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事——四代花
时间:2022-06-16 06:40:53

  因此开学去了学校吃了亏,没有去到师资力量好的加强班,到了普通班,但是妹妹徐京敏不服输,比楼上加强班的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都优秀,她的名字依然一直挂在学校的高分排名榜上。有加强班老师想把她要到他们的班级,徐京敏的班主任没有同意,说她自己也会把这同学教好,也要让其他人看看,普通班不比加强班差,只要肯努力,一样成绩遥遥领先,甚至超过加强班很多同学。老师也考虑到初一已经下来一半了,再去其他班还要适应,就等初二再打算,每个年级都要再分班的。
  而徐京华进去到初三以后,她的性子明显变得烦躁不安,当时初二老师跟班走,分班以后,她被分了出去,虽然分班时老师说过要分出一半,因为只和隔壁班进行分班,但是徐京华也在被分出去的那一半里,老师说“分出去哪些同学是随机的,也是学校的决定,她也舍不得一个班级被拆散,大家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初三的班主任是徐京华初一的英语老师,也是她的英语启蒙老师,徐京华还是很喜欢这位胡老师的,也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大学一毕业就带了徐京华的英语。只是到了初三以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境变了,徐京华总是静不下心来学习,又要和新的同桌磨合,又要面对一进去初三,每门学科老师都会把上一届的情况大概介绍一下,又给他们制定学习计划,一来就承受着压力。班级里的氛围跟初二相比明显变了,就连呼吸都是小心翼翼的,下课老师常常拖堂。教室里也没有人说话,哪怕下课也觉得压抑的不得了,同桌说话都轻声细语的,怕打扰到其他人。中午刚吃完饭回来教室,还没有到门口,班主任已经在门口等着了,不让跑出去玩,也不让教室里聊天,让同学们赶紧学习或者睡一刻钟起来继续学习。学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出来的。那时候才知道什么叫毕业班,每天午休一到,各门课的测试卷也跟着来了,手里的练习册,课堂作业都在等着安排。徐京华天天这样高强压力下上课学习,在前两次考试中,成绩没有下滑,还在努力绷着自己的心态,不敢放松。在冬天初雪来的时候,她突然害怕来到学校,害怕看见班级,也害怕周围低头苦干的同学。她走到学校门口就停了下来,然后再没有进去那个班级了。
  是的,徐京华逃课了,这是她为数不多的逃课,上一次逃课还是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候不懂事就想出去玩,一下午带着学前班的妹妹徐京敏到学校门口的几个小商店边上扒垃圾堆去了。这次她决定不读书了,要出去上班去,天天这样太累了。她当时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考虑好了。她这样的一出,出乎老师和家人的意料,真是雷公动怒——不同凡响。不声不响干大事。
  记得老家人经常骂孩子的话里就会有“整天的坐在那里听老师上课,不要你下地干活,不要你出去赚钱,也不要你干家务的,天天自在逍遥,你累什么?舒服的坐在屋子里,不吹风不淋雨,放学就回来吃饭,你还不知足的,真是不像样子。身在福中不知福。”
  可是那时候老家人都是没读过什么书的,没几个大人懂学生的累,体力,脑力,精神上都是承受着压力的,同学之间也是有微妙的竞争。记得有个同学的家人是老师,那个同学的家人就很懂他,给他适时的鼓励,也会给他适时的放松,耐心而又不伤人的教育孩子。那时候她多希望自己是老师的孩子啊。
 
 
第8章 耐不住的初三2
