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填房日常——晨晓茉莉
时间:2020-12-29 09:43:16

  焦急间,听到最后好不容易遇上一个他能答的,他顿时高兴道:“是,小的这就去吩咐厨房备上。”
  陈世文一路急行,神色从得知刘玉真把人送走的高兴,再到知道她生气并且午膳没吃时的焦急,最后走着走着他脚步又放缓,脸上渐渐地露出了笑容。
  “老爷!”丫鬟们见他进来纷纷行礼。
  “太太呢?”他随意地问道。
  丫鬟们左右看了看,表情有些不对,最后是胆子大些的夏竹回禀道:“太太午膳过后就回了里间歇响,不过,不过到现在都还没起,桂枝管事进去看了两回后都自个儿出来了。”
  陈世文脚步顿了顿,轻咳了两声让她们都出去,然后掀开珠帘进了内室。
  里间燃着刘玉真最喜欢的梅花熏香,随着他前进的脚步丝丝缕缕地萦绕在他身侧,将他和床上侧躺着的那个娇小身影包裹起来。
  刘玉真心绪烦乱地侧躺在床上,手有一搭没一搭地扣着被褥上的绣纹,听到身后的脚步声后不由得烦躁地皱眉,“桂枝,你走来走去的做什么呢,我都说了晚膳你让厨房安排就好,不用再来问了。”
  没有人答话的同时脚步声还不断,刘玉真以手撑床坐了起来,不耐烦地转头,“桂枝你……”看到身后的高大人影,她一时呆愣着说不出话来,“你,你,你回来了?”
  陈世文脸带笑意,坐在床侧先是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见没有发热便低声笑道:“我听丫鬟说你午膳没用几口,便担心你是不是病了,如今瞧着倒还好,可有哪儿不适?”
  刘玉真一时没回过神来,又在问了一遍,“你回来了?”
  陈世文低笑,搂着她没忍住开口道:“下了衙就回来了,听说太太今日威风得很呐。”
  “哎呦——”
  却是被满脸通红的刘玉真拧了一把,“你还说!”
  她把他推到在被褥上,翻身在上恼羞成怒道:“今早那老婆子说那两个丫鬟是侍候过你的,宴席上还给你倒过酒,肖老头见你喜欢就把人送了来,人家还忍痛割爱了!”
  “你,你……”
  “绝无可能!”陈世文一听这话,想要逗弄她几句的心思都没了,脸色迅速变得正经,“我上一回在肖家吃酒还是肖大人玄孙满月的时候,如今都过去多少个月了,而且那次给我斟酒的是他的长孙!”
  “我也就应景地喝了两杯,清醒得很,断没有什么丫鬟!”
  见他的表情不似作伪,刘玉真怒气稍缓,“那既然你们没有交集,肖老头怎么会把人送来?”
  陈世文仰躺着,伸手揽住她的腰解释道:“这我也不知,我也是刚刚回来的时候才知道有这事的,冤枉得很。”
  他搂着刘玉真柔声道:“我的心意你是知道的,我们过得好好的,添什么丫鬟呢。”
  “更别说她们还是上官家里的,轻不得重不得。到我们家里来安排去扫院子还是洗衣裳都不好,还不如花几两银买个健仆呢,哪用得着别人送,我们家里也不缺这点银子不是?”
  刘玉真噗嗤一笑,心里也不气了,打趣道:“人家送来,可不是给你扫院子的。据说知书达理呢,红袖添香夜读书……”
  可惜的是,她越说陈世文的表情便越是高兴,到最后她都觉得没意思了。拧着他的脸道:“你还笑!我把人赶走了,他不会为难你吧?”
  “这有何为难的,”陈世文拉着她的手,整个人坐了起来,“你夫君我也不是毫无身份的人,我们不愿他又能奈我何?”
