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死你这个扫把星!”
“一个死丫头竟然插手家里的事,当年我就应该听神婆的话,把你浸到马桶里,省得你长大了闹得家里不得安生。”
“什么分家,什么上门女婿,这就不是你该插手的事!”
“我怎么就不能说了?”
柳二丫避开了她奶的巴掌,“我都已经嫁人了,做姑娘的时候说不得,现在嫁了人怎么说不得?你不让我管,我还偏要管。”她扒着门框探出头去,朝正向这边大步走过来的陶砚喊道:“陶砚,你快过来陶砚。”
陶砚很快就过来了。
然后柳二丫就推着他站到了她奶的面前,对她奶道:“你看,这是我当家的陶砚,他可是县衙的人,在县衙当差呢,书也读过,就连知县老爷也见过。陶砚你跟他们说,是不是可以分家,盼儿可不可以招上门女婿?”
陶砚自然不会说不,他刚刚一直留心着屋里的动静,正准备过来看看呢,现在听到柳二丫这么一说,顿时正色道:“岳祖父、岳祖母,依照朝廷律法,子女长大了是要分家的,家产长子得七,其余诸子均分。”
朝廷的确有此律令。
不过分了家,改户头改地契等就要给官府一笔银钱,而且分了之后做父母的就管不了子女太多了,田地多的人家,活也不够人干,所以很多人家父母在时都不分家。
趁着众人愣住了的时候,陶砚又道:“本朝也有律令,女子二十岁以上不成亲者,税二百四十钱,三十不成亲者,税六百钱,父徒三年。”
“招上门女婿也是成亲,亦无不可。”
柳二丫嘴角上扬,看着她奶越听越愤怒的脸,她心里高兴极了。该,谁让她以前想要弄死自己。
“你们听,朝廷都这么说的,分家是可以的,嫁人是可以的,招上门女婿也是可以的!只要还没成亲,想要招上门女婿就可以。如果我还没成亲,我也可以招上门女婿,盼儿现在没成亲,她也可以。”
“盼儿,你说对不对?”
“对!”柳盼儿激动道:“爷爷,我要招上门女婿,我们大房可以不分家,但我要招上门女婿,我要给我爹娘养老送终!”
柳大树表情怔忪,“盼儿”
米氏也怔怔地看着女儿,“盼儿”
柳树桩和张氏脸色通红,同样地看向柳大河,“爹?爹,没有这样的规矩啊,家里有春生继承香火,哪用得着招上门女婿?”柳树桩不死心地道:“而且上门女婿不知根底,招进门来祸害家里啊。”
“再说了,家里来一个上门女婿,人家怎么看春生?”
“春生还要去考秀才呢。”
柳大河也是为难,他看着从小胆子就大,敢提着刀威胁她奶改名的孙女,又看看床上躺着的大儿子,再看看小儿子,最后沉声道:“我还没死呢,不分家!”
说完了这话,他又道:“上门女婿的事,等大树的伤好了再说。”今天发生的事情太多了,他需要好好想想,好好想想。
李氏提醒,“当家的,那钱袋?”
柳盼儿马上就将拿着钱袋的手往后躲,瞪着她奶,将她气得又破口大骂起来,不过这些话柳盼儿都听过了,一点都不在意。
柳大河见状只好道:“钱袋盼儿你先收着,给你爹抓药,等你爹好了再给你奶收着,我们家还没分家呢,钱都由公中收着!”
钱反正就在自己手里,柳盼儿答应下来。
事情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好在柳盼儿虽然没有达成招上门女婿的目的,但她爹的药钱是攥在手里了,以后时间还长,不愁不能成事。
回去的路上,柳二丫很高兴。
“真好。”
她坐在陶砚的怀里,感叹道:“这下盼儿的日子就好过多了,等她真的找好了上门女婿成亲,那别人就不敢欺负她了。”
陶砚正两只手拉着缰绳,虚揽着她,听到她这话没说什么,只默默加快了速度,打马回城。原本需要一个时辰才能到家的,但在他的催促下,硬是提前到了。柳二丫被他扶下来的时候,脚都软了。
“回来了?”
