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皇太女后搞基建——枝呦九
时间:2021-07-24 08:50:56

  传闻徐州那边出现了新兵种海兵,吃的更加好——天天有海鲜吃!
  小士兵就叹了一口气,道:“要是将军带着我们投靠禹国就好了。”
  然后对着身边的士兵道:“哎——明天中午,我可以跟着你一起换衣裳过去吃饭吗?”
  “没问题啊……哎,我也希望将军带着我们投靠禹国,如今偷偷摸摸的去,多不好。”
  而此时,他们的将军赵士德偷偷摸摸的拿着禹国送来的一套将军铠甲和禹刀,皱起了眉毛。
  是铠甲和刀,还是忠诚,这是一个问题。
 
 
第50章 赵士德其人其事
  赵士德是世家出身。
  世家出身, 有些是有远大志向的。比如现今正在伐讨鲁国皇室的,也比如跟鲁国公主蔻丹成婚住进宫里的。
  但也有赵士德这般的。
  按照如今禹国的话来说,他虽然在打仗能力非凡, 但是没什么打仗的志向。在没做将军之前,他整日呆在家里读书, 后来实在是没办法了, 鲁国世家能做将军的人越来越少, 他一个咸鱼也被父亲等人抓起来用,能杀几个是几个吧。
  后来赵家全死光了, 只剩下了他一个,鲁皇寇亓还算是个好皇帝, 见他有能力,就将这座城池给了他管。
  他能管什么呢?他胸无大志,只想拿着朝廷的俸禄躺着过日子。
  鲁皇要给他委任更重要的官职, 他不要。最勤劳的事情便是平均每天都要写一封送往皇都的信,信里主要阐述了自己和城池的困难, 希望朝廷能多拨点银子和粮食下来,他好叫人去发军饷,好叫人去施粥。
  没军饷没粮食, 是他一个咸鱼都愁的睡不着觉的痛。
  这么一年两年过下来了, 咸鱼痛苦成了咸鱼干, 赵士德觉得如果将来有一天, 鲁国皇室说他叛变, 他就要将这个因果关系称述一遍。
  ——因为鲁国皇室对他如此抠搜,所以再见到禹国给的全套铠甲和禹刀,还承诺给无数的方便面以及营养餐后,他才会心动的以至于叛了国。
  赵士德这般如此的想了想, 又在床上翻了个咸鱼翻,终于将内心最后一点良心不安散了去。
  没错,都是鲁国的错。
  是鲁国将全部得了天花的人和灾民都关在了他的城池里,是鲁国关了这么多人来,还不给粮食不给药。
  是鲁国,要他们亡城。
  所以,他为自己找条生路有什么错?他给城中百姓和自己的手下找条生路有什么错?
  鲁国要亡了。
  赵士德想到这里,又爬起来开始摸铠甲和禹刀,那禹刀果真如传闻中的模样一般闪着寒朔的冷光。
  那铠甲……嗯,还是穿起来吧,这样才能评价。
  于是穿了禹衣,握了禹刀,他就觉得自己咸鱼的心,都有了一丝丝的奋斗之意。
  他告诉自己,这是没错的。
  朝州主将顾溪桥今日送东西来的时候,就告诉他这是没错的,天下大势所驱,七国一统,望眼天下,谁能与皇太女殿下争锋?
  而且,皇太女殿下跟赵士德一些理念不谋而合。比如仗不用打太快,打下一些治理一些,要循序渐进的发展。
  赵士德就觉得禹国皇太女殿下真是英明。
  顾溪桥对赵士德很是了解。他知道这个人,也有一身傲骨。
  虽然这骨头并不明显,但是比起那些只会争夺利益的人来说,他算得上为百姓考虑了。
  他还蛮看得起赵士德。鲁国如今的城中主将里面不参与党争只想让百姓休养生息的将军,还是不多了。
  赵士德就是其中一个。
  两人比邻而居,顾溪桥管着偌大的朝州,事务繁忙,赵士德的城池比起朝州十五城来,实在算不得多。
  小城主遇见朝州大将,又是不同的国家,能的是要比较比较的。赵士德就比较了自己跟顾溪桥,发现自己跟他,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要是打起来,不是自己死,就是自己亡。
  所以就干脆咸鱼了。
  顾溪桥就觉得这个人挺有意思的,他早就盯住了赵士德的城,便不让沈柳出马,只自己隔着边境线给他送温暖。
  比如说,城里没粮食了,鲁国朝廷不给,世家不给,他就从朝州里挪过去一点点。
  但给也不多给,只每次给的适中,导致赵士德时不时就要到禹国打秋风。
  一来二去就熟悉了。
  但这也只是刚开始。
  因为赵士德只听过顾溪桥跟皇太女之间的“关系”传闻,也听说过他让人杀了一批世家,但是没人告诉他,顾溪桥是个变态。
  前段日子,鲁皇驾崩,幼童新皇登基,皇女蔻丹下嫁王家,让王家子居住留宫的事情传来,赵士德就愁的睡不着觉,这时,讨伐朝廷的世家大伯下令让他增加点税收,赵士德就更愁了——没错,他跟世家军也有点亲戚关系。
  于是愁啊,愁的他都要反了。
  他看着来送指令的世家子弟不说话。
  这世家子弟虽官职小,但因是京都来人,就嚣张的很,对着他这个好歹算是同为世家的边境小城主不客气,让赵士德看着烦。
  倒是正好来送粮食的顾溪桥微微一笑,在赵士德惊讶的目光中,反手一刀就将人杀了。
  杀了还不止,还亲自在他面前淡定的将人家的皮剥了,尸体挂上了朝州的城墙上,写着两个字:细作。
  赵士德就瑟瑟发抖。
  再看见顾溪桥笑容满满的拿着粮食来,他就害怕。
  能不怕吗?给这么多粮食,要是所图的东西图不到,他就要上城墙倒挂剥皮了。
  赵士德想到这里就摸摸自己身上的铠甲——如今穿上了,算是同阵营的人,不会被剥皮了吧?
