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皇后太过撩人——椰箩【完结】
时间:2023-01-17 15:04:31

  因为太过孤独无助,害怕失去唯一的依靠,更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回报对方的善意。
  程莹没法不这么想。
  可是,这个传闻中的与太后私通的男人究竟是谁,一直众说纷纭,都没有一个确定的怀疑对象。
  因为看上去,似乎并没有可疑的男人与太后走得过近,比较亲密,所以这件事也一直是传言,并没有发展到更严重的地步。
  如今看萧邺拿太后的性命来威胁萧旸,这些事终于都能说得通了。
  可是既然有野心,意图造反,会为了区区一个太后就放弃可能是唾手可得的成功吗?
  就算程莹不了解萧旸,以她对这些人了解,从萧邺身上就能看出来,身在帝王家,为了登上帝位,哪个人手里没有沾过一点兄弟姐妹的鲜血……又何惧失去一个亲人。
  权力对这些人有致命的吸引力。
  更何况太后对萧旸来说,只是血缘上的生母,太后甚至都没有真正养育过他一日,这样的关系真的会有多少感情吗?
  萧旸会为她而抛下一切吗?
  这一点萧邺自然也考虑到了。
  若是没有把握,他不会选择将太后推出来。
  其实早在很久之前,太后与萧旸私下就往来过密,想必那时候他们就已经知晓了对方的身份,确认了关系。
  这几年来,他们几乎是一直在他眼皮底下勾结在一起,他们暗中做的那些恶事,他一直都看在眼里,只不过时机未到,他没有出手罢了。
  何氏在外人面前装着一副超然物外,不理世事的模样,但内心对权势与地位极其渴望,并且十分善于迷惑人心。
  他不知道何氏是如何蛊惑萧旸的,他们相认不过几年,萧旸已对何氏唯命是从,任何氏摆布了。
  他们的很多计划都是何氏在幕后操纵,主导一切。
  萧邺当然也清楚,意图谋逆,造反这种事,若萧旸没有这个心思,无论何氏诱导,都是成不了的。
  两人勾搭在一起,能够一拍即合,至少说明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
  再加上李复,三个人狼狈为奸,在背后做了多少坏事,害了多少人……一笔一笔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也是时候该跟他们清算了。
  何氏被绑在城楼上三个时辰后,萧邺没有等到萧旸,只等来了一个坏消息。
 
 
第一百章 
  他低估了萧旸。
  不对, 严格来说,应该是李复的主意。
  他更是高估了何氏在萧旸心中的地位,或许……是李复拦住了萧旸。
  萧旸虽有野心, 可算不上多精明, 更不是多精于算计的人,更多的是被操纵,像傀儡一般, 听从何氏与李复的指令。
  即便萧旸想拿郑容汐来换何氏……恐怕也会被李复阻拦。
  他一直以为李复与何氏之间至少还是有些感情的, 没想到李复这么无情, 竟然真会眼睁睁地看着何氏去死。
  萧邺看着手里的纸张,这是在几个时辰之内传遍了京城的东西。
  上面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萧邺的身世,将他描述成了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野种,抢夺原本属于萧旸的皇位。
  甚至……上面还完全凭空捏造了一些当年先皇传位于萧邺时的故事。
  文笔不错,文字十分具有煽动性, 并且把各种细节都想到了,精彩纷呈, 完全不失为一个绝妙的故事。
  元临也看到了纸上的内容,看完之后, 他抬起头,看向萧邺,问道:“你即位那日真的天有异象?”
  元临其实并未相信纸上的谣言, 只是故意这么问了一句,想看看萧邺的反应,可是他没想到, 萧邺还真的点了点头。
  “这是上天的昭示, 在暗示你并非正统?”
