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世家——夫子红颜
时间:2021-02-28 09:33:31

  而刘机是大兴人,用他则是为了平衡了。吴宽是南直隶出身的官员,那么另一个考官则最好出身北直隶。
  谢棠穿了几层单衣,料子是獬豸团花鸦青漳绒。很是暖和。
  会试的考场设立在贡院。贡院的号房也是很小,配备的东西和乡试的时候差不多。不过是几根蜡烛,一床棉被。兼有两块木板罢了。
  考生很快都到齐了,贡院落了锁。卷子发了下来,会试开始。
  谢棠一手馆阁体里透着三分苏子笔锋,连那一篇赋得体都是按者苏子诗风而写。
  在家里备考时,谢迁按着一幅苏子真迹对谢棠道:“吴原博最喜东坡,棠儿要勤练苏子字体,以及东坡文风。”
  天气很冷,多亏谢棠身上穿着极其保暖的姑绒,腿上还戴着小姑送回府里的护膝。
  是的,送回府里。去年小姑嫁到宋家,阿叔谢丕喜添一子。这是谢家的两大乐事,连谢棠这个忙着会试的人都被谢迁放了假去吃酒见客。
  转眼间就在这间寒冷的号房里考试考到了第三场。
  第三场是会试的最后一场,这一场的最后一道策论题有关于兵事,大体是若瓦剌军队攻打到大兴,当何如?
  谢棠握着笔杆,缓缓写下都督府如何布防,如何调动周围军队。如何运输粮草,如何求得救援。如何坚壁清野,如何围魏救赵。最后写下了火器运用的重要性。
  ——近听闻佛郎机夷人有火炮,射程三陪于国朝。当研之。若得此物,国朝守城当永立于不败之地。
  谢棠写完了自己的策论,检查完了是否避讳后活动了一下筋骨。收拾东西前去交卷。
  卷子被糊名后,谢棠缓步离开了贡院。贡院门口,是平安和喜乐在等着。
  平安见他出来,精神尚好。心里松了一口气,快步上前接过谢棠的考篮。喜乐把手中的大氅给谢棠披上,然后道:“大少爷快上马车。”
  谢棠踩着小凳子上了马车,掀开帘子后才发现谢丕和谢豆都来了。
  “二叔,三叔。”谢棠道。
  谢豆从一个小壶里倒出来满满一杯的姜茶塞到了谢棠的手里道:“快喝点,驱驱寒气。”
  谢棠喝了一大口,感觉手脚都暖了一些。喝完了后,谢丕把手里的手炉给谢棠。谢棠抱着暖炉和两位叔叔说话。
  谢丕道:“你是不知道,这几天我和你三叔日日去贡院。每天都有从里面抬出来的人,简直是要吓死我们两个。”
  谢豆道:“可不是,今年天这么冷……”谢豆还没有说完就被谢丕拦了下来,谢豆疑惑地看他。却见谢丕指了指谢棠。
  谢豆看过去后,只见谢棠已经窝在大氅里抱着手炉睡着了。谢豆看着有些心疼,拿了一张小毯子盖在了谢棠的身上。然后吩咐车夫慢点驾车。
  早春的雪下得纷纷扬扬,而马车里却因为炭盆和手炉熏得温暖如春。而少年人在马车里睡得昏天暗地,不知西东南北。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7-28 12:41:29~2020-07-28 15:58: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海星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5章 
  谢棠考完会试后, 参加了许多文会。自然是温文尔雅,君子端方的姿态。
  已经出了孝的徐文省也参加了此次会试,他二人而三年来书信未断过, 情谊十分深厚。跟着他们同进同出的还有上一科顺天府乡试的同年花寒清和韩文大人的嫡幼孙韩涛。
  花寒清虽只是庶族出身, 却从不看轻自己。一心一意要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家里有水田二十亩, 小客栈一个。家境不算寒微,却也说不上豪富。但他有旁人没有的坦荡胸怀。是真真正正的云水泱泱。
  而韩涛也是极其豪爽大方的人物。这四人是同年,又因谢棠的缘故熟识。互相了解后极为投契, 竟是成了极好的兄弟之交。
  三月初一,会试放榜。
  会试放榜, 整个京城都在盯着贡院的榜单。
  这一次, 谢棠是亲自来看榜的。他和徐文省、韩涛和花寒清一起在贡院附近的及第茶家的二楼雅间里喝茶, 他们的小厮都在贡院门口等着看榜。
  “你的这两个小厮真是机灵能干。”韩涛道。“这两天我们几个出去玩,便是再难订到的酒席,包间。你这两个小厮也能搞到。”
  谢棠拄着下巴看着徐文省煮茶,然后道:“那你也就再羡慕几天就不用羡慕了, 过些日子我的这两个小厮就要和我的大丫鬟结亲了。这两个小厮跟了我这么多年,成了家后我是要让他们做管事的。”
  花寒清道:“你这个主子, 待底下人倒是好。不过我看你的那些下人,一个个对你又敬又怕的。你是干了什么让他们那么怕你?”
