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凌三月下旬出发,照例先去旧城池巡视一圈,等旧城池事情稳定,这才先去原昌国方向。
原昌国内里的叛乱其实不算严重。
主要问题,还在于逃跑的人太多,荒地也多。
还因为当初昌桓王扩张到白戎附近,导致现在几个地方语言还不通,别说推广政令了,他们听都听不懂。
这些人原本就是只服昌桓王,他一死,异族百万人就有反心。
他们的地盘本就在昌国边境,如今是纪国边境,说反那是直接反,画地而治了。
纪凌去的时候,是大哥带着兵马刚把这地锤了一遍,看着老老实实的。
纪凌见此,第一件事,就在这普及纪国官话。
先把语言搞通了,再说其他的!
召集来的翻译跟夫子在纪凌的作用下,建立此地唯一官学,目的就是为了推广语言。
可以暂时不会写,但一定要会读。
同时又让小说家华冶写几篇脍炙人口的戏曲桥段。
没什么比娱乐的方式传播更有效。
再加上纪国良种诱惑,还有之前纪胜武力威胁,两者结合总算让此地安稳不少。
接下来几个城池,各有各的问题。
只有一面武力威胁,一面拉拢百姓,让百姓休养生息,这才让各地叛乱渐渐平息。
事情终于在四月份的时候有了巨大进展。
四月三十,天下四百四十九城的人口统计全部完成,虽说大多数给的田地只是虚报,但至少都上了户籍。
绝大多数人员流动都在纪国掌握当中。
与此同时,纪国一百多旧城池开始发力。
不打仗之后,各地工厂在萱夫人带领下迅速恢复生产,开始给周边城池修官道。
只要此地城池安分守己,官员真心实意为纪国办事,那便利的官道就会修过去。
这一百多旧城池的官学同样开始运转。
庞大的人才运输机器,吸纳了全国各地过来的人才,今年四月的县学考试出来不少优秀学生。
他们再进一步送到郡里学习,考试。
相信等到九月份,会有一大批人才到国子监,成为纪国真正的后备力量。
今年城池增加,各地的学生名额也扩招了。
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百姓明白给他们土地是什么意思。
再多的不用讲,只告诉他们,按照纪国的方法来做,你们从旧贵族家中搬出来,分给你们土地,以后你们就能像最早的纪国人一样富裕。
说别的大家不明白怎么回事。
可说这些就懂了啊。
当初纪国有多富裕,就算是狄戎部落的人都明白。
何况其他诸侯国百姓。
距离纪国最远的原赵梁,那边都知道纪国人有钱,纪国人有粮。
抱着这种朴素的想法,越来越多人从旧贵族家中逃离,跟着纪国派来的官员新开耕土地。
这种方法就是说了,你们旧贵族不改变是吧?那就别改了,我们纪国来的人另起炉灶,带着百姓玩自己的。
你们就在自己的土地上哭吧。
抱着土地又有什么用,这种地广人稀的时候,土地重要,还是人重要?
纪国的一项项措施,明摆着偏向庶民,偏向平民,偏向最普通的人。
那普通人肯定跟着他们跑啊。
得了百姓的心,就是得了天下的心。
想看纪国笑话的人有些傻眼。
你们纪国难道不该讨好我们这些贵族?
偏偏去哄平民。
果然,纪国一群泥腿子出身的人,就会想这些主意!
