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女配逆袭记——薛定谔家里的猫
时间:2021-02-26 10:56:08

  这房子虽然旧了些,但收拾好了绝对好看。
  这房子有门面五间,北屋四间,西房四间,都破破烂烂的,院子里有两棵刘大银不认得的大树,此时都还光秃秃的。
  房子这么破,房主也有些不好意思:“这房子以前被国家收走了,后来又还给了我们,这我们不在这边住,也没来打扫过。”
  刘大银看过以后,像是随意问道:“你这房子,卖多少钱?”
  语气里还有一丝丝嫌弃。
  房主也觉得自己的房子实在是破了点,“这房子一万块钱。”
  “一万,”刘大银拔高声音:“你怎么不去抢,这房子能值一万。”
  房主底气有些不足:“我这房子虽然旧了点但是地段好啊,你在这里做买卖,人一定多。”
  “你这房子虽然地段好,但是旧啊,”刘大银一条条跟他分析:“买你这房子的肯定都是做买卖的,可你这房子实在是太破了,要是买了得好好修补收拾,这又是一笔钱,还得搭进不少功夫。再说了,能拿出一万块钱的,肯定得有钱,要是有钱了还买你这房子干什么,买一个现在时兴的那种洋房子多好。现在的年轻人谁不喜欢去那种有大玻璃的洋房子里消费,谁愿意来这小窗户的老房子里来买东西。”
  这刘大银说的是,现在省城时兴外国的那种楼房,像这种老祖宗留下来的房子,年轻人都是不屑一顾的。
  这做买卖,一般都是年轻人舍得花钱,岁数大点的都拖家带口的,买一毛钱的东西都得算计来算计去,谁还舍得光买东西。
  这房主心里明白,他这价钱是订的太高了,当初定这么高也是希望能遇上一个冤大头,这有好几个人来看了,都嫌弃房子破不愿意买。
  有这钱,够在省城那个新建的商场买一两百平的地方了,不比这里强?那里的人可是一到星期天就挤得走不动了。
  好不容易有一个看着有点意思的,房主可不想错过。
  虽然刘大银嘴上嫌弃,可房主看的明明白白,这个中年妇女眼里是带着笑意的,八成是看上了这房子。
  “大姐,你要是相中了这房子,咱们价钱好商量。”
  这刘大银没走,和李三顺在省城住了下来。
  李三顺洗完脚,问妻子:“你相中了那个一万块钱的房子。”
  他用的是肯定的语气。
  刘大银已经洗完脚坐在床上了,“你看出来了?”
  “咱们一起过了那么多年了,你那小心思能瞒得过我,我一看就知道你相中了那个房子。”
  刘大银:“我是相中了,你看,那三间靠大街的门面太小了,咱们又得卖烧鸡,又得住,咱们五口人住,地方是小了点。那个大房子虽然破了点,可收拾出来住人绝对没问题。这还有一层,我听说在省城有房子孩子就能在省城上学,这买了房子开元上学的事就能解决了。”
  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江闻钟”那本书上说了,以后房子会涨价的厉害,这省城的一套带地皮的房子动辄就上千万甚至上亿元。
  那得是多少钱啊!
  
第67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这买房子可不是小事,得好好看看再说。
  那套房子刘大银没说要,也没说不要,她又去那房子看了两次,同时托张水生找别的房子。
  房主比她还要急,这儿子马上就要出国了,这房子卖不掉钱就凑不够。
  房主主动说要降价,刘大银更心动了。
  她和李三顺在省城呆了二十多天,总算把这事给办好了。刘大银用九千零八十八块钱买下了那个房子。
  在京市的医院李留柱取了一万块钱,给开林看病花了六千多,还剩下三千多块钱,这次再取六千块钱就够了。
  这买房子是大事,办完手续后,刘大银请原房主一家和张水生吃了一段饭。吃饭的地方选在了省城最好的饭店,一顿饭就花了六十多块钱。
  在省城有了房子了,这以后干起买卖来才踏实啊。
  张水生给刘大银介绍了几个人,他们以前都是维修那种古建筑的,手艺很不错。刘大银和他们谈好了,包工包料,一千五百块钱。
  这张水生帮着跑前跑后的,刘大银想送他点东西,手里也没有拿得出去的。
  李三顺在一旁道:“咱们做皮衣的时候,不是顺便缝了两条羊皮褥子,你送一条给小张。他不是有一个爷爷嘛,这人老了腿脚就不好,这羊皮褥子或铺或盖都好,比棉被防风保暖。”
  刘大银一拍脑门,说道:“你这说的是,咱们送他一条羊皮褥子,也算是咱们的心了,等咱们在省城开了那个烧鸡店,再给小张送几只烧鸡。”
  这房子还需要收拾,暂时没法住人,刘大银又另外租了两间房子,好暂时住下。
  一个月的时间转眼就到了,要带开林去京市的医院检查了。