  “没想到这么愚蠢的谣言, 你也会相信。”
  “天有异象, 想怎么说都能说得通。”
  “说不好的,是暗示朕登基这件事有问题,想往好的说,那就是说明朕非凡人,乃真命天子,是上天授意,天有异象正是在提醒天下百姓,提醒群臣,朕就是真龙天子,朕的登基必然会带领大梁走入一个新的时代,朕将会创造新的太平盛世,朕在位时,将是大梁最鼎盛的时期。”
  “至于是哪一种,只是看人愿意相信哪一种。”
  “朕是天子,是皇帝,那么朕说是好的便是好的。”
  李复此举是何用意,萧邺十分清楚。
  李复善于玩弄人心,对人的心理研究得十分透彻,也就是凭着此,他招摇撞骗这么多年,甚至深得父皇的信任,蛊惑了这么一群唯命是从,十分虔诚的信徒。
  萧邺知道,以后他们想造反,想推翻他,除了绝对的实力之外,还需师出有名,不然即便成事,也不能令天下百姓信服,所以李复要从根本,从他的身份上,直接推翻他的存在。
  如果他并非皇室血脉,他的身世有异,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是名不正言不顺抢夺了他人的位置,甚至他的登基是上天所不容许的,那么,李复他们甚至不用费一兵一卒,免去了厮杀打斗,便能轻易地将他推下皇位。
  如果失去了信任,令众人心中的信念崩塌,从根本上摧毁他存在的意义,让所有人都相信他并非天授皇权,这一切便将再无逆转之势。
  这是李复能想出来的招数,非常阴毒,但是萧邺早有准备。
  他早猜到李复会有这种招数。
  这么多年,他早已了解了李复的这些手段。
  他十二岁登基,当年李复还是深受父皇信任的当朝宰辅,并且因他登基时年纪尚小,所以李复便作为辅政大臣,一直在协助他处理朝政之事。
  当时他尚年幼,身边能称得上是亲近的人,除了太后便是李复。
  太后毕竟是后宫女人,并不精于朝政之事,所以也帮不上什么忙,当时一直在他身边的人就是李复。
  李复对他一直是悉心教导,十分严格,多年如一日,监督他的功课,并且书法、政经以及各种课程,李复从未缺席,这在当时还年幼的他的心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那时候的他就立志成为一个明君,并把李复当成了自己的学习榜样,希望自己能在各个方面努力达到李复所要求的程度,偶尔李复夸他几句,他都能高兴许久,认为自己的努力见到了成效,能让李复满意也是他所追求的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时候的大梁可以没有他,但是不能没有李复,这足以窥见李复当时的地位权势。
  李复不仅是教他知识的老师,在做人的思想道德方面更是深深影响了他。
  当时的他十分信任李复,几乎全身心都依赖着李复,做任何决定之前,他都要征询李复的意见,在很多年里,这样做,他只看到了好处,毕竟当年才十二岁的他怎么会想到这样做所带来的后果。
  那时候,在他看来,李复是一个清廉正直,一心为了朝政,为了国家,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利益,鞠躬尽瘁,一个几乎没有私心杂念的伟人,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犯错呢?
  所以当时同样也是他其中一个老师的郑誉当着他的面弹劾李复时,他震怒不已。
  他不能容忍有人诋毁他的恩师。
  这样一个完美的人,怎么可能做出郑誉口中所说的那些事情,他不相信,所以当时的郑誉因此受到了杖责。
  他记得那时候李复听闻朝中有人弹劾他一事时,并未惊慌,并在他面前表现出了十分宽宏大量的一面,李复劝说了要严惩那群大臣的他。
  “皇上,臣已听闻朝中有大人弹劾臣的事情。”
  “众位大人所说,臣承认,事实是存在的。”
  “臣作为当朝宰辅,为了朝廷,自然要选贤用能,这样做肯定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他们总认为臣有私心,总觉得臣是任人唯亲,臣喜欢的,便让他高升,臣不喜欢的,便相方设法地将他流放到边远之地,这是臣无法反驳的事实。”
  “因为在用人一事上,除了升迁便是贬谪,似乎只有这两种结果,臣无从解释。”
  “臣只说一点,臣所作出的决定均是为了朝廷,为了大梁,绝无私心。”
  “可毕竟瓜田李下,臣如何解释也难以自证清白,所以臣恳请皇上允臣告老还乡,卸下官职,如此一来,也算给众位大人一个交代。”
  如今想来,李复绝对是个操纵人心的高手。
  遇到这样的事情,李复绝不急着辩驳解释,而是以退为进,直接提出要辞官,这么一招,着实让当时的萧邺着急起来。
  一心一意辅佐他,为了朝廷鞠躬尽瘁的人,怎么可能做这样的事,这是当时的萧邺心中的想法。
  所以为了留下李复,所有涉及此事的官员皆受到了惩罚。
  这是当时的他做给李复看的,他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李复对他失望。
  其中一个屡次不改,在他强调此事之后还继续上折子检举李复的大臣,被他下旨,逐出京城,永不得归京。
  在这一件事上,李复的所作所为更让他敬佩。
  当时他下旨时,李复甚至还多次劝阻。
  “皇上,朝中有这样大臣,乃是朝廷之幸,百姓之幸。”
