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的漂亮原配觉醒了——红叶似火【完结】
时间:2023-07-03 14:46:53

  宋书玉还能借着办刺绣小队的名义不去上工,谢铮可没这个便利。
  谢铮看自己实在是没用武之地,只能闷闷地说:“知道了,中午和晚上下工后我再回来帮你做。”
  这几天,宋家人都格外忙碌。
  不止刘桂芝一下工就扛着锄头往家里跑,谢铮也是一下工就不见了人影。知青点的知青们一天到晚都很难碰到他一次,要不是他每晚八九点会回来睡觉,大家都快忘记知青点有这么号人了。
  苗秀英更是每天踩着点到仓库,一到下工的时间就往家里赶,别人都绣了两三幅刺绣,她硬是只绣一幅,效率比其他人低出一大截。
  姚大娘有些担心,私底下询问她原因。
  苗秀英拿出孙女心疼她,让她少做点为借口搪塞了过去。
  反正刺绣小队的绣娘们都巴不得自己能多绣几幅,多拿点工钱,苗秀英想少做一点就少做一点吧,姚大娘也不勉强。
  三天时间一晃而逝,宋书玉又准备了一批货,加上前几天剩下的,足够出一次摊了。
  正好明天是朱家公社赶集的日子。
  朱家公社,顾名思义,那一片姓朱的人特别多,在路上随便遇到一个人,问他姓什么,十有八九都是姓朱的。
  这个公社的规模比上次去的红星公社要大一些,而且距离县城更近一些,人口也更多。
  这次宋书玉做了充分的准备,提前一天就去将宋建国家的自行车借了过来,又准备了两个水壶,还有一些干粮,天不亮就跟谢铮一起出发了,到朱家公社时天刚麻麻亮,总算是赶早选了一个好位置。
  好位置加上东西种类繁多,价格又比供销社便宜,还有了上次的销售经验,今天的成绩更好。
  等下午回来吃过饭,宋书玉跟谢铮数了数,这一天竟然卖出去了124.6元,比上次多了三十多块。
  苗秀英和刘桂芝都被这个数字给惊呆了,这才几天啊,他们家就挣了两百来块钱。这么下去,破千岂不是很容易的事?
  看到赚了这么多钱,刘桂芝的心思活络了,对宋书玉说:“要不妈也不去上工了,以后你就负责做衣服,我跟谢铮拿出去卖吧,这样你一个人也不用那么累。”
  宋书玉不赞同:“谢铮三天两头请假已经很扎眼了,你再不上工,只怕队里很快就会知道咱们家在外面做买卖了。”
  刘桂芝有点怕:“他们知道会不会举报咱们,把咱们抓起来啊?”
  宋书玉笑着摇头:“不会,妈,咱们都是自己辛苦劳动,又没干那等剥削的事,你怕什么?”
  其实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别说这时候,八十年代初商贩都是不受待见的,经常被人骂□□,割资本主义的尾巴。
  直到八十年末风潮才会逐渐改变,到九十年代掀起官员下海潮,舆论才会彻底转向。
  但现在这种影响也不大,因为在七十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前,政策已经有所松动了,民间也出现了不少摆摊的人,这几次他们去集市上就看到了一些小商贩的身影,公社也出现了零星做吃食售卖的。
  刘桂芝拍拍胸口:“那就好,那就好。”
  “最主要的布料不多了,顶多只能去摆个三四次的摊。”宋书玉笑着说道。
  刘桂芝也有点愁,见识了摆摊赚钱的速度,她舍不得这门好生意:“刺绣厂那边不能再给咱们一点布吗?”
  宋书玉想到上次还了那一袋子丝绸,王主任请她下回去家里吃饭的事,笑着说:“应该能弄一些,但长期指望刺绣厂肯定不行。”
  刺绣厂规模就那么大,而且刺绣对布料的消耗很慢,王主任他们可以向上面多申请一些原材料,但这也有个度,不可能太多,而且也不可能长期无限量供应给她。
  人情这东西就如纸张张薄,越用越少,次数多了,人家也会反感。
  见刘桂芝有点发愁,宋书玉笑了笑说:“妈,你别想那么多,哪怕咱们一年只能弄到几次布料,做成衣服卖了,也能攒几千块,足够咱们一家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还能有结余。”
  刘桂芝这么一想也是,高兴地说:“书玉你说得对,是妈太贪心了,现在这日子已经比过去好多了。”
  “没有,妈你也是想多赚点钱,让咱们自家的日子更好过。”宋书玉笑着给刘桂芝夹了一块鱼肉,“妈,朱家公社那边有个水库,鱼很多,下次去赶集,我再想办法多买点回来,吃不完咱们做成腊鱼、咸鱼,等农忙的时候吃。”
  苗秀英笑呵呵地说:“咱们家书玉真能干,这日子啊是越来越好,越来越有盼头了。”
  吃过饭,趁着苗秀英婆媳去灶房忙碌的时候,谢铮将宋书玉拉到了一边,低声说:“我兴许有办法能弄到布料。”
  宋书玉讶异地挑眉,看不出来啊,谢铮这个外乡人也有法子了。
  “说来听听。”
  谢铮说:“你记得邹进吗?”
  “邹进?”宋书玉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这号人物是谁,“鲁斌的朋友吧?”
