更是亲了亲史氏的脸颊,小姑娘的声音里带着特有的清脆和奶意:“璎儿一直陪着祖母。”
“我的璎儿哟!”史氏一把搂住贾璎,泣声道,“你祖父生前最是疼你,我看见你,就想起你祖父抱着你,坐在荣禧堂上,拿拨浪鼓逗你玩儿。”
贾璎也才五岁大,骤然听到这样的话,很有些不知所措。
贾赦连忙替女儿解围:“母亲很快就要搬到春熙堂去了,往后就把父亲放一放,别想那么多了吧。”
贾政诧异地看了贾赦一眼,不敢相信他竟然不想住荣禧堂。
但下一刻,贾政的脸就拉了下来,暗道:好一个欲擒故纵!
因为,史氏下一刻就哭道:“这叫我如何舍得?我在这荣禧堂里住着,看着你父亲生前住的地方,心里还能好受点儿。若是搬出去了,岂不是连你父亲半点儿痕迹都留不住了?”
贾政知道,史氏这是在逼着他表态,逼着他主动说出让史氏继续住在荣禧堂的话。
但他怎么可能说出口?
于是,他就当没听出来,低着头,默不作声。
可他不说话,史氏却不会放过他,不住地哭诉。
贾赦可受不了这个,直接就说:“母亲若是不想离开荣禧堂,那就暂且住着。我想,兄长一向仁孝,定然不会介意继续住在东大院的。”
贾政:“…………”
——不,我很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