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业道:“大阿兄,太子虽说来了平城,倘若你我无缘得见,岂不白费心机?”
元超边为二人斟满盏中酒,边道:“大阿兄计无遗策,二阿兄只依大阿兄所嘱行事便可。”
元业道:“吾并非质疑大阿兄所计之事,只太子随行人众,且有贺铮鸣前车之鉴,岂能不谨慎而行?”
元隆摆了摆手,道:“小心驶得万年船,二弟所虑并非多余。”
望着元业与元超,元隆接着又道:“旧年贺铮鸣与刘恩坤寻吾共谋大业,然这贺铮鸣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非但自己被陛下囚于石室,险些搭上太子前程。”
元超道:“大阿兄亦莫要怪那贺铮鸣,其所做之事亦是为笼络太子。好在贺铮鸣有我鲜卑硬汉之风,纵是被陛下囚于石室亦未将共谋之事道出。”
元隆冷哼一声,道:“道出共谋之事?贺铮鸣莫非愚乎?为太子献酒馔、舞姬,不过有违祖制,便是被陛下终身囚禁亦不累及家人。倘若将吾与刘恩坤道出,那弑君之罪他贺铮鸣必当九族共诛。再者言,当日吾与刘恩坤、贺铮鸣有约在先,不论何人有失,必不将其余二人道出,若有一日哪个得了天下,必将厚待彼此家眷。”
元超闻言,轻拍自己前额,道:“大阿兄所言极是,是吾愚钝了。”
元业道:“大阿兄,如今当务之急乃如何接近太子,若不能将太子为你我所用,所计之事岂非前功尽弃?”
元隆点了点头,道:“二弟莫急,吾自有办法…冯熙府上有... -->>
府上有一膳房执事,旧年因其子屠牛烹食而被送官法办,倘若冯熙肯为其子求情,又何来如今暴毙身亡之事?现下里此人既为吾所用,便可令其帮我等为太子传讯。”
元业道:“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冯熙一生八面玲珑,岂能料及堤溃蚁孔,竟亡于一无名鼠辈手中。”
元超边饮酒边嘲讽道:“若非冯熙贪纵声色,那执事便是往其膳食之内加入再多雷公藤亦是无济于事…冯熙返平城乃为元日祭祖,且得了陛下赐其牛羊锦帛,冯熙纵欲而亡那冯诞又岂敢如实上禀?”
元隆大笑几声,道:“食色性也,冯熙虽近花甲之年,却亦是难过那美人关。”
元隆举起碗盏,接着对二人道:“开弓再无回头箭,既已如此,你我兄弟三人便背水一战,搏一搏这江山社稷。”
虽已立春时节,然平城居北,这几日仍大雪纷飞。
因了大雪封路,冯熙灵柩自是无法按时启程。死者为尊,灵堂一日不撤,元恂每日里便需按制往太师府邸祭拜。
这日待众人上罢香,冯诞便邀了一众人等往正厅叙话。
每每叙话尽道周礼丧葬之仪,且又耗时良久,元恂心内厌烦,籍口畏寒,不与众人同往。
冯诞闻言岂敢怠慢,忙着膳房去为元恂煮姜枣茶以奉上,又令仆役将后院东侧厢房燃了安息香,亲迎元恂入内小憩,待交待罢一应事宜,方才告退离去。
元恂歪于席榻之上,对近侍成亮道:“吾日日随彼等议那丧礼之事,实在无趣至极。”
成亮迎合道:“陛下以亲王礼为太师治丧,按制当五月而葬,这期间诸事繁多,着实苦了太子。”
元恂懒懒道:“好在天降大雪,吾倒是得了留于平城之机。”
成亮道:“咱们北人恋故,莫说太子乃重情重义之人,便是奴亦是不舍离了平城。”
元恂怏怏道:“吾终日里除去宫城与府邸,亦无他处可去,纵那洛阳城繁华至极与吾又有何相干?且于洛阳之时还须受那汉礼拘束,夏日里又赫赫炎炎,岂有平城住得惬意?”
