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晚韶华——枫荷梨
时间:2021-11-26 00:28:58

  过了端阳,天气愈发炎热,正值中午,骄阳似火,蝉鸣声扰的人越发烦躁。
  李纨陪着贾兰做了会功课,实在懒怠动弹,便只歪在软榻的芙蓉簟上,有一下没一下的翻看着一本游记,素云在一旁轻轻打着扇子。
  淡菊带人进来换了新的冰盆,见状笑道:“今儿奶奶早饭都没吃两口,才二奶奶送了好些果子来,都湃在那边的瓷缸里,不如我打发人去洗一盘来,奶奶也吃两个。”
  李纨扔下手中的书,道:“也罢,洗两样过来罢,再叫人做些酸梅汤上来,大家都吃些,这天儿热的都快能点着火了。”
  素云果然去将新湃好的瓜果洗了一盘过来,淡菊道:“酸梅汤已经打发人去做了,一会子便好。”
  李纨点了点头,道:“做好了叫人装一些去外书房,给赵先生和兰儿送去,记得放在井水里湃一湃就行,不许用冰。”
  虽暑日炎热,但贾兰年幼,体质又有些单弱,李纨不敢给他用冰。
  素云答应着去了。
  众人吃了一回果子,李纨也吃了两块甜瓜,又喝了一盏酸梅汤,才感觉身上的燥热散了些。
  淡菊将下剩的果子散给了小丫头们,回屋后问道:“夏竹哪里去了,怎么这一会都没看见她?”
  碧月忙道:“方才二门上有婆子传话,说是夏竹姐姐的哥哥来找她,许是家里有什么事。”
  李纨闻言道:“夏竹那丫头最怕热,这酸梅汤单给她留一些出来。”
  淡菊答应着。
  谁知话音刚落,夏竹便掀了帘子进来,笑道:“给我留什么?”
  众人都不禁笑道:“说曹操曹操就到,果然不能提人。”
  淡菊笑道:“奶奶给你留了酸梅汤和西瓜,快去吃一盏,解解暑气。”
  夏竹喜道:“快帮我倒些来,我都快热晕了!”
  说话之间素云已倒了一盏酸梅汤过来,夏竹一口气便喝干了,呼了口气道:“可算是活过来了。”
  众人都忍不住笑了。
  李纨见她额上脸上都是汗,便道:“横竖这会子没什么事,你先去梳洗一番,换身衣裳罢。”
  夏竹笑道:“我还有话要回奶奶,一会子再去。”说罢从袖袋里掏出几张纸来,道:“这是上回奶奶吩咐我爹买的铺子和宅院,先前打听了许久都没有合适的,赶巧这回一名官员告老还乡,举家迁回原籍,便把房产都卖了,一共花了二千三百五十四两银子。
  过户的事都办妥了,都记在奶奶名下。原本我妈昨儿要送来的,偏不小心中了暑气,便打发我哥哥送到二门上给我了。”
  李纨接过契纸看了一遍,一座三进的院落,两间铺面,都是红契,加盖了官府的钤印。
  时下房契地契等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交易双方协商拟订,有中人作保并签名盖章的契约,称为"白契",也叫"草契"。其内容包括交易的性质、产业的数量或面积、坐落地点、价格、交易条件等。
  这种是买主与卖家自己订立的契约,不必经过官府加盖钤印,不必缴纳契税,但这种契约没有法律效力,一旦遗失或者发生什么纠纷,官府是不管的。
  另一种是红契,则需要在官府留档备案,买主缴纳契税后官府加盖钤印,方成正式契约,虽说要多花一笔钱,但却是经过官府认可与盖章的,更有安全保障。
  李纨细看了一遍,见无不妥,便交给了淡菊收起来,又对夏竹道:“明儿跟你爹妈说,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家,有的话将这两间铺子和院落租赁出去。”
  这几年她陆陆续续在关外买了三千多亩地,江南的良田基本上都把持在世家大族手里,地价也贵,一亩上等良田差不多要十一二两银子,关外地广人稀,地价比江南便宜许多,一亩上等良田
  只不过七八两银子,不过饶是如此,这三千多亩地也花了她两万多两银子,这几年所有田庄商铺的进项都花光了不说,还另外贴补了三千两银子。
  不过关外寒冷,稻子一年只一熟,但土地肥沃,物产富饶,除了种稻子之外还可以种小麦,大豆,棉花,一年下来每亩地能有一二两银子的进项,再过几年差不多就能收回本来。
  夏竹答应着,笑道:“明儿我就去跟我妈说,这两间铺面和宅子都在永兴街,地段不错,租的人想必不少。”
  说了一会话,夏竹回房梳洗,有婆子来问淡菊:“姑娘,午饭有了,可送不送?”
