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爽文老太——七月阿梨
时间:2022-05-26 07:24:54

  任务完成,沈柳就能得到50点幸运值!
  有了幸运值,系统商场里的东西她想买啥就买啥。
  沈柳老早就看商场里卖的那件枣红色的羊毛呢子大衣了,那可真好看啊,羊毛的,穿上肯定暖和又时髦!
  为了羊毛大衣,她豁出去了!
  系统检测过了,大溪村的后山沟子里头的确有好些老坑,挖的又深又大,只要掉下去,骨折断腿都算是轻的。
  那是以前游击队打小鬼子的时候,在后山挖的,专门用来坑小鬼子的。
  等打跑了小鬼子,老蒋又开始闹腾,游击队员跟着部队走得匆忙,没来得及跟村里人说后山老坑的事儿,是以除了在村里当过干部的上了年纪的老人儿知晓这事儿,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后山沟子里还有这些老坑。
  沈柳问了系统,按照岁数算起,就是老支书都不知道这事情,老支书家老太太打鬼子那会儿,当过村里的妇女主任,那时候村里的男爷们儿跟着游击队打鬼子,小媳妇们就在家里给照顾孩子,给八路军做军鞋,支援抗战。
  后来,解放了,支书家的老太太也上了年纪,如今脑子都不大好使了,经常是走在村里的土疙瘩道上,连自家儿子孙子都不认得了。
  那么,沈柳是怎么知道这事儿的呢。
  这还是她听自家去了的老头子说起的。
  原来沈柳家的老头子年轻那会儿,跟着村里的游击队打了几天游击,谁想到沈柳老头子脑子笨不说腿脚还慢,没几天让游击队队长给委婉退货了。
  退货归退货,沈柳老头子却知道了村子后山沟子有老坑的事儿。
  老头子临走前,为了不让自家子孙往后山跑的时候受伤,就把这事儿跟沈柳讲了。
  沈柳听了一耳朵也没放在心上,后山沟子那块地,又险又高的,要想去后山沟子,得先爬上老长一块儿土坡,又累又费力,村里的孩子谁也不乐意到那地方去。
  孩子不乐意去,大人就更不去了。
  一天天的光下地干活儿就够累的了,谁脑子有病跑后山蹓跶去!
  有病没病的,沈柳也下定了决心要把这个任务完成。
  好歹跟沈荷一家子住在一个村里几十年,沈柳还是知道的,大队长家的那个黑娃儿,人如其名,黑的跟煤炭一样,就是皮小子一个,整天带着一群小子,撒丫子山上山下疯跑。
  这样的皮实小子,最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了,越是新鲜,充满诱惑的地方,他就非要去看看不可。
  要说,沈柳知道掉下老坑是件危险的事情。
  那这么坑害一个没长大,还不满八岁稚嫩的孩子她就不心虚吗?
  说实话,刚开始沈柳也这么问过自个儿。
  但是很快地,她就安下心来。
  这事儿不怪她!
  要怪就怪黑娃儿自个命不好!
  千不该万不该,投生当了沈荷那个老婆子的孙子!
  再说了,就算掉到后山的老坑里,也不一定就会怎么着。
  说不定黑娃儿运道好,掉下去了,只是擦伤或者是摔骨折了也说不定。
  庄户人家的小子,哪个不是磕磕绊绊长大的?
  黑娃儿留点儿血,受个伤,在家里养养也就好了,不耽误跑也不耽误跳的。
  这样想着,沈柳心里安慰着自己,加上最近日子过的真不顺心,又有系统给出的奖励诱惑着,她就真的恶向胆边生,开始心安理得盘算着怎么引黑娃儿上钩了。
  她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事儿不能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得慢慢打算.......