  徐京华觉得大人们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她逃学几天后,学校老师把电话打给了父亲,父亲回来之后很生气,在暖洋洋的下午,父亲硬生生的拖着她去学校,到学校门口,徐京华不想进去,父亲就半拖半架的把她带进学校,她看着正是课间活动时候。她挣脱说“不要拉拉扯扯的,我自己走。”
  “你也觉得丢人现眼啊,嗯?”父亲怒气冲冲的说,两个人往三年级的办公室走去。到了那里,班主任胡老师和其他老师都在,胡老师与徐京华父亲谈话,徐京华站在一边,听着他们说到家里的情况,学生的压力,学生自己的状态。老师希望家长能劝劝,成绩不错,不读书可惜了。后面班主任又跟徐京华谈话,问她自己的想法,她说自己读不下去,进不了教室门。
  老师说“那就调到其他班级里,先过度一段时间,心态缓过来以后再继续上去上课。”
  徐京华没有选择住校,而是去了走读班,这也意味着一去不复返了。走读班在年级里不管是成绩还是纪律都是最差的。上课打瞌睡,逃课,打架的,老师都懒得管,混到毕业结束。明明都是初三,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她每天骑自行车六公里来上学,中午在镇子上吃。
  曾经高强压力戛然而止,她居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学习也是变得马马虎虎,总是吃老本,即使这样也是甩班级里的其他人老远。她迷上了一段时间的小说,学校门口有两家书店,几十块钱办理一张读书卡,一次可以借出两本书,每本书的租金是一毛钱一天。她一天就能看完两本书。一年下来,书店的书几乎被她看的差不多。不拘于什么种类的书,都爱看。自己也去过县城买过漫画和小说书。
  那时候父母在外地,每个月把钱打在银行卡里,是给他们的生活费。只是他们那时候不会管理钱财,总是把钱乱花在不必要的地方,一段时间就穷的叮当响。又不敢找父母要,就一直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弟弟妹妹被饿得面黄肌瘦的,也因此那时候三个人常常闹别扭,他们从小到大,一直都在过穷日子,所以直到长大后工作了,也是对钱充满了狂热。只有钱才会给她们足够的安全感。父母因为没钱而离开他们出去打工,妹妹因为没钱而不能去自己想去的学校,那些在家无依无靠,被人欺负笑话的日子一直伴随她们进去大学才结束。
  徐京华在初三毕业考试的分数并不好,在初三下学期开始,陆陆续续有很多学校来做宣传,但是她知道已经去不了普通高中,所以她在看职高和中专学校的专业。那时候的女孩子的心多敏感啊,她看中某个职校开设的空姐专业,她挺感兴趣,其实后来想想也只是因为这个专业听着高大上,又很体面。她跟几个女同学在聊天,说到了这个话题,这时一个高高瘦瘦的女生“噗嗤”笑了一下说“这个专业对人有要求的,你看你自己的身高体重,根本不合格。”一句无心的话,让她在暑假里狂瘦了二十多斤,一米六三的人,瘦的不到八十斤的样子,看着瘦的吓人,不是苗条了是真的瘦了,腰瘦的她自己两只手合起来就能环握过来了,睡觉的时候她自己都觉得身上的骨头硌人。所以不能小瞧一个女孩子对自己体重的在意,别人无心的一句话就能伤到她脆弱敏感的心。
  在职高正式开学前,她到镇子上的理发店把自己的头发剪的短短的,她其实对长头发有很深的情结。因为她小时候在六年级之前一直都是短头发,不是她不喜欢长发,而是因为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她总是营养不良,人面黄肌瘦,头发也是刚到肩膀上就分叉的厉害,所以只能隔一段时间就剪一次头发,那时候剪头发都是找庄子上的剃头匠给剪头发的,所以她一直很渴望自己能有长长的头发。五六年级的时候,头发情况变好多了,一直到初二也是及腰长发了,只是父亲又在家门口把她的头发卖了,她一边哭一边看着自己的头发被人从很贴头皮的剪下,只为那区区的一百块钱。她记忆深刻啊!只是人总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自我疗愈,有些伤口舔舐着也就愈合了。曾经觉得重要的事情现在也是可有可无了。她的头发剪的很短,不过耳朵,看着跟个假小子一样。