丁氏听到门口有动静,提着灯笼出来。
她今天下午知道柳家大伯的事之后就一直提着心呢,现在见两人平安回来,二丫的脸上也没有悲色,总算放下心来。
“小心着些看路,你们肚子饿不饿,娘给你们煮碗面吃。”
陶砚点头,然后去拴马了,他今天骑的这匹马是从衙门里牵的,现在太晚了不好还回去,所以先拴在家里。
柳二丫也摸了摸肚子,她还真有些饿了,不过这么晚了哪有让婆婆给自己煮面,而自己等着吃的,于是跟着丁氏进了屋。
“娘,我给你烧火。”
“我在家里没吃过面呢,跟你学学怎么煮,下回就可以自己煮了。”
“好好好,”丁氏高兴地揉着面团,一边揉一边跟柳二丫道:“这面啊,北边的人吃得比较多,我和陶砚他爹都爱这一口。”
“所以啊,家里经常吃面。”
“这里的人倒是更爱吃粉些,不过不管是吃面还是吃粉,那一口浇头和汤那是万分要紧的。我中午炖了一只鸡,汤还剩了些,正好给你们下两碗面。”
面很快就煮好了,小夫妻两个一边吃面一边断断续续地跟丁氏说今天这事,丁氏听着听着皱起眉头。她真是没想到柳家那老两口居然是这样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以后柳家大房和三房还有得闹呢。
好在亲家和老宅那边已经分家十几年了。
影响不到家里。
不过这话不好跟二丫说,她道:“那感情好,等你妹妹成亲,我送份礼去。这成亲啊别的都是其次,找个立得住的就行。”
“讲道理,立得住。”
“这比什么都强,你妹妹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嗯嗯,”柳二丫捧起大碗喝汤,语气有些含糊,“我也是这样想的,等盼儿成了亲,如果她没有别的活计做,我就教她养兔子。”
说起养兔子,她也很长时间没回去家里看看娘和石头把兔子养得怎么样了,不知道原来的兔子死了没,生没生小兔子。而且出嫁的时候,娘也问过她要不要带兔子到陶家养,养大卖了或者自家吃都好。
“娘,我能在家里养兔子吗?”
丁氏一怔,“养兔子?”随即她想起二丫之前在娘家的时候,是养过兔子的,陶砚有一回还带了一只回来呢,肥得很。
“娘,行吗?”柳二丫期待地看着她。
“可以是可以,”丁氏犹豫,“可兔子要怎么养?我们家好像没有空屋子了。”
陶家现在自家人住的只有五间房,两间陶砚和二丫住,剩下的三间一间做了堂屋,一间做了库房,剩下的那间是丁氏在住。至于其他两间则租给了许婶子婆孙,人家住得好好的,也时常帮助家里,丁氏没有赶人的道理。
“就厨房后头吧!”
柳二丫见婆婆答应,顿时就高兴地盘算起来,“在后头搭个棚子,再让我爹找良安叔钉几个笼子,兔子就养在笼子里头。平日里可以喂草和青菜,再过些时候外头就有草了,我可以去挖些来。”
丁氏点头,“也好,不过不用你去挖,使一两个子让卖菜的货郎给你捎一些就好。二丫你刚不是说想跟我学做饭吗?正好娘得闲教你。”
柳二丫欣喜,“太好了,谢谢娘!”
第54章 陶砚要的束脩
陶家今天吃鸡。
“这鸡啊, 有好多种。”
丁氏带着柳二丫到集市上去,走到一个买鸡的老汉前,指着那些鸡道:“炖汤要用三年的老母鸡, 年轻的鸡炖不了多久就化了,还是老的好。不过也不能太老, 太老的母鸡炖出来的汤,带着味儿。”
“以前我在唐家当差的时候, 家里的老太太就爱喝那一口汤,厨房里那是每日都得备着的,庄子上一笼一笼地将鸡送来。”
柳二丫听得认真, “那娘, 那我们今天炖鸡汤吗?”
“行啊, 就炖鸡吃。”
丁氏买了一只鸡, 放到了提着的篮子里, “你回门那天带了一背篓的干货回来,娘看了,里头有好些菇子呢, 正好往里头放些, 陶砚爱吃。等汤炖好了再把鸡肉捞起来,撕碎了调些料拌一拌,好吃着呢。”
“等明儿我们再买一只嫩的。”
“可以做葱姜鸡、酱清鸡、荷叶鸡”
“陶砚她娘, ”旁边一个同样挽着篮子的妇人看到两人,笑问道:“带着你儿媳妇来买菜啊, 呦,家里今天吃鸡呢。”
“是啊,于勇他娘。”丁氏给柳二丫介绍,“二丫, 这是你于婶子。”
柳二丫喊了声于婶子。
对方应了一声,不太明显地上下打量了柳二丫好几眼,然后对丁氏道:“陶砚他娘,上回和你说的事情你想得怎么样了?正缺人手呢,冯娘子说你若是应了,就按照这个数给。”她伸出了一个巴掌,“冯娘子那人你是知道的,说话算数。”
丁氏摇头,“这回就算了,下回吧。”
于婶子有些失望,丁氏的绣活在她认识的人里是数得上数的,有她在前头领着活做得快不说,冯娘子还会给些贵重的。这回丁氏不去,那冯娘子就不会多给她们了,即便是给了也只是寻常货色,挣不了几个钱。
“成,那下回有活了我再来喊你。”
丁氏笑着应下,和柳二丫一道目送她远去,等人走远,柳二丫有些好奇地问道:“娘,于婶子要找你去做什么活啊?”
