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路——阿呆点点
时间:2021-08-26 07:23:59

  另一边,唐大海跟唐明他们交代好明天要去盘炕的那三家人,都是小河村里的,分别是隔壁的王大娘、村头的老王头还有村长他们家,王大娘和老王头是下手快,从山里捡了石头来盘火炕,村长是来唐大海家坐了坐后,专门去买砖头想要搭建的。
  马上就到10月末尾了,这几天里,唐林他们家靠着给人盘炕,赚了不少钱,连镇子里的人都知道了,专门请他们去盘炕。可也因此,唐家在村子里免不了被人嫉妒,为了这,今天唐大海的弟弟唐大山也过来了,想要商量个对策。
  “这些人真是闲得慌,我们家赚点银子容易嘛!就这,也要说嘴。”王氏一想到这事就生气,这几天她每晚都要数一遍钱匣子,看着里面的钱就乐呵,可还没几天呢,就听到这事儿,真是气坏了。
  “好了,现在我们家太招眼了,本来送木头和林子读书,村里面就有人在说闲话,现在又靠着火炕赚了这些钱,可不得有那起子小人眼红。”唐大海劝慰道。
  “是啊,大哥大嫂,你是不知道啊,现在连我家那口子都在说道呢,”唐大山苦着脸说,自从家里那口子知道大哥家赚了钱后,真的是天天念叨,不是要借钱,就是要让儿子也过来一起盘炕,真是难啊。
  “爹,小叔,其实现在大哥和二哥也都会盘炕了,要不我从村子里挑几个人去盘炕,大哥二哥还有我小舅子也挑几个人去,我们几个带头的多拿点,一个炕拿60文,剩下的再给那些人,怎么样?”唐明建议道。
  “这建议是不错,可这样一来,你那小舅子……算了,也罢,这样一来,村子里的人也不会多说什么。”唐大海想到要让给别人这么多钱,心里有些不得劲,可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
  “爹,这盘炕还是林子出的主意,我跟小舅子说,每盘一个炕得给我们林子15文钱,签契约,让林子写,其他人也一样,这样就算别人学去了,自己去给别人盘炕,还是得给我们钱不是?”唐明脑子一转,越说越觉得这个主意好。
  “三弟这个法子好,我本来还想着要是帮忙的人学走了怎么办,这样一来,就不用想这么多了!”唐家老二高兴的说,自从家里赚钱后,媳妇儿总是要让舅兄也一起来,可这是老唐家的手艺,哪能这样给了外人,现在好了,大家都一样,也没什么关系了。
  而唐大山更是抢先给自家孩子定下来了,打算明天就过来帮忙。
  当天,唐明就让唐林写了几十份契据,可唐明也不清楚契据究竟是怎么样的,最后还是唐大海和唐石出马,将契据内容、条款都罗列了出来。
  村里其他人知道了,都想让自家孩子一起,这去镇上做工哪有盘炕赚钱,就算只是去帮帮忙,一日下来至少也有20文呢。
  一时之间,唐家的门槛都要被人踏破了,一下子王家婶子来了,一下子孙家表姑来了,唐大海仔细掂量了一下,总算把人挑齐了。
  到了年前这一片几乎每户人家都有火炕,还有些人不怕辛苦,专门去了县城给人家盘炕,价格还能再涨上一些,可因为契约的关系,村人都会将定下的钱交给唐家。
  这样一来,唐家赚的比之前还要多少许多。王氏拿着钱匣子,数着里面银钱,喜笑颜开,一下子年轻了五六岁。
 
 
第16章 
  因为帮别人堆砌火炕,唐家赚了笔银子,过了个好年,家里每个人都增添了一件新衣。
  在开春的时候,还将要将房屋修葺一下,唐大海本想建几间砖瓦房,但考虑到还有几个孙子要读书,花销大,还是要节省一些比较好。