  他小声透露,“其实是他就要致仕了,而太子殿下有意让我接任知府一职,和钱大人一起把海贸这摊子管起来,他此举是想着讨好我呢。”
  “此事我自会处置,你不用担心。”
  “谁担心你了!”误会解除之后,刘玉真略有些不自在,挣脱他的手站了起来,“我去厨房看看,也不知她们准备得如何了。”
  “我跟你一起去,”陈世文跟了过去,“听她们说你午膳没用多少,我便让人做了你喜欢的鸡蛋糕,你多少用些……”
 
 
第175章 
  陈世文说到做到, 他说此事交给他来处置,具体也不知他是怎么做的,没过几日肖家那边就派了人来上门赔礼。
  肖大太太有些尴尬地坐在椅子上, 瞧见刘玉真出来后连忙起身站直。
  “陈太太, 我今日是来致歉的,”她半真半假地抱怨,“家中奴仆不知事,明明老太爷吩咐的是您和陈老爷初来乍到,怕是对咱们这儿不太熟悉,让派两个人来帮衬一二。”
  “谁曾想那老奴竟是会错了意,带错了人。”
  “原来是这样啊……”刘玉真没有拆穿她, 但语气冷淡了许多,“那可真是不巧。”
  见刘玉真没有计较的意思,肖大太太顿时松了一口气,她和婆婆原本也是反对送丫鬟过来的。毕竟谁家的当家主母喜欢这些呢, 没必要惹人嫌。但奈何老太爷发了话,二房也支持。
  后来知道人被退回去了还松了一口气,赶紧收拾了一番上门致歉了。
  她今日也带来了两个人,对刘玉真道:“我带了两个人来,是近些日子才投到我家老爷这儿的, 没别的长处但果子种得好。他们兄妹两个种出来的果子是又脆又甜, 还比别家的大些,陈太太若是不嫌弃我这就把身契给了您, 到了明年您和陈大人也尝尝新鲜 。”
  倒是两个有用的,刘玉真没有再拒绝,“那就多谢贵府了,桂枝, 你让人带下去安置吧。”
  “是,太太。”桂枝指挥着丫鬟们把桌子上的礼盒和外头候着的一男一女都带了下去。
  肖大太太送完了赔礼,喝了几口茶后见刘玉真没什么说话的心思就识趣的起身告辞了。
  桂枝见状把礼单拿到刘玉真面前,“太太,肖府送的赔礼您看一看,有首饰、料子、药材等等,旁的没什么,就是这两株人参过于贵重了。”
  刘玉真扫了一眼,脸上平平淡淡,没有什么高兴的模样,“收起来吧,人参我们家里还有好些,这两株哪天要送礼的时候就捎带上。”
  “知道了,太太。”
  ……
  一年后,夏
  “太太,东西都收拾妥当了。”桂枝穿过种满草木的院子走了进来,背后汗湿一片。
  “快坐下歇一歇吧,”刘玉真道:“这两日收拾行礼你也累得很了,夏竹,快给桂枝上一碗绿豆汤消消暑气。”
  “谢太太。”桂枝起身行了一礼。
  “快坐吧。”刘玉真示意她不必多礼,“外头的车马也都备齐了吗?明日一早我们就要启程回老家去,可别耽搁了时辰。”
  桂枝保证道:“太太您放心,都妥当了,我那当家的都盯着呢。待下响午的时候就先安排着将行礼装到马车上,明日一早便可启程。”
  “很好。”刘玉真微微点头。
  “什么很好?行礼都收拾妥当了吗?”陈世文从外头回来,随口问道。
  刘玉真起身,让人给他上盏温茶,又让人取干净的衣裳来,好一通忙活之后两人才闲坐着说话。
  “都收拾好了,你那边如何?你这回和我们一起回去要不要紧啊?不是说你特地让人种的那小片地收成很好吗?”
  “是啊,”说到这个陈世文有些得意,“当年我去琼州取稻种,因为听说琼州的稻子一年可种三次,乃神种也。原以为取回来之后凭着这些稻种一年也可以种上三回,没想到却不尽如人意。”
  “后来虽然大伙儿跟着养起了稻田鱼增添收成,但我知道那终究不是万全之策。是以来到此处后我便专注农桑,又寻了些积年的老农将本地的良种与琼州稻种在一块,如今一亩地即使不养鱼,也可比以往多收一两成谷子。”
  “哈哈,总算是不负众望。”
  刘玉真虽然觉得他辛苦了这么久,一亩地才增加三五十斤谷子有点少,不过也知道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还是赞道:“这的确是好事一件,不过我还是那句话,你就这么走了要不要紧啊?”
  “不需要等他们将那些稻子都收回来吗?”
