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月感激吴嫂子这份情谊,也知道吴嫂子对厨艺不自信,所以吴嫂子刚开始卖素包子的时候,宝月还去吴嫂子家帮着发面和拌馅。吴嫂子想给宝月钱,宝月也没要,只是开玩笑让她上自家买菜。
没成想吴嫂子还真来买菜了,反正家里的菜也多得吃不了,宝月也没法拿到菜市场去卖,所以就无论啥菜,都一文钱一斤卖给吴嫂子了。
吴嫂子买到新鲜的便宜菜了,宝月也把自家吃不光的菜变成钱了,两家都受益了,所以合作一直很愉快。
安安可以从护栏镂空处看到外面的景象,有新鲜东西可以看了,安安也就不闹着让娘亲抱了,就一个人老老实实地在小床里吃脚脚玩。
没了孩子的牵绊,宝月就一边哼着歌,一边慢悠悠地磨着豆浆。难得的闲暇时光,宝月可不想累出一身汗。
宝月做出来的大豆腐都是要用来做毛豆腐的,所以也不着急弄,啥时候大豆腐做出来,就啥时候做毛豆腐。所以只要天气好了,宝月就磨豆腐做豆浆。
因为要大批量做毛豆腐,为了有足够的空间摆放毛豆腐,宝月家闲置的东屋就被改造成毛豆腐发酵屋了。
宝月在自家炕上摆了两个木架子,每个木架子能放五板毛豆腐,宝月一次就可以做十板的毛豆腐。这些毛豆腐要是全都做成臭豆腐,能做五六坛子臭豆腐。够卖好一阵了。
不过臭豆腐至少得用毛豆腐发酵半年,所以宝月得冬天才能卖上臭豆腐,不过好饭不怕晚,东西做得好吃,也不怕没人买。
等青砖青瓦送到家后,小木头就开始自己砌墙。因为宝月以后要在铺子里卖货,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柜台要砌得高一些,这样宝月在柜台里面站得高一些,给人些压迫感,这样就能减少被人当软柿子捏的情况。
铺子跟住的屋子不一样,也不需要什么格局,只要能摆上货架就行。铺子的门开在院内,光线暗的时候,可以开门卖货,也就不需要开窗了,小木头除了留个门,院内剩下的两面就都砌成墙了,临街的一面留了个大窗户。开业时就打开窗户,关门时把窗户一关就完事了。
墙砌好了,再上个房梁,这铺子就算初步建成了。小木头跟工头请了一天假,找了几个人,把房梁架上了,然后安上青瓦,铺子就算彻底建成了。
宝月再次感慨家里有技术工人的好处,除了买木头花了点钱,剩下的房梁和房门都是自家相公做的,可真省了不少钱呢。宝月越看自家这个省钱小能手越喜欢,晚上也就遂了自家相公的意,好久没亲热了,两人弄得太晚,早上差点没起来。
在这条街上,虽然有不少人家像宝月家这样,在后院开个小铺子。不过毕竟是居民区,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宝月没给铺子做牌匾,只是模仿卖酒的铺子,也做了个酒旗。旗上绣了个“安”字,当招牌,让大家知道这是个铺子。
本来旗上应该写个“周”的,但小木头挺反感自己的姓氏的,不想让自家铺子沾上不靠谱爹的姓,就打算让媳妇用娘家的姓氏起铺子名。
虽然宝月挺感激自家相公对自己的尊重,但考虑到周围的邻居和亲戚们,宝月不想做得太出格,惹别人说闲话。
后来俩口子商量了一下,打算用儿子的名字给铺子起名,所以宝月就在酒旗上绣了安字。
虽然宝月绣工不咋地,但基本的针法还是会的,尤其是绣字这种简单的活计,宝月还是弄得挺像样的。
宝月在白纸上写了泡泡水三个大字,然后把纸粘在小板子上,立在了柜台边上。