  李家人商量了一番,决定这次刘大银不跟着了。
  这从京市回来开林马上就要在省城开始治疗,刘大银还是在省城租下的房子里等着吧。
  在省城的时候刘大银也没闲着,她带着开元在租来的房子周围转了转,看看周围有没有托儿所。
  离这房子不远还真有一个托儿所,刘大银进去问了,人家那个托儿所是街道办的,只有在省城有户口的孩子才能上。
  这孩子不能上托儿所,难道整天在家里玩?在老家的时候倒是没什么,反正整个村子的孩子都在家里玩,可这省城的孩子大部分都上托儿所,开元也不能在家里玩了。
  这开元上学的事情只能暂时放一放了。
  李三顺他们在京市呆了一天就回来了,脸色虽然疲惫但眼神是欣喜的。
  “开林恢复的很好,医生说了,在省城治疗半年再去复查,要是没问题,那开林就全好了。”
  “谢天谢地,这医生一这样说,我这心才完全放下来。阿弥陀佛,老天爷爷保佑啊。今年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我都得烧香烧纸。”
  李三顺笑道:“好了,今天先歇一天,明天咱们去医院,先给开林挂号。”
  刘大银点了点头,说道:“三顺,以后留柱带着开林去医院治疗,我在家看着开元做家务做饭,你到咱们房子那里盯着,争取早日把房子收拾好了,咱们早日住进去。”
  “那行,咱们那营业执照还得多长时间才能下来。”
  “这还得有十多天吧。三顺,你抽空和留柱到这省城附近的乡下去一趟,看看这合适的公鸡多不多,要是不多的话,咱们还得想办法。”
  李三顺:“先等忙完这一阵吧。”
  这所有的事情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等稍微有点空,刘大银给大孙子换上了新衣裳,买了许多礼物,带着开元去了钱大夫家里。
  去年做了皮衣,刘大银就没卖过烧鸡了,钱大夫来了两次电报,都是卖皮衣的时候顺便给钱大夫送来的。
  开元上学的事情还没有着落,刘大银想来想去,这钱大夫的妻子是一个老师,也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
  刘大银选了星期六的下午,领着开元,带着礼物去了钱大夫家里。
  路上刘大银仔细嘱咐了开元,等会儿见到钱大夫和钱太太一定要有礼貌,要是钱太太问起什么,一定要仔细回答,开元懂事地点头答应了。
  开门的是一个年轻的媳妇,看到刘大银疑惑道:“你们找谁?”
  刘大银带着笑问道:“钱大夫和钱太太在家吗?”
  “在家的,你们快请进。”
  钱大夫和钱太太都在家里,正坐在沙发上逗孩子呢。
  见到刘大银,钱大夫和钱太太都有些惊讶,钱太太抱着孩子站起来,“大姐,你怎么来了,快请坐。”
  这家里也没订烧鸡啊,这个刘大姐大包小包的,还带着一个孩子来,不知道有什么事?
  钱大夫和钱太太对视一眼,都有些疑惑。
  刘大银先夸了一回钱太太的孙女,接着就说明来意了。
  “钱太太,我们全家都搬来了省城,想在省城卖烧鸡。我这孙子今年七岁了,想在这省城先上个托儿所,等秋天就在省城上小学。我去托儿所问了,人家说没有省城的户口就不收。我想着钱太太是个老师,就来问一下,这省城有没有我家孙子能去的托儿所和小学。”
  刘大银话里的意思,钱太太一听就明白了,这是想找她帮忙啊。
  刘大银说完,用手肘碰了开元一下,开元立即甜甜喊道:“钱爷爷好,钱奶奶好。”
  钱太太听得心里欢喜,说道:“大姐,这我们学校就有托儿所,或者户口在省城,或者在省城有房子,只要有一项符合,就能上托儿所和小学的。”
  刘大银赶紧说出自己买的房子的地址,钱太太笑道:“刘大姐,等到星期一,你带上户口本房产证,到第二小学来找我,我带你去找我们学校的主任,这孩子上学的事情差不多就能解决了。”
  刘大银对着钱太太千恩万谢,钱太太赶紧道:“大姐,你可不要再谢我了,再谢我就不好意思了。再说了,我也没帮上太大的忙,就是没有我,大姐你只要把材料都带齐全了,孩子就能上学的。”
  刘大银笑着道:“钱太太,我这从乡下刚来省城,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要不是您说有这房产证就能上学,我往哪里打听这消息去。不怕您笑话,我在省城问了好几个托儿所,人家说是什么子弟托儿所,不收外来的孩子,我就以为这省城的托儿所和学校都不收外地的孩子呢。我这愁的好几天睡不着觉,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来找您的,这我这一来您就给我解决了,我能不感激您吗。”
