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过日子——牛奶花卷
时间:2021-03-05 10:17:09

  也算有荤有素。
  三个丫头在吃饭这块最是省心,能自己吃还不挑食。
  “玲子,中午饭够不够吃?”宋红米给仨孩子夹猪肝。
  这可是好东西。
  玲子将嘴里的饭菜咽下,“够吃,肉没吃完,下午我们又都给吃了。”
  宋红米有些好笑,就是馋的没忍住呗。“就是给你们留的,不用剩,以后家里不会缺肉吃的。”
  不过也不打算让孩子们总吃卤肉。
  一是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腻。
  再一个,卤肉里香料太多了,偶尔吃没什么,总吃对孩子们生长发育未必好。
  但是三个小的又不能缺营养,底子都不太好。
  所以以后类似猪肝汤、猪肚汤之类的,她会长煲。
  明日中午她给秦婶子再留两个鸡蛋,让她帮忙给炒了。
  加上小菜,中午也就够了。
  吃过饭,宋红米故意带着仨孩子一起收拾桌子和洗碗筷。
  小孩子适当做些家务还是很有必要的。
  她记得一个市的教育局长,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让全市学生回家帮爸妈做家务。
  时间充裕就多做,时间少就少做,但是不能不做。
  他的意思是让学生们通过实际行动参与家庭中来,达到爱家的目的。
  只有爱家了,才能爱国。
  宋红米觉得挺有道理的。
  家里三个也算是穷人孩子早当家,对于做点活儿一点抵触没有的。
  收拾完了,柳宵已经烧好水,让众人洗漱。
  上了炕,宋红米开始检查“作业”了,拿出算草本和铅笔,“今天谁能数好一到五,谁就有本子拿,玲子你老大,从你开始。”
  玲子直接站了起来,双脚合拢,挺胸抬头,一气而成,“一二三四五。”
  宋红米点头,“不错,很流利。三之后是什么?”
  玲子被问的一懵,反应了会,“一二三四五,三之后是…四。”
  “还是不够熟练,还要多多练习。”宋红米评价道。
  递过去本子和笔,“妈已经在开头写好了数字,你照着写,边写边念叨,回头就再也忘不了了。”
  玲子拿着本子和笔稀罕的不得了。
  宋红米则看向二女儿,“盼盼该你了。”
  柳盼盼雄赳赳气昂昂的,等到数数的时候,嘴巴却是瓢的,反正含含糊糊,“一二…五。”
  宋红米笑的前仰后合,柳宵也被逗乐了。
  宋红米抹了把笑出来的眼泪,“盼盼,你慢点数,妈跟不上你速度啊。”
  盼盼揪了下裤子,脸上丝毫不虚的,“一二三…五。”
  四被她越过去了。
  宋红米终于抓住她漏洞了,“你和妈一起数,一…五。”
  她数的很慢。
  三个孩子都乖乖跟着念。
  后来再考盼盼,终于不会把“四”给忘了。
  轮到老三,小家伙说的很溜,一点磕巴不带打的。
  宋红米有些意外,和柳宵对视了一眼。
  柳宵对着小闺女招手,“欣欣,爸考你,二之后是几?”
  柳欣欣立马回答,“三。”
  柳宵接着问,“四之后呢?”
  “五。”小嘴一张,答案就有了。
  宋红米高兴的立马给了奖励。
  之后又拿出蜡笔,“今天妈教你们学颜色,不过先要说一句,这是彩色蜡笔,就跟铅笔一样,用来写字画画的,不能吃,吃的就要肚子疼,去医院扎针。欣欣,懂不?”
