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于皇孙之中特为钟爱”的新晋皇太孙祁元询,顶着父王五味陈杂、既有些欣慰又有些凝重的目光,接下了册封的圣旨。
皇长曾孙的满月是在宫内举办的,参加的都是皇亲国戚,在京的皇子、公主等都来恭贺。
祁元询受封皇太孙,也称得上是双喜临门,众人都来贺喜。
就是懿文太子一系的诸王也在现场,前任皇太孙向现任皇太孙恭贺,太过黑色幽默,祁元询只能给出一个矜持得过头的微笑。
和郑王祁元詝的贺喜相比,同胞二弟高阳郡王祁元诲不甘不愿的贺喜,祁元询就照单全收了。
羡慕嫉妒恨又怎么样,反正皇爷爷册封的皇太孙是自己,又不是二弟!
有了皇爷爷努力为自己造势、替自己营造的后盾,祁元询相信,亲爹就算继位之后,要册立太子,也不会那么犹豫不决了。
被册为皇太孙后,祁元询每日的上朝听政,不仅更名正言顺,还更引人注目了。
有时候天子冷不丁就会就某个问题询问太子、太孙的意见,每天上朝就像临场考试一样,实在是太刺激了。
祁元询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充实,他只要学习、吸收知识就够了。
正常的学习日子,一直持续到七夕大宴后。
七夕节,天子也有在奉天殿设宴款待群臣,按照祁元询的经验来说,一般大宴过后,要忙的事总是少一点的。
毕竟欢快的节日嘛,闹事的也会少一点,朝臣们也不会刻意给天子添堵。
第二天群臣上奏,确实没有什么有营养的东西。
工部奏了天子三月初命天下悉种桑枣,工部受命后发明文推广,如今已初见成效。
又有人奏某地某户某妇人一胎产三男,天子令按往例嘉奖。
汝宁府确山县有奏野蚕成茧之喜报,群臣共表贺。
天子虽然说了若是全天下都有野蚕成茧,百姓都有受益那他会欣然接受群臣恭贺,如今不过是汝宁府确山县这一个地方偶然出现的异象,不值得什么恭贺,但是,心情还是要比以往好一点。
旁听过程中,祁元询默默回想,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好种、产量大、饱腹感强的粮食。
今天的奏报没有营养,却给了祁元询灵感。
退朝后,祁元询特意找了三月初天子下诏的相关记载来看。
天子三月份的时候,令工部发文布告天下,让百姓在土地的空隙之处,种植桑枣,如果遇到灾年、歉收之类的意外,这些桑枣可以帮助百姓果腹。
工部发文给地方官的同时,又遵照天子的指示,示意他们除了将种植桑枣的方法教授给民众之外,还要“益种棉花,率蠲其税”。
棉花在祁元询穿越来的世界已经很常见了,但是,在这个时代,棉花的普及率并不广。
前朝原朝之时,棉花才传入中原。
天子开国后,认为棉花对民有益,才在全国各地都大幅推广。
前些年棉花就已经推广种植了,所以本年的工部发文里,没有加上棉花的种植方法,而是告诉各地地方官,今年要加大力度推广棉花的种植,不用担心税率,天子已经下诏免除了。
增种棉花当然是好事,祁元询在意的是天子为了预防百姓在灾年受饿,令各地种植桑枣。
可是桑枣之类的果子,和那些真正产量大、能饱腹的食物比起来,也只是聊胜于无罢了。
土豆、红薯、玉米之类的粮食,若是能推广,才是真正的功德无量。
这个世界和他忆起的前世,发展是很相似的,相当于是平行的世界。
如果按照前世的走向来的话,本朝中后期,将会遇到小冰期,粮食产量会大幅减少。
为何前世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能够在小冰期的情况下繁衍出那样多的人口,被推广种植的番薯等外来农作物功不可没。
传入中国的时候原称是番麦的玉米、番薯、土豆等粮食,不仅改变了华夏族人的饮食结构,还助华夏族人渡过了一次次的天灾人祸。
这些农作物的种植、储存、饱腹效用,都相当的便捷、出众。
中国有许多作物都是国外传进来的,包括葡萄、石榴之类的水果、黄瓜、胡萝卜等蔬菜,以及辣椒、玉米、土豆等等。
祁元询想了想,若是能够在国内推广种植土豆、红薯等农作物,说句不好听的,就算他治国平庸,也能混个千古一帝的名头、创造个什么盛世来!
