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两人在书房里一顿打闹聊天,姜学君在榻上睡着了,顾巧巧给他搭上毯子,捧着一本《清平山堂话本》。
雨下了半个时辰终于停住,她依到窗边半推开侧窗,一阵凉气袭进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泥腥气。
这时,院门咯吱响一声,估摸是姜家夫妇回来了。
顾巧巧正放下书,听外面杨晓兰低声道:“我把东西收拾一下,你送药”。
顾巧巧耐不住好奇,掩着木窗往外瞄。
姜益奔向厨房,杨晓兰提着一大袋子包裹直奔房间,进门后迅速把门掩上。
杨晓兰将肩上沉沉的灰色包裹放到桌上打开。
一片闪眼的银色惊住杨晓兰,她十指扒拢白花花的银子,来回数两遍,匆忙把包裹塞到柜子里,出门去找姜益。
“老姜,这回给的比上个月多一倍”。
姜益从厨房出来,端着一碗蜂蜜水,被杨晓兰拦住道。
姜益道:“把这个月的花销拿出来,多得都收好”。
“诶,”杨晓兰点点头,转身又进屋了。
顾巧巧远远看着,也不知他们在说什么,见姜益往自己房间去,她回身掩好窗户,把榻上的姜学君叫醒。
第16章 姜家岩(8)
姜益进来时,一副姐慈弟孝的场面,姜学君正襟危坐写字,顾巧巧依在一旁陪他。
“这句话是说违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损。”
姜学君瞧着书本,等他姐姐把“续鹜短鹤”底下的一排注解念完,捧场道:“原是如此,我一直都搞错了,阿姐真厉害”。
顾巧巧绷着脸忍住没笑,“嗯”了一声,见姜益推门进来,抬头惊讶道:“阿爹回来了!”
姜益也笑着脸,对顾巧巧说:“来,巧巧,先喝药”。
顾巧巧起身迎几步,等靠近,才发现姜益衣裳湿答答的,连衣服都没换。
“阿爹,去换身衣裳吧”。
姜益把药递到她手里:“马上换,我先看你把药喝了”。
听罢,顾巧巧就着蜂蜜水把小拇指头大小的药丸子吞进去。
姜益这才放心地离开。
他前脚刚走,姜学君就把书扔到一旁要出去小解。
顾巧巧无奈,实在觉得这姜学君不是读书的料子,不如劝劝姜家,好叫他们死心,姜学君也能好过点。
“阿姐!阿姐!”姜学君出门还没走到茅厕,又在外面喊:“你快出来!”
听语气像是特着急的事儿,不会是尿裤子了吧。顾巧巧笑着想,一边迅速起身出门。
姜学君正折回院子里,朝她指着厨房:“大哥回来了,带了一大袋汤圆馅儿!”
汤圆。
顾巧巧听得直咽口水,随姜学君一起小跑向厨房。
杨晓兰正在揉汤圆,灶台上摆了五个大瓷碗,全部装的汤圆馅儿,有红糖花生、芝麻、梅子肉和蛋黄。
杨晓兰抬头笑问:“你们喜欢吃什么馅儿,我多包点”。
姜学成洗了手从外面进来,拍拍姜学君背:“去外面打桶水”。
“好咧”,姜学君撒腿儿往外跑。
杨晓兰盯着姜学成的手臂,见上面有几道淤青,忙问:“胳膊咋了?”
“没事没事”,姜学成捏捏胳膊:“挑水时没注意,滑了一跤,扁担压的”。
“怎么这么不小心”,杨晓兰心疼道。
顾巧巧笑笑,则绕着灶台转一圈:“阿娘,大哥肯定是在外面逞英雄了,他在家里几时需要挑水吃”。
姜学成脸一红,家里都是吃的井水。
顾巧巧不再打趣他,转而对杨晓兰道:“阿娘,我想吃红糖花生馅儿”。
姜学君耳尖,听到顾巧巧说话,不甘落后,在外面大声喊:“我要梅子肉的!”
杨晓兰大声笑应:“知道知道,舀水慢点”。
说完,她侧头问身边顾巧巧:“你姨妈来信想接你去她那儿住一段日子,现在天气热,观云山正好避暑”。
按照他们的说法,她才从姨妈家回来,怎么又要去?
“阿娘,我在观云山呆了太久,想去别处转转”。
“你姨妈说也行,先去观云山,她在带你出门玩”。
听罢,顾巧巧倒也不好再拒绝,只问:“姨妈说什么时候出发?”
