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过日子——牛奶花卷
时间:2021-03-05 10:17:09

  她也不是瞎给的。
  “那你呢?”宋二哥看向宋红米,然后又看了眼柳宵。
  宋红米又看懂宋二哥的眼神了,他的意思她也要花柳宵哥的钱。
  “二哥,我和柳宵哥的目标都不是高中,是中专,中专是有补助的。”宋红米还是第一次家人面前说出考中专的话。
  “考中专!你不考大学啦?”宋二哥很是惊讶。
  宋二哥知道小妹学习好,以为她会以大学为目标呢。
  宋红米耸耸肩,“我想考省专,不比大学容易。”
  其实她也理解宋二哥的惊讶,现在来说,中专是比高中难考,也比高中受欢迎。
  但也有些学习特别好,心气特别高的,他们不考中专,只考高中,因为他们的目标不是高中,而是大学。
  宋二哥皱了下眉头,“那可难了。”
  “所以还得努力啊,二哥也要努力,咱们一起加油。”宋红米给宋二哥加油打气,“对了,你的书本都在我那呢,回头给你,我都给你好好保存着呢。”
  宋二哥眼眶有些红,低着头,“小妹,谢谢你。”
  “我们都是一家人,不用谢来谢去的,再说这钱又不是我的。”宋红米扭头看向柳宵哥。
  宋二哥抬眼看了他们一眼,“你们俩…”
  想要说着什么,他又闭了嘴,最后说了句,“你俩还小,还是要好好学习。”
  宋红米差点喷笑,这是让她们不要早恋的意思么。
  不过还是有点小尴尬呢。
  柳宵脸皮很厚,没事人一样,还不忘说好话,“宋二哥放心,我会照顾红米的。”
  宋二哥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主动提出,“我给你写欠条。”
  宋红米并没有阻拦,其实这钱她们可以不要,她相信柳宵哥会同意。
  这也算给宋二哥一些压力吧。
  人有压力才有动力。
  柳宵哥收下欠条,又看了眼宋红米,就是在问她接下来怎么办。
  宋红米心下高兴,预期全部达成,“二哥,我去把书本给你拿来,你今天就别去下地了,好好准备准备,我和爹娘说。”
  宋二哥摇头,“我还是下地,晚上我自己和爹娘说吧。”
  他改主意了,不能什么事都依赖妹妹。
  有些事他可以自己做的。
  宋红米翘起嘴角,痛快的答应了,“那行,明天我们一起上学。对了,二哥,我和王老师说的是你身体不舒服,要休养些日子,如果他问你病好没好,你别觉得奇怪。”
  宋二哥点点头,表示懂了,出去了。
  “柳宵哥,我们去我屋里吧。”宋红米直接伸手拉人。
  “以后二哥晚上会和我一起学习。”宋红米是愿意的。
  其实她俄文成绩很好,根本用不着宋二哥辅导。
  不过是个借口罢了,相反,她能帮助宋二哥很多。
  这也是有好处的,在教导别人的同时也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所以辅导宋二哥并不会耽误她自己。
  “那你不是用不了蜡烛了?”柳宵是突然想到的。
  “还真是。”宋红米有些懊恼,果然还是疏忽了。
  柳宵转眼就想到了解决办法,“要不我吃完晚饭也过来吧,咱们三个一起,我拿蜡烛过来。”
  “这样你要来回跑了。”虽然两家离的不算远。
  “你可以帮我补习一下政治,我总回答不到点子上。”柳宵也愁,虽然考试他政治成绩不差,但那都是死记硬背的。
  对于自己的短板,他还是心里有数的。
  “政治啊…”宋红米也有些头疼。
  政治不像数学,会了公式,一个类型题也就差不多了。
  政治需要记忆,也又不能完全死记硬背。
  还得会套路,答题套路。
  可是这个套路一时半会的她也说不清楚。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大量刷题。
  题海战术绝对是有用的,这在后世可是验证多次的。
  可这点更难,她们买不到练习册。
  多么好笑。
  想当年是做不完的卷子,现在是想做却莫有。
  “多读读时政类报纸。”宋红米越想越觉得这主意不错。
  谁有笔杆子套路深呢。
  而且还能时刻了解时政,还有可能是考点呢。
  “好,那我多收集一些。”柳宵也挺喜欢报纸和杂志的。
  有些人在家中坐,便知天下事的感觉。
