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是个很有责任心的,毕竟,他懂事之后就是太子了,一直以来将作一个好太子,成为一个未来的好皇帝作为目标,可惜的是,他是真的运气不好,明明小时候一点都没出现生病的迹象,结果都做了十几年太子了,突然就发了病,而且还不是什么简单的病,别说是生在这个时代,放在后世,那真的是一个不小心,就会猝死的。也亏得孙思邈医术不错,另外就是这个时代生活节奏比较慢,李治和武后不管是出于什么缘故,又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不至于有什么压力,因此才能顺顺利利地活了下来。但是很多时候,人是争不过命的,这一次,他自觉自己时日无多,因此,便打算在死之前先将该交代的事情都交代了。
太子妃杨氏也算是武后的娘家人,但是她嫁过来之后也没真的过多长时间好日子,李弘身体不好,一直需要修生养息,跟太子妃之间的亲密接触其实并不算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子妃自然一直没能生下一儿半女,让她难得有个依靠,李弘对她也颇为愧疚,琢磨着等着以后自家兄弟有了多的子嗣,不如挑一个过继给自己,让杨氏抚养,也免得杨氏老无所依。要不是自己是太子,守寡的太子妃也不好再嫁,李弘甚至是情愿放太子妃归家,让她再嫁的。
除了杨氏之外,李弘也没别的什么女人,最值得他关心的也就是这个太子的位置要托付出去了,他看中的自然也是李贤,因此,他便开始三五不时地将李贤叫过来,将自己手里的一些资源交托到李贤手里,并且将自己做太子多年的心得也一一告知。
李弘自然是好心,毕竟,李贤从小就是作为一个普通皇子长大的,小时候身边伴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比不上自己,等到不再继续读书了之后,跟原本这些伴读往来也少了许多,而且,作为潞王,李贤也没多少能干的属官,而这年头的东宫,就是个小朝廷,哪怕这个小朝廷其实很多事情只有建议权没有处置权,但是该知道的东西还是要知道的。为了防止李贤日后手忙脚乱,李弘如今就开始手把手教导起来。
这让李贤压力很大,一方面他想要逃离京城,去一个能自己当家做主的地方,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接过这个担子,尤其,李弘对他给予厚望,这也让李贤难以推辞。当然,若是真的能够有朝一日君临天下,李贤还是愿意的,只不过,李贤很容易就将自己对标了汉惠帝,比起,自家亲妈这个手段乃至性情,都跟那位吕后非常相似。当然,吕后的婚姻是不幸的,武后起码到目前为止,在跟李治的婚姻之中虽说夹杂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但是整体来说,帝后之间的感情还是比较和谐的,要不然的话,李治要是真翻脸,他们这些武后所出的皇子也没好日子过。想想吕后当政的时候,惠帝过的什么苦逼日子,李贤就觉得自己前途无亮。
李弘显然也明白这一点,不过,他其实没有真的承受过武后的多少压力,毕竟,李弘这个身体情况实在是不容许,因此,他只是让李贤忍耐一番,别的不说,刘盈即位的时候不过是十六七岁,还没有成婚,这才让吕后抓住机会,给刘盈安排了自个外孙女做皇后,直接将刘盈和张嫣都坑了。而李贤自个这个时候都已经成婚了,妻子裴氏已经给李贤生下了一个儿子,所以,日后李贤若是能够登基,那么,武后干政就没有多少法理基础了。因为一个成年的皇帝,并不需要一个摄政太后。何况,裴家也不是什么好惹的,闻喜裴氏这么多年来人才辈出,在朝堂上还是有影响力的,李贤到时候完全可以用后族来压制太后。
在李弘的劝说下,李贤也乐观了一些,觉得的确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就是,他琢磨着,自己登基的时候要不要让太后摄政,还得看自家阿耶的意思,李治要是觉得自己这个儿子嘴上没毛办事不牢,那么,与其让朝政落在类似于长孙无忌这种权臣手里,还不如让自家亲亲媳妇摄政呢,毕竟,就算是太后摄政,最后肉还是烂在锅里,不会落到其他人手上。因此,李贤琢磨着,自己还需要表现得靠谱一点,起码得让自家阿耶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个皇帝,不需要上头再多出一个指手画脚的太后。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李贤在李弘那里学习愈发认真起来。
