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事——四代花
时间:2022-06-16 06:40:53

   《两个人的事》作者:四代花
  文案:
  不知道谁得到了谁的慰籍,当徐京华和边仲清相遇的时候,只彼此对视几眼就把人认定了。夏天的晨风吹皱了他们的心池。徐京华不爱说话,却会独自一个人默默付出,边仲清不会说话,一个人躲在无声的世界里自导自演。十几亿中平凡的两个人,笑过,痛过,哭过,奋斗,跌倒,拼搏,不甘,努力,悲伤,幸福。他因自卑伤害过对方,因爱而又不舍得对方离开自己的世界。怎么把自己的人生选择与对方联系起来,生命需要仪式来证明存在过。
  内容标签: 情有独钟 女强 励志人生 成长
  搜索关键字:主角:徐京华边仲清 ┃ 配角:徐京敏姚婉 ┃ 其它:
  一句话简介:茫茫人海中的俗世俗人
  立意:成长,自愈,重生
 
第1章 庸庸碌碌的生活
   08年夏天!
  初中毕业的徐京华带着弟弟妹妹,三个人从苏北老家去了h市父母身边过暑假。他们已经一年不见家人了,过年的时候,母亲为了多赚些工资,没有放假回老家,父亲也就跟着母亲,不回来了。
  记得07年的暑假,母亲因为家里的经济不好而犯愁,父亲是个瓦匠工,得靠天吃饭,家里人都靠着父亲过的很拮据。连读书的学费都成了问题。母亲狠了狠心,一个人独自去了h市打工,让父亲在家里带着姐弟三个人在家生活,父亲是油瓶倒了也不扶的人,大男子主义厉害的人,他不会照顾家里,整天都是两个姐姐收拾家里,田地里的活也是两姐妹去干。没多久,父亲也去了h市,从此姐弟三个人开始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其实说是儿童也不全对,弟弟是儿童才小学四年级,开学了也是五年级的小学生。
  拥挤的大巴车上,那时候乘客对超载也没有那么高的意识,并且还没有抓的那么紧,有的是三个人坐在两个座位上,走廊上放着小马扎,坐着密密麻麻的人,插不下脚。姐弟三个人第一次坐长途汽车,大姐徐京华和弟弟徐京甫吐的一塌糊涂,摇摇晃晃的过程中,昏昏沉沉,也许是热的,也许是车里气味熏的,也许是被车走走停停晃荡的。在遇到交警查车的时候,车上的人就会有很多人被提前放下车,等车在休息站停下来的时候,让人下车放风,上卫生间,也是在等他们。
  经过八个多小时后才到客运总站,时间已经到下午的三点多。三个人头发凌乱,衣服褶皱,身上发出又酸又臭的味道,满脸的惨白憔悴。广播里在说着什么,他们耳朵眼睛跟不上大环境。下站的三人呆愣无措,原来汽车站可以那么大,他们举手无措着,徐京华的手紧紧的拽着行李箱,满手出汗,不停的擦在行李箱的外皮上。抬眼望去都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人来人往的,仿佛一眼看不到头。三个人只好跟着人流大的方向走,那时候的他们都不知道看头顶的指示牌,他们在车上时,都是父亲和司机联系的,中途确定大概到站时间,父亲在出口处等着。跟着人走出站后,终于看到父亲,心里有大大的喜悦。父亲帮弟弟妹妹拿东西,然后带着他们到外面的公交车站台坐公交车,上车的人很多,也有像他们这样的,摇摇晃晃,走走停停,大半个小时后,又在某个立交桥下的站台转了一趟车,经过一个多小时到公交车底站,这是浦东的郊区。那时候太阳挂的还那么高,徐京华也说不出自己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只是周围陌生环境让她生起了防备。
