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太刚往锅里撒了点儿盐,姜四就骑着自行车带着赵满归家了。
姜四这个便宜女婿,一进门就亲热喊爸妈。
赵老头听见了,那个激动啊,端着还没泡好的茶杯冲到了院子里,爷俩激情拥抱,又是寒暄又是说话的,可热乎了,不知道的人还道这爷俩是亲父子呢。
赵满在后面无奈对着她姐笑,赵翠摇摇头笑着让妹妹进屋。
赵老太洗了洗手,端着一盘猪油渣从厨房出来,没好气道,“干啥呢,还不来帮忙端菜,咋地你爷俩吃白饭?”
赵老头跟姜四爷俩嘿嘿两声,道了句哪能,颠颠儿到厨房端菜去了。
本来小两口路上还不咋饿呢,一看见满桌子的好菜,顿时饥肠辘辘,一家子说说笑笑洗了手吃饭。
到了下午,探亲的小两口告别娘家人,踏上了回大溪村的归程。
临走的时候,赵老太拉着女儿的手谆谆叮嘱,在婆家要孝敬婆婆呀,跟妯娌嫂子要搞好关系啊,最好是趁着年轻赶紧生个娃儿啊。
这些话赵满听了许多遍,还是连连点头。
赵老太就很欣慰,目送着女儿女婿出了柳树胡同,摸了摸眼泪回了家。
接下来几天,大溪村忙忙碌碌,快到麦收了,一场夏雨过后,田里的野草疯长,大家伙儿赶紧组织人手去田里拔草。
前面的草刚拔了,后面的就又起来了,一茬一茬的,大家伙儿无法,只能一遍一遍的除草。
老姜家后院新开辟了一个小菜园,刚开春那会儿,姜大兄弟几个还从后山移栽了两棵野苹果树、三棵梨树跟杏树。
六月杏子成熟的季节,崽子们迫不及待等着摘杏吃了。
第95章
老姜家后院的杏子树是从后山移栽回来的老杏树,结出来的杏子不仅多,还甜。
村子孩子没啥吃的,每年到了六月,孩子们便三五成群,提着破麻袋往后山去摘杏,一摘就是一大袋,不光自个儿吃,拿回家一家子都吃。
就是这结果最甜的几颗杏树都在陡峭的山峰上,孩子们要想吃口酸甜的,就要冒着危险。
姜大兄弟几个跟着去了一趟后山,一看才知道吃个杏也这么危险,干脆挑了几颗长得茂密的杏树移栽回了家。
这可把孩子们乐个够呛,殷勤浇水施肥,下了学还给捉虫子,是以老姜家今年的杏树长得格外好,黄澄澄的挂满了树头,馋的村里的娃子没事儿就趴在篱笆墙上偷看。
为啥啊,他们馋啊,大溪村又不是家家都跟老姜家一样有钱儿,孩子们能吃饱饭就谢天谢地了,哪还奢望着能吃上杏子这样稀奇些的水果?
这天儿,老太太午睡醒了,悠悠然下了炕,在屋里的铺好的凉席上盘腿坐下,拿了针线篓子,穿针引线打算给几个小孙女各做双小花鞋穿,女娃穿鞋精细,一双小花鞋能穿一年,不像黑娃儿跟蛋娃儿俩臭小子,穿鞋跟吃鞋一样,一夏天能穿坏好几双草鞋,正忙活着呢,外头院子里传来吵嚷嚷的声音儿。
沈荷透着敞开的窗户往外瞅了瞅,一瞅就乐了,原来是家里的杏子熟了,黑娃儿几个正带着村里一群小娃儿拿着竹竿要打杏子呢。
说起这事儿来,村里邻居们就很感激老姜家,最感激老太太。
村里的一群孩子见天儿来家门口馋杏子,沈荷看了心里酸酸软软,就道,家中结的杏子多,一家子也吃不完,不若就让村中孩子们一块来吃些。
对于老太太的话,一家上下自然无不应承。
这不,今个儿家里的杏子熟了,村里小娃儿们就乐颠颠来打杏了。
或许能吃到酸甜的杏子了,孩子们欢声笑语不断,嘴里品尝着打下树的杏子,皆是一脸知足常乐,听着外头清脆的笑声儿,沈荷感叹着,柔声叮嘱孩子们小心些。
“知道啦,奶奶!”