  年后,唐林开始纠结,当初想着造纸,是因为家里没什么银子,可这次因为火炕,家里存下了不少银子,不但大哥和自己读得起书,就算日后森森和阿宝想要读书,也是能勉强供起。
  但是,火炕这钱也赚不了多久,只怕明年县上、镇上的瓦匠们就能盘出比这还要好的火炕了,再加上火炕是能长久用的,去年只不过是因为大部分人家都没有火炕,所以才会赚得这些银钱,今年怕是会少上许多,明后年恐怕就赚不到什么钱了,而家里却要有好几个人念书,日后两个姐姐也要出嫁,只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唐林思量了一会儿,打算先把造纸的事情缓一缓,现在家里银钱勉强够用,自己去年弄出了火炕太过显眼,今年的话,先存钱去买本关于工匠类的书,最好有谈到造纸的方法,不用全部,一两句也好,能堵住别人的嘴,不显得突兀。
  时间就在唐林一日日读书习字中度过,但只要是休沐日,唐林就会去镇上的习文书坊看书,几月下来就和里面的掌柜和伙计混熟了。
  看到唐林又来店铺里搜寻书籍,胡掌柜向他招呼道:“唐小郎来了,今日刚到一批新书,你找找看,有没有你要的。”
  “小子多谢胡掌柜。”唐林向胡掌柜行了一礼,把手中的点心盒子放在柜子上。
  这也是唐林的小心机,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虽然书坊里允许客人翻书看,可这样一有时间就来这边白看书,还是不大好,最开始唐林是请娘做些吃食带过来,后来爷爷知道后,就给了些银钱让他去买糕点带去送给掌柜,这样就算他在里面耗上许久,掌柜也不会多说什么。
  除此之外,一些要用的纸张、墨锭和书籍他也会在习文书坊里买,如此下来,掌柜他们高兴还来不及。
  就这样,唐林除了在私塾里念书,就会去习文书坊里翻看了一些书,顺便再看看里面有没有关于造纸的内容,在这其中,唐林看的最多的就是历史书了,他本来还想着既然书籍、诗篇都在,那么他就根据这些来推断一下现在的年份,哪知道,朝代变了,有些名人的名字也跟着改变。
  本来唐林看到熟悉的诗篇,可作诗的人名却不对,还以为有人跟他一样,结果看到很多书籍、文章都有差不多的情况,而且年份相差甚远的时候,唐林才明白过来,历史改变,有些人名、文章内容自然也发生变化,想要通过这来推断年份,他还没这本事,爽快的放弃这想法,只通过史书了解之前朝代发生的事,各朝代的变化等等。
  书坊里的胡掌柜看到唐林飞快的翻阅书籍,以为他又在乱翻书,本想制止,不过看他翻的动作小心,手心出汗时会注意用手绢擦拭,也就随他了。但是,他算看出来了,这唐小书生定是个读书不通的,哪有人看书是这样翻一遍就好了的。
  想起昨日听到的消息,胡掌柜就对唐林说:“唐小书生,昨日我去县里听说县里的妙笔书斋里有工匠方面的书,要不,你去看看?”
  唐林听后,将书本放回到书架上,走到了胡掌柜的身边,道谢:“多谢胡掌柜提醒,那我下次就去县里看看,我还没去过县里呢!”
  “那唐小书生是得去县里走上一趟,可比我们小镇热闹多了。”胡掌柜看到唐林的眼睛都亮了,这才想起他还是个六岁孩童,怕是还没有去过县城。
  之后,唐林在书坊里呆到下午,买了一只稍好些的笔还有一刀纸后,唐林的小舅舅就来接他回家了,李阳把自家侄子抱到牛车上,驾着车往小河村赶,想到侄子最近常去镇上,就对他说:“林子,再过半月就要开春了,舅舅恐怕没时间再带你来镇上,你下次要买什么书得尽快买好,不然只能等春耕后才能再来镇上了!”