  本来她没想这么快把蜡笔拿出来,但是欣欣给了她一个惊喜。
  哎,想到上辈子欣欣学校都没去过,真是造孽。
  柳欣欣郑重其事的点头,“我不吃。”
  “妈,我也不吃。”柳盼盼看着蜡笔放光。
  玲子也眼巴巴的。
  宋红米也不再卖关子,“这里边有十二根彩色蜡笔,跟我一起念,一…十二。”
  反复重复了十几遍,她不指望孩子一次就记住。
  慢慢来。
  “现在教你们看颜色,你们用心记,明天谁记得多,得的蜡笔就多。”喜欢就有动力。
  玲子看看两个妹妹,“妈,那要是我们都记住了呢。”
  宋红米自然有办法,“到时候你们手心手背,赢得人第一个开始认颜色,认出就给她,第二个就只能认别的颜色了。好了,我们开始,这是绿色,大树、小草、青菜都是绿色的,这是红色……”
  宋红米边给她们讲,还拿着蜡笔画画。
  绿色的就画大树,红色的就画喜字。
  就是为了加深几个孩子的印象。
  “好了,今天学到这,你们想不想用蜡笔画画?”宋红米看到三个狂点的小脑袋。“那好,先去把算草本上的数写了,妈教你们握笔。盼盼,你让爸爸教你。”
  柳宵只得对着二闺女招手。
  “欣欣,你可以看会画报,马上就轮到你了。”哎,孩子多就是麻烦。
  也不知道,原身咋想的,还想超生。
  重质不重量不好么。
  就是上辈子让他们生出儿子,他们也教不出来好。
  等手把手教她们握完笔,宋红米就让玲子看着她们写。
  她和柳宵要去卤肉了。
  并不用一直烧火,等到大开了,再烧十来分钟,然后闷着就可以了。
  利用余温一晚上都熟了。
  这种方法很是省柴火。
  柳宵负责烧火的功夫,宋红米又去检查了仨孩子“作业。”
  老大写的最规整,到底年纪大,铅笔握的住。
  不过就是握的太牢固了,中指都出了个坑。
  还得继续纠正,否则要不了多久,就要磨出茧子了。
  排第二的是老三,数写的有些大,但还在框框内。
  最差的是老二盼盼,整个本子黑乎乎的。
  “盼盼啊,你给妈说说,怎么写成这样的?”宋红米好奇的不得了。
  “就是写的不好看,我就蹭蹭,然后重写。”柳盼回答的理直气壮。
  “妈不是给你说过写字不描拉屎不瞧么,这样黑乎乎的多难看。”宋红米给重新翻了一页,“妈再给你开个头,这次不许描了,写成什么样就什么样。”
  明明之前在地上拿着树枝比划的时候没这毛病啊。
  盼盼抿抿嘴,眼睛却看向蜡笔。
  宋红米没心软,“也不多,一个数一行,认真写很快的。”
  之后找出三张白纸,快手画了三张简笔画,分别是鸭子、小白兔和狗狗。
  然后将白纸随机倒扣,“自己挑选,一人一张,选啥是啥,不许反悔啊。”
  再将蜡笔拿了出来,“选好了就可以随便上色,盼盼写完数才能选,欣欣不许吃蜡笔。”
  看着三张稚嫩的笑脸,宋红米很是欣慰。
  养孩子养好了也是很有成就的一件事。
 
 
第172章 八十年代之小富即安(5)
  宋红米和柳宵换上了长衣长裤,一晃眼已经入秋了。
  两个多月,她们生意正经不错。
  还发展了两个固定供货的地方。
  一处是工地食堂,每天要五斤猪头肉和猪下水。
  还有一个是一个做黄金首饰的小作坊,应该挺挣钱的,要不然也不会让她们天天送卤肉,每天三斤,有时候还会要几份小菜。
  加上她们从来不缺斤少两,又讲卫生,戴帽子不用手拿钱,摊子的回头客越来越多了。
  现在每天卖卤肉的量已经多增加了一副下水。
  小菜却是越来越少。
  “看来咱们得换个买卖了。”宋红米觉得她太想当然了。
  后世小菜之所以那么欢迎,是因为社会快节奏,人们愿意多花点钱买成品,小菜比较健康,又很美味,自然火爆。
  但是现在家家都有剩余劳动力,很多人都没有工作,他们买菜做饭是为了省钱,所以很少有人会花钱来买这种成品,因为不上算。
  卤肉不同,那是当肉菜买的,隔三差五总要吃顿肉的,观念不同,就导致了小菜的失败。
  所以并不是后世好的东西,现在就能挣到钱,要因地因时分析。
  “你说煎臭豆腐如何?”宋红米还记得大学那会,门口一排煎臭豆腐的,一块钱五块。
  好多学生排队买。
  “不行,不行,市场不合适卖这个。”宋红米很快又给否定了。
  柳宵也拖着下巴在思考,“要不试试糕点,你手艺也是不错的。”
  “对啊,总要互相串门的,又不好空着手,糕点就很应景了。”宋红米越想越觉得可行。
