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穿越到古代——易楠苏伊
时间:2021-01-06 11:05:58

  林满堂点了点头,“那不错。”只是他看了眼太阳高悬,天越来越热了,“会有商队在大热天走商吗?”
  林福全摇头,“商队可能很少。但是边城军可以休沐的呀。我之前进城,还遇到过不少边城军呢。他们在这边守城,趁着休沐到城里稍信回乡。兴许能买点吃呢。”
  林满堂恍然大悟,“那咱这儿离县城有多远?”
  “往南走十里就能到县城。”林福全相当遗憾,“可惜入城要交入城费,要不然咱们就进城卖了。保管不到半个时辰就能全部卖完。”
  林满堂听他语气,笑问,“城里有钱人很多?”
  “那当然。”林福全羡慕得不行,“县城有钱人多着呢。便是粮食都比乡下贵半文。”
  林满堂哭笑不得,他大哥还挺实在。
  两人守在树下半个多时辰,终于有一伙人从北边结伴而来,看他们的长相,林满堂猜想,还真有可能是大哥口中的边城军。
  林福全激动站起身,一迭声喊道,“二弟,来了!来了!”
  林满堂跟着起身想要招呼这些人坐下吃一碗凉粉,没想到林福全刚刚还跟他有说有笑,等陌生人靠近,吓得缩到林满堂身后去了。
  林满堂被他扯着袖子,差点以为这伙人是逃兵,一时间竟也忘了上前吆喝。
  不过他没招呼,这些人瞧见这里有卖吃食,粗声粗气问道,“卖啥吃的?”
  林满堂见这人说话虽大声,却并不是土匪作派,便知自己是被大哥误导了,忙上前道,“草民琢磨出来的吃食。各位可要尝尝?五文钱一碗。正适合解暑。”
  众人一听是五文,都有些犹豫。这也太贵了?
  来边境当兵的士兵都是家境不怎么好的人家,这些年边境没什么战事,每月一两的军饷拖了半年才发,都有些舍不得。
  而且两文钱就能买一个大肉包了,五文钱却只能吃这一碗不知何味道的新吃食。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想转身离开。
  林满堂思及如此,笑道,“今儿也是头一单生意。你们这么多人,我给你们便宜些。只要四文一碗。保证清凉可口。”
  世上就没有不爱占便宜的人。当即就有几个心动了。
  当然也有一半还是嫌贵,便跟林满堂讨价还价,“店家,再便宜些?咱们这么多人呢。”
  林满堂摇了摇头,“真不能便宜了。我这还是头一单生意,才给便宜一文。你们瞧瞧我这都是好卤子调的。都是金贵物,价钱不便宜。”
  他边说边将调料汁给他们看,里面有蒜蓉,小葱,芝麻,花生碎等物,确实都是好东西。
  有几人率先要了,“我们先尝尝,要是味道好,你们再买也不迟。”
  其他人点了下头,“也行。”
  林福全见有生意了,也不害怕了,赶紧过来帮忙切凉粉。
  林满堂负责调汁,自家吃饭的大海碗,满满当当盛了一大碗。
  光滑如膏的凉粉,配上青青绿意的葱花,再调上香味怡人的料汁。
  几人不自觉咽了口唾沫。
  等林满堂将碗递给他们,有一人迫不及待接过来,而后他坐下来,在众人注视下,舀起勺子尝了一口。
  那士兵尝过一口,哇!太好吃了!简直是人间美味,冰冰凉凉,色相味俱绝,凉粉一块块Q弹,仿佛一碰就破。香味在他舌尖荡漾,让人回味无穷!又觉神清气爽!
  其他人见状,忙不迭问,“怎么样?好吃吗?”
  那士兵吃了一口停不下来,根本顾不上回答其他人的问题。
  他吃的功夫,其他人也等到各自的凉粉,而后大家不自觉赞叹起来,“好凉爽!怪不得叫凉粉!店家说得没错,吃进肚里真的解暑。”
  原先还犹豫的几人见此,忙不迭到,“也给我来一碗。”
  “我也是!”
  没一会儿,所有人都要了一碗。
  林满堂和林福全兄弟俩配合得天衣无缝。
  不到一会功夫,人人手里都端着凉粉。
  不过没那么多位置让他们坐,有几个只能站着吃。
  吃完一碗,有人还意犹未尽将碗底都舔干净了,就连调料汁都没剩下。
  不过也没人笑话。军营里的伙食都是大锅饭,味道只比猪食好那么一点点。
  林满堂这吃食却是舍得下调料,味道好极了。
  有几人当场表示,“等下回休沐,我再过来吃。你们还在吗?”
