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上面稍稍松松手,无数的人的日子就会很好过。
时间一长,有些闹事的城池贵族就会被百姓自动抵制。
大不了搬家!
搬到纪国出身的官员管辖的城池里!
无形间,所有从纪国旧城池国子监出来的官员,竟然被很多百姓追捧。
他们中间还流传了一句话。
就算是旧城池最差的官员,也比新城池的官员要好!
在百姓里口口相传的话,是最抵挡不住的。
纪国治理天下的第二天,靠着纪国的制度,以及国子监的人才机构,终于拿稳天下大半城池。
剩下的城池,国子监跟吏部已经在派人过去。
给他们时间,他们纪国只需要时间。
周的旧贵族们从看戏的状态渐渐转变。
纪国的厉害,他们都领教过。
打了近三年的仗,也就他们还撑下去。
他们接手的,更是一个破烂的世界。
这都能行?
刚开始的傲慢渐渐不见,有些聪明的贵族已经在想办法。
若不趁着现在融入纪国,只怕以后都会没有机会。
最反应过来的一个贵族,竟然是卢国老贵族卢叔公,他看清形势之后,吩咐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的子侄们去学习。
主动学习纪国律法,纪国文字。
然后当上纪国官员,最好能去原本的卢地任职。
接下来,不少旧贵族有样学样。
学了你的本事,继续去管我的城池,不过是换个方法而已。
而这些人的教育资源,以及教育起点,比普通人高太多。
第二年二月纪国各处官学招生,这些贵族子弟明显名列前茅。
在纪国父子三人还在各地平乱的时候,另一个势力在纪国悄然出现。
由老贵族卢国为首的贵族子弟开始出现在纪国各处官学。
以前的纪国也有这种贵族子弟。
可时间长了,早就跟纪国平民关系不错,已经不分彼此。
但这些人却不同。
他们竟然开始天然抱团。
既然打不赢你,那就加入你,从内部开始掌权。
这股势力原本没什么人在意。
纪国正是用人的时候,而且以前也用过旧贵族,只要真心归顺纪国就行。
可纪凌还是对他们多了些限制。
比如所有旧贵族家中,一门只能出一人在纪国做事。
这个要求一出,这些大家族第一反应是抗议。
他们一个家族成千上万人。
只出一个?
这怎么样?
纪凌给出的答案是,你们可以分家。
普通人家一户一二十人已经不少,你们直接分家即可。
不少人对此摸不着头脑。
一个大家族里出几十人,跟大家族分成几十家,每家出一个,有什么不同?
等找到出主意的卢叔公,这位卢叔公脸色自然不好。
卢国在天下大乱时,算是损失最小的诸侯国,大多数贵族都还活着,毕竟他们确实不想死。
拿卢山鸣来说,若不是纪国为了报仇,估计也会留他一条性命。
卢叔公直接道:“自是分散卢氏一族。”
一旦分家,刚开始卢家可能还会团结。
过个一两代,绝对会分崩离析。
毕竟在一家的时候,内斗就不断,何况分宗庙,直接分家。
公子凌看事情太准,太毒。
他不想让这些公族贵族抱团。
估计等他们当官的时候,还有诸多限制。
毕竟都要当人家的官了,肯定要听他们的。
纪凌自然清楚知道卢叔公都说了,那边一言一行都有人汇报。
纪凌笑笑,抱着自家儿子公孙笑咋舌:“都一年了,这些人还是不可用。”
心思太多太重。
从卢叔公到公子卢,仪先生,甚至卢公。
都是极有能力的人。
可惜都不好用。
杀了可惜,就放那吧。
说着,纪凌又看了看公子卢跟仪先生写的书稿,虽然还没写完,但依旧有人偷偷帮他们抄录。
这手稿纪凌,纪胜,纪伯,郑锡他们人手一份。
不得不说,这两个人确实有大才。
至少在他们成书之前,自家绝对不会伤害他们。
公孙笑快一岁的年纪,正是调皮的时候,平日里最喜欢黏着大伯纪胜,天天要骑马,还要骑高头大马。
反而是纪胜的大儿子公孙耀喜静,没事跟着纪凌身边学习。
今年第二年,纪胜他们基本都在国都,除非是棘手的事情,他跟纪伯才会出征。
不过说实在的,打到现在,大家基本上都打不动了。
不管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
天下各处城池,全都需要休养生息。
正好趁着空闲时间,众人聚在都城,继续改善民生。
以前旧城池一百多城的时候,都能让百姓生活过的很好。
现在四百多城,这事依旧要做。
说白了。
四个字。
基建,种田。
大面积的基建种田。
只能说幸好纪国之前积累的经验很足。
现在全国推广起来,都有经验可循。
郑锡老当益壮,一想到自己为郑国写的律法,最开始是纪国想用,如今天下人都用,就觉得干劲十足。
当初来纪国的时候,也没想过有这么大的成就。
不少人都在暗地里说他,讲他跑得快,眼光好,那么早便去纪国,实在厉害云云
说这话的时候都不想想,谁能想到纪国能有今天?
