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小王爷能有什么坏心眼呢——微云烟波
时间:2021-08-30 09:12:25

  李悦又不打算造反,也没准备搞事,所以,只要抱紧上头那两位的大腿,保证那些护卫不会有异心就行了,至于他们是谁的人,其实并不重要。
  房遗则胆子不大,李悦试探着询问了他的意见之后,房遗则考虑了一下,便答应了下来。他也希望能带着妻子离开长安,毕竟,眼睁睁地看着父母还有别的亲人被处死,对于他的妻子来说是个很大的刺激,房遗则也担心留在长安,妻子会说出甚至是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来,为了一大家子的安宁,还是躲远一些为好。
 
 
第29章 
  长孙无忌做事非常果决,将李恪拿下押送到长安之后没多久,他就要求处决这次参与到谋逆大案的一干人等,李治在朝堂上做出了最后一次努力,最终也只能是赐下了毒酒和白绫,给他们一个相对体面的死法。
  李治没有继续跟长孙无忌对着干,但是他却是找了几次借口赏赐了李绩,又加恩李绩的儿孙,通过这种手段,在李绩那里得到了某种保证,然后,他就开始耐心等待起来。
  李治从来不缺乏耐心,毕竟他其实还年轻,而长孙无忌呢,年龄与李世民相当,如今已经是花甲之年了。
  李悦同样很有耐心,在长安这个地方,哪怕如今非常开放,但是很多时候,你所做的一切都会牵扯到各种利益关系,所以,李悦就算是有满肚子的想法,在长安这边也只能忍着。好在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生活总是比较舒适的。
  比如说现在,外面正在下雪,而屋子里面却是温暖如春。普通人家只能点火盆取暖,而王府用的却是空心的铜柱,这般虽然耗费的木炭很多,不过偌大的宁王府也就是李悦一个主子,庄子上之前烧的木炭余量很多,因此,即便李悦的寝殿还有书房之类的地方十二个时辰不断烧木炭也不用担心不够用。
  因此,即便知道怎么做蜂窝煤,怎么搞煤炉,也知道火炕大致应该怎么做,李悦依旧没有将王府彻底改建的意思。之前庄子上烧好的那些红砖干脆直接让庄子上自个用了,这也算是庄子上的一项产业,红砖烧起来快,对于土质的要求也不高,成本很低,所以,有点小钱的人家也能买得起。因此,在庄子上建好了几座砖房之后,附近的一些小地主就开始询问卖砖的事情了,要不是如今天寒地冻,取土不方便,庄子上的红砖生意已经红红火火开展起来了。
  之前李悦说是要制作玻璃,但是因为之前的事情,李悦暂时放缓了对于玻璃制造工艺的研究,他准备先搞钢铁。
  李悦不是什么会唾面自干的老实人,他两辈子其实都没受过什么气,这次却被长孙无忌吓得够呛,所以,他准备报复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长孙家最重要的产业就是钢铁,或者说是熟铁,长孙家掌握着一个铁矿,每年都能生产不少铁料卖给朝廷,他们家掌握的铁矿品味应该比较高,熟铁质量也很好,总之民营的铁料没一家能比得上长孙家的,也亏得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否则的话,光是这个,就不知道多少人要眼红,想要告他一个图谋不轨了。
  李悦的封地在宁州,那边其实就是后来的甘肃那边,甘肃的矿产资源可是很丰富的,就算是甘肃没有,甘肃周边不远的地方也有,所以,那边其实是个搞重工业的好地方,既然有着这样的便利,冶铁自然也很方便。李悦就算不是学冶金的,但是,土高炉之类的他还是记得一些的,后来他自个搞副业,遇到过好几个喜欢玩古代器具复原的顾客,为此他还仔细研究过《天工开物》、《齐民要术》之类的书籍,总之就算是具体的结构参数记不清楚,但回头多尝试几次也就差不多了。若是能够造出物美价廉的钢铁来,长孙家的产业自然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只要说长孙无忌巧取豪夺这种事情,那就得看李治能不能忍受长孙无忌这样的行径了。