  第二天,他就举了白旗。
  打开了城门,亲自带着军队,迎接禹国兵队入城。
  昨天晚上拿着饭盒的士兵目瞪口呆,捏了捏自己的手,“这是真的?”
  昨天晚上在他旁边诱惑他去禹国那边的士兵高兴的道:“如今好了,不用我一个个用饭引去了。”
  城中百姓探出头来问怎么了?
  哦,城主带着大家投靠禹国了啊。
  真的?
  这可真是太好了。
  可以放鞭炮么?
  不行?也行吧。如今鞭炮多贵啊,想放也没有。而且传闻禹国有些地方是禁止放鞭炮的,也不知道他们这里给不给。
  不过祖宗保佑,这么快就被禹国打下来了。
  于是祭祖的祭祖,还有人去问官府:“什么时候开小学啊?万民医馆什么时候开过来啊?你们可要快点,我们是主动投降的,待遇应该要更好一点。”
  他们早就将对面的朝州研究的一清二楚。不仅仅有小学,有万民医馆,还有选孩子去京都直接跟着群英策上的人学习的名额。
  再者,明年三月的禹国万民全会,我们之前没资格,如今是有资格参加了吧?他们也想要政策扶持,谁也不想背井离乡,双城跟荔城能种那种甘蔗和甜菜,他们也能吧?
  离的这么近。
  再者,他们这里有没有矿啊?朝州十三城的煤实在是挖的让人羡慕,他们要是也有煤,是不是就富裕了?
  县衙的人无语的很,昨天之前还吃不饱呢,如今想的倒是多,还着急忙慌的来县衙询问,问问七国哪个降城是这般的。
  不过想着马上要做禹国的官了,是要有点禹国官的行为举止,于是模仿着之前去荔城看见过的官员模样,耐心的道:“会有的,得看朝廷安排。”
  城里除了讨论这些事情,谁也没有说什么,有几个高举赵士德卖国贼的青年举子在街上大喊大闹,被百姓们围殴了。
  这时候的人还是很彪悍的,将他们的裤子衣裳都脱了,往河里一扔,死不了但是也不会好受,算是丢脸到家了。
  这些都是百姓们表面看见的,看不见的,都是由顾溪桥亲自动手。比如杀了好几个世家后,在他们家里发现了隐藏的大量米和红薯。
  比如,还在一户主动投降的世家家里,得到了大量的禹刀。
  顺着这个瓜剥丝抽茧,查封了一个禹国内部的军火商,扒皮抽筋后挂在城墙上,以儆效尤。
  全程跟着看的赵士德再次感慨:“还骂我是卖国贼,他们自己才是卖国贼,百姓们都吃不上饭了,他们还藏着这么多粮食。”
  顾溪桥看了他一眼,若不是觉得赵士德还算听话,打仗也算是能手,根不想留下这个人。
  但是相中了人家打仗的事,就得给人家一点诱饵。于是又带他去看行军用品。
  赵士德早就垂涎不已了。他走进屋子里,看着堆在地上一箱箱铠甲和禹刀以及粮食,终于流下了哈喇子。
  “这些都是给我的?”
  顾溪桥:“对,都是给你的。当然了,肯定不止这么一点点,我们禹国的兵队一年四季都有新衣裳,冬日的棉衣尤为重要,上次孙香大人已经批准了棉衣来朝州,我到时候一并挪来给你,估计就是这几天了,你手下的兵,人人都有一件。”
  “还有粮食,红薯和大米是掺杂着吃的,方便面倒是很多,对了,还有黄豆,这种东西也能食用,且做起来快,每个月也会有补给。”
  赵士德就一脸没见过世面的模样,张大了嘴巴。不是没听说过,而是当听说这些都给他手下的兵时,吃惊程度还是不一样的。
  而且,他还有些担心:按照顾溪桥的套路,是给的越多,要他做的也越多。
  之前给了他粮食,要了他一座城。
  如今又给这么多,这么爽快,说不得是要他的命?
