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考试(女穿男)——晚上晒太阳
时间:2021-10-30 09:14:54

 
 
第53章 、婚嫁
  烟娘熳娘出嫁, 也没帮到她们弟弟煊郎什么,索性她已经看开,煊郎以后指望着他三叔, 她自觉比着大姑子二姑子的嫁妆好声好气地把她们打发出去已经很好。
  一个人陪嫁十五两现银,再加上那些现打的家具,哪样不要钱?
  加起来大几十两银子, 都够买好几亩的上等田了, 十里八乡哪家嫁女儿没进银子反倒倒贴这许多?
  她家也就是靠着地里的出息度日, 可不敢和二叔那房比,自己这样的想法多正常, 可是家里的人都反对她,这些天她在家反倒里外不是人起来, 她心里觉得委屈, 儿子一回来她就跟他哭诉。
  小张氏道:“十五两银子顶天了, 娘以前出嫁你外祖母一两银子都没给我, 我这样的还对你姐姐们不好?”
  煊郎跟着他三叔去了府城开阔了眼界, 很不爱为了家里这一亩三分地伤了和姐妹们的感情。
  且他性格像他爹,最是厚道, 自小被他爹教育要保护姐姐们。
  这次他从府城回来,给他两个姐姐一人买了一支银簪子, 他的银两不多,其他的都买了府城的糕点回来全家一起吃。
  正是欢欢喜喜的时候, 却听他娘抱怨给姐姐们的嫁妆太多,板着脸道:“娘,你那都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多给些陪嫁以后姐姐们进了婆家也能挺直了腰杆,何必为了那些银子和姐姐们离了心,你都说了外祖母没给你陪嫁银, 你看现在都过去几十年了你不还怨着外祖家?”
  小张氏简直被这个儿子给气死,她这么做都是为了谁,以后剩下的那些银两不还是留给他的?这孩子怎么就没有随自己机灵点,倒是跟他爹一个脾性,榆木脑袋。
  烟娘熳娘这半年都在家绣嫁妆,很少出门了,如今她们就要出嫁,煊弟和小叔叔回来,她们自然很高兴,又带着即将嫁人的忐忑。
  老姜家嫁女儿,基本上十里八乡沾亲带故的人都来捧场了,那可不得来吗?
  眼看着他们这一户发达了,只盼着在他家面前露个脸,以后遇到了困难好有个求助的地方。
  烟娘熳娘的婚礼前后脚差了几天,烟娘作为大姐自然先出嫁了,那杨小夫子也是个读书人的请来一起迎亲的也是肚子里有几分墨水的人,催妆诗还是能做做的。
  只是今儿来的宾客也有一大半大字不识,这项目对他们来说是听得云里雾里。
  不过那传统的棒打新郎却是没有少的,一时好不热闹,他们老姜家这边亲近又未出嫁的女郎却是少的。
  唯一同辈隔房的烁娘才三四岁,担不起这个大责,只好请了同族里的姑娘来帮忙。
  还有就是小张氏娘家那边她大堂哥家的圆娘,只比煊郎小了一岁。
  等到外面笑闹够了,杨小夫子还有跟他一起来迎亲的郎君们把红包都给发完了,方才算通关,接下来就要由着家里的兄弟把新娘子背出去。
  煊郎也才十三,小张氏怕他背不动他姐姐,不让他背,再说让三郎背,更显得三郎和烟娘关系好,让男方以后若是想欺负烟娘,要好好想想。
  姜榆自然不会拒绝这个活计,她自然希望两个小跟班以后能够幸福安康,不要再有二姐的遭遇。
  外头传来催他们出去的声音,姜榆把烟娘背在身上,虽然他们同龄,但是如今两个小跟班都要嫁人了。
  男女的悬殊也体现了出来,姜瑜还在长高,她现在在同龄人中不算矮的,但是跟小钱他们站在一起还是矮了半个头。不过比之烟娘熳娘,还要高她们半个头,背起烟娘也不算很吃力。
  想来大侄女这会子正紧张着呢,姜榆低声对着烟娘道:“大侄女儿,以后出嫁了若是在夫家有了什么不开心的事,定要写信给三叔,三叔一定不叫你们受委屈,受了委屈可别往肚子里吞,咱家可不是那种受气包,你们可是我的小跟班,不能叫旁人欺负了去。”
  烟娘本来很紧张,迎接她的是陌生的新家,她怎么能不忐忑呢。
  如今听到三叔说什么小跟班,就想起三叔小时候说要带着她和熳娘制霸姜家村,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我知道了,三叔你都说了好多回了,你送给我的陪嫁我很喜欢,那些书以后我一定好好存着,那个胭脂我也会好好用的…”
  姜榆又道:“以后出嫁了自然要以你自己的小家为主,若是旁人求你办不好办的事,你只管推脱就是了。”
  烟娘这下没回答了,姜榆只觉得脖子间有水滴划落,过了好一会儿才听到一声含着鼻音的声音:“晓得了…”
  她本来出嫁前还叫她娘给伤了心,小时候她就觉得她娘偏疼煊弟,但是自己和熳娘也是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啊。
  这回嫁妆的事,她自然是听家里长辈的,只是全家都同意了二十两银子的陪嫁,她娘还闹了几天。
  烟娘倒不是非要争那五两银子,只是全家都知道让她和熳娘多带些陪嫁以后去了婆家好挺直腰杆过日子,她娘却指桑骂槐了几日…
  她的其他家人都很好,家里给了她二十两的陪嫁,带家具带被子衣服首饰…
