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反派女知青——潆影
时间:2022-04-03 07:49:26

  好了,这两句话, 宣告调停工作再次陷入死胡同。
  施卫民下意识看向赵美美,见她脸上依旧平静。他觉得自己心理素质还不如一个年轻的女同志,不由有些想笑。
  看到这里, 他心里也觉得,一家人闹成这样还不如分开过, 故而比较倾向于说服张大娘。
  “大娘, 孩子大了总有自己的世界, 我们做父母的也不能老抓着不放手。”
  张大娘不接他这话, 就是咬死不分家。
  赵美美终于开口,一个问题就直逼张大娘灵魂深处。
  “大娘,你不肯分家,是不是害怕年老了没人照顾?一如你婆婆当年。”
  听到这话,张大娘脸色顿时变得惨败, 嘴巴哆嗦着, 却说不出话。
  她这反应, 赵美美一看就知道自己说中了。
  张大娘和她婆婆那点事,施家村但凡有那么点年纪的人都知道。
  当年张大娘在生下小儿子没多久,和婆婆爆发了一次很大得矛盾。张大娘婆婆也是性子好强的,两个人互补低头,最后的结果就是只能分家过。
  分家后,张大娘就没怎么理过她,全身心照顾自己三个孩子。婆婆那边有什么事,都是施大爷去处理的。
  施大爷一个大老爷们,照顾人哪行啊,总之婆婆去世前那两年过的很不好,这个施家村很多人都知道。
  赵美美又开口道:“其实现在的分家和以前不一样,以前分家了,现在是法制社会,国家法律规定,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如果不这么做,那可是违法的,得蹲局子的。”
  赵美美这话不仅让张大娘诧异到长大嘴巴,两个儿子和儿媳妇也是听得目瞪口呆。
  田小娥问:“真的假的?”
  赵美美点了点头:“当然是真的,我要是骗你们就是猪。”
  前半句话明明那么严肃,后半句话锋一转,差点没把施茂彦和施卫民逗笑。
  不过这也让在场的人确定,她说的应该是真的。
  这下田小娥和李冬梅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他们想分家就是想各过各的。如果还要赡养老人,那岂不是和没分家之前没什么区别?不,好像比之前更难。
  公婆不是可以什么都不敢,让他们养?
  那女人结婚的意义是什么?帮别人生儿育女?养别人的父母?
  张大娘也是这么以为的,如果国家法律规定孩子必须赡养老人,那她就没什么好怕的他们要是敢不养,就告到公社去。
  好在赵美美又给他们解释了,这个赡养也是有基本标准的,孩子只要达到基本标准就行。
  张大娘连忙问:“什么基本标准?”
  赵美美琢磨着,要怎么说才比较好呢?
  “就是,并不是无节制的,每个月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就行。”
  听到这话,两个儿媳妇松了口气。
  她们也不是绝情之人,还是愿意给公婆一口饭吃的。
  一番低语过后,两个儿媳妇表示,她们愿意。
  张大娘却仍旧不肯,担心儿媳妇现在嘴上说愿意,以后却变卦怎么办?
  这个施卫民有经验了,笑道:“这个简单,你们可以签份协议。”
  两边对这建议有些心动又有些担心,心动的是白纸黑字约定好,谁也没得说。担心的是,以后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光景,万一过不下去怎么办?
  但一番争吵后,张大娘和两个儿媳妇都还是决定签协议。
  张大娘主要是觉得,儿媳妇现在都这样对自己了,还不如白纸黑字要点保障。再说,她也担心她们真的会离婚。
  一旦离婚了,她两个儿子想再娶可不是那么容易。即便是再去,也肯定娶不到黄花大闺女,多半是死了老公带着孩子改嫁的。到时候岂不是要帮人养孩子?
  张大娘精的很,这种蠢事只有施茂彦和赵美美这样的笨蛋会干。
  田小娥和李冬梅则是觉得,她们这次破釜沉舟闹这么大,能分得了家也算达到目的了。既然现在国家要求孩子一定要养老人,那就按最基本的标准养吧。如果以后他们自己都吃不起饭了,养不起老人要关局子,就当国家养了。
  施卫民识字不多,便想趁着施茂彦在,让他把这协议写好。
  然而此时,协议写到一半,两边又对每个月给老人多少粮食吵起来了。
  搞了半天,调节还是以失败告终。
  田小娥和李冬梅气呼呼回了娘家,张大娘也面如死灰回了自己家。
  施大爷和那两个儿子,则分别追随了自己老婆的脚步。
  人走了,终于安静了,施卫民揉了揉犯疼的脑瓜子,有些夸张对施茂彦说:“我要是在这样的家庭下生活,只怕得短寿十年。施大爷可真是好忍耐力啊。”
  赵美美对他前面说的那半段话没意见,但夸施大爷那句可不认同,忍不住出声纠正:“那不叫好忍耐力,那是冷漠。”
  整个分家过程中,张大娘在力争要多一点粮食的时候他明明也瞪大眼睛关注着,却从没开口帮着争取一下。
  那自私凉薄样,看的她牙痒痒的。
  从大队离开,施茂彦看出赵美美心里还隐约有气,可也不知道怎么开解,好几次欲言又止。
  赵美美也看出他想什么,闷闷道:“我没事,你不用安慰的。我只是有些郁闷,有点替女性不值。”
  施茂彦有些不好意思笑了笑。
  赵美美看着天边远处的山,忽然难过的不行。多少女人一生都被困于家庭中?就好比远处这座山,也曾困住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因为赵美美有些惆怅,施茂彦陪着她转了一圈才回家。
  快到家的时候,两人凑巧遇到了拎着菜篮子准备去菜园摘菜的张大娘。
  这一次,赵美美一改往常的态度,在对方准备冷漠的注视下,主动喊了她。
  张大娘没好声气问了句:“干嘛?”