  从公交车站台往西走,经过两个红绿灯,拐进了乡村的弯弯曲曲的小水泥路。小路两边都是菜地,一小块一小块的,地里种着的都是菜叶类蔬菜,有碧绿的鸡毛菜,嫩绿的生菜,茂盛的空心菜,油麦菜,还有水灵灵的小红萝卜,还有挂红果的小番茄。每块地都被分成饭桌大小,各种蔬菜在田里,一路看上去,很是充满了田园风光。在上面插有很多绑有塑料袋的小棍子。又在一个大拐弯处左边有个公共厕所,右手边有个垃圾中转站。后面就拐进了庄子上,有几个路口看到一排排农家院,父母住在其中一排的第一家,从水泥路右手边转弯到这排庄子,庄头空地上是菜地,菜地过后有着三层楼的房子,围着一个大院子,院子里还有几间瓦房。只是他们住的房间是在后侧边上另开了门,算是在楼房的一楼的后面的一个房间,徐京华他们回来不用绕到前面的院子,院子里也住了四五户人家,主家人单独住在三楼。其实这样的话也有好处,徐京华他们家相对清静点,不用跟其他人挤在一个院子里洗衣服晒衣服,在房间门口有条一米多宽的水泥路,徐京华家的衣服就晒在水泥路边上。水泥路边上就是一条黑黑的小河流,不知道从哪里来流向哪里去。徐京华也没有去探究过。
  住的地方与徐京华想象的不同,大姐徐京华想象的租住的地方应该是小区或者筒子楼,环境不像现在这样差,这跟老家村子没两样,只不过是大都市的农村罢了,心里有些落差。走过去到了门口,只见门是漆了紫红色的木门,开了门,门的右手边有个洗脸盆架子。父亲开门进去后,一进门是放车子桌子一些东西,中间三步四步的地方上方用布帘子把房子一分为二。洗脸盆架的再往右边就是做饭的地方,做饭的木桌台子的对面靠墙的地方就是一张铁架子床。床头靠墙靠窗边放着小桌子,上面放着杂乱的东西,墙上有一扇窗户,可以看见来的水泥路上的那座小桥。在床的另一头有张大桌子,上面放着电视,DVD。大桌子正在布帘的下方。吃饭也是在大桌子上面。一家人坐不下,也有坐在床上吃。或者站着。
  早在她们来之前父亲捡了个旧铁床回来,给她们三个姐弟的。大姐徐京华没有住在床上,过来的几天在地上铺了席子。墙壁勉强是粉白的,地上是水泥地,躺在地上,徐京华想了很多事又不知道想出来什么结果来。
  徐京华的母亲是个文盲,从来没有去过学校,目前也只认识自己的名字,还是因为工作要签合同,勉强学的三个字。她是在大型超市里打扫卫生的清洁工,早上七点上班,晚上十点下班,自己带饭去,工作一天休息一天。
  姐弟三个人和父亲在这屋子里吃了第一顿饭,是徐京华用青菜煮的面条,里面打了几个鸡蛋。其实她并没有胃口,在老家不坐车的她,胃还在翻江倒海。待一家人吃完饭收拾完,徐京华先熟悉一下房子前后环境,白天上厕所要跑到之前来的路上转弯处的那个公共厕所,垃圾也是扔到那里的中转站。并且家里洗澡不怎么方便,一个人洗澡的时候,其他人在外面转转,等人出来再换另一个。徐京华和妹妹徐京敏在老家一直都一起洗漱的,所以她们这次也是两个用洗衣大盆兑上水,另外边上大白桶里也装满了水,边洗边分享自己一路来的感想和所见。还好是夏天,动作也是很快的。
  徐京华站在家门口的小桥上,看着离屋子不远的垃圾发电厂,看着里面堆积成山的垃圾,那一个个大烟囱一样的高大建筑物,日夜不停的冒着烟。想着大家都说打工能赚钱,可是现在她才知道有很多打工的人跟父母一样,都住在这样的农村里。父母租的房子的租金一个月是三百多块,只不过没有卫生间,上厕所得跑到几十米外的公共厕所。晚上就在屋里放个盆。
  记得穿过小桥,走个百米到了发电厂的墙外边的马路上,往西走又转了几弯,沿着这条路到镇子的小集市上。那时候台湾偶像剧有很多,母亲回来以后,第二天带着他们去附近的小集市转转,她们在小摊上要了电视剧碟子,打算看电视这样度过暑假。这个集市上卖的都是廉价的东西,每个商铺跟小杂货铺一样,路也是窄窄,路上也不是很平整,白天没什么人,也就晚上热闹点。