  李悦一整个冬天都窝在自个王府里面,他回忆着自己之前看过的那些书籍,绘制了不少图纸,就等着到时候给长孙无忌一个好看。
  房遗则已经下定了决心给李悦做王府的长史,虽说正式的任命还没下来,不过李治那边已经答应下来了。一个王府的长史又不需要通过三省,李治下个中旨也就够了,等到就藩之前再下旨就行。不过,房遗则其实已经开始履行长史的职责。
  汉朝那会儿,各个藩王的封地就相当于国中之国,所以是有个国相的,但是如今嘛,藩王也就是那样了。唐初的时候还好,起码封地还算是实的,往后封地都是虚的,就是名义上有个封地,实际上你也就是只能领着个名头,得宠一点的,还能捞到封地上的一部分赋税作为收入,不得宠的啥也捞不着,封地对他们来说就是镜花水月。
  作为长史,房遗则差不多就是各种庶务一把抓了,怎么说呢,王府与当地的官府,与朝廷,与宫中的往来,几乎都要通过长史。好在长史手底下还是有些辅官的,这些辅官房遗则跟李悦商议之后,决定一部分等到了封地之后再找人,另一部分就有房遗则决定。房玄龄当年还是有些人脉的,房玄龄去世之后,绝大多数人脉都是房遗直继承了,但是从门生故吏里头挑选一些不得志难得出头的给房遗则打下手还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房遗则写了几封信,又在长安附近走访了几个人家之后,就差不多将该填补的缺都填上了。等着回头房遗则自个的任命下来了,再去吏部补一下文书就可以。
  虽说李悦年后才要就藩,但是如今就该准备起来了,别的不说,宁州那边以前又没有藩王,自然那边也没有符合规制的王府,虽说可以到了之后再大兴土木,但是在这之前,李悦总得有个住处才行。当然,按照旧例,藩王就藩,一般也会给一个当地的官职,一般会是刺史,都督之类,刚开始可以住在官邸里面,但是官邸具体是个什么情况,也得先去看一下,别到了地方之后才发现根本没法住。
  原本藩王就藩之前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但是李悦急着走人,时间非常仓促,哪怕已经给当地送去了消息,当地许多事情也是来不及做的。这就得先派人将一些大件运送过去,免得到时候仓促之间什么都找不到。
  房遗则如今干的就是这些琐碎的事情,当然,他也能沾光,先叫人过去置办产业,将自家的一些东西也顺便运送过去,等着开春之后,他也得带着家眷跟着过去上任。
  宁州那边,对于多了一个亲王并不是很上心,那边的官员多半是军方一系,虽说算不得什么骄兵悍将,但是也不是随便什么人他们都看得上的。一个被长孙无忌吓破了胆的小娃娃,他们自然不会放在眼里,随着一大堆的东西运到宁州,他们愈发觉得李悦是个被娇惯坏了的娃娃,对他能在宁州多长时间表示怀疑,别才几个月就哭着喊着要回长安,甚至有人还暗中开了赌局,赌这位宁王殿下能撑多久。
 
 
第30章 
  今年皇家死的人实在是比较多,这个新年的气氛就有些古怪,别的不说,那些回京的藩王一个个就都比较紧张。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便是这个意思。李世民开了个篡位的头,李唐后来的皇位更迭多半就充满了血腥。而如今呢,宗室莫须有的谋反都要直接处置,其他人自然是兔死狐悲,另外也得想办法给自己增加一个护身符。
  想着之前的案子是被长孙无忌砸成了铁案,加上朝堂上如今的风向,大家都明白长孙无忌绝对是个关键人物了。因此,过年期间,长孙无忌的太尉府上简直是车水马龙,门槛都要被踩平了。
  李悦才懒得去捧长孙无忌的臭脚,等回头他那边将优质的钢铁炼制出来,长孙无忌迟早还得惦记上他,所以,还是省省吧!