  父亲在走之前对她说“要么好好读书,要么就趁早下来赚钱,不要混日子,混到最后你还是得出来打工。以前在初中的事情过去了也就不再提了,只是希望你好自为之,珍惜家里给你创造的条件,你们也看到了我们在外面也是不容易的。父母也不是狠心的人,不然你看家旁的那几个女孩子都是小学毕业就不让读了,她们再闹再哭也改变不了事情的结果。只能擦干眼泪出去上班,给家里男孩子念书,我们家希望你们都能读出来,只要你们想读书,家里砸锅卖铁也让你们有书读。就怕你们自己读不下去,这样怨不得父母。”
  妹妹徐京敏的学习从来不让家里人烦心,她就像一出生就心智成熟的人,在徐京华虚五岁的时候鞋子还分不清左右脚,小两岁多的妹妹徐京敏已经可以自己穿鞋了,还顺便把她的鞋摆正确。在大家都处在青春期时有悸动有叛逆的时候,妹妹徐京敏还是平平稳稳的过去了,她有没有过叛逆,再后来她自己有说过有的,只是被压抑住了,她在高中有一段时间成绩下滑的厉害,那就是她的叛逆。过后又是有目标有想法的那个徐京敏,直到大学毕业才给自己松了一口气,也有选择的谈了男朋友。徐京敏曾经对姐姐徐京华说过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回忆般的把三年级的某个情景记了下来“老师说我们班同学不知所谓,只知道玩不学习,看看人家徐京敏成绩那么好,下课了还坐在位置上认真学习。”她从回忆里回神对姐姐说“我那时候就知道自己要好好学习才能让人瞧得起。他们不好好读书是因为他们家条件好,不需要他们为自己考虑。”妹妹徐京敏这样说的时候已经上了大学。大姐徐京华就想到妹妹徐京敏上学有些波折的经过,记得那一年,邻居家的姜汤汤跟妹妹一样大都已经上学一年了,妹妹还在家里待着,快要开学的时候,她已经七周岁了,早早让母亲在家用旧布给她缝补一个小挎包,她那几天开心的一直挎着出去玩,炫耀母亲给她缝的,她要上学校了。后来要交学费的时候,父亲说家里没钱,让她再等一年。妹妹徐京敏当时也是默默流眼泪的。后来是二伯家那一年刚盖了房子,找了父亲给他家用木头现做门窗,给了父亲一百五十块钱说“这个钱拿去给二子上学去,小孩子要上学还等什么,都那么大了,人家都去,她不去,她不难过啊!”是啊,妹妹徐京敏她对这件事情应该比大姐更印象深刻。她一直都是珍惜读书机会的,即使一直没有去好学校读书还是没能阻挡她通过自己努力考进数一数二的好大学。
  父母又离开了,家里的大姐徐京华和弟弟徐京甫是心性不定的普通人。大姐徐京华这时已经有普通孩子的叛逆期,没有经历事情不够成熟,而弟弟徐京甫又还是小孩子在读小学,更是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事情。父亲的话也是说给他们两个人听的。少年老成的妹妹自律能力一直没让家人失望。
 
 
第9章 越农门
  等徐京华再来学校的时候,军训已经结束了,学校也刚搬到了新校区。学校门口挺高大上的,像是某院校的门面。只是还在建设中,大门分两边,中间是大理石的刻着学校名字的分隔壁,大门还没有。门卫倒是已经有人在了,从右手边的门进去往里面走,道路还是半硬化的样子,到处尘土沙石,周围连院墙都没有完善。沿着路向西走又拐弯往北一直走,经过左手边大操场,右边就是一大片的绿化草地,远远看过去左手边的操场北有两栋四层的大楼,在第一座教学楼的右边隔着脚下的路是一个大的篮球场,进去教学楼后,每个楼层有办公室,先到办公室里找老师问了美术专业所在楼层,直接爬上三楼,这座楼的构造是回字形,跑了圈找到挂着班级名字的教室。一进去里面已经有不少人了,一眼看过去大概有三十多人,找个座位坐下。
  教室里的桌子摆放的和之前初中的不一样,桌子都集中放在中间,一排有六个座位,靠墙两边留有很宽的走道。
