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八阿哥——过敏反应【完结+番外】
时间:2023-01-09 17:23:26

  “是,也不是。”
  还不待多铎询问他此话怎讲,他接着道,
  “时间宝贵,我听八阿哥说番薯四月里就要种了,你不是还答应了给他帮忙,若和察哈尔部在此拖了太久,回去后八阿哥会不会怪你这个小叔叔?”
  多铎:“!!!”
  是哦,平安说要带他做生意,收附了察哈尔部,他还得赶紧回去呢!
  不知是那使节动作奇快,还是娜木钟早有准备,不到一个时辰,一行人果然出现在营帐之外。
  多尔衮瞥了多铎一眼,那眼神分明在说:你给我沉稳一点,不要再像刚才那样大惊小怪的了。
  多铎立刻配合的捂住了自己的嘴。
  娜木钟是聪明人,和她的谈判也进行的十分顺利,即便手握传国玉玺,她也并未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甚至不仅自己的部落归附大金,还带来了其余几位福晋一并归顺。
 
 
第78章 
  这边对察哈尔部的征服进行的很顺利, 盛京城郊农署暖房里第一批番薯的育苗也已经完成了。
  和刘为农确定好了可以掐藤蔓下地,平安立刻让人在盛京城里广贴布告,并且让熟悉汉文的侍卫们站在旁边, 随时给不识字的百姓大声诵读上面的文字。
  三天后, 鸡叫头遍,
  城郊农署的门房睡眼惺忪的打开大门,正准备把门口简单清扫一下迎接即将到来百姓, 推门便看见眼前黑压压的人群, 他惊得后退一步,有些不知所措。
  虽然八阿哥已经提前说过了, 今日会有百姓到此, 让他不必惊慌,但时间还这样早, 外面黑压压的一片人头,连个火把也没点, 这场面很难让人不害怕。
  门房怕,其实百姓们来到这种地方也觉得十分害怕,门房方才慌乱间没有注意,其实百姓们都不敢凑近,只是远远的围着门口。
  农署虽然有一个农字,但毕竟是大人们办公的地方, 他们这些寻常百姓根本不敢随意到此,听说到时候还会给他们发钱, 天底下如何会有这样的好事呢?
  天上掉馅饼,王老四就头一个不信会有这样的好事, 但家里的婆娘天还不亮就把他叫起来, 让他赶紧来农署前面排队。
  一株不知是什么东西, 只要能帮着种活了就给发一文钱,结出果实后朝廷还会高价收购回去。
  听那些念告示的人说,种好了一棵能结二十斤的果子,五棵就是一百斤,能换五十文,能买十斤米面,好几只小鸡仔呢。
  这钱虽然不算太多,但毕竟是白得的,房前屋后有得是土地,想起来浇上一瓢水就行了,给地里施肥的时候也稍微照顾一点,除此之外什么都不用操心了,比红粮还好伺候。
  朝廷贴了布告,还能是假的吗?
  就算是假的,种出来的东西他们就算白得了,也不亏,李大就是抱着这种心态,天刚亮就早早的过来农署守着了,没想到门前已经站满了人。
  门房赶紧把已经打开的大门关上了,又从里面上了门闩,慌张的朝着农庄里面赶,打算将外面的情形汇报给各位大人。
  知道今日百姓过来取秧苗,刘为农和几位农事官昨夜索性就没走,听到门房的通报,赶紧简单洗漱过后穿上衣服就往门口赶。
  天亮起来,农署门口摆开一大一小两张桌子,刘为农坐在正门处的桌子后面,研磨提笔,示意最前面的人过来登记信息。
  原本还站在最前面的百姓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愿意第一个上前,竟然个个都往后缩,露出了后面的李大。
  家里的地还没翻,何苦要在农署门口耗着,有这个时间又能多犁两分地了,李大从人群中挺身而出,
  “我先!”
  这起头的人不好找,昨日平安还跟刘为农说若是百姓们不敢,就派人混进去做个榜样,看着方才前面的几个人直往后退,刘为农差一点就要让提前在暗处准备好的人过来了。
  看见李大过来,他顿时松了一口气,
  “你叫甚么名字?”
  “回大人,草民叫李大。”
  “家住哪里?”
  李大认识的字不太多,除了一二三四就是自己的名字,头一次看见自己的名字这样漂亮的落在纸上,他甚至还歪了一下脑袋想看得更清楚一点,因此错过了第二个问题。
  刘为农稍微提高了声音又问了一遍,
  “李大,你住在哪个村县?”
  李大这回听见了,但他没敢答。
  他有点虚,怎么领几棵秧苗还要问住在哪里啊?
  庄稼人名字起的随意,喊一嗓子能有十个八个的名叫李大的人,所以他敢说,但若是说了村,找到他便容易多了。
  因此
  支支吾吾道,
  “回大、大人,我就是附近的农户,领秧苗怎么、怎么还要问住在哪里?”