  “不要紧,有底下的人看着呢。”陈世文喝了一口茶,然后嫌热让人给他上壶冷的,“这次回去还有件要紧事,我不放心。”
  “再说了,这次虽然种出了新的粮种,但也不是就板上钉钉的。稳妥起见今年和明年还要再种两次,看看长势如何,所以明年再上折子也不迟。”
  原来如此,刘玉真明白了,然后好奇地问道:“你有什么要紧事非要回去做啊?”她想了想,“家中长辈身子骨都还健朗,康哥儿虽然要下场但那是明年春天那会儿的事,至于芙姐儿的婚事就更谈不上了,你是她三叔又不是她爹,不回去也不要紧。”
  说到这事,陈世文岔开了话题,“这件事我们回去再说,对了,肖师爷和他娘子以及儿子这回也一起跟着我们回去,他儿子还小,你路上多照应些。”
  肖师爷,就是之前陈世文从家里带来的那个年少时的同窗,当年他还想把陈荷花许配给对方的,后来陈世文外放便把在衙门里做了一段时间账房的这人带到了越城,听说能干得很。
  他家娘子刘玉真也认识,是当初临走时匆匆娶的一个秀才的女儿,这一年多刘玉真也时常照应。
  “这还用你说,”刘玉真瞥他一眼,“我都准备好了,给他们留了一辆好马车,再派一个嬷嬷跟着,那是之前照顾过瑾哥儿的,做事稳妥得很。”
  “那我就放心了。”陈世文不再说话。
  ……
  清源县,陈家
  张氏年岁渐长,但由于长胖了的缘故,却不怎么显老,相反和村子里差不多年纪的老太太相比,她看上去还年轻了许多。
  “状元她娘,你这是去哪儿啊?”一个相熟的同族妯娌见她往村头那条路走去,好奇地问道。
  今日的张氏和平时一样,身着一件半旧锦袍,头上戴了套银头面。除此之外她的身后还跟着一个穿蓝色布衣的丫鬟。
  听到熟人问起她乐呵呵笑道:“我们家佑哥儿今儿回来,我去接一接。”
  “你们家佑哥儿,就是你家老大媳妇给你生的孙子吧……”问话的那人目光一闪,“说起来这几日是没见他出来,这是到哪儿去了?”
  “去他二叔那儿读书呢!”张氏高兴道:“他三叔说要多读书,当家的就把他送镇上去了,一旬才能回来一回呢。”
  陈家老三说的话,村树头坐着的老少们顿时就只会说好了,半点也不抱怨读书费银子。
  看着她快步远去,有人还感叹道:“他们家到底是不一样咯,底下的几个孙子个顶个的会读书。佑哥儿就不说了咱们眼皮子底下长大的,我家那几个孙子就没一次考得过他。听说他们家二房的独孙宇哥儿也一个读书的好料子,更别说状元郎家里那三个,哎呦喂,保不齐过些年又是一个状元郎呢。”
  “你这说得不准!”旁边有人小声反驳,“你忘了佑哥儿的腿了?”
  “我们家那大孙子说他那腿虽然走路没什么,但谁不知道是断了一截的,这样的考不了状元,人家官府不要呢!”
  “哎呦,还有这事啊!”
  “听说当年……”
  “要不是……”
  七嘴八舌,陈家再一次被议论了起来。
  ……
  行驶在回村路上的骡车里,大名陈泽佑,小名佑哥儿的男孩伸长了腿,任由年长些的书童把他的靴子小心褪去,露出了一双汗湿的白棉袜。
  书童给他按了会儿脚,然后又从箱子里取了一双袜子给他换上,“少爷,这天是越来越热了,您穿着这靴不到半天这脚就湿透了,回头得和太太说一说,看有没有那不热的料子。”
  佑哥儿摇头,老气秋横地说:“若真的有,娘和姐姐早就给我做上了,不会等到现在。既然没有,那也不必说了免得他们担心。”
  “对了,我在镇上买的东西你可带上了?”
  “带上了,少爷。”这个事情书童可不敢忘,从昨儿夜里记到现在呢,赶紧拿出来给佑哥儿看。“这是您给曾老太爷、老太爷买的烟丝;给老爷买的鱼干;给老太太、太太还有大姑娘买的木头簪子。都带齐了,一样也没拉下。”
  佑哥儿高兴地点头,“那就好,我们到哪儿了?”
  书童掀开车窗帘子往外望了望,“到村头……”不过他话还没答完,就被外面的一道喊声打断了。
  “佑哥儿——”
  “祖母?”佑哥儿探出头去,高兴地挥手,“祖母我回来了!”
  “乖孙呐,”张氏搂着他,欣喜地问道:“这些日子在你二叔家里好不好?学堂里头没有人欺负你吧?若有人欺负你啊就跟祖母说,咱们就回来。”
  “二叔是学堂里的夫子呢,而且还有大哥在,没有人敢欺负我,”佑哥儿仰起头,“祖母,您怎么到这儿来了?”
  张氏还没出声,她身后的丫鬟就回道:“老太太惦念着三少爷呢,想着你们就要到了便出来瞧瞧。老太太、三少爷,我们快回去吧。”
  “对对对,我们快回去,知道你要回来你娘在家里头炖着鸡呢。”张氏被搀扶进骡车里,一行人穿过村头那片空地,一路往家里驶去。
  身为如今陈家大房唯一的男孙,佑哥儿自幼备受宠爱,但由于他的腿疾,也比旁人受了更多苦楚。正因如此,他也比别的小孩更为懂事。
  回到家里,向长辈们请过安后他把自己在镇上买的小玩意儿拿出来分,虽说不值几个银子但收到的人都高兴得很。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