  淡菊拿过槅子上的西洋表来瞧了一瞧,说道:“再略等半钟茶的工夫就是了。”
  婆子去了。
  素云笑道:“这天气忒热了些,哪有什么胃口。”
  说话间已带着丫头们安设好碗箸。
  不多时,两个婆子捧了盒子进来站住。淡菊揭开食盒一看,不禁笑道:“都这么多天了,还是这些鸡肉鱼蛋,什么时候给几样清淡菜吃。”
  李纨抬眼一看,顿时食欲全无,有酒酿鸭子,清蒸鲥鱼等,一共是六菜一汤,倒是十分精致,只是这种天气哪有胃口吃这些大鱼大肉。
  碧月见状笑道:“这都是定好的则例,太太和二奶奶房里也只这些东西。”
  一面摆好菜,一面又看那盒中,却有一碗椒油拌茄条,忙端了放在李纨跟前,笑道:“这个倒清爽干净些,奶奶好歹吃两口。”说罢盛了半碗碧粳米饭。
  李纨这才有了点食欲,就着椒油茄子吃了两口饭,又喝了半碗汤,便罢了,想到下面的小丫头们伙食寡淡,便道:“这些菜我都没怎么动,先别收了,散给小丫头吃罢。”
  淡菊答应着,服侍李纨洗手漱口,便也各自下去吃了。
  李纨歇了中觉起来,练了一回字,日暮时便去给王夫人定省,谁知到了上房却见上房中气氛沉闷,探春等人也都在,王夫人却神色凝重的与王子腾处遣来的两个媳妇儿来说话。
  李纨不知原委,探春忙悄悄告诉了她,“今日收到金陵来的书信,说金陵城中居住的薛家姨母之子——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如今舅舅得了信,遣人来告诉太太。”
  作者有话要说:抱歉,昨天有点不舒服,这是补昨天的,晚上还有一更。
  ps:本文的基调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家常小事,女主主要是围观剧情,吃吃喝喝打打酱油,所以不会有什么撕逼宅斗,不喜欢的小天使可以及时点叉。
  最后谢谢子夜和吃李子不吐李子皮儿两位小可爱的地雷,抱住挨个啾啾~
 
 
第47章 第四十七回
  李纨这才恍然, 原来不知不觉竟到了薛家进京这一年了,正在这时便见凤姐也扶着丫头的手进来。
  凤姐身子已有八个多月了,肚腹高高隆起, 穿着件淡黄色对襟纱衣,脸上不施脂粉,微微长了几点孕斑, 却丝毫不损其美貌,反而增添了几分母性的柔美, 更增丽色。
  李纨忙命人扶着凤姐坐下,王夫人原本正同王家来的几个管事媳妇商议薛家之事, 见了凤姐也不禁蹙眉, 担心道:“这大热天的,你身子又重, 怎的不在家好生歇着, 回头中了暑气可怎么处?”