  谢棠笑道:“无非是赏罚分明罢了。”
  此时,徐文省打开壶盖, 他拿着的茶勺轻轻击打了一下小壶里烧开的茶水。
  一时之间茶香四溢, 顾渚紫笋的清香弥漫在整个雅间。
  徐文省倒了四杯, 然后道:“各位贤兄贤弟可以尝尝了。”
  谢棠喝了一口,只觉唇齿留香。花寒清道:“我是个极大的俗人,是不知道什么茶好,什么茶不好的。但是徐兄的这茶, 在我这儿看来是好喝极了!”
  花寒清今年二十有一,长相极其艳丽。
  像他这样丰神俊朗的人,说出这样逗趣儿的话。着实是让人捧腹。
  没过多大会儿,几人的小厮都回来了。平安道:“恭喜大少爷,恭喜几位爷。”
  花寒清道:“中了?”
  花寒清的小厮阿宋道:“中了,少爷中了第十六。谢少爷是头名会元!”
  听到这会元二字,众人都有些激动。
  韩文的小厮补充道:“徐公子考了十五,我们家公子考了十八。”
  这几人,俨然是都中了。
  他们心里都是高兴。彼此相交,虽然有投契的意思在,但是也是想着同年的情谊。同乡同榜同年。这几人占了同榜同年两样,再加上关系好。自然是以后的政治盟友。
  这世间,尤其是官场。最是需要人脉和战友。哪里有那么多的太平良善?更多的是黑暗陷阱。而这些艰难的路,需要他们彼此搀扶着走。
  杏榜贴了出来,报喜的衙役定也是正在往各府送喜报。几人想到这里纷纷告别,各自回府等待报录。
  路上有许多看过杏榜的举人。中了的无不喜气洋洋,有的甚至热泪盈眶。真是应了孟郊的《登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而那落第的则又是一番景象,意气消沉,辛酸满面。前文的孟郊在登科前还有过两次落第。那时他写的《再下第》却是这样的: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着实是此间景象了。
  这些落第的举子,有些彻底心灰意懒。但是大多数的还是打算回乡继续读书,三年后再来考试。也有一些人放弃了会试,打算以举人之身去做官——虽然都是些西南、西北、辽东边境的县丞或是教谕,但也总比一直考不上的好些。
  参加了复试之后,众人的功名算是定下来了。基本上会试考中的贡士都会在殿试上成为进士。区别的也只是名次罢了。
  是一甲,二甲,还是三甲。
  同进士,如夫人。国朝三甲进士登临高位的极少。三甲进士前程最好的几乎做到四品知府也就到头了。前程不好的一辈子都在知县的位置上熬着也是有的。更糟糕的情况就是十余年都补不上一个官。
  殿试之前,自然要去拜访座师。
  谢棠是和徐文省,韩涛,花寒清几人共同前去的。
  谢棠曾经与这位吴老大人见过两面,但因为年代久远,记忆已经不大清楚了。
  到了屋里,谢棠奉上礼物。笑道:“家翁知道老师喜欢苏子,特意让我给老大人拿了一幅苏子的字来。”
  吴宽打开后,看到极其豪放的大开大合的字迹,落的款是东坡居士。
  “真是好字!”吴宽道。“多谢谢老大人割爱了。”
  谢棠道:“老大人为国劳心劳力,此画能得到老大人的赏识,也算是这画作的幸运了。”
  吴宽和谢棠聊得气氛不错,没过多久,南直隶的贡生前来拜访。谢棠很有眼色地退开,去和徐文省,花寒清和韩涛说话去了。
  毕竟人家是同乡,是天然的政治联盟。
  他是李东阳的弟子,吴宽就算和他有一场座师之谊也就不过如此了。
  他没必要在这里缠着人家说话,惹人心生嫌弃。
  华盖殿外
  几个礼部的郎中和司礼监的少监拿着名册点名核对。被唱名的贡生上前由礼部官员查看。他们将来人的面貌与名册上的一一核实,防止有人作出替考之事。
  因为每年的贡生都有三四百人,因此察看的时间也不短。此时正是二月,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天气的确寒冷。不过好在今年这些贡生的家境还算可以,大家穿的都还算厚实。因此也没有出现往年在唱名时被冻晕过去的事情。
  谢家谢迁、谢迪和谢正都是参加过科举的,经验丰富。早早地就寻出一块极好的雪狼皮,做成了一件雪白色的大氅给谢棠穿着。如今他轻裘缓带,站在保和殿外等待。长身玉立。当真是一位翩翩佳公子。
  他站在贡生们的第一位,光是风姿,就让人心驰。
  等到司礼监少监唱完名后,派了一个小黄门进去禀告。没过多久,殿内走出一位着红色锦缎太监服的大太监,正是陛下身边的英云大伴。
  这位英大伴道:“陛下召见诸位贡士觐见。”
  众人行礼道:“谨遵陛下旨意。”
 
 
第56章 
  众人敛裾轻声走进华美庄严的华盖殿。低头垂手按照礼部官员教导的规矩向御座上的天子行礼。天子叫了起后才起身, 垂着头不敢直面君颜。