  *******
  大年初二,陈秀英妯娌几个走娘家回来,手里都拎着些零嘴儿糖果的。
  孩子们回了家都乐陶陶的,白天见了姥爷老娘,晚上回家还能跟着奶奶一起吃饭,这样的日子多好啊。
  家里几个小皮猴不在,沈荷自在悠闲了一整天。
  下午在院子里晒了大半天太阳,沈荷身上暖洋洋的,再加上老太太平时都用香胰子洗脸洗手,身上就有一种很好闻的味道。
  黑娃儿几个一回到家,就哇哇叫着扑到堂屋,挂在老太太身上不下来了。
  不仅不下来,蛋娃儿还跟小狗狗一样,嗅来嗅去,最后把小脑袋埋在沈荷怀里蹭啊蹭的,“奶身上真香。”
  黑娃儿还好一些,他是大哥哥了,觉得自个儿得让着弟弟妹妹。
  弟弟想抱奶奶,就让他先抱。
  大丫带着二丫三丫可不乐意了,小姑娘三人组认为自个儿香香哒,应该先跟奶奶抱抱,凭什么让臭小子抢先。
  于是,小姐仨就一直对外,跟蛋娃儿争抢起了奶奶的怀抱。
  黑娃儿刚开始还想拿出大哥哥的风范来劝说呢,看没人搭理他,干脆也放飞自我,跟弟弟妹妹抢奶奶喽。
  沈荷就乐呵呵地,一会儿抱抱这个,一个拍拍那个,忙得不亦乐乎。
  最后,闹事儿的几个娃都让自家爹拎回屋里去了。
  大年初二晚上还是吃年前包的肉饺子。
  吃饱了,孩子们也不去屋里睡大觉,在院子里看星星,捉迷藏的,闹得多晚,家里人也不会生气。
  反正是过大年,只要不太过分,孩子们多闹闹开心一下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过了大年初五,村里走亲访友的事儿就少了下来。
  正月里是一年最清闲的一个月,从年初一到正月十五,都算是过节的。
  孩子们依然乐此不疲地走家串户,摔鞭炮,吃糖和点心,享受过年的乐趣儿。
  家里的大人们却开始恢复了往日的忙碌。
  首先是姜三,年初三就背着行囊回了部队。
  一家子虽然不舍,可也为家中有保家卫国的子弟兵觉得骄傲自豪。
  大年初十,村里的男爷们儿就都上工了。
  去年冬天雪多天冷,地里麦子是不愁没水了。
  今年一开年,天气就比往年暖和。
  老书记就找了村里的种田好手山大爷看了看,山大爷背着手在地里转了一圈儿,道今年的收成差不了,地里的麦子长得粗壮,是时候给地里运农肥了。
  在大溪村,一年要给地里的庄稼下两回农肥。
  头一次是刚开年时,用村里家家户户的农家肥运到地里?上农肥,这是大头。
  还有一次就是三四月里,公社分发下来的化肥,那是小头。
  地里上足了农肥,还要交足水,这样地里的庄稼才能长的壮长的好。
  这是山大爷种了一辈子地研究出来的道道儿。
  大溪山生产队年年粮食都比其他生产队交得多,就是因为这个诀窍,这就是全村人的底气和骄傲!
  每年交公粮,就是大溪村社员最牛气的日子了。
  这样的大事儿能耽误吗?
  不能啊。
  于是全村男爷们儿立刻行动起来,家家户户开始从清空的沤肥坑,把茅房和猪圈牛棚里的粪倒到里面,加上村里树林子运来的烂树叶子一起开始沤肥。
  家里媳妇们,老人们就在家里带孩子。
  老姜家这边儿,家里有陈秀英三个儿媳妇,家里做饭刷锅干活儿喂鸡,照顾孩子的,也不算忙。
  再说了,沈荷虽然年纪大了,但也不是不能动弹,不能帮忙了。
  这一冬天,她养身子养的还挺好,每天吃一个鸡蛋,只要腿不疼了,就坚持在院子里走走晒晒,每天泡药酒也喝药,锻炼上来了,身子骨就差不了多少了。
  人舒坦了,身子好了,就想多动动。
  儿媳妇忙碌的时候,沈荷也帮着做家务,像是扫扫地,洗洗碗,带带几个小豆丁还是可以的。
  不过,黑娃儿真是个小调皮捣蛋大王,放假在家里呆不住,见天儿带着蛋娃儿往外跑。
  沈荷也不惯着这俩小家伙儿,等好大儿们回来了,就慢条斯理把俩娃儿的事儿讲了下。
  现在快开春了,村边的河滩子开始上涨,要是两个臭小子跑去耍,掉下去咋办?
  家里人还能活下去?
  于是,姜大兄弟几个就好好把俩小给拾掇了一顿。
  等到俩小捂着痛麻麻的小屁股出来,立马老实了。
 
 
第21章 
  进入三月之后,春雨淅沥沥下了好几场。
  不下雨的日子,外面的天气也很明媚。
  村后矮山坡上的野菜就一茬一茬的开始往外冒。
  地里的麦苗也长的绿油油的,大片大片的麦田从田垄上望过去,墨染一般的翠绿,看在村人的心里啊,大家伙儿都乐开了花。
  春天麦子长的好,六月里收成就好。
  收成好了,家里就有粮食吃,就能填饱肚子,日子就能过好,也有个盼头。
  这样的生活对于朴实的庄户人家来说,就已经很好了。
  这段时间,大溪村生产队发生了两件大事儿。
  头一件就是前头公社领导说要下派到大溪村生产队的知青们终于来了。
  是姜大和老书记带着村里的干部们开着村里的拖拉机去县里拉来村里的。
  公社的社员领导视察了村里给知青们建的新房,房子是新的,炕是新盘的,就连院子里也有口老甜水井,知青们吃喝睡的问题都解决了,领导就很满意,背着手笑声朗朗在大家面前夸了大溪村公社好几回。
