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想,徐杏也就没再去问有关徐妙芝的事。本来她还想问问,他这个时候解了徐妙芝的禁足,到底是为何呢。
自这日徐杏去过雁奴的崇仁殿后,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徐杏隔三岔五便会往崇仁殿跑上一趟。
每回去,都是傍晚时分雁奴下了课去。有时候会炖了汤带过去,偶尔也会亲自做几样菜放在食盒里提过去,然后直接在崇仁殿用膳。
起初几次徐杏倒是没提先太子妃,还是后来去的次数多了,徐杏才渐渐和雁奴谈起先太子妃来。
徐杏说:“那日我瞧见了吴昭训,大家都说吴氏容貌十分肖似先太子妃娘娘,我没见过先太子妃娘娘,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雁奴立马说:“我寝卧内有我阿母的画像,你要不要去看看?”
徐杏这才笑着:“好啊。”
之前来崇仁殿,徐杏都是呆在外殿,这还是她第一次来雁奴的内卧。这崇仁殿的内卧要比她丽正殿的稍大一些,但摆设却不如她那里精致典雅。
雁奴这里一看就是郎君住的地方,除了必要的一些东西外,其余地方都是空荡荡的。
几面墙上都挂满了画像,每一幅画都神态各异。能看出画这些画像的人画技很好,或静或动,皆栩栩如生,仿若画中人下一刻就会从画里走出来一样。
吴氏的确和这画中人很有几分相像,但也仅限于皮囊。不论是神态,还是举手投足间的气质,吴氏都不敌画中人十之一二。
看到这样的画像,再想着先太子妃的为人,徐杏心中倒更是释怀了。这样的人,的确也不是她这等庸脂俗粉比得上的。
“雁奴,你真的有一个好母亲。”目光从各幅画上挪开后,徐杏笑着对雁奴说。
雁奴同意徐杏的这个说法,但他遗憾道:“可惜阿母去世时我还很小,我并不记得她的样子了。”
徐杏安慰他道:“若是太子妃泉下有知,知道你这么想她念她的话,她心里肯定会很高兴的。她是一位很伟大的母亲,你应该在心中记她一辈子。”
“嗯!”雁奴非常肯定点头,表示自己懂的。
然后又说:“我阿父也是这样和我说的。我阿父还说,我阿母是这世间最好的母亲,他让我一辈子都要记得阿母。”
“他怕我会忘记阿母,所以亲笔画了许多阿母的画像挂在我寝卧内,让我每天睁眼就能看到阿母,每晚睡前也能看到阿母。”
“你父亲也是位好父亲。”徐杏这句话说的也很诚恳。
从十一月中旬开始,京中便热闹了起来。上至皇室,下到百姓,议论的都是戍北将军凯旋一事。
戍北大将就要归京,圣人太子并几个大臣这些日子一直商议的就是如何封赏那些大将。所以,这几日太子很忙,日日披星戴月,早出晚归。
这日太子又是天没亮就起了,纵然他动作已经很轻,但睡在他身边的徐杏还是安静睁开了眼睛。
外面天还黑得犹如泼了墨汁一样,室内也十分安静。太子为了不吵醒身边的人,也没唤婢子进来服侍更衣。
见人醒了,太子则停了手上动作,坐过去说:“时辰还早。”
徐杏其实一夜都没怎么睡,心里想事情想得睡不着。
“殿下今日又会忙到很晚?”徐杏就这样侧躺着问,人也没有坐起来。
太子轻轻“嗯”了一声说:“还是为了戍北大将封赏一事。”
徐杏这才爬坐起来,一头青丝随着她的动作倾泻在腰后。
她问:“殿下可是忘了什么事?”