但是,不好的消息是,这个时代,离美洲大发现还有许多年,来自美洲的玉米、土豆、红薯等农作物根本就还没传开。
若是祁元询是个纯正的,什么都不知道的古人,也就罢了,明明知道有这么好的东西,却得不到,实在是让他抓心挠肝,着急得不得了。
祁元询搜索脑海里的记忆,思考着:到底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26章 粮食
祁元询穿越前, 对土豆之类的农作物了解不多,只知道这是地理大发现后传入中国的。
他记忆比较深刻的是,这些农作物最初的起源都是美洲, 但是并不是由美洲直接传入中国的,而是通过欧洲的国家做了中转。
要等到欧洲国家开始地理大发现, 还要等上不知道多少年,等祁元询寿终正寝了都不可能。
但是,谁说一定要等欧洲国家开始航海的?
以航海技术论, 这个时代, 中国不知道领先外国多少年!
而且,他前世记忆中, “郑和下西洋”这个历史事件, 就是在这段时期发生的。
西方人认为是麦哲伦完成了全球航行、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但是,祁元询的记忆里, 还记得有关这些的不同说法。
根据某个英国学者的说法,郑和才是第一个完成全球航行、发现美洲的人。
在美洲的某处海域, 据说发现了与打捞起来的郑和船队沉船同样材质、形状的中国古船,欧洲又有流传下来的、比麦哲伦早很多年的、绘着中国古船的地球平面图。
祁元询很早就发现了,本朝和明朝的发展很相似,只有部分情况不同。
这么说来, 下西洋的郑和,或者郑和的同位体, 在这个世界已经出现了。
能被任命为下西洋宣扬国威的人选,郑和一定是天子的亲信。
天子宣武帝一贯是不喜妇寺干政的, 这么看来, 郑和是他爹皇太子的亲信的可能性最大。
问题是, 满朝文武、藩邸带来东宫的侍从,没有人叫郑和!
能成为天子亲信的,怎么也不可能是无名之辈,要是每日常见的东宫属臣里有叫郑和的,祁元询早就重点关注了。
莫说属臣,就是宦官里,也没有叫郑和的。
就算找到了郑和,没有船,也出不了海;有船,想找到美洲,找到这些农作物,也需要不短的时间。
祁元询只能先把这件事放下,等日后时机合适了再说。
美洲的农作物暂时是不用想了,但是,粮食问题,祁元询觉得还是可以从其他方面未雨绸缪的。
花了两天的时间,祁元询完成了一份奏疏——《请以嘉禾选育稻麦良种疏》。
“嘉禾”者,顾名思义,就是生长茁壮的禾稻。
自古及今,一禾两穗、两苗共秀、三苗共穗等生长异常的禾苗,被称为“嘉禾”,作为帝王德盛的象征,换而言之,就是祥瑞。
祥瑞的等级,及至如今,已经被分得很清楚了,有大瑞、上瑞、中瑞、小瑞,景星、庆云、麟、凤、龟、龙之类的才是大瑞,嘉禾只能算作小瑞。
虽然嘉禾只是小瑞,本朝进程祥瑞的也不多,但是祁元询在奏章中请求天子用嘉禾作为良种的选育母本,还是太大胆了些。
祥瑞之物,无论何人发现,进献天子基本上是它们共同的归宿。
动物也就罢了,像嘉禾之类的植物,离开了扎根的土壤,被进献给天子,那实用价值就已经丧失得差不多了。
小麦最初就是人类从狗尾巴草开始培育过来的,在祁元询看来,被称为“嘉禾”的禾苗,比之其他未发生异变的禾苗,更有值得培育的价值。
“嘉禾”的产量比之一般的麦苗要多得多,如果再经过精心的培育,虽不至于到杂交水稻的标准,产量也一定会有所增长。
当今天子本身是不在意祥瑞不祥瑞的,何况天子本就是农家出身,在农事方面的见识很广。
祁元询的奏章,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天子还亲下诏令,令工部发文通知各地地方官,但凡各地有嘉禾、良种,则令当地精于农事者照料选育,不可以祥瑞之名擅自进呈。
奏疏被通过之后,太子和太子妃才知道祁元询居然闷不吭声地弄出这么一件大事来。
这份奏章幸好是被天子通过了,否则的话,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
就因为这个原因,祁元询被他的亲爹通知,每天要去正殿和他见面,有什么事,必须要提前通知。
太子妃也被祁元询的大胆吓了一跳,但是亲娘提醒他的方式就温和多了,只是温言教导了他一番。
倒是祁元询的长子明哥儿,满月宴过后,就被太子妃抱去养了,太孙妃张氏倒没表现出什么意见。
反正他们一家都住在东宫,只不过明哥儿被太子妃抱去养以后,他们夫妻要看孩子,就得挑着给父母请安的时候看。
孩子养在长辈膝下,多少是个加分项,光幕异象天下皆能看到,张氏当然也是如此,他们的长子明哥儿,也是出生前就在光幕上有记录的,张氏要让明哥儿成为“好圣孙”,太子、太子妃夫妻二人对孩子的好感无比重要。