“做绣活。”
丁氏一边带着柳二丫去买别的菜,一边解释,“城里的绣庄除了会请一些住家的绣娘之外,还会把一些不太要紧的绣活交给外头的人做。你于婶子以前就是绣庄上的绣娘,嫁了人之后也会从绣庄里接一些活来做。”
“娘的手艺还行,便跟着一块挣些银钱贴补家用。对了,你和陶砚成亲时候的衣裳和铺盖就是娘做的,娘也有一阵子没接活了。”
柳二丫惊叹,“娘,你真厉害!”
她觉得她婆婆真是太厉害了,不但会做很好吃的饭菜,衣裳也做得很好,而且居然还会绣花,那花绣得跟真的一样。
“这算什么。”
丁氏脸上的笑意遮掩不住,“你若是想学,娘都教你。”
柳二丫怯了,“娘,我都学不会做衣裳,不过我的鞋做得好,我爹都说我做的鞋穿上之后走路稳当,不会累。”之前她送给婆婆的衣裳,还是从外头的铺子买的呢,只有鞋是她自己做的。
“这样啊”
丁氏倒没有不高兴的样子,她之前在唐家也见得多了,知道不是谁都能做得一手好女红的。柳二丫既然会挣钱,那女红会不会的也不要紧。
“没事,正好陶砚每天往外跑,费鞋,你给他多做几双。可真是巧了,我就不耐烦给他纳鞋底,费功夫。”
柳二丫高兴起来,“那我回去就给他做。”
陶家今天吃鸭
“这鸭啊,最要紧的是要把毛都去干净了。”
“娘,我来。”柳二丫蹲下身子给鸭子拔毛,她眼明手快,一会儿功夫鸭翅膀上的毛就拔干净了,然后继续拔别的地方的毛。
丁氏看得满意,“哎,娘眼睛不太好,这种事啊,还是得你们年轻的来。这鸭子啊得配笋才好吃,不管是酸笋老鸭汤,还是笋干焖鸭,都是一道好菜。等今年笋下来了,我们家也可以腌两坛。”
“到时候想吃就去捞一根。”
柳二丫听得口水直流,“娘,我家后头就有竹子,笋多着呢,过两个月我去挖些来,娘你教我腌酸笋吧。”
“好啊,不但笋可以腌酸,其他的什么白菜啊都可以。回头你尝尝娘腌的酸菜,味儿好得很,以前我们家每年腌酸,邻居们都来讨呢。”
陶家今天吃鱼
“鱼好啊,这鲜字便是鱼和羊,鱼羊为鲜。”
见柳二丫听得认真,好久没跟人说起这些的丁氏是越说越高兴,她这些手艺都是以前在唐家学的,唐家吃得精细,她学的这半手拿到外头啾恃洸不比饭馆一般的师傅差。
但陶砚父子两个都是牛嚼牡丹的。
煮多少都没个够。
而且不耐烦听她讲是这么煮的,若是问他们,陶砚他爹就只会‘唔,唔,好吃。’陶砚倒是会多说几句,但若是说到是怎么做的,他也是不耐烦听的。
所以现在遇上了认真听讲的柳二丫,丁氏是兴致勃勃,“只可惜现在才三月,不是吃羊肉的时候,等今年冬天我们买只羊腿炖锅子吃,那叫一个鲜。”
柳二丫的眼睛亮亮的。
陶家今天吃鸡蛋
“鸡蛋啊,蒸着最是滑嫩。”
“煮的也好,还有炖的、炸的、煎的、卤的、焖的数都数不完,能吃一旬都不重样呢。二丫啊,你今天去买菜的时候多买些,今天我们娘俩吃鸡蛋宴。”
“知道了,娘。”柳二丫提着篮子高高兴兴地出门了。
陶家今天吃萝卜
“这东西消谷,去痰癖,和肉炖着吃味好。”丁氏在旁边指导柳二丫煮萝卜,“油放多些,不要放酱,放了酱煮出来就酸了,也不好看。你加些水再盖上锅盖,等出锅的时候放些葱便成。”
“娘,真的能成吗?”
这东西柳二丫在家里也是煮过的,除了没放酱其他和她在家里煮的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她有些半信半疑。
“成不成的,你尝尝就知道了。”丁氏笑着打开了锅盖,再往里面洒了切好的葱,顿时一股香味就弥漫开来。
“如何?”
柳二丫惊喜,“娘,好香啊!”
“煮萝卜要切薄片,加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