  背后无数双关注的眼睛一齐汇聚而来,本意虽然是不想被他们发现的偷听一耳朵,但这么多人的目光实在是太明显了,让人想装发现不了都难。
  知道他们的顾虑,刘为农特意提高了声音耐心解释,
  “等到秧苗成活后就会发第一批成活的钱,不问住哪里,上哪儿去找你们?”
  原来如此,李大咽了咽口水,
  “草民是李家村人,就住在村口第一家,大人到了村里喊一嗓子,保准能找到我。”
  “好,”刘为农将姓名和住址几笔记下,把提前裁好的纸页递给他,
  “秧苗上东边的桌子排队领,凭条拿好千万别丢了,这上面写着数目和你的名字,到时候要看着它才能给你换钱呢。”
  看着李大点了头,刘为农朝着他身后扬起声音,
  “下一个。”
  李大朝着东边一扭头,方才还无人的桌子处已然多了一个小童,站在凳子上,正笑眯眯的朝着他招手,
  “来来来,到这边来领。”
  怕早晨起不来,平安昨夜和刘为农等人一起睡在了农署,两人一个负责记录,一个负责发苗。
  番薯藤是几位农事官起来后就赶紧去暖房里掐的,绿油油水灵灵,这样一抹新鲜的颜色撞入眼帘,在现在这个种子还没发芽,大地一片光秃秃的时节格外的舒服。
  李大迟疑的走到那个小童面前,这孩子看着不过六七岁年纪,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早早下地干活也就罢了,怎么官家也舍得让孩子在这里呢?
  小孩子的声音脆生生的,口齿清晰,
  “每人最多可以领五株回去种,种活了每株就给一文钱,种不活也没关系,但是如果被发现是故意捣乱令秧苗死亡的,不仅拿不到钱,还要照秋收后的产量翻倍赔偿,一株十一文,翻倍就是二十二文,到底要不要领回去种,大家可以再想想。”
  二十二文,这可不算小数目,听见此话,人群顿时骚动起来,嗡嗡的私语声响成一片。
  平安顿了顿又道,
  “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这秧苗生命力十分顽强,种下地就能活,极少有养不成活的情况。”
  他事先对着人群讲明了规则,然后抬起头来,笑眯眯的询问李大,
  “你要几株呀?”
  利弊事先已经讲得清清楚楚,官家的条件开的并不算苛刻,只要精心伺候了种不活也没有惩罚,种活了就是白得的钱。
  李大咬咬牙,
  “小公子,我要五株行不行?”
  “当然,”
  从手边的篮子里数出番薯苗,平安朝着李大伸出手来,
  “凭条给我,我帮你记上数量。”
  刘为农用的是毛笔,墨迹还没干透便折上了,蹭得有些模糊,平安用炭笔,繁体的五笔画多,他为了偷懒直接写了个阿拉伯数字5。
  现在的大金还没有通行开阿拉伯数字,他只说是独特的标记,也不怕被人仿冒。
  平安写好后将凭条和番薯藤一并交给李大,叮嘱道,
  “带回家去就尽快种上,旱时浇点水,平日里施肥的时候捎带着给上一点,这东西易活又高产,只要地方足够,能爬满地,藤蔓爬得太长会吸收养分,夏日里叶子多了也可以摘下来吃。”
  他说给李大听,其实也是说给围在边上一直竖起耳朵听着他们说话的其他百姓们听的,
  “看不见结果子也不必着急,果实长在地下,秋季降霜后就可以刨了,等到了日子城中会有告示,刨出来后就在屋里放着也不会坏,小心别冻了就行,会有人到各个村里去收,保管
  让大家在过年前都能拿到钱。”
  平安把流程都说得清清楚楚,围观的百姓们也都放下心来,很快在刘为农面前的桌子处排起了长龙。
  反正种不活也没有惩罚,大多数人还是和李大一样要五株,将近三千块种薯,一株上就算只掐一段,都够分给六百户。
  农事官们在暖房里掐下番薯藤,源源不断的往门口供应,刘为农坐在桌子后面,整个上午一刻也没歇,今日成群结队来的都是附近村里的百姓,他快些写好凭条,百姓们就能早些回去。
  第一日百姓们比较新鲜,来看热闹的人也比较多,等过几日消息在县域之外的村镇传播开,还会再陆续迎来一波人。
  这些番薯苗平安自己的皇庄里也要种,还要留出给两黄旗和正白旗的农户种的,这些会强令军中的将士们种植,留出这些,剩下的才在民间分发。
  要给番薯藤留足了生长的时间,在农署发苗断断续续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时间一久,住的近的农户们闲来无事也来跟他们唠嗑。
  百姓所问关于农业种植的所有问题,刘为农和诸位农事官知无不言,平安也几乎日日都来。