  父亲一辈子没有进过工厂,性格是不服人管的,因此他只是打零工,经常出去给人家做安装工作。有活了就去,没有就朋友那里打打麻将打打牌。
 
 
第2章 从这村到那村
  只在父母那里过了三两天,父亲就跟大表姐商量,让徐京华过去她那边干活,也不能天天在家看电视啊。在吃饭的时候父亲跟母亲也说了他的想法,母亲是没有主见的人,只让父亲想怎么样就去做吧,她不管。
  当时,大姑家的大表姐和她的男朋友在h市合伙开了个服装加工厂,有个十几台缝纫机,招些工人。父亲就觉得初中毕业的大女儿徐京华成绩不好,之前又不想读书了,就让她去大表姐的服装厂里学手艺,以后也能拿钱多一些。徐京华自己是不乐意,她那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她那时候处在青春期,应该已经开始别扭又拧巴,她满心的不想去。但是父亲是不会顾及她的意愿的,两三天后就送她过去了。
  大表姐工厂离这边有些距离,父亲骑着摩托车带着姐弟三个人先一步到那里,母亲自己骑着脚踏车在后面到。徐京华的一家人到大表姐那里吃中饭,徐京华是肯定要留下的。她想让妹妹也留下来陪她。妹妹徐京敏本来想留下来,徐京敏就先想看看缝纫机怎么用的,不小心把自己的食指给扎了很深的洞,小妹受伤,家人没有同意她留下。吃完午饭,父母与大表姐在那里聊天,下午三四点弟弟妹妹跟着家人一起走了。徐京华那时候觉得自己被家人区别对待了。
  晚上的时候,大表姐没有给她安排住的地方,工厂不提供住宿,徐京华是住在大表姐房间里,又一次打地铺。大表姐当时有个同居男朋友,跟他们这对情侣住在一个房间里,徐京华觉得很尴尬。过了几天,大表姐把工厂门口的一个小木板隔间收拾出来,里面本来是放东西的。地方很小,放了张小床,也就只剩下一个人走路的位置,徐京华住过去也是觉得不错的。总比跟他们住在一个房间里好太多了。只是这位置在门边上,晚上睡在床上,可以很清楚的听见外面的动静,有点吵。
  工厂是在路边,一大早五点多的时候,外面已经很热闹,徐京华吵的睡不着,早早的起来,大门是卷帘门,大表姐他们还没有起来,徐京华只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动静,然后她起床走到厨房去洗脸刷牙。等六点多的时候,大表姐起来把工厂大门开了,拿着小电饭锅出去在对面的菜市场买了一锅子豆浆回来,那时候的物价还没有上涨的厉害,那一锅子的生豆浆才五毛钱。先到厨房倒在锅里煮,又去买了油条回来。
  早饭过后,工人陆陆续续的来了。虽然有规定的上班时间,但一大早天气还算清凉,大家早早来上班,也是为了他们自己,因为服装厂里都是多劳多得的。徐京华坐到缝纫机前开始学习。大表姐到菜场买菜,大表姐和她的男朋友都很会做饭,每天中午提供两菜一汤加米饭,对徐京华来说伙食也是不错,只是她没有心情吃,叛逆期里敏感的少女心事驱使着她。
  徐京华在大表姐工厂里干活,也算不得上班,毕竟最后也没有给一毛钱的工资。她心情一直处于抑郁状态,一整天也说不了几句话。再者她还下定决心减肥。其实那时候的她并不胖,也不过刚过百斤,只是之前在学校的时候,有个同学嗤笑她的身高体重,也许别人无心话,她有意的记住了。
  她那时候不在状态,没什么积极性,缝纫机学了几天也不会踩,刚开始大表姐给她些边角废料,让她自己学着走直线,练习来练习去,她学的不佳。那时候天气很热,工厂里也没有空调,只放了两三台大电风扇,热的她一整天都在不停的喝水。缝纫机用不好,后面大表姐也没有让她继续踩了。
  当时工厂里也就只有七八个人,三个阿姨,两个小伙子,外加徐京华和她大表姐两口子。也不是他们不需要人,而是因为招不到人。每天早上工作,工厂里的收音机放着音乐,下午换了频道,会听有声小说或者电影。