恼羞成怒的贵族开始暗下黑手,让自己的奴仆控制百姓。
更有甚者,直接杀了派过去的纪国官员,来一个杀一个,甚至连随行护卫都被砍死。
可这么做的结果,就是纪国储君纪胜过去,直接解决所有杀害纪国官员的家族。
不是杀一个来震慑。
而是杀你全家。
杀一个纪国派去的官员,那就等着灭族吧。
不少贵族觉得纪胜的手段过于血腥。
但震慑的目的果然达到,被纪国派去各个城池推广郡县制的纪国官员,安全得到极大保障。
更多城池发现。
但凡是纪国出身的官员,不论官职大小,不论以前是贵族还是平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要不来多久,此地就会像之前的纪国旧城池,开始往旧城池方向靠拢。
倒是一些有名气的其他国家士大夫,根本不得其法。
两者的执政能力竟然都能形成鲜明对比。
有些抓耳挠腮的士大夫,竟然愿意出高价请纪国小吏过去指点。
没办法,人家有经验,人家更熟悉纪国的模式啊。
而纪国模式,是真的很好。
这个时候,郑锡写出的纪国律法书在士大夫中间畅销。
甚至有人说,学会纪律,那就学会治理纪国。
虽然有点夸张,但天下人都学同一本书这种事,还是极为少见。
在纪凌的建议下,纪律,乃至天下书籍,以后只准用纪国文字。
开始确实带来很多不便,但这种强行改变确实有成效。
各地政务开始有所改变。
公子庆对商税的事同样有了进展。
在他规定的条条框框中,各行各业都出现规范,什么商业行为要交什么税,什么东西允许售卖,什么东西不允许。
再加上他早就对全国各地的货物买卖情况聊熟于胸,开始有针对的布局天下商业。
公子庆确实是商业鬼才,在他统计的各个行当开始有自己的模式。
虽说天下初定,商业还没起步,不过肉眼可见,以后四百四十九城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五月,公子钦带着农家一众人等分别出发。
他甚至在纪凌的后面,去了所有安稳点的城池,开始教导当地农人种田技巧。
当初纪国旧城池走过的路,现在带着安稳的城池再走一遍。
早已经形成体系的农学在这个时候散发光芒。
农学是由公子钦牵头,以纪凌当初的种田指南为蓝本,认真写了上百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
公子钦的学生更是不少。
现在大家发挥自己的才能,去往全国各地。
他们带来的成果十分显著,五月各地收获,接着就可以种田。
无论是种子,还是化肥,水利,全都慢慢完善。
越来越多的城池知道跟着纪国的好处。
可能现在还没完全觉得自己是纪国人,但大家都知道,成为真正的纪国人,只是时间问题。
得了实惠的百姓们,开始真的抱有期望。
他们真的能跟纪国人一样,过上那样的好日子。
而原本的纪国人也放下心中芥蒂,要说这会的生活,确实还没恢复到三年前的水平,但只要休养生息,他们就高兴。
不少人发现,只要给纪国时间。
那一连串令人头疼的麻烦,似乎都不是麻烦。
他们纪国人完全有能力解决。
看似岌岌可危的局面,竟然被他们流畅的运转方式慢慢扭转。
现在看来扭转的并不多。
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
两年。
只要给纪国两年时间。
他们就能让所有城池服服帖帖。
让所有百姓真心拥护纪国,拥护郡县制。
还在周的公子卢握紧手里的书籍,这是他写的书。
写的是关于纪国的书。
仪先生叹气:“你说的果然没错。”
“纪国战胜我们,靠的不是火药,也不是工厂,而是他们的制度。”
“靠的是为百姓做事。”
多少人忽视百姓的作用,纪国就把百姓到底有多厉害摆在眼前。
得民心者得天下。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也许这会还没这句话,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被关在周的公子卢跟仪先生写了一个篇章,却又觉得空落落的。
可以说关在周的一众人等,只有他们两个是单独关起来,而且看守得十分严密。
至今都不让他们跟其他卢国人接触。
也不知道这本书,有没有看到天日的那一刻。
他们这本书的文字,用的还是卢国文字,两人虽然懂一些纪国字,却也不算特别精通。
等知道外面换了天地,流通的书信都只用纪国字的时候,再次感觉自己落后了。
或者说纪国进步太快了。
快到一般人根本跟不上他们的脚步。
但纪的脚步还未停止。
他们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周朝六百三十五年,纪国元年,纪国父子三人几乎都没怎么回过国都。
一批批的纪国官员更是被调到各地。
这样的大规模行动,让天下城池终于安分下来。
四百四十九城,终于有一半变为郡县制。
工部,农学,兵部,派出不知多少人,用纪国先进经验改变各地城池。
这样的改造势必会十分艰难。
而纪国这种模式,却在天下间慢慢推广开。
只要按照纪国律法办事的郡县,竟然真的向着纪国旧城池看齐。
高产的粮食,便利的水利,趁着农闲四通八达的水利。
所有的所有,都在这一年里开始逐步形成。
等到秋收之后交田税的时候,这些城池发现纪国说的是真的,确实没有苛捐杂税,确实该交多少交多少。
算起来,便是没有增产,他们能留下的粮食也比战前多。
更何况,他们经历过接近三年的战争。
在官员们的帮助下,从战争的贫穷到丰收,竟然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如果说平常的郡县被纪国较轻的赋税惊喜到。
那天下间还有几处城池,直接被减免三年赋税。
之前在战争中损失惨重,被屠城的几个郡县,在这三年里,不用交税,不用徭役。
他们要做的,就是恢复生活。
不用交税?