  主考官吴宽在时辰到了后带领诸位贡生祭拜至圣先师孔子,念完祝词后点燃上三注龙涎香。
  弘治帝在众人祭拜完孔子后对吴宽点头。吴宽捻起殿试计时的香,插到黄金制成的香插里。
  英云大伴带着一众司礼少监督引领众生进入考场, 安排他们逐一落座。
  殿试时的座位顺序, 是按照会试名次排列的。谢棠作为会元, 自然坐在第一张距离御座最近的椅子上。
  须臾,素白宣纸被发了下来,上面的墨字是殿试的题目。
  只见上面写着:帝王治天下, 以仁义行天意思。追溯古仁德圣贤君主。尧舜禹汤,唐宗宋祖。莫不以仁爱之心治天下。朕自临祚, 焚膏继晷, 不敢稍有懈怠。唯恐置天下于水火, 堕祖宗之遗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之事在于粮秣。今向诸生问策,天大寒,北疆常饥馑, 当何如?
  谢棠看着那行墨字,沉吟了许久, 撩起袖子磨起了桌子上的墨锭。
  众贡生刚刚看了一小会儿卷子,还没有想好要怎么写这篇策论。就听到了阵阵脚步声。众人偷偷地瞥了几眼,忙收回自己的视线。原来这脚步声的主人正是皇帝、主考官、内阁的几位阁老, 以及六部尚书。
  谢棠继续磨着墨, 磨好了后拿起狼毫水笔蘸了墨水, 开始在画着红线的宣纸上写着自己的文章。
  ——子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天子承天之德,治国以仁, 扛天下鼎,夙夜忧叹,以致今日之河清海晏也。
  ——天子为北辰,诸公为众星也。棠微末书生,卑鄙斗民。不敢妄议朝政。唯粮秣之事,或有几许言论。”
  ——中兴艰难,然则粮秣之事,乃苍生大事。农桑之事,为国之筑基。不可见弃也。学生有策,书之于下。
  ——边疆疆域广阔,或可加以畜牧,农牧两得。
  ——或可开荒,迁移流民至边牧之地。
  ——学生听闻海上番邦有高产作物,产量高且抗旱抗寒,可出海寻之。若得此良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学生游学北疆之时,曾听闻乡野老人讲种田技巧。始知农间稼穑,亦为深厚学问。故建议以利换取农间巧记,辑录成册。可以此通谕天下,以增加山泽粮产。
  ——边疆军户可屯田。
  ——可立法度,若饥馑之年投机倒把、屯粮抬价者,处重刑。
  ……
  一字一言,都是实用言语。
  一词一句,都是直接建议。
  他已经不想用华美词藻来感染天子,只想用质朴语言把这张卷子写完。他每写一个字,都会想到弘治十二年寒冬里饿死的北疆百姓,都会想到那年被围城的时候的无力。
  他的一腔热血,一腔孤勇都被他自己写在了这张纸上。
  他想,既然皇帝出了这道题目,那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他定是要让弘治帝看到这篇文章的。
  如果有了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北疆几十万百姓,至少不用饿肚子。
  仓廪足而知礼仪,他写道。若温饱尚不可得,安有礼义廉耻之心邪?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最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证的时候,谁会去管那些其他的乱七八糟的礼仪廉耻?
  粮食乃国家之本,亦为军队之本。
  没有粮草,怎么打仗。
  他写地入了神,下笔如有神助。一手极其好看的馆阁体落在纸上,抒写着少年人的良善,理想,与野心。
  因为对北疆百姓心怀悲悯,所以良善不灭。因为想要天下和乐,所以理想不死。因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野心勃勃。
  到了午时三刻,谢棠平静地放下了手中已经被检查过几遍的卷子,把它誊抄在答题纸上。墨干了后举手示意已经写完。然后把卷子交给了前来收卷子的中官。
  “多谢少监。”谢棠低声道。扶安摇了摇头表示不用,然后拿着卷纸往御座前走。
  卷子还没有送到考官的手,韩文就把卷纸抢了过去。看了一会儿那张卷子后,眼睛发亮地道:“陛下。快看这张卷子!”
  弘治帝道:“拿过来我看看。”
  其他几位考官眼中露出了不赞同的神色,但抵不住弘治帝皇帝的威严。
  “好!当真是好!”弘治帝看了两眼后道:“谢家小子呢?让他过来见朕!”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