  “张大人在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带来的后果之后,还是依然坚持自我,不因惩戒而退缩,虽然他所说之事臣从未做过,但是臣还是佩服他这样的勇气。”
  “所以臣希望,在处置张大人一事上,皇上能够酌情考虑,从轻处理。”
  “这样也才能不让朝中其他大人寒心。”
  这一番话说的不卑不亢,让当时的萧邺十分惊讶。
  李复这样的气度,甚至连他都做不到,所以他更加敬佩李复。
  在后来的几年里,知道了一切真相之后,萧邺再回过头去看,才发现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多年来,一直有大臣上奏折检举李复贪污受贿,生活奢靡,并且任人唯亲,在培植自己的势力,甚至还有谋逆的野心,他都没有当一回事。
  这些话在当年的他看来,简直是胡言乱语,毫无根据的攻讦。
  其实当时早已有迹象表明李复并不如自己所表现出来的那么伟大。
  多次检举李复的大臣被流放外地之后,在几年后突然死亡,并且死因明显有蹊跷,当时他并未放在心上,如今想来,这分明就是李复的报复。
  随着一件件的证据被摆到他面前,他不得不开始相信,这一切都是事实。
  原来李复所表现出来的完美圣人形象都是假象。
  原本一直十分信任,被他当做榜样的恩师,竟然是这样一个两面三刀虚伪至极的人物……这让当时年纪不大的萧邺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郑誉。
  郑誉为人正直,不会趋炎附势,不会阿谀奉承,也不像李复那样懂得拿捏人心,向来有话直说,直来直去,所以在当时,郑誉受到了他的嫌弃,他一直对郑誉十分不满。
  明明他才是皇帝,有时候郑誉说的话毫不留情面,一点都没有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可是,所谓日久见人心,在此后的很多年里,他才发现,真正为了朝廷社稷着想的人是郑誉。
  李复的事情让当时的他大受打击,一度想要放弃,是郑誉及时地将他拉了回来。
  所以在此后的多年里,虽然郑誉还是如过去一样,从未有改变,不懂得曲折委婉,直言不讳,他时常对郑誉不满,嫌弃郑誉管得过宽,但也从未真正地想过要对郑玉如何,因为他知道,郑誉的心是好的,与他目的一致,都是为了使大梁更好。
  但是随着他年岁渐长,郑誉这样的大包大揽式的协助他已经不再需要,他已经成长到能够独自处理所有事情,可郑誉依旧把他当作孩童,并且打着为了大梁好的旗号,在很多事情上对他指手画脚,时间长了,他自然是不能接受的。
  郑誉总是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对他好,可是,郑誉不明白,如今的已经不需要这样的好了。
  所以,他跟郑誉之间出现了矛盾。
  作为皇帝,其实他偶尔也会觉得累。
  即便是像郑誉这样的人,他也不能完全信任,即便知道郑誉绝无可能有造反之心,他还是必须要解决郑誉,因为他不能允许有一点可能性。
 
 
第一百零一章 
  就在此时, 门突然被推开,出现在门口的竟然是郑韫。
  距离上一次见面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此次再见, 虽说程莹对郑韫并未有多深的感情, 可毕竟也是曾经有过好感的,只是被萧邺硬生生地拆散才无疾而终,如今再见, 说心如止水, 那是不可能的。
  两个人自然无再续前缘的可能性。
  想到这里, 程莹心中升起一股淡淡的伤感。
  她对男女之情很淡漠。
  更做不到要为一个男人要死要活非他不可的程度,只是也有些许遗憾。
  如果当时她坚定自己的想法,不因萧邺而动摇,那么也许她跟郑韫之间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但是……转念一想,程莹又觉得自己是异想天开。
  既然萧邺打定主意要拆散他们, 又怎么可能给她拒绝的机会呢。
  看得出来,郑韫是一路风尘仆仆马不停蹄赶来的, 气息不稳,发丝都有些凌乱, 靴子上还有不少泥点,这与平日文雅温润的翩翩公子形象有很大的出入,平日里郑韫哪会在外人面前表现出这么狼狈的一面……
  面上流露出几分焦急, 这是极少在郑韫脸上出现的神情。
  “参见皇上。”
  “皇上,京中出事了。”
  说这话的时候,郑韫瞥见了萧邺手上拿着的东西, 他立刻便明白了。
  萧邺早就得知这个消息了。
  直到这个时候, 郑韫才看见了一直站在角落没什么存在感的程莹。
  其实他与程莹所想之事差不多, 要说那时候, 他喜欢程莹是真的,但其实也并未有多深的感情,他做人一向看得很开,并不像萧邺这般偏激固执,非谁不可。
  他没有那么多浓烈的感情,更不会让自己陷入到难以自拔的感情漩涡中,有好感,如果能在一起,那自然是好的,可若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缘分,那也便也不强求。
  也更不会有要与全天下为敌的那种惨烈悲壮,他甚至一直不理解萧邺的执着,更不明白萧邺的口是心非。
  明明有更简单直接的方式,却又像是有口难言,导致走了更多弯路。
  无论是做人还是在对待感情这件事情上,这似乎是他与萧邺之间最大的区别。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