杨晓兰手法娴熟,汤圆搓得极快:“具体日子没定,她忙过这阵儿就找人来接你”。
顾巧巧点点头:“好”。
杨晓兰又搓一个红糖花生汤圆:“过去后可以请个女师父,教你学学琵琶跳舞什么的,你就选个有兴趣的,打发时间。”
姜家岩相对闭塞,同顾巧巧这个年纪的姑娘,大部分在家帮忙做事,或者了婆家结婚生子,她相对闭塞些,同旁人玩不到一处,没有交心的闺中密友。
“那我得好好想想”。
杨晓兰舀了一勺梅子肉:“当然可以,你慢慢想”。
顾巧巧趁着汤圆还没被搓合,飞快从佐料碗里捻了一粒青花椒进去,对杨晓兰笑笑,做了个嘘的手势。
杨晓兰笑笑,只当她又在和姜学君玩闹。
煮汤圆的时候,顾巧巧悄悄和姜学君说:“有一个藏了花椒,你吃到了,我就带你去参加同年大会,而且还求阿爹阿娘让你跟我去观云山玩一阵子”。
姜学君眼睛都囫囵圆了:“真的?”
他从小就在姜家岩,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白马寺,一听要去别处,虽不知观云山在哪里,也是十分向往。
顾巧巧信誓旦旦道:“当然”。
得了保证,姜学君站在大锅旁边,盯着汤圆一个个下锅。
顾巧巧指着杨晓兰手里的汤圆,好心道:“喏,这个”。
姜学君眼珠子刷地紧紧跟随汤圆下锅,目不转睛,直到…………锅快沸腾时,杨晓兰大勺一挥,那个得天独厚的小汤圆顿时不见。
“哎呀,阿娘!”
杨晓兰和顾巧巧交换眼神,哈哈大笑。
到了晚上,一大锅热气腾腾的汤圆端上桌。
姜学君一边吃,一边观察桌上其余四人的反应,生怕他们抢到青花椒汤圆。
两碗汤圆下肚后,姜学君又盛满满一碗,咬半口吐半个,尝到馅儿以后,立马把另一半扔回碗里,伸筷子去夹下一个。
姜益反过筷头敲他的碗:“干什么!”
姜学君打个嗝,埋头大口干掉碗里剩下的汤圆。
在吃第四碗时,姜学君站起来大叫一声,把全桌人吓了一跳。
“阿姐,你可要说话算话!”
顾巧巧的眼睛慢慢移向姜学君的嘴,直到他吐出一粒青花椒。
这粒天选汤圆真的被他吃到了,他两指捏到顾巧巧眼前晃悠。
姜益一眼就看出了名堂,侧脸问他:“什么说话算话?“
姜学君脑袋一缩,垂头不敢再说话。
顾巧巧偷偷朝他比“OK”的手势,一边接过话:“我答应下回去白马寺,给学君买白玉糕吃”。
“就知道吃白玉糕,我看你脑袋里装的都是白玉糕”。
顾巧巧闷声笑笑。
姜学君虽不懂顾巧巧的手势,但觉得她是答应了,端起瓷碗往厨房去:“阿爹阿娘哥哥姐姐慢用,我吃饱了”。
晚饭过后,姜益舒舒服服躺在院子里纳凉,傍边一杯热茶,姜家两兄弟则在书房看书。
顾巧巧绕到厨房给杨晓兰帮忙摆放洗好的盘子,一边道:“阿娘,我怕在观云山无聊,要不您让阿弟跟我去吧”。
杨晓兰手一顿,对她提的要求有些意外,但她饭桌上没当着大家的面说,也是相信自己。
她想了想,道:“这个我不能担保,你姨妈不喜欢小子,觉得闹腾,我先问问她,行不?”
“行,当然行”。
话没说死,还有商量的余地。顾巧巧谢完杨晓兰,迫不及待想去书房逗逗姜学君。
此时,书房里进行了一场深度知识对话。
“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这句话出自哪里?”
“这题我拒绝回答”。
姜学成敲了敲桌上戒尺,沉声问:“为何?”
“因为确信这句圣言以前读过,只是突然想不起来,非要答的话,一旦答错,那就太可惜了”。
姜学成:“………”。
《庄子·天下》抄一遍,什么时候抄完,什么时候睡觉”。
“我明天还答应朋友出去捉青蛙呢”。
姜学成冷哼道:“姜二妞白天跟我说,让你明日找她玩,你要是去我不阻拦你,别的就别想了!”
