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扬的红丝带——哈尼歌者
时间:2022-09-05 08:00:13

  小组长还是油盐不进,他坚决拒绝了赵安全的好心:
  “别人要吃这个低保给别人吃,反正我家不吃!”
  赵安全当然知道,他家不吃低保的主因,并不是这位小组长高尚到要为国家节省开支,而是他怕儿子得了艾滋病这事被村民诟病。
  他觉得儿子得了艾滋病这个奇耻大辱早就透支了当初儿子考上大学带给他的自豪感。
  工作中,安朵也时常碰到因为不承认自己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自愿放弃享受“四免一关怀”扶助政策的人。
  不是他们不需要这些实惠的补助政策,更不是他们的家庭条件富裕到不需要补助政策也可以得到正规治疗的水平。
  而是他们都活在艾滋病病耻感的阴影下,不敢大胆地走出来。
  每每想到赵少君的轻生,还有像那位村民小组长一样想方设法放弃“四免一关怀”政策扶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安朵就感到一种无力感从心底泛起。
  没有治疗药品的时候,盼望早日研发出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
  有了抗艾滋病病毒的“鸡尾酒疗法”,可以说是广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迎来了生命的春天。
  加上有了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加持,让人人都享有了艾滋病正规治疗的机会。
  可以说,人类在对抗艾滋病病毒这一条道路上,每跨出的一步,都是非常坚实的步子。
  可是,就是因为有了艾滋病病耻感的阴霾笼罩,让本来可以接受到公平治疗机会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又想着放弃。
  人人可以享受到艾滋病公平治疗的机会,这本来是国家乃至安朵她们这些基层防控一线的防艾工作者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打开的一扇窗。
  可是又因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及其他们的家属笼罩着艾滋病病耻感的阴霾挥之不散,他们自己又把“人人享有艾滋病公平治疗机会”的这道门给关闭了。
  如果广大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果走不出自己的“心魔”,不能够驱散乌云般笼罩着的病耻感的阴霾。
  那么,艾滋病防控“扩大检测、扩大治疗”的措施永远无法落实。
  “治疗就是最好的预防”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消灭艾滋病传播流行的目标将变得遥遥无期。
  如何打破当前的困局,安朵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之中。
 
 
第60章 躬耕不辍笃于行
  面对着广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及其家属挥之不散的病耻感,安朵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去打开突破口。
  一个方面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还是那句话,感染了艾滋病别人是救不了你的,唯有自我救赎。
  自我救赎就得自己走出病耻感的阴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要勇敢地自我突破,从自己恐艾和怕别人歧视中走出来。
  安朵又对自己嘲笑着,这句话的道理谁不懂,可是那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又如何能够做到?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就是需要一个懂得破解恐艾心理知识的人来给他们“临门一脚”。
  帮助广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破除恐艾心理,逐步走出病耻感的阴霾,真正做到自救。
  可是,去哪里找到这样的心理医生,特别是在临江这样一个小地方,心理医生更是稀缺到极致。
  没有心理医生,那就只有靠自己。
  通过学习心理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用自己所学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运用自己毕生所学,让笼罩着病耻感阴云的人们一点一滴融会贯通,改变观念,树立信心,以润物细无声的韧劲击碎病耻感的坚冰。
  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藏匿在漫漫人海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勇敢地走进疾控中心,走进医院感染科,真正实现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患者的自我救赎。
  另一方面,建立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物以类聚”沟通交流的平台。
  举办一些定期不定期的活动,让他们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互帮互助。
  不管怎么说,人是群居动物,离不开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中建立这样的交流平台,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安朵觉得这个平台应该有一个温馨的名称,后来她灵光一现,兴奋地自语道:
  “对了,就叫爱心家园!”
  安朵冲口而出的话,把防艾办的同事听得一脸懵逼,她们不解地问安朵:
  “安主任,你说什么爱心家园?这个爱心家园,是什么情况?”