要让祁元询说,光幕只挑他和他身边的人独宠,实在是不太好,要是上头能显现和土豆、红薯有关的记录,那就好了。
不要老是关注历史人物的私生活啊,也关注一下国计民生的大事啊!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祁元询这个穿越者真的与众不同,天上的光幕,果然很快就更新了。
只不过这一回的光幕记载与以往的不同,在更新的同时,居然搭配了图片与数字。
光幕显示出了一种稻谷、玉米、红薯、土豆这几种不同的农作物,又给出了人口数字。
如果说光幕以前的更新是典型的古代史书记录风格的话,这一回,倒有祁元询记忆中的现代科普解说的风格了。
光幕上载,自赵宋引进占城稻后,华夏人口首次突破万万——也就是一亿。
而自番薯得到推广后,人口更是暴增,巅峰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四万万。
番薯的原产地,在光幕上被清晰地标注了出来。
看到这则光幕,祁元询知道,他的皇帝爷爷一定会动心的。
不管是谁,只要统治者不是那种昏庸到了极点、万事不管的昏君,对于这样利国利民的东西,一定是极为看重的。
但是,光幕上标注的番薯原产地实在是太远了,依照祁元询对皇爷爷的了解,现在天子只能做好造船之类的准备工作了。
若论可行性的话,还是祁元询奏疏上的用嘉禾选育良种更现实些。
而且嘉禾方面,很快就有好消息传来,代王、晋王各自上报,其封地所在有一茎三穗、二穗数本,就连太子的原本的封藩赵府,也有人上报,龙门东屯处现一茎三穗者二本、二穗者六本。
如此一来,光幕展现红薯等高产农作物后造成的影响,有一部分便被转移了。
因为是祁元询提出来的以嘉禾育良种,这方面的消息,天子便常和他有沟通。
这一块各地报上来的进度,天子也让祁元询时时关注。
这算是天子派给祁元询这个太孙的一项差事。
当然,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差事,那就是为所造之船把关。
光幕上给出的两洲之间的距离实在是遥远,天子下令造船,那么这船的性能就一定要优越。
宝船的建造,祁元询并不需要时时刻刻都在现场盯着,只要隔三差五前五关注宝船的建造进度就是了。
只不过祁元询对能够远洋航行的超大木船本身抱有一种好奇,所以去看的次数还不算少。
想到木船,祁元询又想到了后世钢铁所造的那些船舶。
通过那些船舶,他又联想到了工业革命。
以国家体量、人口数量、富裕程度来说,这个时代的大周都是毫无疑问的世界顶端,但是,未来西方却凭借着工业革命快速赶超了华夏。
于是乎,操心完了粮食问题、小冰期影响,祁元询的想象力又忍不住往开启工业革命这个方向延伸。
做一个穿到古代的穿越者,就是要操这么多的心。
尤其是,祁元询的投胎技术实在好得出奇,胎穿成了封建社会未来的最高统治者,有这个权力在手,他很难控制住想要提前做些什么的想法。
皇太孙殿下的日常又变得波澜不惊起来,他主动提出的嘉禾培育工作进展很快,又接二连三有地方上报有嘉禾出现,实验样本非常充足。
若是搁在往常,如此频繁的祥瑞,上报者还要担心不小心触到天子的哪个点,但是现在,这种祥瑞自然是多多益善的好。
代府和晋府这两边跟比赛似的,上报有嘉禾报了不只一轮,仿佛代王与晋王的封地格外得天地钟爱。
和晋王、代王的高调相比,被预言死期是今年的秦王就低调多了。
要不是韩王、沈王两个人花了好几个月看完哥哥回京师复命,祁元询一时都想不起来关心秦王的状况。
据二王称,秦王身体康健,体壮如牛,身体健康状况非常好。
宣武二十八年这一年有个闰九月,因此宣武二十九年的到来便显得有些晚。
不管怎么晚,秦王没事,也算是破了光幕上对秦王于宣武二十八年英年早逝的记载。
可偏偏是开年的时候,被二王信誓旦旦地证明体壮如牛的秦王,却突然地病重了。
有二伯这个寿命延长、摆脱了光幕关于寿命预言的例子,已经许下了起码活个89岁的愿望的祁元询:……
二伯你行不行啊?
第27章 殉葬
宣武二十九年二月初八, 秦王樉病薨。
秦王一向身体健壮,就连宣武二十八年这个坎儿都过去了,宣武二十九年才过了不久, 人就没了,实在让人想不通。
天子更是在年初就连连向派去秦府的太医问询, 何以秦王会突兀病重。
秦府那边递回来的消息,别说天子了,就连祁元询都觉得实在是荒谬。
事情是这样的:
光幕预言, 秦王将会在宣武二十八年薨逝, 是以秦王这一整年都小心翼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