武后什么人,自然是意识到了自家儿子到底是个什么打算,不过,她也不动声色,只是冷眼旁观,甚至,还主动让李贤参与到了一些事务的处置之中,一时间,倒是让李贤有些被迷惑了。
而泉州那边,李旦在泉州待了大半个月之后,终于依依不舍地准备回去了。在泉州,他体会到了以前几乎从来没有享受过的自由,无论是在长安,还是在洛阳,李旦一直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帝后二人的眼皮子底下,这让他觉得憋闷,而见识到泉州这边的情况之后,李旦顿时就觉得就藩真的是个很好的主意。李旦不像李贤那么贪心,也想要开府建牙,他觉得自己也没这个本事,所以和之前那些亲王一样,搞一州之地作为封地,再有个万户左右的食邑也就行了,作为藩王,在封地上还是有许多特权的,李旦也没什么欺男霸女,滥用民力的心思,不过,在封地上干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说唱唱歌,跳跳舞,玩点艺术什么的,还是没问题的。
因此,李旦已经做好了打算,回到洛阳之后,就向帝后二人请求就藩,对于大臣来说,有野心的自然觉得是中枢好,距离权力中心越近,自然也就越有前程。而在地方上,消息不灵通,可能自己还没意识到怎么回事呢,就被人穿小鞋了。要是在什么繁华之地还好,摊上什么穷山恶水,那说不定真的要一年不如一年。而作为皇子,其实反而不觉得如此,往往小的时候觉得中枢繁华,等到大一点之后,那真的是憋屈啊。毕竟,在皇帝眼皮子底下,那真的是做什么事情都得小心三分,不光是皇帝盯着你,还有那些御史言官也会盯着你,拿着放大镜挑你的错误,然后以此扬名。
李旦跟李显小时候就属于那种被老师经常告状的问题学生,不上学之后,同样也是那种经常会被御史言官拿来刷政绩的工具人,李显是个脸皮厚的,对此从来不在意,李旦却觉得不爽,偏偏他又拿这些人没什么办法。只要躺平了,他们就没法拿我刷政绩,所以,我还是老老实实就藩吧,起码在封地上,只要自己没闹得天怒人怨,那么,就算是偶尔有什么出格的地方,地方官员也只会睁只眼闭只眼给自己打掩护,免得影响自己的前程。
李旦带着满心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盼走了,李悦却愈发感受到了风雨欲来的气息。
果不其然,李旦走了还不到二十天,估计李旦自个也就是刚刚返回洛阳没几日,李弘就薨逝了。
虽说对于李弘的死,大家都有心理准备,但是事情真的发生之后,无论是李治,还是武后,其实都很伤心。李治是真的对这个儿子给予厚望,如今前些年的教导还有期待可谓是都打了水漂,这让李治简直是难以接受,他执意要追封这个太子儿子做皇帝,群臣被这番骚操作弄得目瞪口呆。自古以来,做皇帝的都是追封上头的长辈做皇帝,比如说,李渊做了皇帝之后,将老李家往上五代祖宗都封了皇帝,武后登基之后,也追封了武士彟,嘉靖皇帝以小宗继大宗,为了跟朝臣作对,或者说是树立自己的威严,也是硬顶着朝堂的压力,一定要追封自家生父做皇帝。同样搞出了这一套的还有宋英宗赵宗实,总之,大家要追封,都是封自个的父辈乃至祖辈,谁家来追封自家儿子啊!结果李治是什么人,他当年能顶着压力,先是纳了武后入宫,然后让她一直坐到了皇后的位置,可见这人其实是不讲什么规矩的。
因此,李治这边坚持,武后也不在意这个,毕竟这也是自己儿子,也跟着赞同,朝堂上群臣就算是有什么想法,也没法说。尤其,朝堂上好多臣子其实是受过李弘的恩惠的,李弘脾气好,性子仁厚,一些大臣犯了什么过错,李弘这边私底下帮忙说几句话,说不定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去否决人家的死后恩荣,岂不是恩将仇报。何况,帝后二人死了精心培育多年的爱子已经够伤心了,你居然在这个时候给他们泼冷水,不要命了!