  安朵故作神秘地道:
  “暂时无可奉告,今后你们会知道的。”
  根据上述两个方面的构想,安朵就马上投入了实际的运作中。
  要通过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提升自己,靠自学的话,目前既找不到方向,又没有相应的学习材料。
  这可怎么办?
  对了,还是给鲁家林老师打给电话,希望能够得到他的一些帮助和建议。
  主意打定,安朵第三次拨通了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首席专家鲁家林的电话。
  电话打通,安朵首先向鲁家林诉苦了一大通工作上的难点,特别是人们存在根深蒂固的艾滋病病耻感,她更是作了重点的反映。
  想不到鲁家林那边,等安朵讲完后,却问用不紧不慢的语气对安朵说道:
  “小安,我知道你每次给我打电话,对所反映的问题都有了你自己的解决方案,只不过是让我为你把把脉。”
  安朵有些着急地说道:
  “鲁老师,不瞒你说,我相信这个问题是我们基层防艾工作者当下急需破解的一个难题。
  “这个问题不破解,那么,我们建立的这些艾滋病防治体制机制和一部分病人的想法就成了永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
  鲁家林不解地道:
  “这话什么意思?”
  安朵解释道:
  “我们国家为所有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建立了公平公正的艾滋病治疗环境和平台,可是因为人们心目中存在着艾滋病的病耻感,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出台的普惠性艾滋病防治政策的实施。
  “一句话,这么好的政策,很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不来争取,不想享受,因为病耻感把他们永远地藏匿起来了。”
  鲁家林沉吟道:
  “那你说该怎么解决?”
  安朵就把她的两个思考,也就是提升自己的心理学素养,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
  还有,搭建艾滋病病患交流沟通、互帮互助“爱心家园”平台的想法一股脑儿地讲了出来。
  鲁家林听完安朵的构想,停顿了一下,对安朵大声夸耀道:
  “小安呐,我就说你已经想到了破解的良方,就是让我给你把脉一下,让我给你评估一下。
  “我的评估意见是——你这两个构想非常好。
  “现在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你们临江县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年年考核都能够在全省所有县市中拿到第一名,原来是因为有了你这个鬼点子超多的防艾办主任。”
  鲁家林的夸耀让安朵有些不好意思。
  她暗揣着,现在问题没有解决,倒成了向鲁家林邀功来了。
  电话那头的鲁家林继续说道:
  “没有心理医生,我们自己学习提升,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我们一定会成长起来的。
  “为你们基层搭建学习提升的平台,就是我这个老学究需要为你们提供的服务了,接下来我们会立即着手研究这方面的工作。
  “另外,你的第二个构想,关于搭建一个艾滋病病患沟通交流、互帮互助的平台——爱心家园,这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创意。
  “这个‘爱心家园’,需要你们基层一线的同志去摸索和实践。
  “当然,我非常希望你们临江县创造性地实施好这个‘爱心家园’艾滋病关爱互助模式。
  “等你们的‘临江模式’运作得非常好了,我们还要在全省所有的县市推广实施。”
  安朵向鲁家林恳切地说:
  “鲁老师,希望你们省级尽快为我们搭建学习提升的平台,我们基层的同志现在非常迫切地需要得到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提升。
  “我们深知,光有爱心和热诚,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样干不好防艾工作。”
  安朵的话说得诚挚而动容,让鲁家林都受到了感染,他喃喃道:
  “病耻感是指人们因患有某种疾病而感到耻辱的内心体验,它源于社会公众的刻板印象对患者的歧视、孤立以及患者内化后的自我歧视、自卑的心理状态。
  “研究显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普遍存在病耻感,阻碍其后期寻求社会支持与医疗卫生保健,对患者长期生存造成威胁。
  “正如你刚才所述,病耻感把我们需要服务的对象深深地隐藏起来了,本来找到他们就非常不易,现在病耻感让他们有意地藏匿,就会让我们的所有医疗政策都失去了靶心。”
  关于艾滋病病耻感,鲁家林继续着他的见解——
  鲁家林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病耻感的干预措施,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向公众普及疾病相关知识,通过大众传媒宣传的方法,比如利用广播、报纸、电视和社交网站等传媒工具向大众进行积极向上的报道。
  可以产生正确的舆论导向,改变公众的社会刻板印象和消除其恐惧心理。
  以科学的态度引导大众正确看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从而消除偏见和歧视,减轻患者病耻感程度。