抱着这样想法的,还有朝堂上许多人。
现在纪国开会已经不在之前的宫室,而是在宫室前面扩建一圈。
没办法,之前的地方太少,已经不够站了。
而且纪国国都又开始呈现拥挤的状态。
如果用后世人的眼光来看,纪国都城又新修了五环,一圈圈地往外扩展。
今年大臣们站在朝堂上,表情明显轻松不少。
比之去年,纪国内部终于稳定。
大局稳住了,接下来就是正式推广高产良种,让战乱已久的百姓们吃上饱饭。
不止如此,有些工厂也要开始在外面修建。
比如对于现在来说,技术含量没那么高的造纸厂,依托之前昌国,卢国修的粗糙纸厂,直接改建利用。
还有各地的化肥厂,百草园,肥皂厂,全都不能少。
最好能让百姓就地买卖,减少运输费用。
可算来算去,纪伯沉默片刻:“大家冷静,国库要见底了。”
他本来以为可以轻松一点,怎么大家一开口,都是要钱?
特别是各地郡守,就差把要钱写在脸上。
郡守上面的知府,更是眼巴巴等着工厂建设。
“我们顺宁府气候合适,同样能种甘蔗,竹子更是不少,糖厂,造纸厂,怎么也要来个十几个吧。我们下面十几个郡,几十个县啊。”
“我们甘肃肃州找到了橡胶草,已经在大面积种植,但以后想要运到中原,必然要好的官道,那我们的官道?”
“齐鲁之地难道不用吗?那是卢国旧地,自古就是盐场,再有珍珠养殖,那边也需要啊。官道当然也要。”
“新兴江浙同样需要啊。我们那边水利资源丰富,气候更是好,土地也肥沃,良种跟造纸厂,我们那很缺。”
“晋州跟西安府更是如此,不是要在我们那边引进马匹,修马场。”
“说这些,肃州也在修马场啊。”
这些说话的官员,基本都是纪国国子监出身,只有一个旧贵族子弟。
但他却是个有真才实学,还喜欢学习的,竟然成功融入其中,成为旧贵族中少有成为知府的人。
这会吵起来,全都是帮自己下面要资源的。
纪国还没有那么富!
虽说去年收过一次税收,但不夸张地讲,去年天下四百四十九城,还没有战前纪国旧城池一百多城的税收高。
就这么点银子,怎么养天下人啊。
还修东西,这是在为难他纪伯。
这也确实没办法。
纪国接手之后,才知道其他各地的税收有多烂。
或者说他们习惯了纪国的丰收,再去看他们的田地,就会变得惨不忍睹。
大家吵归吵,纪伯这边早就有要求。
“种田,各地先种田。”
“纪国当初就是吃亏在种田上面。”
“今年秋收之后,哪个地方田地开荒多,田地均产有进步,那明年的工厂就会先分给你们。”
当然,民意的考核同样在里面。
纪伯随时会派人去各地巡查,若发现欺压百姓,谎报瞒报的情况,立刻会处置当地官员。
有了这层监管,很多小动作收敛不少,只有好好种田,在纪国才有出路!
如果说纪国元年的基调是平定叛乱,安抚民心,处理一切叛党分子。
那纪国二年的基调,便是种田。
都去给我种田!
种田才有饭吃,种田才能养活一家人。
饭碗端稳了,大家的心才能稳。
什么东西都放在种田后面,以后再说!
众人一听,立刻明白过来。
想要后面的东西?
那就要种田!
所有人的目光放在公子钦身上。
管着纪国农业的人,肯定要捧着啊!
去年公子钦就带着人去各地整理农田,教导农务。
今年明显要精细化。
这种时候,更需要公子钦!