蛋娃儿小手卷成喇叭状,在树下跟老太太挥手。
沈荷笑了笑,继续忙活。
黄澄澄的杏树下面,七八个男娃儿挥舞着手中的竹竿往树上敲打,女娃儿们挎着小竹篮欢笑着在下面捡,谁想到树上有不少杏子熟过头了,掉在地上就摔烂了。
孩子们心疼又惋惜,黑娃儿背着手在树下转了一圈儿,觉得这样不行,树上熟了的杏子可很多哩,掉下来不能吃了岂不是很可惜?
于是,自小就是爬树小能手的黑娃儿决定爬到上面去摘,他走到杏树跟前,把竹篮垮的高高的,双手攀着树杆,脚下一蹬,猴儿一样三两下就攀上了树,没一会儿,带着装的满当当的一篮子杏子从树上滑了下来。
树下的孩子们欢呼一声,抱着篮子里黄澄澄的杏子乐不可支。
傍晚时分,孩子们各自挎着一篮子酸酸甜甜的杏子,心满意足归了家。
街坊邻居们看了过意不去,不是从家中兜了高粱米就是捡了鸡蛋送到老姜家,不收还不行。
傍晚时分,姜大哥几个前后归家,看到院子里的鸡蛋跟高粱米,问打哪来的?
许春秀抱着小四丫屋里出来,嗨了一声,把事儿说了一遍儿。
兄弟几个听了也笑了。
姜四自从结了婚,小两口这阵子都是在老家吃住的,也不知道是恋家还是咋地,孩子们都在身边儿,老太太自然欢喜,见天儿脸上都带着笑,嘴里话里话外提小儿子多了些。
陈秀英妯娌仨没啥意见,就是酸唧唧的姜大哥俩见了老母亲的好心情,也不说啥了,嗨,娘高兴就行!
姜四骑着自行车从县上回来,接过赵满洗好递过来的杏子,张嘴尝了一下,笑道,“娘,这杏子还怪甜的。”
好大儿孝敬老母亲,洗了一盘摆在堂屋,老太太笑着摆摆手,说杏子不能多吃,吃多了伤胃,可以洗干净了,制成杏干儿或是果酱蘸着吃。
陈秀英妯娌几个来了兴趣,尤其是四丫妈听赵满说,以前在县城也有不少小商贩兜售自家做的杏干跟果酱,卖好了也能赚不少钱。
四丫妈眼睛大亮,赚钱神马的,她最来劲儿!
最近这一两年,上头对小商小贩管控松了不少,妯娌四个商量,等明个儿有空着了,去跟娘讨教怎么制杏干跟果酱,等制成了拿到县城去,能有一小笔进账也是好的呀。
自从去年老姜家秋天老姜家靠着卖桂花糖发了一笔小财儿,陈秀英妯娌几个就跟尝到甜头的蜜蜂一样,嗡嗡嗡就讨论着怎么赚钱发家了。
毕竟□□都说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途是光明的!
她们听□□的话,自己赚钱发家,这是没错滴。
行吧,反正老太太对此也是喜闻乐见,姜大几个就不能有意见!
因着今个儿偶然寻觅到赚钱的商机,妯娌四个心情贼舒畅,特意烙了鸡蛋葱花饼,自家种的小麦磨出来的白面,打上鸡蛋,撒上香油跟多多的葱花,在锅里炕到两面金黄,吃一口面皮酥脆,带着鸡蛋跟葱花的香,真是过瘾啊。
有了鸡蛋葱花饼,就不需要其他配菜了,妯娌几个打了鲜香的西红柿汤,就着自家腌的咸鸭蛋,一家子香喷喷吃了晚饭。
老姜家鸭子喂的好,下的鸭蛋不光个大,吃起来也是油汪汪的,崽子们香的停不下来。
一向口味清淡的吴凤也很爱吃,陈秀英看着吃着欢气的孩子们,突然灵光一闪,跟沈荷打商量,“娘,咱家鸭蛋怪香的,拿到县城去卖咋样?”