  年后,需要盘炕的人家少,会盘炕的人多后,李阳也就不再去帮人盘炕了。自从知道休沐日外甥要去镇上的书坊寻书后,李阳就会在那天驾车到小河村去接人,再在村里载一部分人去镇上,这样来回,每日也能赚几个钱,到了下午最后一趟,顺带把外甥带回去,可现在马上要春耕了,这牛要派上大用处,自然载不了人。
  唐林最近因为寻书,都把春耕的事情都忘记了,虽然不知道小河村离泽山县多远,但想一想也知道定是比小河村到双山镇的距离要远的,下次休沐日是在10日后,之后就是春耕了,那天一定得到县里去,不然就得等好几个月才可以过去。
  想到这,唐林对他小舅舅说:“小舅舅,我在镇子上的书坊里没找到我想要看的书,听胡掌柜说,县里的书铺更齐全些,舅舅,你下次能带我去吗?”
  李阳算了一下时间,说:“当然可以,不过从小河村离泽山县比较远,就算驾牛车也要一个时辰,我们只能快去快回。”
  “谢谢舅舅,我就是去书铺找本书,呆一个时辰,然后就回来。”唐林坐在李阳旁边,向其保证道。
  “也不用这么急,到时候舅舅陪你在县城里走一走,我们林子还没去逛过县城呢!”李阳想起唐林打出生以来都没去过县城,想着反正都去了,就带着外甥去县城里逛一逛。
  听到小舅舅这么说,唐林十分感兴趣,问了小舅舅一路关于县城的事情,打算先去书店一趟,然后直接去热闹的地方瞧瞧。
  晚上,唐大海知道了这事后并没有说什么,只说去走走也不错,而老大夫妇则有些不忿,自家儿子明明比唐林大一些,可之前唐林能去镇上,木头却只能待着家里,现在唐林都要去县里了,都是一样的孙子,就因为书读的不够好,有了这么大的区别,唐石就想晚上跟老爷子说一说,让木头也跟着去。
  十日过去,李阳一大早就来接外甥了,虽然那天晚上唐石去跟唐大海提了,可唐大海一口就回绝了,李阳是唐林的舅舅,他想带外甥去县里,谁都说不了什么,木头跟去像什么话呀!
  到县城后,李阳找人问了妙笔书斋的位置,把唐林送到书斋后,就想到县城的其他地方去看一看,逛一逛,毕竟,他也很少有机会来县城。
  进了书斋后,唐林发现县城里的书斋明显和镇上不一样,除了环境更好,书本更多外,还多了几分人气,有很多书生在里面挑选、翻阅书籍,再往里一些的地方似乎还有书生在里面抄书,因为屏风的遮挡,唐林看得并不清楚。
  因时间关系,唐林想要速战速决,看到一个比较清闲的伙计后,就过去问他:“这位小哥,我想问下店里有没有关于匠艺方面的书籍?”
  申二看到一个小童来找自己问书,还有几分新奇,可是听到他问的是关于匠艺的书籍,就失了兴趣,带着他走到一堆旧书之中,说:“关于匠艺方面的书本都在这里了,平时都没人来看,小孩儿,你要是真想读书,还是读《三字经》这类的书好,而这些,也就一些工匠会去看,不过工匠们都不识字,几年下来,都没人问。”
  说完,申二就走了,唐林看着这些书,心里感慨万分,虽知道古代的工匠地位低,可万万没想到关于匠艺的书籍竟会被这样对待,也难怪几千年后有些匠艺会消失,若是以后有机会,定要多多收集这些书,多印刷几本,这样传下去的几率也能大上一些。
  唐林一本本的翻找着,终于在最底下,找到了关于造纸的书,这书是关于文房四宝的,里面有笔谱、墨谱、纸谱、砚谱四类,造纸的方法就在纸谱里面,虽然过程并不是很详细,但对于唐林来说也够了,他以前亲眼看过别人造纸,也听过造纸的流程,可比这书上要详细的多,找这本书,也不过是为了以后他人问起,有个说法而已。
  虽然,找到了书,但唐林并不打算买,也不白看,他算过爷爷给他的钱,够买一本好一点的字帖,至于四书,他打算在镇上的习文书坊抄录一套,虽然要给些银钱费些纸墨,抄的时候也要费心,不能错一字,但也比直接买要实惠些,一套四书,全部买下来要3两银子,这开销不用二婶说,唐林自己也有些肉疼。