  凤姐捶了捶腰,笑道:“太太放心, 不过才几步路而已, 不妨事, 大夫也吩咐要多走动呢,我听说薛家表弟缠上了官司, 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家的几个媳妇忙上前给凤姐请了安, 将事情细细告知与她。
  李纨见王夫人事情冗杂,且有许多话不适合闺阁女孩儿家听,遂带了姊妹们出来, 去了自己院里。
  待众人出去,凤姐方对王夫人道:“依我的意思,太太也不必担心,这应天知府贾雨村既是父亲保举的,自然会将此事料理妥当。”
  王夫人闻言一怔,随即松了口气,点头道:“你说的在理,倒是我关心则乱,竟没想到此处。”
  不说那贾雨村是王子腾提拔上来的,即便不是,有王家的权势在,他也不会不识趣。
  王夫人姑侄两人都出生王家,这些事情见多了,包揽诉讼的事也做过不少,虽说薛蟠打死了人命,但并不觉得是什么大麻烦,也并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妥。
  没过几日,李纨便听说王子腾已经打发人去了金陵料理薛蟠一案,心下便知用不了几个月,薛家便要进京了。
  七月初七这日,凤姐怀胎足月,瓜熟蒂落,于寅时一刻诞下一女。
  贾母倒还罢了,贾赦与贾琏听得消息后都大觉扫兴,他们原本都以为是个哥儿,没想到竟是个丫头。
  凤姐也有些失望,不过到底是自己十月怀胎生下的骨肉,仍旧十分疼爱。
  转眼便进了八月,暑热退去,天气终于凉快下来,这日一早,忽有茯苓打发两个仆妇来请安,送了好几篓螃蟹过来。
  李纨命人收了帖子,叫
  来淡菊吩咐道:“将人请进来,我记得昨儿庄子上送了好些红菱、鸡头、鲜藕过来,你拣些好的装了,再备几样细点和两匹尺头,一会子作为回礼。”
  淡菊答应着,自去料理。
  不多时婆子便请了那两个仆妇进来,都是四十来岁年纪,头上戴着两支银簪,衣着打扮虽不甚华丽,却十分干净利落。
  李纨命人看座,又叫人上茶。
  两人忙道不敢,给李纨见了礼,道了谢后方斜签着在脚踏上坐了,一面暗暗留神打量坐在上面的李纨,见她挽着家常发髻,发间只簪着一支点翠小凤钗,另外斜插了一支白玉梅花簪,身上穿着湖蓝色撒白玉兰花儿的对襟褙子,衬着一条珍珠白的罗裙,裙上用浅绿色丝线绣着两丛翠竹,一衣一裙都十分简单,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清雅。
  两个女人何曾见过这般神仙似的人物,心下都又惊又叹,她们先前只以为自家太太的品貌便是少有的,今日见了这位贾家大奶奶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大家闺秀,世家千金。
  不说别的,只这屋里服侍的几个丫鬟也都是花容月貌,穿金戴银,比她们家太太也不差什么。
  两人赞叹不已,心下暗道果然是侯门公府,也只有这样的主子,才能能调教出这样的丫鬟。
  不多时小丫头端了茶上来,两人忙道了谢,其中一个女人定了定心神,道:“前儿我们田上出了几斤螃蟹,我们太太便打发我们便送些来给府里的老太太太太奶奶并姑娘们尝尝鲜。
  我们太太原说要亲自来给奶奶请安的,偏巧南边老家的亲戚上京来了,实在不得闲,便打发了我们送来。”
  李纨含笑谢过,道:“回去跟你们太太说说多谢费心想着,让她得了空常来坐坐。”
  两个女人答应着,吃了一回茶,略坐了坐便告辞了。
  淡菊将准备好的回礼交予两人,又一人赏了一匹尺头,命人好生送了出去。
  夏竹掀了帘子进来笑道:“我去瞧过了,那螃蟹极肥极大,一斤只好称两三个,足足有四五篓呢,少说也有一二百斤。”
  淡菊惊讶道:“一二百斤?这也太多了些,茯苓姐姐从哪里弄来这么多螃蟹?”