把一切都准备妥当,都已经要入秋了。宝月选了个适宜开张的日子,一大早小木头就放了挂鞭炮,低调地宣告自家铺子开业了。
第50章 铃铛和枣树 开张的日子早就定下了……
开张的日子早就定下了。宝月也老早就跟那些常来家里买泡泡水的老客户们打了招呼。所以宝月家的铺子第一天开张, 有不少人都来捧场了。
宝月准备了三坛子的泡泡水,还没到中午就都卖光了,卖出去一百多提子, 到账四百多文钱。
宝月在柜台上放了一张纸用来画正字, 每卖出一提子的泡泡水,就用自制的鹅毛笔沾上墨水, 在纸上添一笔。等铺子关门的时候,再拢一天的账。这样自家一天的营收是多少, 也就有数了。
宝月拢账的时候, 看着密密麻麻的正字, 兴奋得手都抖了。
以前小打小闹的时候, 每天到账一百多文钱,就已经够让人满足了, 现在不到一上午就得了这么多钱,宝月心里都乐开了花。
果然还是开铺子赚钱啊,怪不得大家都想开铺子, 这可比种菜赚的钱多多了。早知道铺子这么赚钱,就应该早点在后院建个铺子, 宝月心里暗暗可惜, 自己咋就这么没有商业头脑呢。
不过宝月没被这一天的营收冲昏了头脑, 心里也知道, 自家这是刚开业, 大家都过来捧场, 等过了一阵子可能就没那么多人。
等秋老虎彻底散了, 冬天的时候,大家肯定还是更爱喝能暖身子的酒。
走一步看一步吧,宝月向来也不是个爱难为自己的人, 反正铺子建在了居民区,暂时也不用缴税,就随便开开吧,赚点零花钱,够日常开销就行。
这片街开铺子的很多,不过大多数都是帮人家代卖东西的,别人把货物放在铺子里,标个价格,铺子主人按照这个价格卖出去,直接拿抽成。
因为代卖的东西一般都是自家做的,跟正经铺子里卖的东西,品相上肯定会有些差距,不过胜在价格便宜。一些不太看重货品颜值的人,常来这片街捡漏,也经常能买到便宜的好货。
一等院子住的人家,不差这点钱,而且左邻右舍都是认识的管事,谁也抹不开赚这点小钱。三等院子太小了,住人都挤,更别提建铺子了。
只有宝月家这条街上最适合建铺子。一来是地方大,挤挤还是能挤出来点地方的,二来是大家没啥心理负担,都是不穷不富的人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开铺子对于这条街上的人来说,也不是啥丢人的事。有个铺子反而显示自家的面子了,毕竟这也侧面显露自家宽敞嘛。
最重要的是,宝月家的这条街是离船厂早市最近的一条街,来往的人也多。开铺子就得开在人多的地方,要是没有人,铺子里的东西卖谁啊。
为了显得自家铺子合群,宝月家的铺子也陆续上架了老赵太太的布鞋、大舅妈家的鞋垫子、二舅妈家的木簪子、三舅妈家的头花等小玩意。
都是亲戚,小时候小木头也没少吃姥姥家的饭,所以这些家寄卖货物的抽成,宝月就直接不要了。
倒不是宝月假大方,实在是不太看好这些东西,一天一份都卖不出去,宝月就是想赚也赚不到啥钱啊,还不如卖个人情呢。
因为自家货品种类太少,宝月把拿来寄卖的东西放在挺显眼的地方,不过因为都是寻常物件,所以卖得很不好,不过老赵太太对此一点都不在意,她做的布鞋,要是卖不出去,不是还能拿回家穿嘛。
自打宝月家的铺子开张了,老赵太太就更有借口待在外孙家了。
老赵太太现在是一点都不想在家待着了,孙子都成亲了,几个孙媳妇住在家里,闹闹哄哄的总有事,大儿媳妇镇不住儿媳妇们,就拿东西撒气,天天摔摔打打的,听着让人闹心。