  想着李悦就要就藩,还有之前等于是白送给李治的两个财源,别的不说,光是过年的时候,霜糖和冰糖就卖得红红火火,叫李治大赚了一笔,武昭仪也跟着多出了一大笔的脂粉钱,在李治私心里面看来,这算得上是儿子给的孝敬,所以这般一想,那也就不显得亏心了。不过,趁着过年的机会,李治还是大手笔地给了李悦大把的赏赐,大家也只觉得李治是想着对外表示自己不是那等无情的人,对兄弟还是很好的。何况,李治给的赏赐都是从內帑里面出的,又不走国库,所以,朝臣对此根本不在意,倒是其他几个李治的亲兄弟酸溜溜的,咱们也是兄弟啊,结果你就惦记着最小的一个,其他的都不管啦!
  李治才懒得解释,做皇帝的,要是一点私事都要跟人解释,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原本李悦是想要开过春就走,但是,武昭仪算一算,二月底就要生了,与其等到了封地还要打听生的是男是女,还不如等生下来再走。
  武昭仪生了一个皇子,李治惊喜非常,他其实不缺儿子,但是嘛,自己心爱的人生的儿子总归是不同的。皇子才生下来没几天,还不知道能不能站得住呢,李治就大笔一挥,给这个儿子取名叫做李弘。
  李弘这个名字听起来没啥,但是架不住几百年前就有一条谶语,叫做“老君当治,李弘当出”,意思就是天下大治的时候,老君就会化身李弘出世!联系到这个谶语上,这个名字的意义就非常不一般了。
  总之,李治这个名字才取了,前朝暂时还没什么动静,后宫就开始暗流汹涌起来。
  王皇后头一个气得要死,跟李弘这个名字比起来,如今这个太子李忠简直就像是捡来的。当然,李忠的名字一般也是可以理解的,说白了,他就是一个宫人所出,就算是庶长子,李治对他本来也没太多的期待之情。但是其他儿子呢,居然也就顺着这个思路开始取名了,像是次子就叫做李孝,第三子叫做李礼,第四子是萧淑妃所出的李素节,但是素节其实是他的字,就像是李礼同样字上金一样,只是因为这个名字说起来有点拗口,所以干脆就以上金称呼。而李素节本名其实是李廉,按照这个逻辑的话,李弘的名字应该会是李仁,李义,李信之类的。
  结果李治来了个大招,给李弘取了这样一个意义不凡的名字,王皇后不跳脚才怪呢!她开始的时候,是想要试探着将李弘记在自己名下,毕竟作为皇后,皇子皇女名义上都是她的孩子,而武昭仪出身毕竟有些问题,所以,她的孩子记在王皇后名下,对于孩子来说也很好。
  问题是,武昭仪哪里是会给别人做嫁衣的人,李治也不答应啊,李忠记在王皇后名下他可以容忍,但是其他的就不行了!因此,李治只是表示,为了不动摇李忠这个太子的位置,这事还是作罢吧!