  宋红米双手支着下巴,突然长长的叹口气,“今年的灾荒不算太严重,至少还能保一半收成,我大伯也听劝,种了不少地瓜,就不知道明年是什么样子的。”
  未知让人恐惧。
  特别是知道明年会闹灾,但却不确定是何种灾害。
  有种大刀悬脑袋顶的感觉。
  “我和我爹说了要存水,也不知道管不管用,我都怕明年闹水灾呢。”宋红米不免有些懊恼,她对这个年代的历史了解太少了。
  “咱们这有山,闹水灾也不怕。红米,车到山前必有路,你不用太过担心的。”柳宵拍了拍她的肩膀。
  “唉呀,忘了和二哥说,不要把我考中专的事情说出去。”她怕宋爹娘一心让她考大学光耀门楣。
  所以早有打算,先斩后奏。
  省得麻烦。
  “宋二哥应该不会说。”
  宋红米掰着手指,“只要把明年挺过去,后面有咱们的粮食,也就不怕了。”
  突然又有信心了。
  柳宵拉着宋红米的小手,做着保证,“一切困难都会过去的。”
  宋红米扭着身子看向柳宵,“我相信(你)。”
  ……
  当晚,宋红米不知道宋二哥怎么和宋爹娘说的,反正一早就跟着她们一起上学了。
  现在初二就两个班,因为合班的关系,宋红米、柳宵终于是同班同学了。
  宋二哥自然也和她们在一起。
  对于班主任王老师,宋二哥也是不陌生的,教过他数学和物理。
  初中的老师虽然比小学多不少,但是身兼数职是很正常的。
  宋红米将她的笔记借给宋二哥,随时帮他复习重点。
  闲暇时间,三人开始统一复习初一课程。
  很是有计划。
  就因为他们复习效果很好,老师还倡导其他学生跟着学。
  宋红米没拒绝,但是让她对别人像对柳宵哥和宋二哥那么尽心,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一些复习方法,甚至笔记,她并不会吝啬。
  虽然她们也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又不是规定一个学校只有多少个中考名额那种,所以她的竞争对手还是外校的。
  对于自己的同学,能帮点她还是愿意的。
  “二哥,你要劳逸结合,喝点水出去走走。”宋红米直接开始推人了。
  也太刻苦了。
  她现在有点后悔了,她不该再给压力的,宋二哥给自己的压力就够大的了。
  宋二哥头也不抬,“不了,我把这两道题再做一遍,你们去吧。”
  柳宵将了下宋红米,“让二哥做题吧。”
  宋红米叹口气,然后往宋二哥嘴里塞了块麦芽糖,才和柳宵走出去。
  “你得理解,二哥现在成绩是有些差,他不想再复读了,心里肯定憋着一口气呢。”柳宵还是很理解宋二哥的。
  再说作为男人,这也算不得什么苦。
  “我知道。”宋红米烦躁的挠挠头,“但是我总觉得死学效率不高。”
  “一个人一个学法,他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你让他休息,他心里不愿意,也休息不好。再说,苦也就这几个月,熬一熬就过去了。”
  宋红米颔首,“也只能这样了。”
  人家不想松弦,她真没则。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
 
 
第66章 五十年代小奋斗(28)
  不管初二学习如何繁忙,秋收假还是如期而至。
  今年秋收情况有些诡异。
  没有往年的笑闹,大家都是闷头干活。
  宋大伯陪着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四处巡逻着。
  宋红米最近都把心思用到了学习上,毕竟考省级中专难度太大,她又不想复读。
  所以她不知道宋大伯陪的人是谁,不过看宋大伯的态度,对方应该比他地位高。
  她问的是宋大哥。
  这事他一定知道。
  宋大哥已经被当成大人了,很多事宋爹并不瞒他,“就是县里的干事,过来监督秋收的,等公粮交上去就走了。”
  宋红米明白了,人家不是来监督秋收的,是来监督公粮的。
  毕竟减产成为必然,如数交公粮的话,队上剩余的粮食就不够分了。
  很多百姓都有点小心思,就是先给他们分粮,剩下的交公粮。
  这就有矛盾了。
  是先公后私,还是先私后公。
  当然这不是宋家大队独有的矛盾,所以县里也很干脆,直接派人全程跟进。
  好在宋家村有些存粮,而且宋大伯被宋爹说服,早早的解散了食堂。
  吃食堂,很多人就觉得自己不多吃点就亏了,所以特别费粮食。