老赵太太早就不管厨房的事了,向来都是大儿媳妇做啥她吃啥,本来家里的伙食就很一般,现在更差了,天天白菜萝卜换着吃,老赵太太觉得自己都快成兔子了,只能跟老赵头上外面买好吃的,偷摸开小灶。
倒不是张氏特意抠搜公公婆婆,实在是她也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家里这种情况她也闹心,张氏打算攒钱把儿子们都分出去。
张氏现在真觉得自己就是生了一帮讨债鬼。以前还笑话二弟妹家孩子生的少,现在看看自家这一摊子烂事,张氏真恨不得当初就生一个儿子呢。
张氏家里的事太糟心了,五个儿子全都成亲了,这房子以后肯定得归大儿子家,照理说剩下的四个儿子应该分家了。
可县里跟村里可不一样,村里花点钱就能弄到地盖房子,哪怕手里没钱,可以先跟村上赊欠,等到秋了拿粮食还。
这县里可没地让你随便盖房子,买房子也买不起,几个儿子也没有在船厂干上十年的,船厂的三等院子也买不到,就只能大家都挤在一起,这么熬着。
本来家里的矛盾还没这么大,只不过是老五成亲了,又盖了个新房子,这新房子把老三和老四的院子占了,还挡了老二家的光,几个媳妇还都是厉害的,鸡毛蒜皮的事天天吵来吵去。
想当初,老赵头把二儿子和三儿子分出去前,一大家子也是挤在一个院子里闹闹哄哄了好一阵子,幸好赶上船厂这么个好政策,老赵头用这些年攒的钱,给两个儿子买了两间三等院子,这才顺利把儿子分出去了。
不过张氏家分家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家里五个儿子的木匠活都不是那么厉害,老大和老二走了关系进了船厂,老三老四实在进不去船厂了,就托人进了木材厂。
老五是老儿子,从小就被宠着,手艺不好,力气也不大,船厂和木材厂都进不去,就只能到处找零工赚钱花。
老赵头买的两间三等院子,占得是二儿子和自己的两个名额。除了买院子的钱,还得有建房子的钱,这些钱一花出去,老赵头攒了半辈子的钱就花得差不多了。
当年赵家大舅也占了一个三等院子的名额,也买了房子。只不过他的那个房子得自己出钱,老赵头实在是拿不出钱再买一套院子了。
早些年,赵家老大养这么多儿子,还得靠老爹救济呢,那时候更是拿不出那么一大笔钱买院子,张氏就回娘家借钱了。
张氏娘家倒是同意借钱了,只不过人家借钱的前提是得让张家人住进这个院子。等啥时候赵家把钱还完了,张家人啥时候房子给空出来。
赵家大舅这些年倒是攒到了钱,只可惜人家老张家现在不往出搬了,还狮子大开口地要房子钱。当年赵大舅买的是院子,现在院子里建的房子,赵大舅还得花钱买。
赵大舅没法子了,怂了这么多年,在老丈人家实在直不起腰杆子,只能咬咬牙咽了这口气,院子的事也不提了,就由着老张家人住着。
赵大舅还自我安慰:就这一套房子,有四个儿子要分家,分得不均匀,还得把几个儿子都得罪了。
赵家大舅头发都快愁白了,本以为自家媳妇是个厉害的,现在看来就是个纸老虎,一点也压不住几个儿媳妇。
婆婆要是压得住儿媳妇,大家也就消停了,谁也不敢闹着分家了,日子倒是也能过得舒服些。
可赵大舅家现在是养了一帮“不孝”的儿子,儿子又娶了一帮“不贤惠”的媳妇,这家分也分不成,合也不和睦,日子过得糟心。
赵家大舅倒是想让自家老娘出马,好好整治整治家里,不过老赵太太才不干这出力不讨好的活呢。
老赵太太抹不开总来外孙家,因为一来外孙家,宝月必定做好吃的。虽说外孙媳妇有好吃的,也一直没忘了自家,不过人家送过来的和自己上门蹭吃蹭喝,还是有区别的。