  之后就要考虑做哪种糕点了。
  其实她会做的有限,而且还不能挑太难做的。
  最好是能蒸的点心。
  她可不想还弄个烤炉。
  两人计划了两天,买了一些食材试做。
  最后定下做蒸糕类,比如红薯糕、糯米红豆糕、枣糕、南瓜糕等。
  宋红米改良了下糯米红豆糕。
  把它变成千层糕的样式,然后按斤卖。
  没想到很是受欢迎。
  卖糕点挣的钱居然快赶上卤肉了。
  特别是节日前后,买糕点的更多。
  她家的糕点很是新颖,就成了不少人的首选。
  这天晚上,夫妻俩检查完三个闺女的作业,看着她们洗漱、睡觉。
  她们没着急睡,在月底盘总账。
  管账这活儿肯定是宋红米的。
  “这个月挣了九百多,比上个月多挣了三百多,现在咱们手里有两千二百多了。”
  看着钱一点点增加,绝对是件快乐的事儿。
  生意比预想的还要好。
  “嗯,咱们一直做到明年开春再回老家□□,然后直接去西安。”这是两人后来商量的。
  之前准备用两个月时间挣到超生罚款。
  然后就回老家的。
  可是如今火车不便宜,特别是还想买卧铺。
  而且回老家一趟,多少得带点礼物。
  一算下来,手里钱还是紧紧巴巴。
  所以两人一合计,不如多做几个月。
  这样回头去西安,钱也能充裕一些。
  不过最迟不能超过五月,办好手续,七月份三个孩子都要入学。
  该上一年级就上一年级,该念学前班就念学前班。
  现在三个孩子能数好几十个数,认识十二个颜色,还会一些简单汉字。
  比同龄小孩子懂的多多了。
  “行。”宋红米不反对,“那被褥就对付一下,稍微添点棉花就差不多了。棉袄一人做一身新的。”
  因为棉袄到时候可以带走,棉被却不行。
  “你看着办,等咱们走之前,东西还能卖些钱。”当初的自行车让他改造成了三轮车,卖钱的话,少说能卖个六七十块。
  “卖东西?”宋红米念叨着,突然有了灵感,“老公,也许咱们不只可以卖东西,还能卖技术。”
  ……
  春风吹大地,万物复苏。
  柳宵和宋红米还在老地方摆摊,不过旁边却支着一个大纸壳子,上面写着手艺转让,包学会,学费一百块。
  所以今天围观的人格外多。
  有人真想学,也有人是凑热闹。
  宋红米和柳宵边卖货边解释。
  她们家一共两样手艺,一种是卤肉一种是做糕点。
  手艺如何,大家也吃了这么长时间了,心里也有数。
  她们要回老家,以后不回来了,所以才准备技术转让的。
  保证全无保留,包学会。
  “那要是只学一种呢?”有人问道。
  “学一种五十,别觉得不值得,等你们自己摆摊,就知道多挣钱了,我们是老家爹娘老了,才不得不回去的,也不愿意呢。”宋红米叹着气,装的挺像那么回事。
  “啥时候能学啊?”感兴趣的还挺多。
  “先报名,可以先教十块钱定金,下个月初一开学,名额有限,先到先得。不相信我们的,你们就等到月底再说,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就我们两口子教,人太多肯定教不了,到时候报不上名,别叽歪。”她们倒是想多挣钱,可现实条件不允许啊,所以名额真有限,不是广告托词。
  “也不着急,大家回家商量商量。”柳宵扬声说道。
  所以就别围着了,影响做生意了。
  可是这种新鲜事,怎么会不被围观呢。
  晚上回家嗓子都哑了,说话说多了。
  惹得三个闺女直心疼,都要哭了。
  宋红米和柳宵少不得又是一顿安抚。
  不过却没有和往常那样给她们读画报、教认字。
  嗓子真的是不舒服。
  宋红米找来纸笔开始写。
  柳宵探过脑袋去看,就看到纸上写着各种问答。
  全部是今天顾客问的问题。
  柳宵也明白了,他们老扯嗓子说,嗓子要不要了。
  还是写纸上,让她们自己看去。
  不认识字,也有那热心人给念。
  他也找来纸笔,跟着红米一起写。
  两人一人写了七八页才停手。
  觉得差不多够用了。
  结果一上午不到,十几张详细说明纸就没了。
  下午趁着休息,又重新写的。
  这回看严了,没再全丢。
  后来干脆写个大的,然后贴纸壳上了。
  两人才消停,偶尔还是要解释两句的。
  几天后,有人陆续来报名。
  都是下午她们收摊,等在半路上的。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