  刘大银会说话,这几句话就说的钱太太眉开眼笑的,“大姐,你可别您啊您的,我年纪比你还小呢,你也叫我钱太太了,我叫苏红艳,你喊我名字就好了。”
  “那我就喊你红艳了。我这来也没带什么好东西,就随便买了一点吃的喝的,红艳你一定得收下,这也是我的一番心意。”
  这最后一件难事,开元上学的事情解决了,刘大银这心里总算敞亮了。
  ‘江闻钟的书’上说了,开元在村里上学可是还考上了好的大学,这次她的大孙子在省里上学,一定能考上全国最好的大学。
  开林不去医院的时候,李三顺和李留柱就到省城周围的村子转悠,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公鸡。
  这公鸡倒是有,可大部分都是一家一户散养的,要是真做起烧鸡来,总不能天天再到乡下收鸡吧。
  李三顺是这样想的,等房子收拾好了以后,先收上百十只公鸡,看看在省城卖的烧鸡怎么样,要是卖的好的话,就找鸡贩子收鸡。
  他把这个想法跟刘大银说了,刘大银也是这样想的,毕竟这省城他们人生地不熟的,也只能先这样了。
  这房子收拾好了,刘大银从日历上选了一个好日子搬家。
  这房子一收拾,别说,还真像那么回事。
  当初收拾房子的时候刘大银就和他们说好了,这房子就按照这原来的样子收拾就行,不用加上现在时兴的那种外国东西。
  房子收拾好了搬进来了,这只是开店的第一步,这还有许多的零碎事情要做呢。
  这屋里的电灯电线得按上吧,靠大街的几间门面得放上柜台什么的吧,还有住人的屋子也都得放上家具什么的,这要过日子的话,需要采买的东西还多着呢。
  以前在出租屋里,这能凑合就凑合了,这自己的房子收拾好了,以后可是要在里面长住的,那可就不能凑合了。
  这在省城,买什么东西不要票?可刘大银一家偏偏什么票都没有。
  刘大银想了一想,这只能再麻烦张水生了,他认识的人多,或许就有卖日用品的呢。
  张水生给刘大银介绍了他的一个朋友,就是倒腾日用品的,刘大银要得东西,他都能搞来,就是价钱贵了点。
  刘大银:“钱不是问题,只要东西好,耐用,我就买。”
  等到一切都收拾好了,已经到了农历四月了。
  刘大银一家子围着日历看了半天,终于选了一个好日子,四月十八。
  她家的烧鸡店在省城开张了,名字就叫“李家烧鸡”。
  
第68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烧鸡店开张那一天,刘大银雇了四个小姑娘发传单。
  这还是她在“江闻钟那书”上看到的呢,说是江闻钟和某一个小晴儿逛街,一个蛋糕店开张,那个小情儿看着传单很喜欢,就要吃蛋糕,江闻钟财大气粗的包下了整个蛋糕店的蛋糕,讨小情儿欢心。
  这事一时还被传为美谈。
  这样的事江闻钟干的不少,刘大银一开始还觉得不可思议,这以后风气已经这样开放了吗,这男人又能三妻四妾了?
  这书看了一半,刘大银就不骂江闻钟了,他这样的人,就连犯法的事情都能干的出来,这伤风败俗的事对他来说能算的上什么。
  刘大银把江闻钟做的破事放到一边,这关于做买卖的小技巧倒是记了下来。
  自己家的烧鸡店要开张了,正好用传单宣传一下。这在省城还没有人发过传单呢,自家的店是第一个,一定能让人印象深刻的。
  传单是找印刷厂印制的,刚开始人家还不愿意印呢,刘大银一再加价,印刷厂终于同意了。
  刘大银找的是省城的一个小印刷厂,连厂长带工人一共只有五个人,就因为人少,才敢干私活呢。那要是大厂子,刘大银恐怕就连大门都进不去。
  刘大银找的她原先房东的女儿帮她发传单,一天三块钱,小姑娘知道她还要人,找来了自己的三个小姐妹。
  她们年纪都不大,已经不上学了,国家还没给安排工作,每天都在家里帮着做家务,这刘大银出三块钱雇她们做一天工,她们求之不得呢。
  这发传单也不累,就是遇到熟人怕不好意思,可有钱赚,谁还嫌不好意思呢。
  刘大银家里的传单并不好看,大红的纸黑色的字,一点美感也没有。
  可这在省城是头一份啊,四个小姑娘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把一千张传单发完了。
  这传单发出去了,就等着明天烧鸡店开业了。
  李家三口都商量好了,第一天先做一百只烧鸡,每只烧鸡卖六块五毛钱。这个价钱只卖开业的钱三天,过去这三天后,每只烧鸡卖七块钱。
  开张的第一天,一家子早早地就起来了。八点整,李三顺在门口放了两挂鞭炮,李家烧鸡店正式开始营业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