  她二叔添了一套金首饰,她二叔公家添妆了十两银子,她三叔给了她和熳娘一人一小箱的书,还有一整套的胭脂水粉,煊弟给了她们一人一支银簪子,她很幸运,有很多人疼爱。
  这样的陪嫁,自然没有人能小瞧了她去,好日子都是自己过出来的,她以后定要好好经营自己的小日子。
  若是以后她生了闺女,定然要好好宝爱她的闺女,她娘以前老是抱怨外祖母偏心,如今她也偏心,让这种不好的延续,从她这边斩断吧…
  …
  等到送嫁结束,宾客们都走了,亲近的人家自然留下来帮忙,还能一家分点没吃完的肉菜,今儿老姜家办的喜宴,是实打实的好菜,关系亲近的自然都愿意多留会儿帮忙了。
  那张家这些年过去了依然没有起色,还是老样子,这些年给家里三个男郎娶妻,就掏空了他们家大半的底子。
  现在眼看着新一辈儿又长大了,却还没个出路,真是愁死个人,眼看着老姜家渐渐起来,董氏又挑唆家里的人附上来吸血。
  只是张氏是个单纯的,小张氏却不是,这些年她在旁边防着,让张家没地儿可以吸血,那董氏看这个侄女已经很久没个好脸了。
  今儿倒是转了性子,带着她大孙女圆娘在小张氏面前转悠,在看到煊郎出来找小张氏的时候,更是热情,直拉着他说话。
  煊郎只觉得很尴尬,他娘不爱他跟外家有太过接触,所以他对这个二婶婆没什么印象,二婶婆还一直跟他介绍她旁边站着的圆娘。
  他对这个表妹更没印象了,再说他们现在年纪大了,倒也不好直接见面,急急忙忙就要告辞去找他三叔了。
  小张氏见儿子去远了才冷冷转过头来:“二婶端是打的好算盘,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如今我家和你家早就不一样了,我儿以后要娶的是懂事识字的娘子,二婶还是歇下这门心思吧,这事绝无可能。”
  那圆娘被当面儿说配不上表哥,羞红了脸,董氏见这二侄女当着面撕破了脸,也不客气道:“也是,不是人人都有小姑子那样的善心,叫你自己知道,当初你也是如此扒上的,你姑母可不曾这样羞辱过你,如今跟我装哪门子蒜?我呸!”
  小张氏被说得脸一会儿青一会白,想到当面自己就是这样求着姑母方才嫁进姜家,如今却对圆娘说的那些话…
  二婶说话虽然难听,她却反驳不了…
  当初就是因为她娘把她的聘礼都克扣下来了,她心里方才恨上娘家,之前儿子跟自己说,自己也只是生气不当回事,如今方觉恐怕伤了两个闺女的心…
  …
  在家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虽然他们年假有一个来月,但是扣去来回的路程,满打满算,在家的日子也才二十来天。
  初九这天他们就要启程去府学了,带着一家子的不舍,他们又踏上了去往府学的路。
  这个年,姜家经历了两门的喜事,那江杰家,却是经历了一门丧事…
  那乌娘本来就落了一身的病根子,不过是因为不放心自己儿子一个人空落落地活在这个世上,吊着一口气罢了。
  如今儿子认祖归宗,自己也没什么担心的了,这心里的石头一落地,病来如山倒,整个人都不好了起来。
  这种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病,很难长命百岁的,纵然那江知府花了大价钱请了大夫,还是无济于事,。
  在过年前的一晚,这个命苦的女人,终究没有熬过去,带着她那悲惨的记忆,去世了…
  江知府一家的事,作为府学的热门话题,江杰的行踪自然受到了同窗们的关注,开年他没来了,大家就都知道了这件事。
  姜榆不得不感慨命运的愚弄,这个江知府最后没有把乌娘带回府里,也不知他现在心里是庆幸还是后悔了。
  因为江杰身上带孝,明年的科考他是不能下场了,让府学的教授好一通扼腕,教授十分看好江杰,觉得他如果下场很大概率能拿个举人回来,如今却不能下场。
  关于江同窗的事,姜榆他们也只是听了一耳朵,并没有多打听,毕竟江同窗明年不下场,他们却是都要的,还有很多的书没读,很多的知识点没有理解透,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八卦这些。
  读书的时候,姜榆时常有一些困惑难以自己梳理清楚,能问的她都去问相关的任课老师了,但是老师也不是什么都能给她令人满意的答案,有些夫子下了课就很难找到人…
  这让姜榆深刻觉得一个好老师的重要性,现在尚且如此吃力,等到以后想再往下考,不拜个老师就不行了…
  只是上哪去找这么一个老师呢,进士却没在朝做官的,少之又少,如他们府城里的,唯三三个进士出身的。
  洪二叔喜欢写诗写得好的,且他门下有了他女婿,本来就是无拘无束的人,不需要再多学生了…
  江知府自己家就有两个儿子,很不需要收弟子。
  最后只能寄予洪逸的爷爷,洪爷爷年纪大了,对于收弟子这事儿也看淡了,不收关门弟子,但是看在他们和洪逸的关系上,允许他们有问题可以到府上请教。