  等到吃自己了,就会精打细算了。这种事情宋红米很理解,有点像刷信用卡,一不小心就多花钱了。
  对于解散食堂,村民是愿意的,但是也有怨言,他们抱怨的是没铁锅。
  铁锅当时都给收走了。
  不过这事儿宋大伯也没办法。铁锅可不便宜,而且还需要铁锅票和工业券,这都是弄不来的。
  只能让村民克服克服,用各种罐子炖煮,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好在都是吃惯了苦的。
  其实老百姓真的很容易满足,而且他们也胆小。
  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没有胆子动公粮的。
  “你和老二回去学习吧,别在地里待着了,反正最后又是打白条,多点工分也没用。”宋大哥看的还挺明白。
  宋红米点头,“我和二哥商量了,上午来干点活,下午在家学习,也算劳逸结合,不会耽误学习的。”
  现在,她的确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宋大哥也就不在劝了,只说别累着了。
  宋红米颔首,她可珍惜自己身体了。
  没看到她就是捡捡地瓜么,这活儿一天才给四个工分。
  其实她更想抠老鼠洞,就是年纪大了,有点不合适了。
  宋小弟倒是厚脸皮的去了。
  为啥那么多人愿意抠老鼠洞,因为有惯例,抠老鼠洞得到的粮食可以留下一小半。
  所以不光孩子们愿意做,很多干不了重活的老人也愿意。
  因为老鼠洞里多是水稻,这可是细粮。
  “大哥我过去了,你也别太实诚。”宋红米拍拍宋大哥胳膊,小声的说了句。
  虽然有些自私,但却是她真心话。
  秋收真太累人了。
  粮食减产,并不意味着活儿少。
  就像有些稻谷,明知道里头瘪瘪的,没稻米,都是壳子,但也要收割,总不能放在地里不管。
  宋红米有时候都担心,他们会伤了底子。
  到年纪大了,这病那病就都找上来了。
  到时候后悔就晚了。
  ……
  秋收过后,公粮早早的交了。
  剩下的粮食都囤在大队粮仓里。
  没有外人了,怎么分,还得说道说道。
  粮食不能都分下去,要有预留。
  毕竟明年的稻种要留下吧。
  可是很多村民不同意,因为一旦按照往年那样留稻种,人头基本粮都不够。
  最后一顿折腾之后,变成多留地瓜种,水稻仅留一点,明年以种地瓜为主。
  以前不闹灾的时候人们为什么愿意种水稻,一是水稻比较值钱,市场上一斤大米差不多能换小二斤的粗粮,如果家里分的粮食是水稻,去黑市上卖,得的钱会更多,所以老百姓更愿意种水稻。
  另外一个原因是交公粮的时候水稻和粗粮也是不一样的,交粗粮需要更多的数量。
  算下来还不如种水稻。
  但现在不是遇到特殊情况了么,明年很可能还会继续旱下去,水稻就是吃水的,没有水,减产甚至是绝产都有可能,人们赌不起,所以水稻就自然被抛到一边了。
  这时候选择耐旱的作物是很明智的,比如地瓜、高粱还有苞米,可是最后大家都一致决定种地瓜,因为地瓜可以用藤做苗,要是苞米、高粱更节省种子。
  现在哪怕苍蝇腿都是肉,人们都是精打细算的,再加上地瓜更皮实,自然成了不二之选。
  “大哥,咱家分多少粮食?”宋红米学聪明了,都和宋大哥打听,不敢问宋爹宋母。
  知道他们心情都不好,她怕被迁怒。
  宋大哥脸上也苦巴巴的,摇摇头,“不多,大人一百斤,细粮十斤,其余全是粗粮,五岁以上十三岁以下的七十斤,小孩子五十斤。”
  宋红米张口结舌,开玩笑呢吧,这怎么够吃。
  她今年十一岁,也就是只有七十斤粮食,还都是粗粮。
  七十除以三百六十五,一天不到二两,一根地瓜的重量。
  她一天就吃一顿饭啊。
  也许她表情太夸张,宋大哥安慰的揉了揉她的脑袋,“放心,饿不着你,家里还有存粮,而且今年咱家的三分自留地,种了不少地瓜,收了三大筐呢。”
  宋红米拍拍胸口,她怎么把自留地这事忘了。
  自留地本来就是菜园子,可是家家吃不饱,就变成了地瓜田。
  而且因为这不用交公粮,产多少都是自家的,所以伺候的很是精心。
  就是缺水那时候,人们宁可从井里挑水,也没把自留地荒废了,所以自留地丰产也在预料之内。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