太子侧眸望向人,眉毛轻抬了抬,暗示她说下去。
徐杏说:“这个月,妾还没出去过。”
太子倒没忘记这事,只是这些日子实在太忙。下了朝后日日得呆在两仪殿内继续议政,一议就是一整天。
“这个月怕实在不行了,孤没时间。”他蹙眉,倒有些抱歉的意思。
徐杏则笑说:“妾知道殿下很忙,所以不敢无理取闹,非要殿下带妾出宫。但一个月一次出宫游玩的机会,妾已经被殿下养得刁钻了,如今不去,实在不习惯。”
“你想自己出门吗?”太子问。
徐杏顺势靠进了他怀里,侧脸贴着他胸膛说:“殿下不同意吗?若是不同意,那妾便乖乖呆在家好了。妾知道这宫里的规矩,不会胡闹。”
太子本来也没有那个意思,他就是随口一问。被她这样可怜兮兮一说,太子倒笑了。
“这不是什么事,你选好了哪一天,和孤说一声就行。”太子同意了,难免又要叮嘱几句,“一个人出门,要多注意一些,外面鱼龙混杂,不比宫里安全。”
第77章 第77朵杏花
徐杏在心里笑,心想,外面可比宫里好多了。
只不过,这种时候她当然需要藏好自己最真实的情绪,她不能让太子看出任何端倪来。
“嗯,妾明白的。”徐杏乖乖应下,也顺着太子话说,“出去后,就是随便走走逛逛,买点新鲜小玩意儿,不会乱跑。”
此事算是谈妥了。太子又见时间快来不及,便在人唇上亲了下后,离开了。
等太子走远了后,徐杏抬起袖角擦了擦自己唇,然后若无其事的又躺了回去。
徐杏没想过第一次单独出门就把一切都办妥,她知道身边跟了太多太子的人了,她必须不能透露出丝毫破绽来。
所以,这回出门,她真的就是随便的走走逛逛,散散心。正好这日太阳极好,她在外面街上晒了一天的太阳。
一早出门,吃了一碗路边摊馄饨。上午逛了几家胭脂水粉的铺子,中午去了长安城内知名的酒楼用饭,饭后在酒楼内开了间卧房歇了个午觉后,下午又去逛丝绸铺子。
一天下来,买了不少东西。
最后,徐杏在太阳落山前回的宫。
买了一堆东西,其中自然有给太子和雁奴的。冬天到了,徐杏打算亲手做一个护膝给他们父子,虽说宫中从来不缺这个,但她亲手做的多少也算是她的一份心意吧。
毕竟相识一场。
自那日在崇仁殿看到过太子亲手画的先太子妃画像后,徐杏便没再往崇仁殿去过。这些日子又恢复了往常的样子,每日那父子二人都来丽正殿这里用晚膳。
这日太子过来的早了些,太阳不过才落山他就过来了,天都没开始黑。
看到人,徐杏自然装模作样要起身请安,但她知道太子会免了她礼,所以,屁股抬都没抬一下,只是做了一个欲要起身的样子。
她见太子面有喜色,不禁好奇问:“殿下是有什么好事吗?怎生这样高兴。”
太子的确是有值得高兴的大喜事,所以,一出了两仪殿,他便匆匆往丽正殿赶了过来。
如今朝中,东宫和秦王府,势如水火,两相难容。自打戍北大军中的几位军功赫赫的大将名字传回长安后,两方各自都有暗中派人去查探一番。
查他们的家世背景,祖籍,以及家中还有哪些亲眷。
别的倒都无甚稀奇,但那位女将军,却竟然是徐国公夫人娘家亲妹夫家的妹妹,姓何。也就是说,徐国公和这位女将军的兄长乃是连襟关系。
何家夫妇在战乱中去世后,这位何娘子便替兄从军,一直戍守在北境之地。
如今细算下来,她在北境之地已守了有十多年。
而当时徐国公夫妇不愿认杏娘回徐府,只是给杏娘安了个徐夫人外甥女的身份。如今这身份,又正好对上了。
按徐家人的说法,杏娘不姓徐,她姓何。
而那位女将军,便就算是杏娘的姑母。
太子其实一直都想把这个续弦太子妃的位置给徐杏,但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并且,他也并不想把日后徐国公做国丈。
若是何家能认了杏娘,那么,届时杏娘以何氏女的身份擢升为太子妃之位,便就妥当得多了。
并且太子还得知,当年何氏夫妇之所以会死于战乱,乃是因为救徐夫人的缘故。当时徐夫人怀有身孕在身,其实那位何夫人也一样。
若何夫人当年那个孩子生下来的话,差不多也就是杏娘这个年纪。
这位何娘子在闺中时便一直不喜欢徐家夫妇,之后她兄嫂又因徐家人而亡,她心中少不得会有怨气。
虽和徐家乃姻亲,但却关系不睦,这于太子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太子三言两语,言简意赅的把事情给徐杏顺清楚了。徐杏听了后,也完全愣住。
那一世,她自嫁去了王家后,之后的几年一直都呆在王家内院。京城里的事,她知道的也不多。
这位女将军因名声大噪,她倒是有耳闻。但她和徐家是姻亲关系,这徐杏的确不知情。
“殿下可查清楚了?”徐杏愣了许久后,这样问。
但她这样问出口后,不免自己也笑了。太子既然能来和她说,自然是已经查得清清楚楚了,若是还没确定,凭太子的性子,他是万万不会这样笃定的说的。
见她笑,太子也笑。