  每次姜榆他们都是等放了旬假跟着洪逸一起去洪府,这个时候最开心的就是李元,因为他不仅可以请教问题,还有可能被允许和霏娘见见面儿,可把他美的…
 
 
第54章 、乡试
  读书的时光, 有时候觉得是不够快乐的,毕竟整天对着一堆的书,那些远大的前程和梦想都如此地遥远触不可及, 会觉得烦闷压力很大。
  有时候又能从解出一道题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何况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小伙伴。
  每当姜榆累了想休息的时候,看着院里三位同窗都在埋头苦读, 姜瑜瞬间就觉得充满了力量, 自己可以再坚持一下。
  因为在这大夏的很多角落里, 还有很多如她的同窗们一样优秀的人,比她还努力, 如果她松懈了,只会被甩在身后。
  比起天赋, 她永远也比不上小钱, 知道多下点功夫, 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规矩和刻苦来追赶他。
  经过了之前农学策问的滑铁卢, 姜榆很快明白了没有一个完整的框架作为支撑, 像这样混乱分类的学习效率实在太低。
  但是身边的同窗和前辈们好像并没有分门别类的习惯,或许是因为姜榆有上辈子的记忆多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活, 有许多的学习方法。
  或许是对于这里的人来说,接受教育并不是一件必然的事, 更像是一件高尚的事,而不是一件功利的事。
  所幸乡试毕算是大考了, 往年的考题都有流传下来,没有正确答案,姜榆就把收集起来的考题分门别类,然后归纳总结,再分板块一个一个攻克。
  读相关的书, 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窗们讨论,逮着机会请教夫子,实在解决不了的再攒着等去洪逸家再请教洪爷爷。
  如此两年下来,再不用像个无头苍蝇一样找不到方向了,她的知识体系一点点地填充,也算是有些心得,摸着门道了,帖经墨义她不怕,策论她也不在话下了。
  姜榆只觉得她每当她想放弃的时候,同窗们的态度激励着她,殊不知她每天规矩的作息,学习的狠劲,遇到问题那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也在影响着她的同窗,也算是相互促进了。
  在经历那些苦读的日子的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但是到了即将验证成果的时候,又觉得时间飞逝,转眼间,就到乡试的日子。
  乡试前一个月还要进行一场资格考试是科试,若是没有通过,则就没有资格去参加乡试了,正是那钱秀才以前考不过的那场资格考试,他们院的四个人都通过了。
  科试也是由学政主持,只是这次,主持科试的却不是之前那个江学政了。
  乡试在省城举行,所以他们一行人约定了一起去的,路上也好方便照顾,只是大家身边都有人陪着一起就是了。
  比如姜榆,她二哥还有二狗子都跟着她陪考,务必要做到事事都不让她操心的。
  从府城到省城,坐车要七八日,坐船却不到两日,他们一行人自然是坐船去的,李元家就是做船生意的,他爹早就把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
  李家在省城也有宅子,但是李鸿当初也没想过,自己家还有出个举人的可能,所以在省城买的宅子,离那贡院却是不近的,为了考试当天方便一点,他们就在贡院附近的客栈入住了。
  这时候来省城的有一两千个秀才,除了极少数离家近的,不然大家都是住的客栈,贡院附近的客栈做生意的大头基本上就是这几天了。
  那房价,贵得离谱,要是舍不得给,人家店家也不稀罕你,多的是人要住的,来晚了还没有房了呢!
  这时候除了特别穷的,不然大家也不会在这方面省的,一间上房一晚上三两,中房二两,下房一两。
  姜柏眼睛一眨不眨,定了两间上房,他和他二叔住一间,三弟自己住一间,省得他们吵到他。
  姜榆也不会在这个时候为了省那些银子,耽误了自己的状态,虽然她也十分舍不得那些银子。
  他们一行人至少要在这住半个月,一间上房就要四五十两银子,在姜家村又多少人家勒紧裤腰带在地里忙活一辈子都攒不下这些钱。
  这科考可真的费钱,以后用钱的地方更多,她乡试之后,确实得赚钱才是。
  其他三人没一个差钱的主儿,自然都有人给安排妥当。
  乡试过后,就是一脚踏入了做官的行列,朝廷自然重视,从京城派出一正一副的两位考官来负责乡试,比之前的童生考试严肃多了。
  乡试虽然八月初九第一场,可是八月初八考生就要进场了,进去贡院,验明了身份,就要开始搜身搜查考篮,已经发展成一套十分成熟的流程。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