老太太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是现在还不是时候,等过了今年秋天,十年动荡岁月就要结束了,到时候上头换了政策,放手赚钱的好时候就来了。
姜四卷了块鸡蛋饼,吃了两口,听见这话忙道,“大嫂,这几天县里管的严了,稽查队的人一刻不落在外头巡逻,我看娘说的对,这事儿还是缓缓吧。”
一家人点点头,既然如此,赚钱这事儿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成的,且暂放下不提吧。
左右现在家里日子过得挺好,有吃有喝还有穿,知足呢。
就是赵满这个在县城长大的小媳妇儿,嫁到乡下老姜家来吃的住的比娘家还好,白了也圆润了,姜四可稀罕了,晚上抱着媳妇儿一阵折腾。
吃了晚饭,小四丫眼皮发涩,一点一点往下耷拉,许春秀抱着闺女哄了哄,轻手轻脚放在炕上睡下。
一家子抓紧时间洗洗睡下了。
隔了几天,村里的麦收来了,大家伙儿早早把镰刀磨的精光蹭亮,村里的新拖拉机也开了出来,老掉牙的拖拉机给公社送回去,送到县钢厂做贡献去了,生产队喂的几头牛跟骡子也喂的饱饱的,精神十足套上木排车,牵了出来。
这一年多来,村里的知青托关系的托关系,走门道的走门道,原本十来个知青就剩下两个了,俩知青跟村里人下地干活儿,跟社员们一样一起拿工分,时间长了处得挺好,其中有个城里小伙子还跟村里姑娘谈上对象了,回不回城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老姜家这边儿,一家子早早起了床,男爷们儿麻溜挑了水,喂了鸡鸭,还要准备麦收的竹筐麻袋,陈秀英妯娌几个在灶房忙碌着,摊面饼的摊面饼,切菜疙瘩的切菜疙瘩,麦收要吃口干饭,这样才有劲儿。
吃了早饭,村里的拖拉机轰隆隆开了出来,姜大拎着铁喇叭跳上车,拖拉机突突突往村口的麦子地开去。
外头阳光明媚,大家伙儿趁着难得的好天气,挥舞着镰刀卖力割麦子,黄压压的麦子一片片倒成一片,村里的小伙子们把割下的麦子拉到麦场上打麦。
老姜家这边儿,陈秀英妯娌几个上午去翻麦子,晌午饭轮流回家帮着老太太做饭,一家子十几口子,干活累的够呛,沈荷心疼孩子们,在有限的食材下,尽量多做好吃有营养的给家里人补身子。
家里的鸡蛋鸭蛋是比不可少的,姜四去外省跑运输,家里没有肉票,暂时吃不上肉,黑娃儿几个小的就到村口河里面钓鱼,哥俩运道不错,一天多多少少也能带回几尾鲤鱼。
老太太片了鱼炖汤喝,大热天的一家子喝一碗汤汤水水也是很滋补。
丈夫不在家,赵满没工作,便也跟着家人参加麦收,拉麦子的拖拉机轰隆隆开了走,又开了来,村里媳妇儿们用头巾包着头,拿着木叉子把麦子从车上叉下来,用木叉子在场地上来回摊开来晒。
大热天的儿,麦场上打麦子的声音啪啪啪,一阵又一阵,打麦子是哥慢活儿,不能急也急不来。
陈秀英松下手里的木叉子,扯了毛巾擦脸上的汗珠子,转头看四弟妹白皙的脸晒的通红,便让她歇歇。
赵满累的腰直不起来了,也不强撑,到树下微坐了会儿,没想到这一小坐,居然抓住了个偷麦子的贼!