成亮正欲接口,便有冯府侍婢端了姜枣茶入得内来。
接过侍婢所奉热茶,元恂呷下一口,只觉此茶不同平日里所饮,于是询侍婢道:“此茶为何人所制?非但无半分老姜辛辣之味,且绵甜适口,甚合吾意。”
那侍婢忙垂首道:“回太子,此茶乃膳房执事柳良木专为太子所制。”
元恂因今日得了空闲毋需与众人议事,此时只觉心情大好,于是对成亮道:“你亲往膳房传吾口谕,赏钱五十吊,并着其每日制此茶奉了于吾。”
成亮闻言急忙忙应下,便随了那侍婢往膳房而去。
不过半盏茶功夫,成亮便归来复命。成亮近了元恂身侧,小心道:“太子,奴已遵您旨意予了赏钱于柳执事,只柳执事感念太子隆恩,非要随了奴欲当面叩谢太子恩赏,现下里已候于门外。”
元恂摆了摆手,道:“不过一小小膳房执事,吾不见也罢,你只对其言吾已歇下,打发了便是。”
成亮环顾四下,轻声道:“太子,那柳执事言其乃关中侯故人…”
第一百五十二回 火中栗(二)
引了冯府膳房执事柳良木入了内来,成亮便往门外为二人把风t哨。
柳良木伏跪于地,向太子元恂行叩拜之礼。
元恂并不示意柳良木起身,只淡淡道:“你欲见吾,所为何事?”
虽闻太子相询,柳良木仍不敢抬头回话,只垂首伏地道:“太子仁德,体恤下民,奴叩谢太子恩赏!”
因了之前成亮言柳良木乃关中侯贺铮鸣故人,元恂知贺铮鸣乃因自己被囚禁石室,故而宣了这柳良木入内觐见。此时见柳良木答非所问,元恂便不耐烦道:“吾不得空听你道些奉承之言,你倘若无事,速速归安。”
柳良木闻言复又叩首,仍垂首道:“太子,廖姬双亲代问太子与廖姬安!”
柳良木口中廖姬便是旧年元恂宠幸的那个鲜卑舞姬,那舞姬本已被皇帝判了仗毙,却因其已身怀有孕而被禁足于太子府邸。
然此事所知者寡,此时闻柳良木言及廖姬双亲,元恂心内忽地一怔。到底年轻,只一弹指停顿,元恂便追问道:“你怎知廖姬?又如何识得其双亲?”
柳良木此时方抬起头来,答道:“回太子,奴与廖姬双亲并不相识,只奴知安乐侯时常照拂廖姬双亲,方才廖姬双亲问安之言亦是安乐侯着奴转达太子。”
元恂狐疑道:“安乐侯?他缘何如此?”
柳良木道:“安乐侯敬重太子,知太子与廖姬两情相悦,却被陛下抛鸾拆凤…安乐侯更知太子乃宽厚仁德之性,如今廖姬被陛下圈禁,安乐侯便代太子赠田地金银于廖姬家人,已尽臣子奉上之心。”
元恂年少多情,与那廖姬亦是有些情分,且此女怀了自己子嗣又为自己所累被君父圈禁,不免心中觉有愧于其。此时得悉元隆如此照拂廖姬家人,元恂一时动情道:“吾竟不知安乐侯如此重情重义,又这般敬重于吾。”
言罢,元恂示意柳良木起身,继而又道:“安乐侯既知吾来了平城,缘何不当面禀于吾知晓,还如此这般大费周章令你前来传话?”