因此,李弘赫然被追封为孝敬皇帝,以天子之礼下葬,为此,李治甚至从原本为自己修建乾陵的工匠中抽调了大批的匠人,给李弘修建恭陵。
“咱们加快速度吧!”站在甲板上,李悦带着一点愁绪看着前方,叹道。
第126章
李弘薨逝之后不久,李贤就被正式册封为太子,入主东宫。
李治之前身体就不好,李弘刚没的那阵子,硬提着一口气,等着李贤册封了太子之后,他这口气就泄了,风疾再度发作,又躺下了,视力严重下降,几乎已经到了看不见的地步。以至于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朝臣们在朝堂上也只能看见武后,李治很少露面。武后对此很是兴奋,权力对于她来说简直是最好的药,李治身体不好,她大权独掌,这么多年来辅政的经验也让她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游刃有余,事情也都办得非常漂亮,很多人就意识到,实际上这个朝堂上,有皇帝跟没皇帝没什么区别,李治性子有的时候显得有些优柔寡断,而武后却是个雷厉风行的,做事有的时候比李治痛快多了。这难免让一部分大臣心中有些不舒服,李治身体不行,逼着李治出来主持朝政几乎就跟逼着李治去死一样了,所以,这些人很自然地就找上了李贤,谁让李贤是太子呢?
史书上本来就有女主临朝的先例,像是汉朝那会儿,长乐宫的态度很多时候比未央宫的还重要一些,尤其到了东汉的时候,太后借助于外戚临朝是正常操作,是个太后就想要过一把摄政的瘾。而到了南北朝的时候,南朝也就罢了,北朝同样出过不少厉害的太后。前鉴未远,若是武后是个蠢的也就是了,偏偏武后非常精明强干,这对于下面许多大臣来说,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李贤同样缺少决断,他很快就被人左一言右一语地架高了,加上他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家亲妈管太多了,做皇后如同长孙皇后一样不行吗?政事可以管,劝谏几句,出点无伤大雅的小主意就行,内外命妇那么多事情,外朝的事情就不需要做皇后的太操心了。
“李贤这小子要倒霉了!”李弘死了,李悦作为宗室,自然也是要进京吊丧的,李治身体不好,不知道出于什么缘故,武后也没有批准他返回封地的意思,李悦不得不暂时在洛阳滞留了下来。他在朝堂上并没有实际的职位,所以平时也不上朝,但是他消息却很灵通,毕竟,他那么多的合作伙伴都在朝堂上呢,李贤刚刚入主东宫,哪怕之前李弘已经为他铺好了路,但是毕竟还没有完全磨合,或者说,就算是李弘那时候,东宫也算不得铁桶一块,毕竟,李弘身体不好的事情知道的人很多,大家对李弘都不怎么看好,自然早早就要另谋新路,不仅是投靠新主,也是要勾连朝臣,确保新太子出现之后,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胁。
因此,李贤东宫被一帮臣子几乎踏破了门槛,甚至他们在东宫的一些话语都暗地里头被传递了出来,李悦自然听说了不少。
“他如今立足尚且不稳,就被硬生生架到了火上,天后如今刚刚尝到了独掌大权的甜头,他就要窜出来夺权,天后能高兴才怪!”李悦没什么形象地盘膝坐在塌上,手里捧着一杯杏仁酪,慢悠悠地喝着。
一边明珠歪着脑袋,说道:“天后不是太子的阿母吗?”
李悦看着明珠,微微一笑,说道:“对于天后来说,儿子有好几个,但是,权力却只有这么多!没了权力,天后就只是一个普通的皇后,处处受制,所以,她宁可委屈儿子,也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力!”
