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刀——大白牙牙牙
时间:2022-03-09 08:05:44

  但有个人,从他的人生被颠覆开始,就一直在这片被枝叶遮掩出的黑暗里行走,一直在试图拨开枝叶的遮挡迎接曙光。

  这一份接着一份的证据,不过是一个人十年岁月的缩写。

  这场庭审,也不过是一个人坚持十年换来的微光。

 

 

第九十五章 君不密则失臣。

  子时,整座帝都陷入熟睡之中,连月色也黯淡几分,唯独刑部衙门依旧灯火通明,那些跺跺脚就能让帝都震一震的高官贵胄,即使已经困倦难耐,还是各怀心思,强忍着疲惫留在此地。

  刑部尚书从慕秋手里接过口供。

  他捧着口供,扭头看向兵部尚书,请兵部尚书派人回趟兵部衙门,将虎贲军的人事调动找出来。

  刑部衙门与兵部衙门在同一条巷子,隔得并不远,兵部尚书爽快答应下来,点了个腿脚快的下属走一趟。

  虽然隔了十年,但是兵部的档案资料一直都保存得很妥当,兵部的官员按照时间寻找,很快找到了建元三十七年的资料,并将它带了回来。

  刑部尚书仔细读完每份口供,再结合兵部带来的资料,确定留下口供的七人都亲历过山海关大战,而他们的口供不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

  不过刑部尚书在军事上是个外行,要想增加口供的可信度,还是得让内行人来帮忙看看。

  卫如流的目光在人群中梭巡一圈,看向宁勇侯。

  这位侯爷因战功封侯,在容国公战死后,宁勇侯是公认的大燕朝军事素养最高的武将。

  卫如流出声请求道:“萧侯爷,你是我朝赫赫有名的武将,可否麻烦你也来看看这些口供。”

  突然被点名,宁勇侯愣了愣。

  他清楚,卫如流请他看这些口供,是希望他为这些口供背书。

  以他在军中的威望,有了他的背书,这些口供的可信度当然就高了。

  答应了卫如流的请求,很可能会得罪端王和江时,但想到那位曾经教导过自己用兵之道、与自己有师生情谊的容国公,宁勇侯还是点了点头,应下了卫如流的请求。

  容国公对大燕朝的贡献,何止镇守边境四十余年。

  如今大燕朝最能征善战的几位武将,都曾经接受过容国公的教导,是他从军营里一手提拔上去的。

  这份知遇之恩,宁勇侯一直铭记于心。

  他从座位起身,大步走到刑部尚书面前。

  刑部尚书对此求之不得,连忙把口供递了过去。

  宁勇侯接过,才往下读了几行,他的眉心便不自觉蹙起,又返回去从头阅读。

  许久,宁勇侯将看完的口供递回给刑部尚书。

  他斟酌着说出结论:“依本侯拙见,这些口供没什么问题。”

  “多谢萧侯爷。”刑部尚书向宁勇侯道谢。

  宁勇侯摆摆手,走回他的位置。

  听到两人的对话,端王拨弄佛珠的速度越来越快,眉间的烦躁压都压不住。

  端王终于忍不住,出声反驳道:“若本王没记错的话,当年朝廷正是从幸存士兵口中,得知山海关大战惨败的责任在于容家人。现在这七份口供与当年士兵所说完全相反,难道如今这七份口供是真,当年士兵所说的就是假的了?”

  “自然不是。”还没回到自己位置的宁勇侯停下脚步,转身看着端王,“王爷知道这七个士兵在口供里说了什么吗?”

  端王皱着眉头,心里陡然升起一股不详的预感。

  他犹豫道:“……口供里说了什么?”

  宁勇侯道:“这七个士兵,当年都曾亲口说容家人贪功冒进,导致军队进入了北凉的包围圈,遭遇了北凉的埋伏,死伤惨重。但他们在这份口供里,又悉数推翻了他们以前的说辞。”

  端王:“……”

  “这……”其他官员面面相觑。

  “是啊,这是怎么回事?”

  有性子比较急的官员等不及了,连声问道:“侯爷别卖关子了,你和我们说说,这些幸存士兵为何会推翻说辞?”

  刑部尚书无奈拍了拍惊堂木,让众人安静。

  周遭重新静谧,刑部尚书清了清嗓子,这才开口道:“由本官来说吧。”

  “这七个幸存士兵中,三人为伍长,一人为什长,两人为百夫长,还有一人为先锋大将的亲卫。”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