柳良木谢恩起身,答道:“安乐侯知太子此番往平城乃为太师千里奔丧,且又随行人众,因事涉廖姬,唯恐再令太子惹了祸端,故而不敢贸然前来。”
元恂毕竟当朝太子,见一臣下本为寻常之事,只此番前来平城,每每行事见人皆须征询太傅之意,元恂本就已是心中恼怒,此时闻柳良木之言更觉颜面扫地。
沉下脸来,元恂道:“你只管去知会安乐侯,吾宣他往西宫觐见。”
因事前元隆已有嘱于柳良木,闻元恂如此言语,柳良木忙赔笑道:“奴方才失言…太子乃大魏储君,于万人之上,举足左右,便有轻重,自是无惧他人。”
望着元恂,柳良木又接着道:“太子,所谓弩下逃箭,极险便是大安,倘若太子应允,安乐侯欲乔装往太师府中拜见太子。”
元恂本就为遮颜面,此时闻柳良木之言,自觉颜面得保,于是点头应下。
元隆所计,无非拉拢元恂为其所控,得以日后挟太子以令天下兵马。得了元恂首肯,是日元隆便乔装作送木炭的樵夫入了太师府邸。又由柳良木从中安置,引了元恂与元隆二人相见。元隆老于世故,毕竟与元恂相交不深,故而此时见面只道些迎奉阿谀之言。待见其言元恂受用,元隆又佯作打抱不平,以元恂旧年被皇帝禁足之事而... -->>
之事而尽挑唆之言。
旧年之事元恂本就心内忿忿,加之元隆揣合逢迎之言,元恂当下将元隆引为知己。
元隆心下窃喜,只因身在冯府不便久留,于是二人商量罢日后联络传讯之法,便起身告退离去。
此时洛阳宫城之外,一驾马车停于西阳门外。
内侍监总领三宝亲引一乘步辇往西阳门迎接左昭仪生母林夫人车氏。车氏落车登辇,便由三宝引入永合殿内。
因宫婢在前,禾虽不便当即与车氏母女相认,却传了口谕免去车氏行跪拜之礼。待屏退众人,禾急忙忙起身离榻,欲向车氏行家礼,车氏复又跪止不迭。禾上前扶起车氏,又搀其入榻而坐。
母女久未相见,彼此皆有满腹贴己之言,只车氏知自己乃外廷命妇,入宫探望已是圣恩浩荡,不可久留于此。车氏心系襁褓之婴,急切道:“左昭仪,温惠公主何在?可否令妾一仰玉容?”
禾望着车氏,道:“母亲,此为内殿,现下里亦无外人,母亲唤女儿闺名便好。”
二人言语之间,汪氏已抱了元淑入了内来。
接过元淑,车氏满眼爱意望着襁褓中熟睡的女婴,瞧着瞧着便落下泪来。
汪氏见车氏这般模样,忙劝慰道:“林夫人,左昭仪产下小公主,您当欢喜才是,怎得生了伤悲?”
车氏一手抱紧元淑,另一手以帕拭面,道:“我是喜极而泣,瞧着淑儿,便令我忆起禾出生之时。”
轻抚元淑脸颊,车氏接着对禾道:“你出生之时我床下现一白蛇,你外祖母来探你,知了此事唯恐你被灵蛇带走,便于佛前许愿,望佛菩萨佑你一生平安。如今你产下淑儿,母亲着实为你欢喜,过几日我再往白马寺拜谢佛菩萨。”
吉祥于一旁接口道:“夫人,陛下疼爱咱们小公主,已下旨以小公主之名于伊阙开窟镌佛。”
车氏笃信神佛,闻吉祥之言抬了头:“小公主前世定是积善大德,今生方有此佛缘。这开窟镌佛实乃功德无量之事。”
禾因不知元淑乃心宿恶星传言,前些时日知了皇帝下旨以元淑之名开窟镌佛,虽屡屡进言相劝,却因皇帝执意而为,禾亦不便再做坚持。
此时闻母亲之言,禾方将心中所虑道出:“母亲,开窟镌佛虽说乃无量功德,然淑儿只襁褓之婴,且诸皇子公主亦无此先例,女儿心内忐忑,不知淑儿可有福消受。”
车氏望着禾,道:“淑儿是你首出阿女,虽为襁褓之婴却有陛下与你二人恩泽庇佑,应当无妨。”
禾道:“女儿亦是得了陛下福泽,自己又何来福泽恩及淑儿?”
车氏摇了摇头,小声道:“有件事我从未对你提及…你只知当日你外祖母往白马寺为你还愿之时遇一扫地僧,其言你贵不可言,只其还有一言,只对我一人道出…。”
顿了顿,车氏接着又道:“那扫地僧言,你日后将安坐鸾位,且你身后有两子两女送终,其中一子将主天下…”
不及车氏言罢,禾忙比止声之势,轻声道:“母亲,扫地僧许是因女儿出生之时现了白蛇引外祖母与您忧心,而进宽慰之言,母亲切莫信以为真。”
望了一眼汪氏与吉祥,禾嘱咐道:“无稽之言勿听,尔等切记!”