  林满堂点头,“在的。秋收之前,我们每天都在。”
  士兵们很是高兴。
  结完账,几人继续往县城方向走了。
  等人走后,林福全激动数钱。
  林满堂抽了抽嘴角,“十一个人,每人四文钱,合计四十四文,还用再数吗?”
  林福全挠头傻笑,“这还是我头一回做生意挣到钱呢。”
  说到这里,他不免又佩服林满堂,“二弟,你胆子可真大。这些身高马大的军汉过来,我刚才差点吓尿。”
  他不好意思地红了脸。明明他是哥哥,却没弟弟勇敢,挺让人汗颜的。
  林满堂倒是能理解他。没怎么跟陌生人打过交道,再加上那些士兵气势逼人,也难怪他会害怕。
  “没事,一回生,二回熟嘛。”林满堂起身收拾碗筷,林福全忙接过来,“我来!我来!二弟,你歇着。”
  林满堂也就随他去了。
  林福全有些遗憾,“瞧瞧一次就十一个,咱要是多做些就好了。”
  林满堂撑着下巴,“每天都有这么多人吗?”
  林福全摇头,“不知道。咱贫民百姓也不敢问呀。回头别惹出祸事来。”
  林满堂怔了下,却也能理解。无论现代还是古代,军方向来都是最严密的。
  没过多久,又一伙士兵过来。
  林满堂还是按照之前的说辞卖给他们。
  有一点比较遗憾的是,他们有十五个人,但他们却只有十三份凉粉。有几人便商量着合吃一碗。
  林满堂向他们打听,“明儿你们还有人休沐吗?我今天第一天在这儿摆吃食,要是明儿还有人,我还来。”
  有个士兵点头,“有啊。现在天热,每天都有人休沐,轮着来。咱们半个月休沐一次。”
  林满堂笑了,“那好!我明儿还来。你们要是吃的好,可别忘了跟其他士兵说说,让他们路过的时候,也过来瞅一眼。我明儿多带些过来卖。”
  那士兵很爽快答应了,“行啊。”
  这伙人吃完,林满堂和林福全就打道回府了。
  回去的路上,林福全纳闷了,“明儿不是要赶集吗?咱还怎么摆摊?”
  林满堂推着板车,“我明儿带着秀琴赶集,大哥,你和大嫂来吧。”
  林福全惊讶回头,也不推车了,“我?”
  他吓得一个劲儿摆手,头摇成波浪鼓,“不行,我可不行。我不敢招呼。”
  林满堂笑了,“这有什么不敢的。就像今天一样卖呗。你要是觉得自己嘴笨,可以少卖点。就弄四板吧。”
  林福全有些犹豫,林满堂却不给他拒绝的机会,“大哥,咱得趁大家发现这东西怎么做之前,多挣些钱。要不然等他们发现,咱们可就卖不上价了。”
  就是这句话让林福全不再反对。这么挣钱的买卖,时间这么短,他还是试试吧。也许他真能成呢。
  就在林满堂和林福全卖凉粉时,李秀琴和刘翠花睡了三个时辰就醒了。
  两人从别家借了板车到刘家村将磨好的豌豆拖回来,经过一晚的发酵,不需要再沉淀,直接架柴熬制。
  另一边,林满堂和林福全终于在酉时(下午五点)到了小庄村口,不少村民们围了上来,有好几个正是今早卖凉粉的人,因为他们去的地方比较近,所以卖得很快。
  “满堂啊?你这不行啊,你叫你媳妇多做些。我拿的一板刚到周家村,还没怎么吆喝呢就全卖完了。原本我还想早点回来,再弄一板去卖。可你媳妇说已经没有了。”
  另几个也跟着附和,“是啊。做得也太少了。让你媳妇多做些。我明儿要两板。”
  林满堂摇了摇头,“明儿不行。明儿赶集,村里恐怕不好卖。后天吧。后天我多做些。”
  众人一听有些遗憾,可也知道这话在理。
  林满堂又问,“豌豆买到了吗?”
  “买到了。”有人抢先答道,“就在我家呢。我现在就去家里拖。你且等着。”
  “对,我也弄到两石。都是好豌豆。晒得干干的。”
  林满堂笑了,“行。我在家等着你们。”
  林满堂到家,林晚正在院门口的树下乘凉,看到他回来,眼睛一亮,迎了上来,“爹?你可算回来了。”
  林满堂摸摸她脑袋,“吃饭了吗?”
  “吃了。”
  “你娘呢?”