  二是加强“关爱——支持”健康管理,就是刚才讲到的“爱心家园”,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崇的“情感疗法”。
  要求我们主办方人员具有抗艾滋病病毒知识、沟通技巧、心理分析、同伴教育以及自我管理指导的能力。
  三是重视家庭护理干预,以家庭为基础的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坚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改善精神健康,有助于缓解其病耻感。
  同时在家中提供护理有助于减少医院病床需求、降低医疗成本,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
  安朵静静地听着,她觉得每次和鲁家林通电话,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提高的机会。
 
 
第61章 遇见最好的自己
  在安朵的世界里,忙碌成了她工作生活的唯一写照。
  尤其是从事防艾工作的这十几年,她就一直忙得没有任何自己的闲暇时间。
  现在的她,除了每天事无巨细的工作需要开展,还得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更是令她一丝一毫的时间都得充分利用好。
  从抱定要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决心到现在,很快三个月的时间又滑走了,安朵一直尝试着通过各种机会或渠道尽快地融入到心理学浩瀚的知识海洋中。
  过去的三个月,她一字不漏地读完了三本著名心理学家所著的书籍。
  分别是理查德·格里格的《心理学与生活》、罗兰·米勒的《亲密关系》和阿兰·德波顿的《身份的焦虑》。
  这三本心理学专著仿佛为她打开了通往人的隐秘心理世界的一扇窗。
  为什么有的人乐观有的人悲观?
  压力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应对?
  外部环境对我们的健康有影响吗?
  安朵发现,很多人对心理学感兴趣,是因为心理学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查德·格里格著的《心理学与生活》就详细介绍了很多经典而实用的心理学理论。
  安朵印象特别深的一个,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心理学家把一个班的学生随机(注意是随机)分为两组,告诉老师们,a组同学的智力测验结果比b组的好。
  几年后再次观察,心理学家竟然发现a组同学的平均成绩明显优于b组!
  安朵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记住这个效应!
  因为它意味着,我们或许可以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来改变长时间以后的实际表现。
  理解这些问题,再对症下药,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变得更好!
  而心理学中的“亲密关系”,特指的就是爱人、夫妻之间的关系。
  恐怕有无数人,做梦都想搞懂自己心上人的心思吧!
  而罗兰·米勒的《亲密关系》,就被誉为亲密关系领域“最经典又最与时俱进的书”。
  在本书作者罗兰·米勒看来,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是幸福生活的前提。
  人类是非常社会化的动物,社会属性的核心部分正是对亲密关系的需要。
  而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罗兰·米勒的书中给了安朵提出了诸多建议,从人格,演化进程,性别等等方面分析了诸多原因,每一条都可以帮助你对症下药!
  而安朵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赞美你的伴侣!
  不要吝啬你的表达,把你内心深处的爱真诚地说出来!
  这对我们获得幸福生活大有裨益!
  如果要评选这个时代的心理学关键词,“焦虑”很可能占据一席之地。
  而安朵面临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就面临着恐艾这个无法逃避的心境。
  为什么广大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都会恐艾呢?就是这本书中的心理问题“焦虑”。
  英伦才子阿兰·徳波顿在十多年前,就已经看穿了这个问题,并给出了他的答案。
  他认为,我们对于自身过高的期望带来了紧张、焦虑的情绪。
  同时在和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中,产生了嫉妒、不平等的想法,也反过来加剧了焦虑的情绪。
  这就是“身份的焦虑”。
  在德波顿看来,克服身份的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对自己的期望。
  拒绝强加给你的束缚,让自己摆脱时刻受到他人评价影响的困局。
  某种意义上来说,减少对自身的期待,和实现自己的期望是一样,都会让你体验到“如释重负”的快感!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