  前面的位置还有几个位置没人,徐京华从门口走过去坐在第二排的靠近门口的第一个位置上,她前面还坐着两个美女,她环视了一周教室,因为是新盖的,他们是第一批学生,透着一股味。教室在回字形的北面,所以在教室北面一面墙几乎都是窗户,而在南墙只有上方有一排窄长的气窗。教室对面是同专业的三年级,教室隔壁是几个二年级,有美术专业,有服装专业,还有幼师专业都在北边。
  教室里来了老师姓张,也是我们这北边几个专业的年级主任,后来张老师对她在为人处世和心态上的影响很大。记得看见过几次张老师的儿子来学校找张老师,张老师也会跟徐京华他们说他和他儿子之间的相处方式,就像好朋友一样无话不谈,他们经常出去打篮球,他的儿子还会跟张老师分享他的小秘密和烦恼,张老师也会像朋友一样给他建议和忠告。
  他不是美术专业的班主任,因班主任有事,他代替过来开班会。老师一来说“学习都是靠大家自己努力,不会像小学初中一样学习要老师盯着追着。有人说职校的学生散漫,教学不好,其实是不像普高那样抓的严。”
  又提到把课程量加大,因为学校想让这一届的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下场考试……
  班会结束后,又安排学生大扫除,在教室里拖地,擦窗,刮墙,之后又到教室外面,除草,捡垃圾,浇水。看着其他班级都是这样的任务后,同学们也没有什么意见。之后又安排学生去食堂,都是班主任带着去食堂找位置,食堂有三个楼层,一楼二楼是学生食堂,三楼是老师食堂。那时候的食堂跟初中时候的一样,八个人一个座位,座位上贴有名字。徐京华他们在二楼,她坐在最边上,铁质的桌子上三个菜,汤要自己去打,米饭吃完也可以自己去食堂北边那里有打饭处。
  徐京华还是吃的很少。食堂里的人陆陆续续都走光了,这个也跟初中不一样,碗筷不用学生收拾。
  她开始觉得自己有饿的感觉了,也许跟她的心情有关。之前因为她的一口气而狠下心节食减肥,现在上了学,还有一个一直想要联系的某人,有期待,有希望,还有甜甜的。她心情明朗了很多。虽然她还是整天的不说话,只埋头学习,但她不再压抑和痛苦。她那时候因为一天都不怎么说话,到了晚上,嘴巴都是僵硬的,两片嘴唇都紧紧粘在一起。
  一个星期后她和同桌有交流,在同学的左边是陈岚同学,陈岚同学意气风发,总是觉得自己是特别的。那时候的少年人都以自我为中心,呼朋唤友,热爱在其他同学面前展现她优秀的一面。几个同学争选班委,陈岚同学落败班长之位,当起了专业课代表,其他课代表也被人拿走,徐京华什么也不要,她只想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那是她当时的真实写照,不是喊喊的口号。她每天下课了都会把课堂上老师讲的回顾一下,也会提前预习下节课,哪怕打扫卫生的时候,嘴巴里也是在念叨着学习。吃完饭在教室里一个人琢磨专业,因为她之前没有美术底子,其实大家都没有,只是她会反复的练习。
  一个月后的月考成绩出来,她成绩都吓了大家一跳包括老师。她的文化成绩门门高分接近满分,专业成绩也是崭露头角。试卷发下来,同学们拿着她的试卷来回的传阅,才知道这个存在感低的女生是学霸啊。
  她的不爱说话也变成了高冷范,有人开始关注她的作业,以此为准来做自己的作业。班长是个女孩子,家就住在县城里,每天骑自行车上下学,她经常给徐京华带早餐,徐京华很感谢她,也会帮她做作业。记得坐在最后面的有两个女孩子也是走读生,其中一个同学叫赵敏性格开朗活泼,跟班上的男同学也是打成一片,跟电视上的那个赵敏是同一个名字哦。另一个同学也姓徐叫徐海涛,也是不爱说话型的跟徐京华性格有点像。后来这两个人关系很铁,明明性格天差地别,只能说也许人的磁场相合吧。为什么特意在这里提到她们两个人,因为在学期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这两个人干了件让大家跌破眼镜的事情,也导致有个同学性格的改变。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