  林晓笑道,“娘在家忙着呢。”
  她脸上虽笑着,心里却很难受。为了挣钱,爹娘从昨天开始就颠倒作息,并且在秋收之前,他们都得保持这种状态。
  她想帮帮他们,可她娘不让她插手,说她身子骨太弱,干太多活将来会长不高。
  她得琢磨该怎么帮他们而自己却不用出大力的法子。
  
 
 
第14章 
  林满堂进了院子就看到他媳妇和大嫂正在灶房熬凉粉,他让两人先停下手头的活计,过不了多久就有村民们拉着豌豆过来了。
  要是有心推开灶房,这方子就要露馅了。
  李秀琴听到这话,立刻摘了罩衣,推着大嫂出了灶房。
  刘翠花不放心,把大门的将军锁拿过来将灶房门锁起来。
  伴随着啪嗒一声响,村民们陆陆续续涌入院中。
  林满堂到了关屠夫家借了称。
  四个人一块合作。
  林福全负责检查豌豆,他做事非常细心,直接让人家将豌豆倒在大木筒里。然后翻来复去扒拉豌豆。
  如果里面有石子,土坷垃,他都要让人家捡干净才肯收,村民们也没什么怨言,乖乖照做。
  检查干净后,重新装进麻袋。
  一麻袋豌豆起码有两百多斤,林满堂让刘翠花和李秀琴用扁担一人担着一头,他负责看称算账。
  算完后,当场给大家结算。
  林满堂趁机向他们打听,这豌豆多少钱收的。
  他问的这个是实诚人,心里藏不住事儿,喜滋滋道,“一石豌豆八十五文。我去的时候,正好碰到粮贩子也在收豌豆。每石只给八十三文,我多精啊,我当即就给那家加了两文。”
  林满堂笑着称赞对方几句。
  那人喜得不行。他早上要了一板凉粉,挣了六文钱,买豌豆又挣了十五文,加起来就是二十一文。比他给地主打短工都强,而且还不怎么累。
  林满堂收粮食的时候,不少村民围了过来,听到这话,暗自算了笔账,也觉得这生意可图。
  那动了心思的人便问林满堂,他们能不能也加入卖凉粉的队伍。
  林满堂倒是没有拒绝,“我这边各个村子都已经分配好了。同一个村子只能有一人卖。只要你去的村子是别人没去过的,我就可以批给你们。”
  原先那几个批发凉粉的人听到林满堂这规矩,不自觉松了一口气。
  这条好啊,这意味着他们不用担心有人使坏了。
  有些人还真琢磨开了。他们去不了近的地方,他们还不能去远点的地儿吗?
  比如有些婆娘的娘家,舅家,离得远的,路也熟,他们便报了地址。
  林满堂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确实没人去过,也就同意了。
  林晓在后头瞅见这一幕,这才十一个村子,她爹还能靠脑子记,这以后越来越多,他还能记住吗?
  看来她得督促她爹早点“识字”了。
  送走村民们,林满堂已是累得精疲力尽。
  我的天,来回走了四十里路,又站在门口磨了两个时辰的嘴皮子,他现在只觉得自己又累又渴。
  林晓乖觉,回灶房给她爹端来凉白开,又将她娘晌午做的饭菜热一遍,端到堂屋。
  林满堂吃得津津有味。
  林福全瞅见,一脸幽怨,他可是生了两儿两女,竟没一个比得上小侄女机灵。
  大丫瞅见,也有样学样回灶房端茶倒水,外加热菜热饭。
  两人吃完饭,四个大人围过来一块数钱。
  今天一共做出三百多斤凉粉。除了他们去官道上卖的两板,其他都是按照两文五的价格批发给村民的,总收入是七百八十六文。
  因为又收了六百斤豌豆,所以他们现在还处于亏本状态。
  不过林满堂还是按照之前的约定给了大哥大嫂四十文工钱。
  “明天你们自己运到官道上卖,也按照批发价吧。就不按照工钱了,那样你们能赚得更多。”
  刘翠花犯了难,“可我不会调酱汁啊?”
  林满堂笑了,“那也没事。让我媳妇给你们调好。”
  林福全忙道,“调料的钱,我们出。”
  林满堂也没拒绝。合伙做生意,最好不要占小便宜。一文钱都得算清,要不然关系会磨没的。
  李秀琴突然想起来,“明儿咱们去赶集,你准备拿什么东西包给人家?”
  这古代可没有塑料袋,盛东西的牛皮纸袋价格昂贵,他们可用不起。
  林满堂看向林福全,对方拍着大腿叫道,“哎哟,竟是忘了这事,咱们赶紧去摘荷叶。”
  他这刚说完,刘翠花也拍着脑门,“哎呀,赶紧去摘。这荷叶可是要晒干的。刚摘下来的荷叶太脆,包不了几个。”
  新鲜荷叶晒干,乘着早上有露水的时候,把它收集起来扎成捆,可以用来包豆腐,肉,骨头等物品。
  林满堂奇了,他们村没有汪塘啊,这荷叶要去哪摘?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