  他仗着人小面嫩,长得可爱,混在人群间听他们聊家长里短,把附近几个村里的奇闻轶事都听了个遍。
  没过几日,附近的村县都已经传开了,那农署里面的大人们十分亲和,一点也没有官架子,为了给他们发秧苗,甚至还带来了家中娇养的小公子,小公子更是天真可爱,尤其爱听村里的八卦。
  大人们和百姓一样,天天就是种地,有什么问题随时都可以过来问,来年还能帮着他们培育出更高产的粮食。
  一个月之后,百姓的领种已经全部记录在册,刘为农把记录好的凭证交给了平安。
  平安笑眯眯的接过来,
  “这些日子刘先生和诸位先生们都辛苦了,晚点我叫厨子过来,咱们便在农署里提前先吃一顿庆功宴。”
  那本有些厚度的册子被他搂在怀里,准备带回宫去仔细收好,等到秋天向诸位叔叔伯伯们售卖番薯的时候,他就打开记录,估算数量后直接带着他们到底下的各个村里去收。
  买卖环节一同进行,省时省力,还省去了交通运输的一环,除了有他这个中间商赚差价,可谓是十分便利。
 
 
第79章 
  五月, 多尔衮多铎兄弟率两白旗先行回返盛京,一并带来了归顺的几位林丹汗的福晋,娜木钟大妃临盆在即, 大汗特下恩旨,许她们先入后宫修养。
  大军停在盛京城门之外, 多尔衮与多铎各带一队亲兵奔马入城,早有侍卫提前开路, 沿街商铺皆令避户不出,街上的百姓也各自归家, 不许在外游荡。
  传国玉玺的消息月前早已密报皇太极,按照原本的计划, 应当是六月份完全处理好察哈尔部的残余事务后再回返盛京。
  但涉及传国玉玺, 兹事体大,不敢只让亲卫护送, 便留下了济尔哈朗的镶蓝旗, 由两白旗共同护送传国玉玺返回盛京。
  此时留守盛京城的诸位旗主贝勒与宗亲汉臣,一并在大清门前迎候他们的归来。
  远处隐隐听到了马蹄声, 领路的侍卫飞马来报, 两人也转眼到了近前。
  骏马高高扬起四蹄,发出一声高亢嘶鸣,多尔衮翻身下马, 快步奔至皇太极面前,单膝而跪, 手捧一物奉于头顶,
  “此战察哈尔大胜, 所得元代传国玉玺奉于大汗, 大汗, 请大汗早登帝位,正位天下,臣多尔衮伏惟敬启。”
  他话音方落,范文程随即率领一班文官跪下,
  “大汗自承继汗位,夙兴夜寐,勤勉政事,如今民生渐安,蒙古已定,皆仰赖大汗为君之德,为政之兴。今得传国玉玺,正是天命吉兆,无君无以定国,大汗宜承天之言,顺应民望,早登大统。”
  一干文臣随即跪伏于地,齐声道,
  “大汗宜承天之言,顺应民望,早登大统。”
  先有多尔衮兄弟,后有范文程率领的一班汉臣,原本站在皇太极身边的宗亲们也终于反应过来。
  代善跪在众人之首,
  “臣与两红旗皆拥护大汗,登临帝位已是众望所归,请大汗勿要推辞,顺应民望,早登大统。”
  最年长的、资历最深的代善已经表态,其余几位旗主贝勒也纷纷跟着附和。
  大清门前顿时跪成一片,场面十分壮观,目前还站着的只剩皇太极一人,平安原本站在海兰珠身边,也被他额吉按着肩膀一并跪下了。
  大清门前寂静许久,终于听到皇太极的声音。
  “众卿且先平身,蒙诸位爱重,本汗才疏德薄,不堪大任,怎敢忝列帝位。”
  范文程仍旧跪着不起,身后的一班文臣也随着他跪,固请道,
  “大汗乃千古难遇之圣主明君,长生天特赐帝星,满洲雄主,胸怀至圣之德,天命与民望所归,怎可妄自菲薄,正当早登帝位,为天下主。”
  “好了,诸位请起,”
  皇太极虚扶一把范文程,避而不答,
  “今日是两白旗征讨察哈尔部班师回朝之日,且先去崇政殿宴饮庆功,此事容后再议。”
  皇太极登基称帝是早晚的事,盛京宗室之中,唯有哈达公主神色不豫,一张脸气得铁青,被德格类紧紧拉着,还才好悬没有发作出来。
  此时无暇顾及这些人中是否有心怀鬼胎之辈,皇太极拍拍多尔衮的肩膀,把臂同行以示亲厚,
  “此番征讨察哈尔,一路英勇无畏,势如破竹,十四弟还寻到了传国玉玺,当记头功。”
  多尔衮忙称不敢,
  “臣弟不敢居功,多尔衮能有今日战果,全赖大汗教导有方,没齿不忘。”
  寥寥几语把最大的功劳给了皇太极,足见说话的艺术,多尔衮转而又帮济尔哈朗邀功,
  “此番征讨察哈尔,两白旗与镶蓝旗战士都十分英勇,济尔哈朗哥哥统军有方,收付原本归顺林丹汗的蒙古部落若干,此时尚在察哈尔王庭处理遗留之事,更是劳苦功高……”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