  徐京华换了工种,大表姐男朋友要教她制衣打板子,说是这样她自己也可以做衣服。把她带到办公室边上的工作台上跟她讲打板子要点。徐京华兴趣缺缺,这时候有个大男生走过来,用手比划着这个制衣板。大表姐男朋友知道了他的来意,这个男生想学怎么打板子。徐京华不想学,看着大表姐男朋友在边上边说边用手在板子上比划,还用笔写文字给那个男生看,男生学的很艰难很慢。但是教的人很有耐心,也教的很细致。徐京华觉得这个未来表姐夫虽然抠门却也不算坏。
  这个大男生是聋哑人,只听人说他叫小边,十八九岁。跟工厂里的其中一个阿姨是老乡,也是她带过来上班的,陈阿姨是他的邻居,他们跟徐京华一样也是苏北人,不在一个县城。从背后看过去只见他很高,看着有一米八几的大个子,侧脸脖子的皮肤很白,黑色的头发四周边缘汗湿湿的,搭在额头和后脖子上。黑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穿着白色的布球鞋。
  徐京华挪个位置侧身站在大表姐男朋友身边,小边站在徐京华的右边,围在制衣板的大台子边上,台子上放了很多东西,大表姐男朋友把需要的工具拿过来给他们认识。大表姐男朋友个子跟徐京华差不多,只有一六五的样子。徐京华只到小边的下巴。他们在一起学习了几天,徐京华实在学不下去,大表姐男朋友看出她的消极,也没有勉强,又安排她做其他的,自己则继续教小边。
  缝纫机不踩了,打板子也不学,让她开始做没有技术含量的杂活,比如剪线头。把其他人做好的成衣搬到一张桌子上,她坐在门口的桌子边上剪线头。她做的细心,不过速度就慢了。这边剪线头结束,她又开始学着把衣服熨烫好,折叠好,挂上吊牌,装进袋子里,一打一打的用布带子捆起来。大表姐男朋友晚上骑着他的马自达把货送出去。
  一段时间,工厂里增加了加工衣服的样式,大表姐男朋友去其他更大的服装厂里去拿半成品回来加工,布料已经被裁剪好,大表姐男朋友把图纸给小边,又教他其他知识,之后让小边给布料画缝纫白线。徐京华坐在大门边剪线头,抬头就看到小边在距离她十来步的工厂内里,一手拿着木尺子,一手拿着布料专用的划线白笔在布料的边缘比划着画白线,这样也是为了给后面缝纫机踩线的时候用,缝纫机按着白线走就可以了。看着他认真的干活,一天也不停手,一上午画完线,下午又坐到缝纫机边上工作。真是个知道吃苦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本人体验过的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第3章 陌生到关注
  在七月即将过去的时候,这天,徐京华把做好的成衣外套搬到门口的桌子上进行翻正工作,一边翻,一边把衣服的边角用纤锥给挑出来,使拐角处呈现直角,比如外套的领子两头的衣角,衣服下摆的两头衣角,都仔细的挑出来,把这些难翻出来的角落,看着显得自然不变形。这边徐京华在做手边的活,小边过来这边熨烫她翻好的衣服。这是他们第一次有了这样的配合工序的工作。
  现在工厂大门的钥匙放在了徐京华的手里,因为她起来的早,五点多就起床把门开了,拉到一半高处,自己出去买早餐,她在包子铺看见了小边,他们两个人都买了馒头,回到工厂,伴着榨菜,一杯开水。这样就是他们的早餐。
  他们都是苏北人,刚到南方生活,饮食上还有点不习惯,南方这边一天三顿吃米饭都不是事,但他们却不行,吃不惯,前几天徐京华因为一天天的中午晚上两顿吃米饭,嘴里上火起了燎泡。她还是喜欢早上和晚上吃些面条或粗粮稀饭。在他们老家,都是这样的,米饭还是属于比较精细的食物,一天也只舍得在中午吃一顿,早晚都是面食为主。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