公子钦既感慨又有些无奈。
不过纪伯说的话正中他的心坎。
以前的纪国就是吃亏在种田上,所以以后绝不能吃这个亏。
他的干劲也很足。
当年他父亲为了纪国种田而死,若能看到今年纪国四百多城,或者说四百多县,五十多郡,五个省府,全都在争相种田,一定会很欣慰。
这次的消息经由纪国官道传到全国各地,百姓们下意识松口气。
种田好啊。
他们就喜欢种田!
更给他们惊喜的是,从都城铸造室,以及旧城池送来的耕牛,化肥,同样经由官道,送到一切能送到的地方。
有些特别落后的地方,甚至从骨头制作的农具,直接进阶到铁制农具。
日出前去领回家,日落的时候交上去。
在这期间,用先进的农具,可以大大节省力气。
不少人终于明白,原来纪国粮食那么高的产量真的不是传说,他们依靠先进的农具化肥种子,真的可以让粮食产量翻几倍。
春耕开始,纪国各地百姓再次意识到,当纪国百姓真的很好!
什么赵梁,什么昌卢。
再也没有比纪国更好的地方了。
他们就是纪国人!
身份认同这种事,最能凝聚人心。
各地旧贵族遗民知道此事,心里滋味万千。
在他们看来,纪国去年各处平定还有些威严,今年明明是在媚下,竟然在讨好最普通的庶民。
偏偏这种“讨好”让全国迅速安稳下来,各地统治力,明显比去年用武力威逼更好。
此消彼长。
纪国的掌控力更足,也代表着他们的掌控力变低。
虽说依靠之前积累的财富,他们依旧过得滋润,但这种滋润竟然有种朝不保夕的感觉。
他们过的还不如普通百姓安稳。
其中一个普通百姓名叫牧杰。
有人说,他家以前也是士族,但也是几百年的事了。
到他这一辈就是普通百姓。
最早的时候是庆国人,之后几家分庆,十六岁的他还被姓赵的拉去打仗。
打完之后就成了赵国人。
刚开始他也觉得厌恶,觉得赵国人实在可恶,不过之后周天子都承认,那也就算了。
牧杰甚至在想,他都帮赵打仗了,能不能分点东西。
谁知道打完之后,赵国那些官员根本没管他们,直接把这些拉过来打仗的人安置在一个城池里种田。
当时的牧杰受了不少伤,只好一边自己治伤,一边种东西糊口。
好在他年轻,伤得也不重,不过旁边的兄弟就没那么好运,断胳膊断腿都是好的,死了也是常态。
刚开始过了一段时间太平日子,但断断续续地总要打仗。
接着就是昌国打赵国,郑国也打赵国,前面兵力不够,他又被拉上去,那时候他已经二十四五,家里孩子都生了三。
作为家里顶梁柱,他这次被拉上战场,心态就没那么好了。
以前自己吃饱全家不饿,现在全家都饿。
战争打打停停,他也被拉去各种地方,被昌国俘虏之后没什么心理压力就当了昌国小卒。
要他说,昌国其实好一点,至少昌国是有军功制度的,这让牧杰有点盼头。
只不过说得好好的,等实际执行出现问题。
当时的昌伯还有昌国储君昌含笑整顿过这些事,不过他的军功还是被长官抢去不少。
牧杰都习惯了,拿着昌国给的为数不多的粮食回家,让家人不至于饿死。
至于他,还要继续打。
再最后,就是纪国人了。
其实牧杰特别怕纪国人。
不止他怕,他们一起打仗的兄弟都怕。
刚开始是怕天雷,等见到天雷之后更知道杀伤力,所以即使昌国长官反复告诉他们,那不是天雷,更是上天的惩罚,而是一种武器。
牧杰想的是,武器同样可怕啊!
他见过被火药炸过的人,血肉模糊,看一眼就会吐。
他也算老兵了,都忍不住吐。
不过纪国人好像并不想故意伤他们,更多的火药只用来炸城墙,或者冲锋的军队太厉害了,才会发两颗。
打着打着,牧杰跟身边士兵都知道了,冲的时候不要太快,往两边跑,不要对纪国人下黑手,他们就不放火药。
果然,纪国不到特别危险的时候,是不会用天雷的。
可这种一打仗就往两边退的情况,昌国很快支撑不住,他们这些兵士被纪国俘虏。
当时的牧杰在昌国军队已经有些军功,等纪国人过来统计情况的时候,详细问了他在哪出生,叫什么,家里有没有人等等。
原本以为,他们会被纪国拉着继续打仗,没想到纪国人看他被火药炸过,半只胳膊的肉都烂了,就让他在家休息,还送来一种叫大蒜素的东西,说是可以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