冬至年纪也不算小了,他因为爱吃,长得有些胖,容易出汗,所以不怎么爱动,这会儿就学着李悦盘坐在那里,手里还抓着一把阿月浑子自个剥着吃,他将果仁嚼碎了咽了下去,然后才不以为然地说道:“那太子就退一步就是了,横竖以后都是他的,干什么如今就要跟天后对着干呢?”
李悦摸了摸冬至的头,点了点头。这小子虽说有的时候显得有些惫懒,但是,却并不是什么愚钝的人,相反,在有些方面,他还比较敏锐。没错,太子这个职位,实际上是这个世界最难做的职位,李贤运气好摊上的是李治这么个亲爹,但是运气不好,摊上的却是武后这么个亲妈。武后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这位真要是狠下心来,没什么是她不能放弃的。作为太子,面对一个权欲极强的长辈,需要做的其实是韬光养晦,甚至是装傻,只需要用“孝顺”来武装自己就行了,因为历朝历代,孝顺都是没错的,尤其,作为太子,只要表现得孝顺,那就能说是忠孝俱全,有着这样的品质,那就是一道有力的护身符。像是李治自个,就是靠着这个上位的,结果轮到他儿子,抄作业都不会。
偏偏李贤根本没有看透这一点,他在朝臣的煽动下,下意识地就将武后当做了自己的敌人。武后是什么人,她能忍得了这个?
冬至嘀咕了起来:“阿耶,我们还是回泉州吧,这边的人一点都不好玩!”冬至早就习惯了闽越的生活,对他来说,中原虽说气候还算舒适,但是其他地方都不合他的心意。在李悦的地盘上,冬至就算是懒得多动,但是绝大多数时候,他都能通行无阻,而洛阳这边,却总是让他觉得有些沉闷,其他人说话也总是语焉不详,暗含深意,还有人总是用一种考量的眼神看着他,这让他很不舒服。
冬至虽说如今已经懂得不少东西了,但是,他依旧还是个孩子,所以,对于许多事情,他也只能是不满,却没有任何办法,所以,他只能是希望早点回去,他真不喜欢面对那些讨厌的人。
李悦见冬至一副气鼓鼓的模样,不由又是一笑,这次杨瑶并没有跟着过来,她之前刚刚又产下一子,就算是已经出了月子,也不适合就这么跑出来,所以,杨瑶就留在泉州主持大局。
李悦也想要回去,他是真不想掺和到武后跟李贤的政治斗争之中,事实上,看到这一点的不仅是李悦,还有其他人。
太平公主如今可不是什么傻白甜,虽说已经到了春心萌动的年纪,不过,她如今更多地还是希望能够干出点事情来。不过也仅仅就是如此,她就是有点事业心,并没有多少权欲心,另外就是,她作为最小的妹妹,从小是被上面的兄长娇惯的对象,自然对上面的兄长也有很深的感情,因此,在意识到李贤会跟武后产生冲突之后,她就准备找人帮忙出主意了。
太平公主其实真正能交心的人很少,像是李显李旦,对武后的惧怕都是在骨子里的,指望着他们,大概只会让李贤忍着,当然,这其实是个好主意,只是李贤未必会同意就是了。
太平公主可不是这个忍气吞声的性子,思来想去,她就跑过来找明珠了。
明珠听到太平公主的话,简直是目瞪口呆,你家的家务事,我阿耶都不想掺和,结果你居然想要将我牵扯进去,还是不是好姐妹了!不过,瞧着太平公主一副殷切的模样,她也只能将自己在李悦那里听到的一些话改头换面说给太平公主听:“太子一方面是人臣,一方面又是人子,为人臣者,自该忠心为主,为人子者,更要表以孝心,所以,太子只需要好好孝顺两位圣人就行了,其他的事情,本来就没那个必要!”
太平公主见明珠这般言语,自然明白这大概是李悦的想法,她沉思了一番,点了点头,说道:“似乎的确是这样,我这就去东宫!”说着,她便风风火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