  村里在公社面前有了面子,连带着对原本不待见的知青态度也好了不少。
  这次来村里的知青一共十五个,九个青年六个姑娘,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大都是十几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穿着绿色的中山装,背着绿色的挎包,男青年留着列宁头,女生梳着麻花辫,神采飞扬地唱着歌儿,像是一缕清新的春风,吹到了大溪山这个小山村。
  乡村们对于知青们虽有好奇,却也没有那探究的心思。
  大家伙儿都忙呢,男爷们儿继续忙着沤肥,再把沤好的农肥从沤肥坑里挖出来,用扁担挑着运田里去。
  媳妇们儿的活儿也多了,除了要忙家务,还要去田里拔草。
  另外一件事就是一年开头了,村里又从公社要了十来头小猪仔来,养在大队的猪圈里。
  姜大是大队长,大溪村的田地又多,四五百亩地,一亩一亩的沤肥,沤肥的时候,也要带人去村口的河里担水,一担一担的挑到田里,这年头,大都靠人力干活,村里人都忙的团团转,哪有心思去看那热闹。
  大人们忙,孩子们却有时间来看稀罕。
  有热闹的地方就有老姜家的黑娃儿。
  不过,这回黑娃儿是争得了沈荷的同意来看新鲜的。
  奶奶都同意了,黑娃儿就颠颠儿领着蛋娃儿几个凑到知青点来,跟小伙伴们叽叽喳喳聊完天,心满意足回家了。
  今个儿是星期天,老姜家静悄悄的。
  陈秀英和吴凤都不在家。
  自从村里从公社拉了一车小猪仔回来。
  陈秀英就光荣上岗,和老支书家的大儿媳妇成了村里的猪仔饲养员。
  比起整天在地里干活挣工分,养猪这个活计着实轻松不少。
  村里就那十来头猪,陈秀英跟支书家的大儿媳妇割割猪草,拌拌猪食儿,只要把猪仔喂的饱饱的,肚子撑撑的,再把猪圈清扫一下,那工作就算完成啦。
  一天还能拿十二个工分。
  这个活儿贼拉好。
  陈秀英跟支书家的儿媳妇得了这个好活儿,那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着个大背篓相约到后山割猪草去。
  前头还有人说酸话,眼看着陈秀英两个见天儿一大早就背着满满一大背篓猪草下来,又把村里的猪仔仔养的肥肥又壮壮,也都服气了。
  看看人家,天还没亮呢,就起来上山割猪草,真是敬业啊。
  别的不说,咱们是真服气!
  于是,陈秀英就有事儿没事儿往猪圈里跑。
  爹忙妈也忙,要不是有沈荷这个祖母和几个伯伯婶婶仔,黑娃儿大丫俩简直就成了没人管的留守儿童了。
  吴凤呢,她也要去田里锄草。
  许春秀肚子里的娃都快八个月了,最近胎动频繁,身子也不大舒坦,沈荷忙叫姜二带着去卫生院看看,镇上卫生院的大夫看了,说没啥大事儿。
  沈荷想了想,就让许春秀别干活了,在家里好好养胎。
  婆婆体贴,许春秀感动不已,就道家里重活干不了,家里轻一些的活儿还是能做的。
  而且大夫也说啦,孕妇多走走对身子宝宝都是好的。
  这个道理,沈荷自然懂得,就点头应了。
  这不,这会儿家里养的鸡早上刚喂过,这会儿又饿的咕咕叫了。
  沈荷抓了把白菜叶子剁碎了放到鸡食槽里,几只鸡扑腾着翅膀过来,咕咕咕争先恐后啄了起来。
  许春秀抱着肚子从屋里出来,看婆婆把鸡喂了,家里养的小鸡吃食儿吃得欢,就笑道,“娘,咋不喊我呢。”
  沈荷洗干净手,慢悠悠走到屋檐下,摆手笑,“没事儿,这点活儿我也能干了。”
  许春秀看家婆要在院子里走走,颠颠儿跟在后头。
  一会儿跟老太太讲笑话逗乐。
  一会儿又问老太太渴不渴,要是渴,她就进屋倒水去。
  那殷殷亲热的模样,不知道的人,还道老太太是许春秀的亲娘呢。
  沈荷刚开始还能乐呵呵地跟儿媳妇说说话。
  但是后来就觉得不咋对劲了,这个老三家的说话的劲儿怎么变得跟家里几个好大儿一个样子呢。
  腻腻歪歪,黏黏糊糊,老太太有些受不住。
  乡下的院子都不小,老姜家的院子尤其大。
  因着大溪村就在一个山沟沟了,村里别的没有,就是地多。
  是以村里人家盖房子,都是在家里留一个大院子。
  老姜家的院子就是典型的农家小院,东边靠墙修了个猪圈,还有一个鸡圈,猪圈以前公社分到家里的猪就养在猪圈里,北面儿还有个小菜园,现在光秃秃的,等过了三月,家里就要整整地下菜苗了。
  沈荷在院子里蹓啊蹓,许春秀就抱着肚子在后面傻乐傻乐的跟着。
  最后,沈荷实在是受不了了,就跟她打商量,“老二家的,走了这么会儿路,累了吧?不如回屋歇着去?”
  无奈,许春秀就是个傻白憨,她咧着嘴笑得可美,“娘,我不累,咱们继续走啊?”
  沈荷:“.......”
  这要是她的几个好大儿,这么腻歪不开窍,老太太早就一巴掌呼噜过去了。
  可这是怀着娃的大肚儿媳妇。
  ...........就很无奈。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