  最重要的是,字好看、端正了,以后可以去习文书坊里抄书赚钱,不算书坊不收,还有妙笔书斋呢,里面是有这个业务的,日后自己肯定会来县城里,这样也有个营生,赚几个钱。所以,唐林下定了决心,趁现在,好好练字。
  唐林身上有爷爷给的1两银子,爹爹也给了500文,他挑的认真,虽然都是楷书,但风格各有不同,以前读书时,唐林学的是欧体,他打算继续学下去,等欧体练出火候,再换另一种字体练习。
  唐林看的仔细,他会不自觉的把手里的字帖和以前练的字帖进行对比,终于挑好了,这一本字帖,让他的身上只剩下了300文,他把钱都藏好,在书斋里看书等小舅舅来接他。
  另一边,李阳离开了书斋后,就去了县城里的集市,里面摆着各种摊子,突然听到旁边有人说买牛,李阳眼睛一亮,这一年因为帮人盘炕,家里赚了一笔,自家爹正好想要再买一头小牛犊,长大后可以接替现在这头老牛。
  南方耕牛难买,真的可谓是一牛难求。
  往往他们得到卖牛的消息后赶过来,牛早就被人抢买光了,没想到现在误打误撞听到了消息,李阳立马就去人群里打听,原来是这次卖牲畜的商队跟衙门有些关系,在衙门那儿请人张贴了告示。
  一听到这消息,李阳就跑到书斋去找外甥,想带着外甥去县衙门口看一看,是不是真的有卖牲畜的商队过来,看看一头牛要多少钱,也好回家拿钱,尽早来买牛。
 
 
第17章 
  唐林在妙笔书斋里发现一本他感兴趣的书,正当他看的起劲的时候,店里伙计申二过来,说是有人在外面找他。
  往外一看,正好看到自己的小舅舅在门口向他招手,他把书本放回去,又去柜台把买好的字帖拿上,跟小二哥告辞离去。
  “小舅舅,我已经找到我想要的书,我们现在要回去了吗?”唐林走到李阳旁边,向他问道。
  “林子,我们等会儿再走,得先去个地方,刚刚舅舅在集市里听到过段时间有商队来卖牛,告示就在县衙门口那里,我们快去看看,要是真的,我们就赶紧回去,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提早准备起来。”李阳一把抱起外甥,向县衙走去。
  唐林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高兴不已,有一头牛,以后去镇上、去其它地方都会方便很多。
  年前,唐林向爷爷旁敲侧击过买牛的事情,只可惜虽然有了银子,但附近并没有卖牛的人家,爷爷也没有办法,只能逢人就打听一番,没想到现在居然听到有商队来卖牛的消息。
  走到县衙门口,告示牌前面已经没有多少人了,李阳抱着唐林,让唐林看告示。
  唐林第一眼看到的是今年发布的政策,上面说因为册封了太子的缘故,今年夏税减去了三成,看到夏税,唐林大体知道了现在宁朝实行的是两税法,就是每年要收两次税,夏税和秋税,以前唐林虽然知道要交税,但没有直接看告示来的清楚。
  之前县志里有说,每次税收,泽山县要交近万两银子,要是减三成,按户分摊,每一户地税要出5两,户税也要4两,唐林算了一下,如果不减赋税的话,一年唐家就要交税24两,怪不得明明家里有十几亩地,一年只能存下二三两!
  看完赋税后,唐林看到了最下面的一张告示,是说别地的商队将在三日后到泽山县集市,想要买牛羊牲畜的百姓可以提前准备好,上面还把价格也写好了,一头母牛四两,一头公牛三两五百文,小牛犊二两五百文。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