  李纨笑道:“你们茯苓姐姐家里有好几十亩
  高粱地呢,如今正是蟹肥的时候,别说几百斤,几千斤也是有的。”
  螃蟹经霜之后才肥,在江南吴越间,一年到头能在水浜中捉到蟹,但真正讲究吃螃蟹,还是要在经霜之后。河蟹至十月与稻粱俱肥,要在农历九十月间经霜之后,团脐才有满黄,再晚尖脐才有厚膏。
  而京都吃螃蟹却要比江南要早一个月光景,往往七月间便有满街卖蟹的,肥美而价廉,八月渐稀,待到重阳,市面上便几乎见不到了。
  在江南,螃蟹都出在江里、湖里、荡里,所谓“鱼罾蟹簖”,在江湖边上是捕蟹的好地方,例如阳澄湖大闸蟹,可谓是人人皆知。
  而在京都,螃蟹却是出在“地里”的。
  李纨以前看书时也十分疑惑,一直想不通地里怎么会出螃蟹,直到穿越到了这里才明白其中缘故。
  原来北国天寒,秋霜早降,八月初即有霜,京都南边有一小县,与海河相通,然地势低洼,海河入海不畅,常常造成秋日田中大片积潦,螃蟹从海中沿海河上溯,到秋天高粱红的时候,爬在高粱地里吃高粱,人们便可以大量地捕捉,所以说是地里出的好螃蟹。
  及至到了八月底,地里的庄稼都已收入谷仓,田里便是一片光秃秃的了,纵有积潦,一般也已退净,履霜而坚冰至,螃蟹已无处存身了,故而八月蟹最肥,到了九月便极难寻到螃蟹的踪影了。
  夏竹忍不住笑道:“茯苓姐姐素来实诚,想必是怕咱们不够吃,才特特送了这么些过来。”
  淡菊闻言笑道:“这个东西到底寒凉,不过吃个新鲜,也不能当饭吃,一时半会儿在哪里吃的完。”
  李纨也有些头疼,想了想,道:“这样罢,你们送两篓去寿山伯府,给颜表姐。剩下的两篓送去厨房,再拿二十两银子,叫厨房预备几桌酒席,晌午后我请老太太和太太赏桂花吃螃蟹。”
  淡菊等人答应着,各自去料理。
  午后,李纨便请贾母王夫人等赏桂花,笑道:“今早茯苓打发人送来了几篓肥螃蟹,我想着老太太和太太都是爱吃螃蟹的,咱们小花园里的那几株桂花开的极好,便治了几桌席面,想请老太太和太太赏桂花吃螃蟹。”
  贾母等都十分欢喜
  ,笑道:“倒是茯苓丫头是个知恩图报的,时不时便打发人送东西过来。”
  王夫人也笑道:“我昨儿还说要请老太太赏桂花吃螃蟹呢,你既有兴头,我们便来凑凑热闹。”
  李纨忙笑着答应了,一面命人下去预备东西,一面又打发人去请邢夫人、宝玉、黛玉三春姊妹、凤姐、并尤氏婆媳等人。
  不多时,酒席便已安排妥当,贾母等人也都到了,只尤氏因染了风寒,秦可卿要在一旁侍候,都不曾来。
  李纨命人煮茶烫酒,又命小丫头们去取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预备着洗手。
  众人各自入座,说笑了一回,献过茶,凤姐忙安放杯箸,李纨走过去笑道:“还是让我来张罗罢,你刚出月子,可不能劳累,也去歇一会子。”
  凤姐笑道:“哪里就这么娇嫩了,你放心,我心里有数。”
  李纨见她执意不肯,只得罢了。
  一时丫头们送了蒸好的螃蟹上来,李纨服侍了贾母王夫人一回,便下座来让人。
  又命人在那边廊上摆了两席,拣了热螃蟹来,让服侍的丫头婆子们也都坐了,只管随意吃喝,等使唤再来。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