现在外孙家忙起来了,老赵太太终于有理由来外孙家了,所以小木头一张嘴,老赵太太就立马应了,第二天就乐颠颠地跑来外孙家躲清净了。
张氏在家正跟媳妇们斗智斗勇,闹心得不得了。而老赵太太这边正悠哉悠哉地跟外孙媳妇一起载种枣树呢,兴奋得不得了。
这个枣树是小木头的一个工友家的。他的这个工友家要把前院子空出来,拿来盖房子了,种在前院子的两棵枣树就不得不拔了。
这两棵枣树种了好几年了,枣树的品种特别好,树上结的枣子个头大,还甜。就这么拔了那是相当的可惜了。
不过可惜归可惜,家里房子实在不够住了,等把枣树上的枣子都摘下来后,枣树必须得拔了。毕竟枣树拔了,顶多是没枣子吃了,房子再不盖,这一冬天都得一家子挤在一起,想要翻个身都费劲。
小木头在战船厂食堂卖了这么久的臭豆腐,跟大家都混得相当好了,不爱说话的性子也改了不少,现在也变得能说会道了。
宝月十分怀疑自家相公其实本质上是一个话唠,只不过从小也没个同龄的朋友,话都憋在心里了,被迫变得话少。
这回在战船厂里上工的都是岁数差不多的,再加上以前互相都不认识,谁也不知道谁以前啥样,交往起来也没啥心理负担,自家相公直接放飞自我了。
战船厂里的媳妇们好多都来过宝月家,基本人人都知道小木头家的院子大,所以小木头这个工友第一时间就来问小木头家要不要这枣树了。
俗话说“桃三李四梨五年,核桃柿子六七年,桑树七年能喂蚕,枣树栽上能卖钱。”这个俗语就是说枣树的结果期短。
枣树苗栽种后一般第二年就会结果。更别提宝月家现在直接把已经结枣的树移过来了。只要这两棵枣树不被宝月养死了,宝月家明年是铁定能吃到枣子了。
小木头一听还有这好事,登时就点头同意了,本来想要给钱的。不过对方抹不开面子要钱,只说是白送。
宝月和小木头都不是喜欢欠人情的人,自然不能白拿人家两棵树,这得欠多大的人情啊。
等枣树运过来的时候,宝月就让自家相公给他工友家送去了一坛子的臭豆腐和一坛子的泡泡水。
小木头走时,宝月还特意叮嘱他一定告诉人家一声,臭豆腐现在还不能开坛,至少得等入了冬再开坛,免得这好东西一不不小心,再让人给糟蹋了。
小木头送了礼,就直接上工去了,老赵太太吃过早饭过来的时候,就看到宝月正在挖坑呢。老赵太太本就是农家出身,见到这么壮实的枣树,也挺兴奋的,也好久没活动筋骨了,就跟着宝月一起挖坑。
宝月家的铺子已经开门了,不过可以不用一直待在铺子里,都是街坊邻里的,来买东西的人,一般朝院子里喊一声,宝月就听见了。
不过宝月还是让小木头在自家铺子前安了个拉绳,由在自家的屋前装了个铃铛,遇到来买货的客人,直接拉绳,宝月听到铃铛声,再去铺子。
当然,也有性子急的直接朝院子里喊人,别人家铺子里没人了,客人们也都习惯性喊了,宝月这个铃铛其实主要是为了那些面子嫩的小媳妇准备的。
面子嫩的小媳妇买东西都容易不好意思,更别提让她们扯着嗓子喊人了,宝月也是个面嫩的,特别理解这些人的心态,所以就弄了这么个铃铛。
不过有这么一个铃铛还挺与众不同的,以前大家都管宝月家的铺子叫卖泡泡水的铺子,现在大家都叫有铃铛的铺子,起码听起来有特色多了。
铃铛还挺能勾起人的好奇心,时不时就有人手欠的拉几下铃铛,拉完了铃铛,也不好意思不买了,不管咋样,也得买两样,赵大舅家的鞋垫子倒是因此卖出去了好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