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怀生只好默默退至门边,嘱咐好丫鬟看着金氏服下安神药,吃食上备些珍贵补品,方才离开。
即便金氏不愿见到俞怀生,但俞怀生每日都会在门外请安,会询问来诊治金氏的大夫,其病情如何。
一个六七岁的少年,用孱弱的肩膀,撑起的整个大房,他心中可曾孤独,却无人知晓。
时日渐长,面上脱了稚气,只余一派沉稳。
他见俞怀柳在父母的疼爱下生的骄纵任性,心中也有艳羡。
私下也不知是谁告诉俞怀柳,俞怀生是他血缘相亲的亲哥哥,俞怀柳去问苟氏,苟氏只哭着抹泪。几番下来,俞怀柳因此便厌恶上俞怀生,觉得每次提起他,苟氏都唯有哭泣,从不见笑颜。
他跑到俞怀生面前叫嚣,只让他这个灾星早些滚出家去,让人见到就生厌。
俞怀生念其年小不知事,也从未与他计较,却知道家中下人都私下议论他,要不俞怀柳一个孩子口中,怎会吐出那些不堪之词,必是背后有人教唆。
在这个家中,俞怀生过得并不幸福,也只与外头益阳城中,这些小少爷小姐们相处的来。他们不像府中之人议论纷纷,俱是单纯天真,带着他们玩耍,俞怀生感觉自己被人需要,能感受到存在感。
可是好景不长留,俞怀生终是要剃度出家,当他知道这个消息时,整个人愣在当场,他明明已经很努力不去怨恨任何人,只想好好生活。可是天不从人愿,他从未有过选择的权利,从前没有,现在也不会有。
俞怀生觉得自己像是个多余的物件,这天下之大竟是容不得。
第九十二章 怀生之往事(下)
俞怀生眼见剃刀一点一点将自己的发丝剃净,看着铜镜中的人,俞怀生有些陌生。
入寺后的生活相比与从前自是清苦乏味,日复一日颂经拜佛,心里却空荡荡的,无处安放。
别看俞怀生往日温润如玉,行事有礼。但初入寺庙时还带着少年的不羁,对万事都厌弃憎恶,这是他深埋在内心的情绪,从未表露。
他虽站于佛像前,心中却半点不信神佛,佛祖若真是显灵,为何不看看他这一生,生来人世遭父母厌弃,兄弟憎恶,小小年纪失了自由,被迫遁入空门。
他想问问佛祖,可是前世造下业障,今生来换,何故针对他一人。若真是作下十恶不赦的行径,只把他打入地狱便是,非要如此折磨方才罢休。
彼时的俞怀生像是一个未磨平棱角的顽石,四处冲撞,带累一身伤痕无数。心中怨念不息,执念便不消散。
几日下来便消瘦不少,一日打坐时竟晕了过去,在这苦戒庙宇又怎会有大夫,只能抓些草药来胡乱服下,若能挺过来便是佛祖保佑,倘若没能醒来也无可奈何。佛教中人向来看淡生死,佛经有言生死长远,无有边际,无有能知,其根源者,流转生死,无有穷已。
对于寺庙中僧人而言,唯有生灭。佛经有言一切皆在于己心,本不过轮回,若有佛心,可超脱于三界轮回,众僧人为达到涅槃境界,也都看破生死,并不执着于此。所以俞怀生便这么烧了三天三夜,终是硬挺了过来,睡梦迷蒙间,似见一人对自己颇为照料。
俞怀生自此醒后,只道佛祖不收他,他虽看不透生死,但却没那么深的执念。
俞怀生康复后,方丈慧圆法师找到他,日日带他闭关冥想,讲解佛法,以此化解他心中戾气。慧圆法师似能看透他的一切,待到他自家放下执念与对尘世的憎恶,便开始教习他佛道缘由。
渐渐地俞怀生觉得心中戾气被化解许多,也由衷地学习佛法,潜心向佛。
不曾想却遇到阻碍,这阻碍便是苏欣。
起先俞怀生只把苏欣当做邻家妹妹,他不知道感情为何物,也从未有人教过他,俞怀生只能自家摸爬滚打,方尝得情感滋味。
排除万难也要来见自己一面的苏欣,在外人眼里看来是可笑愚昧的,可是对于俞怀生来说,她却是特殊的存在。
有一个人会时刻记住你,她知你的心,关切你的处境,这样的人儿,俞怀生怎能不放在心中。
俞怀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将苏欣放在心里,他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情感,只告诉自己把苏欣当做妹妹,所以才会他时常会想起她笑、她哭、她闹的模样。
俞怀生跪于佛前,默念佛经赶去心中邪念,他已是出家之人,应戒守清规,不该动杂念。并且自己出家人的身份,更是不能轻易许诺什么,俞怀生不断挣扎克制,隐忍着情绪,冷颜面对苏欣。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俞怀生还是孤零零的一人,今夜风大,夜里属俞怀生当值。
俞怀生见风起,怕殿中烛火熄灭,起身前去添些灯油,还未进入殿内,便远远见一个身影跪在佛像前,明灭烛光飘忽,显得并不真切。
余怀生定睛细看去,竟是苏欣。
苏欣这夜参加了知府宴席,在府门外见到了同样来参席的俞怀柳,见他有家人疼爱,下人簇拥着与别家少爷笑闹。
俞家似乎忘记还有个少爷在寺庙中,苏欣见这景象只觉刺眼的很,心中难过,年纪尚小的苏欣夜里悄悄来寺庙中拜佛。
人们常道佛祖最为灵验,苏欣也有一个心愿,小小的人儿严肃的跪拜在蒲团上,双手合十道:“祈求佛祖能将怀生哥哥还给我。”
说罢苏欣流下泪来,哽噎着重复道:“求求佛祖将怀生哥哥放了吧,把他归还这尘世。佛祖您有这万千世人,何不放过他。”
“只求怀生哥哥的家人多关心他些,不教他这般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