  “大娘,邻居一场,有些话我还是想跟你说一下。至于听不听,那就是你个人的事了。”
  这开场白颇有算账的味道,张大娘顿时化身刺猬,全身的刺都竖起来了。
  赵美美没在意对方的变化,继续说道:“现在不同以前,改革开放了,人民日报都有写,要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连农村都分单干了,以后自己干自己的,必然会有人做的更好,日子慢慢比别人的好。难道你要去妒忌所有比自己过的好的人?”
  张大娘嘴硬:“谁妒忌了?我们家日子过得不比别人差。”
  赵美美笑了笑,也不揭穿她,只是道:“再过两年,只怕村里不少人会盖上红砖房,养猪养鸡养鸭。甚至,不少人家还不止种田,也会走街串巷做些小买卖。”
  张大娘听得目瞪口呆,这些在她看来简直匪夷所思。
  住红砖房,那得多少钱。还养猪养鸡养鸭,自己都不够吃,拿什么养?
  诶,不对,孙大娘家前阵子不就养了两只母鸡来下蛋。还说等攒上一些,拿到镇上去卖。
  “年轻人有毅力的想法,有时候做长辈的要支持。”前面说了那么多,赵美美最想说的是接下来的:“感情是要经营的,你疼我,我疼你,这日子才能和和美美过下去。今天吵一次,明天吵一次,情分一点点就吵没了。”
  张大娘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耐着性子听赵美美说完,说到最后,她脸冷到都快结出霜了。
  赵美美见状,叹了口气。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一天之后,赵美美因为忙着进城的准备工作,也没太注意张大娘家。只知道他们家依旧闹腾。
  又过了几日,赵美美从邻居那听说,张大娘家最终还是分家了,请了大队长和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做见证。
  田地平分成四分,大儿子二儿子每半年各给老人两袋米加五块钱。家里现在这个房子归老人,但两个孩子可以在这一直住到有能力盖房子。住在这个房子期间,全家人分家不分伙,即还是一起吃饭,两个儿子共同承担。
  对于这个结果,赵美美有些意外,可仔细想想又不意外。
  这个结果不管是老人和儿媳妇肯定是不满意的,但闹了这么久,闹得这么大,两边估计都压力很大,最后不得不让步妥协。
  赵美美感叹,地里的活是分开干了,日子却还是一起过,这家分的有些治标不治本,以后估计还是得吵吵闹闹。
  施茂彦笑道:“吵吵闹闹也是一种过法,不比太感慨。”
  “也是。”赵美美很认同施茂彦这说法,她觉得脑壳疼得日子,可能正是大部分人的生活。
  抿心自问,如果施茂彦不是独自一人带着三个孩子,也是一大家子一起生活,她可能是不敢提出和他协议结婚的。即使后面谣言演变的再厉害,只怕她会跑的比原著赵美美跑的还快。
  “不说别人啦,说说我们。我这边东西收拾的都差不多了,什么时候搬去城里?”赵美美眨巴着眼睛看着施茂彦,等他给自己一个答复。
  “我这边地里的事情也处理的差不多,只是……”施茂彦顿了顿,告诉她自己还没把这件事告诉施卫民和张主任。
  这些年他们对自己颇为照顾,不说一声就走不好。
  赵美美笑道:“无妨,等你这边准备好了,亲自去和他们告别。”
  反正他们不急,孩子们还在放暑假呢。不过也不能踩着开学的点走,到了钟校长那还要收拾收拾呢。
  施茂彦点了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
  想到很快要离开这个准了三年多的家,施茂彦心情有些复杂。
  在这度过的三年,是他人生中最痛苦迷茫无助的三年。村里人虽然有各种小毛病,但不可否认,对于他这个背负着如此名声回来的人,他们还是给予了他很多很多的善意。
  哪怕背地里会议论几句,却也是真心实意的接纳他们在村里生活。
  赵美美听了施茂彦这番感触,不禁也感慨道:“人性这东西真搞不懂。”
  她呢是没资格说别人的。虽然不主动害人,可也从来没伟大到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
  赵美美忽然有些好奇,当初施茂彦怎么会有勇气调下河救人。毕竟他可是有三个孩子要扶养的。
  以前她没想过这个问题,只觉得这一切不过是情节安排。可一起生活了这么久,施茂彦在她这里早已不知不觉有血有肉。
  施茂彦没想到时隔这么久她会问,愣愣道:“当时情况危急,我也没想那么多。”
  换句话讲,是本能让他奋不顾身去救人,没有那么多为什么。
  赵美美听后沉默,不由想起一个高中同学。
  当时这个同学是学校冲刺清北的苗子,然出乎意料的,他在填写志愿的时候却选择了一所专门的医学院。当然了,这群医学院也是顶好顶好的。但当时候还是让很多老师同学惋惜。
  但有个老师却颇有感触,总有些人的选择是无私且高尚的。
  ---
  时间来到八月中,村里的人都知道了施茂彦一家要去城里生活了。
  这几天,家里多了很多人进出,有的是和施茂彦关系不错,想在他走之前来聊聊的。但更多的是好奇,好奇他们怎么这么突然要去城里生活。
  “城里喝水都要花钱,你们真想清楚了吗?”
  “城里听着虽然好,可哪里有我们农村好,我们米自己种,菜自己种,怎么都不会饿死。”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