  王皇后这时候才恍然大悟,自个将武氏接进宫里完全是引狼入室,这位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李悦对李弘这个名字可没那么深的印象,他对于历史了解实在是太少了,唐朝的皇帝,他除了知道一个李渊,李世民,李治还有后来的李隆基之外,别的就没有了,倒是后世有个什么六位帝皇丸的说法,但是具体说的是谁,他也记不清楚,所以,李弘是什么人,将来会是什么样子,李悦是半点也不清楚,自然他也不会以瞻仰历史名人的眼神去看待这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婴儿。李悦之前就做了两手准备,这会儿自然是将祝贺皇子出生的贺礼拿了出去,敬献了上去,然后又得了武昭仪丰厚的回赐,这才启程往宁州而去。
  这会儿已经入春了,虽说早晚温差很大,不过对于李悦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他的马车布置得非常舒服,早晚窝在马车里面,中午暖和的时候可以出来骑骑马。临行的时候,李治赏赐了李悦一匹小马,据说还是李世民当年爱马的后代,虽说还小,但是看起来就有了些许神俊,颇为机灵。
  这匹小马通体枣红,唯有四蹄雪白,李悦按照此时的命名规则,便叫它踏雪,踏雪虽说也是出身名门,但是在御马监却是经过很好的教导,颇为温顺,李悦瞧着踏雪还小,每天也只是骑一会儿,平常的时候,踏雪也就是跟着车队慢慢溜达。
  这倒是教护送队伍里面几个护卫颇为可惜,这等好马在他们看来就应该驰骋疆场,而不是陪着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娃娃玩过家家的游戏。大唐武风颇盛,极重军功,崇尚的是好男儿就该从军入伍,马上得功名,或者说,对于寒门来说,军功才是最好的出路,毕竟,世家的影响力在军中很有限。
  可惜的是,等着立功封侯的人多着呢,他们这些人想要出头也没那么容易。而给李悦做护卫,总归比在京中或者是跟着其他那些藩王去别的地方机会大的多。
  李悦对于这些人的心思还是有些了解的,不过很多事情他也做不了主,而且,一将功成万骨枯,若是能通过别的渠道达成目的,也没必要非打仗不可。
  不管怎么说,一路上晃晃悠悠,半个月后,宁州还是到了。
 
 
第31章 
  见过了宁州这边的官员之后,李悦看似正常,心里头却有些嘀咕。
  宁州算是比较偏远的地方了,但是听一听这些主官的姓氏,就差不多能猜出他们的来路了,姓崔的,姓李的,姓裴的,嗯,还有个姓程的,是卢国公的族侄。李悦现在很能理解,为什么后来武则天会大开杀戒,麻蛋,下面像样一点的官职都被那些世家的人占完了,出身一般的只能给这些人做辅官,甚至是那些杂官。武则天为了地位稳固,不干掉这些人才怪。
  这些人对李悦也就是表面上的恭敬,若是李悦再大一点,或许还没什么,但李悦这点年纪,轻视他是难免的事情。李悦也没指望自己有什么王霸之气,能让人一见之下,就直接俯身下拜,他只需要这些人不要掣肘自己就好,另外就是,这些人就算是有个好姓氏,也不过就是那几个家族的旁支族人,自然也不值当李悦分享利益。甚至,李悦最好别跟那些世家掺和在一起,就算不能明目张胆地划清界限,最好也离他们远一点。
  不过,就算是宁王,想要在宁州这地方做成什么事,官府也是绕不过去的,毕竟,宁州说是他的封地食邑,但是并不是他的封国,他能做主的地方很有限,所以,许多事情就需要官府的配合。
  为了坑长孙无忌一把,李悦要冶铁,但是冶铁也不能说干就干,毕竟,宁州距离突厥,吐谷浑都不算特别远,冶炼出来的钢铁万一落到他们手里,岂不是糟糕。到时候长孙无忌倒打一耙,说李悦勾结外族,企图祸乱中原,那可就百口莫辩了。所以,李悦得找个由头。
  李悦在路上就想好了由头,那就是马蹄铁。这时候什么高桥马鞍,什么双边马镫早就有了,但是马蹄铁嘛,中原暂时还没有,一方面是冶炼技术还有产量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暂时还没有人想到这一点。
  马蹄铁的意义其实很重大,中原适合养马的地方并不多,主要集中在河套地区,这边还有大片的草场,民间养马不仅不成规模,而且养出来的多半也只能作为挽马,不能作为战马使用。大唐一直保持着相当编制的骑兵,而骑兵每一次出战,战马的损耗都是一个大问题,那种相对平坦的地方还好,到了戈壁之类的地方,就很容易伤到马蹄,马蹄若是受损严重,想要恢复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一般情况下,马蹄受损的战马是不能再上战场了,这是对骑兵性命的不负责任。即便没有遇到那等极为粗粝的地面,但是,常年累月地奔跑也会损伤马蹄。因此,战马普遍服役时间不会很长,马蹄磨损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只能退出作战序列,作为挽马使用。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