第一百五十三回 青丝绢(一)
“一候元鸟至,二候雷发声,三候乃始电。”
皇后冯氏于巳初一刻领宫内众女眷往徽猷殿前行春分祭拜之仪,又领众人往永明堂祭拜先祖,继而再往安息堂祭拜先太皇太后与贞皇后,待一应礼毕,已是午初二刻。
眼瞧着春分节气已至,温惠公主元淑亦满月多日,却未见禾母女因了射偶人而遭遇不测。
大魏宫规,凡妃嫔产子不足百日不得侍奉君上,亦毋需每日往皇后寝殿问安。今日若非春分祭拜之仪,冯氏与禾亦未得见。
今日相见,瞧着禾非但无半分不适,反倒因了产后调养得当而气色上佳,冯氏心内愈发愤恨。
回至椒坤殿,乳母萧氏正欲为冯氏传午膳,却见冯氏摆了摆手,一脸阴沉道:“吾无心用膳,令彼等退下,免吾瞧着心内烦躁。”
萧氏将冯氏自幼奶大,对其心性了解十分。见冯氏祭祖归来便生此无名之火,便知其定是因见了左昭仪之故。
冯氏屏退众人,奉了一盏热茶于冯氏,方开口相劝道:“皇后,奴瞧着您这些时日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若长此以往,恐有损凤体。”
冯氏恨恨道:“父亲过世已一月有余,那再醮之妇非但无灾无祸,如今反倒愈发狐媚了。”
星象之说本出自大祭司口中,且太师冯熙亦是薨于温惠公主出生之日,纵是如萧氏这般老成练达之人亦是深信不疑。
闻冯氏之言,萧氏道:“善恶终有报,温惠公主既为恶煞之星,纵是陛下以其之名开窟镌佛,亦挡不住这星象天命之事。皇后您且耐心等候,左昭仪母女必遭现世报应。”
冯氏愠色道:“现世报?吾着婵梅寻了术士,制了射偶人,如今将近四十九日之期,仍未见其母女有恙,莫不是天不开眼!”
萧氏竟不知冯氏与婵梅有此一举,心内一惊,忙道:“皇后,您此言当真?缘何不早些道于奴知晓?”
冯氏并未瞧见萧氏已转了脸色,只冷冷道:“亦非举足左右之事,乳母何须在意?”
巫蛊之术源起远古,以咒射、偶人厌胜与毒蛊之事为主。自汉始,朝廷便有律令严禁此术。若因此术致人身亡,施咒者将被处以极刑,族中亲眷亦祸及流放三千里之外,且永世为奴。
此时知了冯氏以偶人厌胜之术施咒于左昭仪母女,萧氏岂能不胆颤心惊。一脸惶恐望着冯氏,萧氏道:“皇后,您纵是再恨左昭仪母女,亦不可以身试法啊。”
冯氏不耐烦道:“吾便是知你行事畏首畏尾,故不愿同你道明。”
萧氏道:“皇后,太师生前曾嘱咐于奴,令奴好生照看皇后,如今太师尸骨未寒,皇后便行此险招,太师在天有灵,当如何瞑目啊!”
冯氏不屑道:“覆水难收,吾既做下便是不惧!”
望着萧氏,冯氏目光灼灼,又道:“父亲乃三朝元老,却被那恶星母女陷害,而令父亲命丧黄泉,更是延误芏婚期,三年啊,三年之久又岂知会... -->>
岂知会生何变数?自她入宫,吾忍辱求全,只为保冯氏一族荣宠不衰。如今父亲薨世,吾若不为父亲报仇雪恨,当这皇后又有何意?”
言语之间,冯氏已落下泪来。
自先太皇太后薨世以来,帝后二人便貌合神离,尤这一年多来,纵是皇帝年节里依了祖制而留宿椒坤殿,然帝后却早已同床异梦。萧氏知冯氏心内苦楚,长叹一口气,萧氏道:“奴自知人微言轻,既皇后执意而为,奴只求皇后万万要将那射偶人收好,切莫被外人窥了他去。”
昌霞殿内,青烟缭绕,香气宜人。环丹为右昭仪李氏燃了其最爱的合蕊香,而李氏则歪于席榻之上,一副慵懒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