天底下的百姓什么时候听过这样的话。
接着,他们发现所有不生事的郡县里,同样开始陆陆续续减免赋税。
就差直白说了。
别闹事!
负担就轻,大家好好过日子。
要是闹事了,那就只能见血。
恩威并施这一招,在哪都有用。
得到实惠的天下百姓,无不感念纪国纪伯的恩德,更感激奔走的纪国官员。
一时间,说一个人像纪国官员,竟然成了夸奖的话。
比如说,你做事真像纪国官员,那意思就是,你能力很强!你办事利落!
听到这些夸奖的纪国官员们,差点抹一把辛酸泪。
终于有人懂他们了。
知道他们这一年怎么过的吗?
不是在这办差,就是去那边办事,一年了!一年都没停过!
一会去剿匪,一会去扶贫,还要修桥铺路修水利!
他们容易吗!
不过听到这种夸奖,心里还是暗暗发爽。
不枉费他们寒窗苦读那么多年!终于混出个名堂!
得了夸奖的纪国官员们,开始继续奔走。
周朝六百三十六年,纪国二年。
纪国一众人等还在路上。
还在为天下太平做着努力。
纪凌巡查到原赵梁城池,现纪国肃州郡县的时候,发现一样东西。
肃州,或者可以叫甘肃。
纪凌发现了他想要很久的一样植物。
橡胶草。
好笑的是,他在发现橡胶草前几个月,在原昌国,现顺宁府,也就是云南,找到杜仲树。
甚至杜仲已经送到堂哥公子钦手中,今年开始种植。
他找了那么久的东西!
在统一六国后,不到一年时间尽数到手!
忙了这么久,终于可以说出那句话了。
地大物博就是好!
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作者有话说:
第93章
地大物博的好处不仅体现在这件事上。
纪凌在全国巡查的时候, 扶持各地建起百草园,收集当地的各种植物。
各地忽然发现,原来他们当地也有皂角树, 只是之前藏的太过隐秘, 而且形状有一点点不同, 但确实是一个品种。
不止如此,连桑树都发现了好几种,高的矮的,叶子时间长一些的,短一些的。
只有把这些东西收集到一起, 当地人才知道,原来有用的东西那么多。
若不是云南顺宁府那边不好行走,纪凌都想让人住在里面,多寻一些植物出来。
其中茶叶同样被大量开发。
以前只是纪国小范围在吃茶, 而且比较稀有。
昌国打下来之后,茶叶, 各种麻椒, 全都被发现, 在派去官员的指点下开始大量种植。
可想而知, 用不了多长时间, 这些东西就会进入纪国千家万户, 更会成为这里的经济支柱。
在保证当地粮食的同时, 各种经济作物同样重要。
原本众人以为,推广这些应该有些难度。
谁知道一听是纪国小公子的主意,立刻点头答应。
纪国那么多好货物, 还不是小公子那来的。
都不用派过去的官员劝, 就有聪明人符合, 这无形中竟然加强了当地政府对百姓的管束。
各地农作物有序种植。
从纪国运出的各种货物,在许多地方新建的官道上运输。
明明只有一年时间,纪国完全摆脱建国初期的慌乱,天下各处开始有条不紊运行。
纪国的官道修到哪,好用便宜的话货物就送到哪。
这些官道依托纪国做水泥的本事,修的又宽又直,还非常平整。
虽说为了让战乱已久的百姓休养生息,只修了最关键的道路,但这已经让不少人啧啧称奇。
以前只听说过纪国的名声。
现在真成了纪国人,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好处。
各处的货物价格,不仅因为战争平息降低,还因为纪国恢复生产,以及少了关税,价格瞬间降低很多。
较低的物价,加上各地官员都在努力给他们争取田地,不再打仗的安定生活。
这几样加起来,足够天下百姓安安稳稳过日子。
他们要的从来都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