  不过眼前的人是个变态,他也不敢直接提出反驳,而是自觉十分幽默的道:“若是我做不到,是不是要自挂东南枝?”
  顾溪桥就想了想,十分认真的道:“我们好歹也算是兄弟一场,我不挂你上城墙或者东南枝,我给你刨一个坟吧。”
  赵士德:“……”
  顾溪桥:“别这样看着我,好吧,我再给你立个碑,不能再多了,我忙的很。”
  赵士德:“……”
  所以说,他就知道这些好东西是没法子安心吃下去的。
  为了保命,他决定主动为繁忙的顾将军分忧。
  “前面三个城池的状况虽然比我好了一点,但是也坚持不下去了。且其中一个带兵支援朝廷去了,想着分一杯羹。还留在城里的,无非就是老弱病残和一些杂兵,煽动起来不费劲……前面羽城的主将是我三姨夫家的女婿的儿子,他之前见我总能有粮食,还暗示过是不是跟你有交易,表示也想交易交易——想来他是最好拿下的。”
  顾溪桥点头,道:“那就多谢你了。只要你能拿下前面三城,打开他们的城门,不伤我一兵一卒,我会将此事告知皇太女殿下,为你请大功。”
  赵士德摇摇头,“算了吧,这个功的名声不好听。”
  顾溪桥就看着他,道:“你不会后悔的。将来有一天,你回过后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在一步步的建出盛世。”
  赵士德:“……”
  行吧。
  他背着顾溪桥写好的交易单子,随行的马车上放着一些可以给三城的样品,便快马加鞭的串城去了。
  盛世么,谁都是想见的,尤其是见过苦难的人。
 
 
第51章 楚国之争
  边境战报八百里加急到禹国京都的时候, 已经是十二末月了。
  禹皇拿着战报就笑,“这个赵士德,倒是知道什么是大势所趋。”
  马上就要过年了, 不仅仅是百姓们开始备年货,宫里也要开始准备起来了, 于是有小太监在外面忙着挂灯笼, 禹皇问折青话的时候, 她正看着窗外的灯笼出神。
  禹皇察觉出了她的不对劲,道:“阿青, 你怎么了?”
  折青摇了摇头。她刚刚看见一个小太监挂了个中国结灯笼,那一瞬间, 她突然感觉自己回到了现代,而不是在一个战乱纷飞的古代。
  她回过神,道:“只是觉得, 又是一年,实在是太快。”
  禹皇便趁机提起了一个话题, “阿青啊,过了年,你也要二十一岁了, 有想过谁做皇夫吗?”
  折青:“……”
  对不起, 是她不该提起的。
  她摇头道:“再过几年吧, 等天下安定了, 再说不迟。”
  禹皇也就随她去了, 重新说起鲁国投降城池的主将赵士德,道:“这人了不得,是个人才,不仅仅自己投降了, 还说服邻近三座城池投降——这般的人,多重用重用。”
  折青便拿出顾溪桥写来的折子,道:“最新的三城不能再并入朝州了,重新合成一州吧——父皇,你取好名字了吗?”
  禹皇就道:“取好了,就叫闻州吧。”
  闻者,听也。朝闻天下。
  折青想了想,道:“女儿知道了。”
  禹皇:“让赵士德暂时作为闻州主将,到时候后面打下来的城池,数着数量都交给赵士德。”
  折青就走过去看地图,“如今,鲁国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城池被我们打下来了,还有三个州,三十一城,让沈柳过了年,就开始往鲁国那边去吧。”
  对于鲁国,其实他们一开始就走的不是战争路线。因为和平演变的希望实在是太大了。
  鲁国内部的权利争夺和禹国对鲁国流民的接纳,让鲁国百姓如今对禹国军队也彻底接纳。如若不然,也不会出现这种三城投降而无事发生的景象。
  翻遍历史上的题材,也没有禹国和鲁国这般的吞食城池过程,所以折青知道,这事情传到其他国家时,怕是会引起其他五国的震惊。
  她就站起来,抱着折子要走,“其他四国还算了,恐怕楚国对我们恐惧更深,打下鲁国之后,怕是楚鲁边境线要变成一道天河了。”
  楚国的流民过不来,禹国的商人应该也过不去了。好在现在走水路倒是更加的便利,绕过楚国,跟其他国家来往一点儿也不耽误。
  而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朝廷的政令如何,从来都不是商路停止的阻碍。商人们为了商路,迟早会不用她管,也找出一条可以行的通的路来。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