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台艳宦——青草糕
时间:2022-02-11 08:40:37

  裴祯元迫不及待地睁开眼睛。

  睁眼前,他脑中预设了许多东西,睁眼后,他对着掌心那个用朱砂笔写成的“福”字,愣了很久。

  半晌,他举起手掌,伸到戚卓容面前晃了晃,又好气又好笑:“你就送朕这个?是不是太敷衍了一点?”

  戚卓容诚恳道:“这是臣对陛下的衷心祝愿。年年都是陛下赐福,今年,就让臣来为陛下祈个福罢。”

  “你祈福不去庙里祈,就在朕手上写个字?”裴祯元不满,“你是什么书法大家吗,写个字如此值钱?朕洗个手就没了,这福气消失得未免太快!”

  戚卓容一本正经:“寺庙里祈福,那是跟佛祖讨要,是要求人的。而臣为陛下祈福,不求天不求人,只求自己。只要有臣在,陛下必将日日盈福,这是臣对陛下做出的允诺。陛下洗手,洗走的都是表面功夫,但臣的允诺,却是一直生效的。”

  裴祯元怔了一下,随即将手收回了大氅中,嘀咕一句:“外面真冷。”

  手却悄悄攥紧了。

  戚卓容:“那我们回去。”

  裴祯元说:“不,朕要再站一会儿。”

  喧闹的焰火渐渐停息了,琼花下得越发磅礴厚重。

  在这十六岁的第一个雪夜,裴祯元听到了自己胸腔里心脏跳动的声音。

  怦怦,怦怦,怦怦。

  -

  元月过后,户部刘尚书率先上书,奏请改革吏治。他的奏折直接越过了内阁,直达皇帝案头。因此当裴祯元轻描淡写地在早朝上宣知此事,并且决定推行之时,不仅是其他大臣,连内阁众臣都为之震动。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哪是什么刘尚书奏请,分明就是裴祯元自己想改,借刘尚书之口说出来罢了。刘尚书在奏折里哭穷,说户部没钱,都是因为地方官员管理疏漏太多,这才导致国库空虚。他例举了种种吏治改革举措,大刀阔斧得令人震惊,都不仅仅是严苛二字可以概括,甚至都像是连他自己本人都要逼死的程度。

  而裴祯元竟然还要推行,这分明就是不给人活路啊!

  一时间朝野沸腾,纷纷劝陛下谨慎考虑。

  但显然陛下心意已决,是非做不可的了,竟然出动了东厂,抓了几个反对得最厉害的大臣关进了诏狱,虽然只关了一夜,什么都没干,第二天就放人回了家,但任谁对着那些奇怪刑具都会心惊胆寒,再也不敢上谏。

  自从十二岁那年裴祯元亲手除掉了陈家开始,朝中便再也没人敢小觑这位年轻的陛下。但这么多年来,东厂虽然有酷悍之名,但其实只抓作奸犯科与确凿有作奸犯科之意的人,意在敲山震虎。对于对新令有异议的大臣,裴祯元向来以理服人,从来没有直接用过这么简单粗暴的手段。显然,去年微服私访顺宁府的经历严重触怒了他,以至于这么多个月来,全在计划改吏治之事。

  与众臣僵持了半个月,吏部庞侍郎又上奏一封,委婉地提了些改制看法,并对裴祯元提议,此事事关重大,不仅是京中之事,更对地方吏治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各地情况不一,不如先在某地试点,总结经验,再在全国推行。

  裴祯元考虑了一下,同意了。

  众臣纷纷松了一口气,毕竟庞侍郎提的改制之举,比刘尚书的要温和不少,虽然对于现在的制度来说仍是有些严格了,但是好歹能让大家有个喘息的机会。

  此次改制,先从京中开始调整,随即从东、南、西北三地各选一州府,实行新的地方吏治制度。

  半年下来,由户部及吏部分析现状,弥补尚存纰漏,精简已有流程,最后在年底重新定了一份改制方案,交呈裴祯元过目。

  裴祯元细细看完,点了头。

  常泰九年,朝廷力推新吏治,立限考事,以事责人。从州县,到六部,再到内阁,最后到皇帝,逐级督查,互相监督,定期审核。另有跳出朝廷体制之外的东厂,时不时会派人暗中抽查探访,若有发现与上报不符之事,一整条线上的官员都要担责。

  期间也不是没有人想过要强硬反对,连当庭撞柱这种事都做出来了,结果裴祯元只是冷冷地看着,嘱咐戚卓容记得给人收尸,完了又开始询问礼部科举一事推进得如何。言下之意十分明显,反正现在的朝廷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清算世家后人才短缺的朝廷了,爱干干不干滚,总有更年轻有为还更听话的人顶上。

  最后当庭撞柱的那名官员也没死成,但被戚卓容查出了一桩旧错,直接被裴祯元罢了官。

  许多人都以为,得偿所愿,陛下总该歇一口气了,但他们没有想到,改吏治,只是裴祯元改革的第一步而已。

 

 

88章 陛下及冠了,也就该婚娶……

  改吏治后,朝廷陆续裁减了一大批冗员,以及考核连续两年不合格之官员。

  而时光弹指一挥,新一届科举结束,许多新官上任,正是豪情万丈、想施展抱负的时候,裴祯元除了选了一部分官员填补空缺外,更外派了一批新官出去清丈土地。

  清丈土地,这是自大绍建朝以来,前所未有之事。

  土地就是金钱,对于勋贵豪族来说,除了暗中经商外,家族的大部分收入来源都是佃租。每年朝廷都要收缴地税,而这些土地如何藏起,如何兼并,如何不被朝廷发现,也就成了人人秘而不宣的事情。

  本来裴祯元改吏治,只针对中央及地方官员,虽然改革途中历经波折,但办事效率大大提高,最后也算是一桩好事。可这回清丈令一下来,倒叫那些隔岸观火、高高挂起的勋贵豪族傻眼了。这些人自己并非朝官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