第96章
说起来麦收这几天,是大溪村村民一年中最欢喜的日子。
家家户户收了麦子,尤其今年又是个丰收年,社员们见了堆的高高又金灿灿的麦垛,早就按捺不住丰收的喜悦,个个脚下生风,干起活来虎虎生威。
村里的娃子们也等着麦子归仓,家中有了粮食儿,能吃满满足足吃上一顿白面馍馍,再者家中的媳妇儿们也满脸带笑儿,你一句我一句,这个说等收了粮食有了钱儿给孩子们扯些布做新衣裳,不然家里几个娃就得露屁股了,那个说,穿的差点儿不要紧,都是皮小子怕啥?家里许久没割肉了,要去买些大肉骨头来回家熬肉汤喝。
就在这一片喜庆和乐的氛围中,赵满累也觉得累的高兴,她在打麦场的树荫下小憩了一会儿,拍拍屁股坐起来,妯娌四个两人一组,扬起手中的木叉子又翻滚起麦子。
吴凤秀美的脸上滚着汗珠儿,弯着腰使劲儿敲打着麦秸秆,自个儿都顾不上休息,还不忘叮嘱四弟妹别累着,赵满可不是从小娇大的姑娘,虽说是县城长大,从小不咋下地,可老赵家日子还比不上老姜家呢。
好歹是从苦日子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赵满看着娴静,其实骨子里是很要强能干的,她麻溜儿把手下的麦子扬出去,嚷声道,“三嫂,没事儿我且不累呢。”
三个嫂子一听这话,都忍不住笑了,她们觉得现在日子真不错,村里粮食年年丰收,隔三差五吃一顿白面馍,一天一个鸡蛋吃着,婆婆还时常塞给小体己,说天热了就得常拾掇,让儿媳妇们自个儿去镇上买香胰子跟雪花膏。
妯娌几个勤洗澡,洗完澡再擦香香的雪花膏,学着婆婆的样子,每天儿把头发梳的齐整油亮,这样保养时间长了,粗黑起皴的皮肤也白嫩细腻了许多,虽然只是每日多注意勤快些,却也起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村里的老太太都道,真奇了怪了,老姜家的几个儿媳妇儿咋就不见黑粗,也不见憔悴呢,一天天的容光焕发,一点儿也不像是庄户人家出来的,反而跟城里的小媳妇儿一样了。
老太太们哪里晓得,老姜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心情好了气色自然好。
反正对于现在的好日子,妯娌四个格外知足。
天公作美,没到晌午呢,天生日头虽闷热,但难得起了凉爽的夏风儿,大家伙儿抓住了这一抹清凉,干活更卖力了。
打麦场上热火朝天,村里的骡子套了车,一车车麦子源源不断运过来,男人们去田里背麦子,女人们啪啪啪把敲打着麦秸秆,敲出大部分麦粒,剩下的拉到村中的石碾子下面碾出来。
碾出来的麦子摊在场子里晾晒,社员们一刻也不敢松懈,这些小麦可是全村人后半年的口粮,饿肚子的滋味可不好受。
一家子在外头忙活,沈荷跟孩子们也不能闲着,老太太一上午熬了两大锅百合绿豆汤,放上两大勺老冰糖,大火转小火烹煮一小时,加入自家晒的野菊花,置在井水中冰镇,夏日炎炎,清火消暑又解渴。
黑娃儿如今十一岁了,在乡下已经算半大小子了,作为家中崽子们的小大哥,能帮老太太做许多事儿了。
这不,沈荷把百合绿豆汤熬好了,老太太有些疲惫,跟孩子们道了一声,便慢悠悠回屋歇着了,有黑娃儿小哥哥在,剩下的事情儿就不用老太太操心啦。
黑娃儿麻溜儿把绿豆汤倒在几个大水壶里,跟蛋娃儿拎着水壶,带着家里的小萝卜头,浩浩荡荡往村口走。
干啥去啊,自然是给家人送水去啊。
一上午,孩子们光是送水就去了两趟,喝着老母亲自熬的冰凉绿豆汤,再看看崽子们可爱的小脸儿,家里大人说不出的开心跟满足。
虽然日子苦些,可一家人一起努力还怕啥啊?
因着麦收忙,社员们吃饭都是在地头上解决,老姜家这边儿,晌午吴凤回了家,给婆婆打下手,玉米面里加了两把细白面,摊成薄薄的饼子,把从菜园子里的青菜,跟从地窖挖来的土豆洗干净,去皮切成细丝儿拌上打碎的鸡蛋,擀成一张张热乎乎的菜饼子,自家腌好的大鸭蛋全都带上放在扁担里,油汪汪的鸭蛋用筷子敲开全是油,吴凤担着扁担去田头给家人送饭。
老太太在家中坐不住,也同儿媳妇一道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