他伸过手去,温柔把徐杏一双手握在了掌心,然后他静静看着人,倒是说了心里话。
“当初没能明媒正娶你,不是你不配,也不是孤不想。是若你以徐氏女的身份做东宫太子妃,孤怕会越发壮了徐国公的狼子野心。如今,若是那位何娘子能认你回何家,孤便可请封你为太子妃。”
当朝储君这样对她真情流露,按理说,她该很感动的。
可如今,她心情却是极为复杂,半分感动之情都没有。
她并不想做这个太子妃。
当时徐夫人威胁她,说若她不听徐家的话,徐家便不给她做后盾时,她有亲口和徐夫人说过,她说她压根不想做什么太子妃,所以根本不需要徐家这样的后盾。
她当时说的是真心话,而非是为了气徐夫人的气话。
太子妃这个名分于她来说,并不重要。
她是太子良媛,良娣,还是太子妃……其实都一样。
不是太子妃还更好,至少日后她筹谋成功,离开了东宫,也不至于闹得举国哗然。
名分越小,她的重要性便就越小。
前不久太子升她为良娣时,她心里就慌张过,何况如今还要册封她做太子妃。
但这会儿功夫,太子人就在跟前,也不容她多想许多,更不容她拒绝。
所以,徐杏只能笑着轻轻点头说:“妾一切都听殿下安排。”说完,她主动靠在了他胸膛。只是靠过去后,她脸上装出来的笑也一点点消失殆尽,变得神色肃穆。
太子没往那方面想,这会儿又还沉浸在喜悦之情中。所以,一时自然无所察觉。
戍北大将凯旋之日,圣人并一众朝臣在太极殿内对诸位大将论功行赏。
女将军英姿勃发,一身甲装立于众大将中间,犹如鹤立鸡群,显得十分的脱颖而出。
圣人册封女将何氏为永安县主,食邑三千户。但何娘子却没接受,直接拒绝了。
何氏上前一步,用标准的军姿抱手回圣人的话道:“臣虽为一介女流之辈,但臣的父兄却皆死于战乱,如今家中便只臣一人。臣曾在父兄墓前立过誓言,定会撑起整个家族的门楣,令我何氏满门荣耀。”
“若圣人册封臣为县主,臣便是失信于父兄。所以,若圣人不能册臣公侯伯爵之位的话,臣宁可什么名分都不要。”
公侯伯爵,乃是男子受封的爵位。自古以来,还没有过先例说是女子能受赏这些爵位。
所以圣人闻言也是一愣。
殿下群臣,此刻更是私下交头接耳,议论不止。
圣人身边的内侍总管太监看圣人眼色唤了声“肃静”后,便听圣人问何氏道:“可是,自古以来女子受封,都是郡主县主,爱卿为何要求封一个男子的爵位?”
何氏也自有自己的说辞。
“回禀圣上。”何氏说,“臣今年二十有八,如今卸了甲,也该考虑一下自己的终身大事。不敢瞒圣人,臣家中再无兄弟,所以,臣意欲自立门户,日后诞下的子嗣,自然希望他们能够承袭爵位。郡主县主固然好,但却不能世袭。若不能世袭,又如何兑现父兄诺言,光耀门楣呢?”
有几个年纪大的臣子立马站出来反对,说是没有这样的先例,圣人不该开这个先河。
但太子给他身后的郑家大郎使了一个眼色,郑大郎手捧着朝笏走出来说:“若何将军打算立女户,日后招赘的话,臣以为,未尝不可。”
又说:“戍北众将中,属何将军所立下的军功最多。既然其他几位将军能封侯爵、伯爵,何家也该得此封赏。如今虽是何将军一女流受赏侯伯爵位,但日后继承的,必还是何家所出男子。如此看,倒也不算稀奇。”
太子的人把何家摸了个底朝天,秦王那边虽然慢了太子几日,但如今也是摸清了这位女将军底细的。
所以,既知道东宫良娣其实乃为何姓,是女将军之侄女,秦王府明知笼络不到何氏,自然尽力打压。
朝堂上,自是有一番唇枪舌战。
徐国公如今立场还不明确,他既有女在东宫,又有女在秦王府。所以,在秦王府和东宫的争夺中,他如今持的是中立态度。
但在对待何氏这件事上,徐国公却是坚定不移站在秦王府一边的。
若让何氏得势,凭此女的性情和手腕,日后必然不会让徐家有清静日子过。
所以,徐国公也请奏,说无祖制无先例,惯不好开这个先河。
本来其他臣子争吵,何氏是一句话未说的。但徐国公一开口,何氏便立即回击道:“徐国公,你难道就是这么对待救命恩人的家人的吗?”
何氏此话一出,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徐国公面上僵笑问:“何将军,你我素昧平生,将军何出此言啊?”
“是吗?”何氏索性负手信步朝徐国公踱过去,她身姿高挑英挺,英气十足。
徐国公原也是勇武男儿,但在何氏的衬托下,倒显得有些灰败。
此刻徐国公也不敢去直视何氏的眼睛,在她面前略低了些头,目光下垂,刻意避开何氏的视线。
何氏将他面上神色尽收于眼底,开始说起十六七年前的事来。
“当年我兄嫂为了救你夫人一命,不惜牺牲了自己性命。怎么,如今徐国公倒是忘了?”何氏冷哼,“您老贵人多忘事,我心中可记得一清二楚。一会儿下朝,我还要去贵府拜访一二。倒要去问问徐夫人,可还记得当年舍命救她的亲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