姜学君脑袋一缩:“那我还是读书吧”。
顾巧巧在外面听了会儿,倒很好奇这位姜学君的克星,姜二妞,怎么让他甘愿坐下来读书也不愿意跟她玩儿。
她叹了一口气,转身往自己房间走,今晚姜学君只怕没有空闲和心情同自己玩闹了。
第17章 姜家岩(9)
一年一度的祈雨节终于到来。这个节日不全为求雨水,姜家岩雨水虽算不上丰沛,鲜有大旱之年,只是借着个由头,打发农闲的时光,或者从农忙中抽身出来和家人们玩闹一天。
刘婶儿修修改改的衣裳提前两天给顾巧巧做好,立领淡绿色云锦显得脖颈细白修长,也很抬肤色,顾巧巧心情颇好地把玉佩找出来戴上,只简单描了个眉,嘴唇擦上胭脂,就已然在炎炎夏日看着格外清爽亮眼。
出门前,杨晓兰把她拉到一边,揭开手臂挽着的篮子,里面是提前做好如意卷。
“虽然昨晚说过,还记得吧?”
谁不想自家闺女在外人眼里心灵手巧,杨晓兰怕有人问顾巧巧如意卷的做法,漏了馅。
“阿娘,你放心吧,我都记得呢”。
“你说说,如意卷需要哪几样食材?”
顾巧巧信口拈来:“去皮五花肉、绍酒、鸡蛋皮、肉汤和猪油”。
杨晓兰放心地点点头,依着顾巧巧往外走:“成,咱们走吧”。
……
一路上,姜益家的马车里,顾巧巧和姜学君对起对子,一家人外出郊游,氛围颇为轻松。
顾巧巧开个头道:“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姜益和姜学成在马车竖起耳朵听,看姜学成能接句什么。
“王安石的《北归》”,姜学君洋洋得意道,本不必把诗词名说出来,好不容易知道一首,得卖弄一下。
顾巧巧闷笑一声,配合道:“不错不错”。
“这句不难”,姜学君虽是谦虚的语气,眉毛都要吊到天上去了,很给力地接上诗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香。
顾巧巧想了会儿,一下没想出来好句子。
脑子里来回只有屈原的香草美人在打转。
可这不成诗句。
姜学君挪到她耳边,朝她招手。
“干嘛?”
说着,她把耳朵凑过去。
“阿姐,我在你枕头边的话本里看过一句,倒能接上这句”。
“什么?”顾巧巧一脸奇怪,他什么时候到自己房间去了?还翻出来她的话本?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唔!”
顾巧巧听到红浪两个字,连忙伸手捂住姜学君的破嘴,尽管他声音很小。
这要是背出来,她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二人把杨晓兰搞愣了,杨晓兰放下手里的食盒,一脸茫然地看他们:“怎么了?”
顾巧巧红着脸摇头,横了一眼姜学君:“他要给我泄露答案,没意思,我不准他说”。
话音刚落,她像是心窍开了,脑子冒出来一句:“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
说完,她看着姜学君,警告似地岔开话题:“我接上了,现在归你”。
姜学君抿嘴想了会儿“匀”字,老实了,低下头:“阿姐,这句我接不上”。
姜学成恰时掀开帘子,扭头进来说:“到剑山了”。
顾巧巧掀开窗帘看向外面,参天大树和裸露的岩石,和寻常的山没什么区别。
但既然取这么个名字,肯定有个原由。
她问姜学成:“大哥,剑山有什么讲究?”
“阿姐,我知道”,姜学君自觉刚才得罪了顾巧巧,剑山他来了不知多少回,于是献殷勤道:“它是姜家岩最高的山,山顶有块形状似剑的石头,所以叫剑山。”
“……就这?”
顾巧巧以为有什么神话传说,听罢有些索然无味。
姜学成扶额叹息,他这弟弟像个假的姜家岩人。
他接过话,补充道:“相传曾经有个剑客,剑术天下第一,无人能及,他踏遍千山万水,一路走到这座山时在半山腰遇到一个山野老樵夫,樵夫抽出背后一根木柴,两三下打败了这个天下第一的剑客,从此,剑客立誓不在离开此山,直到打败樵夫为止。年复一年,等到樵夫老死了,他的剑术也无法更上一层楼,最终自绝于山顶,将剑也插在最高处,久而久之,他的剑化成了石头,立于山顶,令后来求剑者向往不已。”
“这位剑客让人佩服,一辈子追求一件事到极致,不为外物所扰。”顾巧巧又探出脑袋往外看,此时路途平坦很多,两边的路应该提前被人修理过,夹杂着粉色野花,生机可爱。
“是呀,人一辈子能图一样就是极好的”。杨晓兰难得地加入他们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