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元宝是阳城极富有标志性的商人。
他做生意入社会的早,身上自带一股气势。他头发往后梳理,用国内才有固发摩丝固定。双眸漆黑,浓眉微挑,脸上线条清晰,棱角稍缓。
讲文绉绉点,那叫面如冠玉,目若朗星。讲通俗点,长得比姚主编所有见过的青年都俊。别人长得俊叫鹤立鸡群,傅元宝有点仙入鹤群,长得不属于普通的好看。
大约是地位养人气。同样二十块钱的白衬衫,穿在姚主编身上像五块,穿在傅元宝身上像值五百。
姚主编瞥了眼傅元宝敲铁罐的手指。
傅元宝的右手手指有点歪。
谁能想到这样的傅元宝当年才十岁出头的年纪,下地种田,却被人硬生生踩断了手指骨。后来是靠附近一个老中医急救接上的。
踩断他手指骨的人,是阳城傅家,和傅元宝都没出三代的血亲。
二十年前,人只知道阳城傅家,不知道傅元宝。现在大部分人却只知道傅元宝,少知道当初那个阳城傅家。
和这样的人谈话,很难谈感情。狼一般的崽子一旦活下来,嗜血如命,能谈利益的情况下,自然最好谈妥利益。
傅元宝慢条斯理念了一声:“姚主编。”
明明语气慢悠悠的,姚主编却听出了一股子狠厉。
他第一次听自己的名头听到当场头皮发麻,赶忙应下:“四天,半个版面。”全版面那是真给不了。
傅元宝得了准,这才转身走向门口。他开了门,动作客气请姚主编往里走:“我们去书房谈。”
姚主编连连应声。
进了屋,姚主编眼尖,一眼瞅见了屋子里头正坐在椅子上休憩的长辈,傅家的小奶奶。
傅元宝进了屋走上前去,将铁罐礼盒递给旁站着的姑娘,蹲下握住小奶奶的手:“奶奶,买了盒月饼。回头让秦蓁给你弄一个吃。”
刚才在门口谈广告生意,语气淡漠,现下他一个大男人却蹲在那儿难得放低了嗓音:“我去书房。你别晒太久。”
第15章 报纸印刷出厂
傅元宝回了家,家里就不再是原先懒洋洋晒太阳的气氛。
小奶奶回屋去听收音机,蓁蓁则进书房给傅元宝以及客人姚主编沏了两杯茶。
书房里姚主编悄然打量了一下傅家的书房。
傅家书房很是气派。书桌大,有三米宽。椅子大,感觉能坐个三百斤的人。椅子背后的柜子上摆设的装饰品瓷器也大,各个都有两三岁小孩高。
墙面上挂着的图是省里一位国画大师的手笔,有两米长,一米多高。相当夸张。
他很快收回视线,翻开自己笔记,回想要采访的内容。
姚主编能坐上阳城主编的位置,本事绝对不差,速记的基本功更是刚入职那会儿就练了出来。他亲自上门找傅元宝,就为了这篇独家采访。
该问点什么,不该问点什么,他来之前打了份草稿。私人的事情少问,问了傅元宝也不会说。公的事情可以多问,但傅元宝回答不回答,怎么回答,就不是姚主编能预估的事。
姚主编温习了一下问题,随即抬头带笑看向傅元宝。
傅元宝坐在位置上,也拿出了笔和本子。
姚主编很是客气:“傅先生,我们先从以前的事聊起。你最初的第一笔资金是来自药厂。是为什么想到帮药厂回收药瓶?”
傅元宝钢笔盖都没打开,人微微后仰,对上姚主编的视线:“因为穷。”说详细点,是因为不想种田。不种田没钱,所以穷。
“穷”这个理由听上去朴实无华,非常符合当下人踏实肯干就能有所成就的心理。
姚主编心满意足在本子上快速写着答案。
傅元宝慢悠悠说着:“而且药厂,这本应该是我最熟悉的。”
姚主编的笔顿住,内心萧瑟:这好像不能写。
阳城傅家是做药生意的,但傅元宝自小跟着傅家小奶奶过日子,几乎完全没接触过与药相关的行当。傅元宝话里的潜台词很多。
姚主编很清楚,如果这话放上报纸,阳城日报绝对能卖到脱销。只是人关注的点绝对不会是傅元宝赚钱上的头脑,而会是去议论傅元宝那些糟糕的家庭情况。
如果真这样,这次采访的目的就偏移了主旨。
他没有多写上这句话,叹了口气:“当初大家确实都不容易。那么我问下一个问题。”
傅元宝微点头,示意姚主编继续。
书房里,采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很敏感,敏感到哪怕是傅元宝也得斟酌着回答。文字会上报纸,方向如果错误,社会评判就如洪水,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