  谢铮点头:“对,我第一次跟他们吃饭的时候,鲁斌介绍过,邹进他妈是咱们公社棉纺厂的车间主任,咱们可以通过他弄到布料。”
  宋书玉跟邹进只见过一次,还是大晚上的。只记得是一个非常斯文秀气的男生,话很少,跟鲁斌他们在一起没什么存在感。这样的人,要么是跟屁虫,要么就是那种比较难接近的类型。
  宋书玉更倾向于后者,她不想谢铮太过为难:“这能行吗?会不会不大方便?”
  毕竟认识还不到一个月,就请人家帮这样的忙。
  最重要的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还是那句话,人情越用越少,生意场上,还是只有利益最可靠。
  对,利益,哪怕邹进他们都是吃国家粮的,可全家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顶多也就百八十块,谁会嫌钱多呢?而且这个事,就算邹进能帮忙说上两句,但最终做主的还是他妈。大人可未必看小辈们的交情,若是邹进妈妈不愿意,最后反倒让邹进夹在中间为难。
  最好的办法还是用利益说话,大家有钱一起赚。
  这年月农副产品是很便宜,可工业品却并不便宜,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这些最便宜的都要一百多块,随便买一件,都要省吃俭用半年。更别提电视机了,那得好几百块,一家人攒几年也未必能凑齐。
  鲁斌他们的生活也就是比普通农民强一些,但远远还达不到富足的水平。
  宋书玉想到了一个引他们上钩的办法。
  “阿铮,这样,我一会儿再做些男式背心,明天你拿着背心、手帕和衣服邀请他们一块儿陪你去赶集。”
  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亲眼所见。
  只要他们见识到了做买卖带来的丰厚利润,他们自然会上钩。
  谢铮明白了她的意思,笑着点头说:“好,那明天我再顺便请他们来家里吃饭吧,家里正好有鱼,明天再买点肉就够了。对了,我想把蒋正奇也一块儿叫上。”
  宋书玉一口答应:“行,晚上我跟妈和奶奶说明天请客的事。你稍微提前点收摊,早点回来。”
  双方约定好,第二天宋书玉也没有再继续做衣服,而是去刺绣小队转了一圈,查看了一下进度,还有平日里的工作安排,顺便检查了一通完工的绣品,又跟姚大娘商量了一下,争取在七天后完工,这个月月底再去交一次货,她就回家帮刘桂芝打下手做饭了。
  因为离得近,蒋正奇是第一个来的。
  进门他就闻到了香味,吸吸鼻子嗅了嗅,真香啊,这才是人过的生活啊。昨天做饭的那个知青是川渝来的,贼爱吃辣椒花椒。
  他做菜放了一大把朝天椒和花椒,红彤彤的,一口咬下去,不是花椒就是辣椒,又麻又辣,眼泪都给蒋正奇辣出来了。
  最后蒋正奇只夹了两筷子菜,泡了点米汤,将就对付了一顿。
  如今终于闻到了家常的,他能接受的菜色,而且还有肉,他简直差点喜极而泣。
  不好意思吃白食,进门他就把半斤粮票塞给了刘桂芝:“阿姨,我又来蹭饭了,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您尽管吩咐。”
  刘桂芝客气地笑道:“小蒋你是客人,先去堂屋坐着休息一会儿,阿铮很快就回来了。书玉,去给小蒋倒点茶水,抓两把花生。”
  宋书玉还没动,蒋正奇连忙摆手:“不用,阿姨,我这老是来你们家吃饭,你就让我干点活吧?”
  见他非要找活儿干,宋书玉故意把水桶提到他面前,抬了抬下巴:“要不你去杀鱼?”
  看着桶里活蹦乱跳的鱼,蒋正奇吓了一跳,磕磕绊绊低说:“这,书玉,这个我不会,有没有别的我能干的活?”
  宋书玉还没说话,背后伸来一只白皙修长的大手,提起水桶:“连鱼都不会杀,要你干什么?”
  蒋正奇不服气,瞪着突然出现的谢铮:“说得你好像会杀鱼似的?”
  “我还真会!”谢铮丢给了他一个骄傲的眼神。
  蒋正奇大吃一惊,不敢置信地看着他:“你真的会?你什么时候学会的?”
  明明以前大家都是一样的“君子远庖厨”。
  谢铮没理他,提着桶出去了。宋书玉捂嘴偷笑揭了谢铮的老底:“昨天学会的。”
  昨天杀鱼的时候,他非要学,结果拿着鱼不知道怎么下手,一刀下去鱼还活蹦乱跳的,在院子里蹦来蹦去,搞得一片鸡飞狗跳,最后还是她拿着刀背拍了一下鱼头,他们家才准时吃了鱼。
  这家伙太狗了,蒋正奇也顾不得在刘桂芝面前表现了,飞快地跑了出去:“我去看看。”
  外面不止有谢铮,还多了四个年轻人在看热闹。
  只是这热闹他们都没看成,因为谢铮已经学会了,杀鱼之前得先用刀背将鱼拍晕,然后再动手,鱼就不会蹦来蹦去了。
  看到血,刚子蒙住眼睛:“不行了,不行了,你们看吧,我进屋喝口茶水压压惊。”
  “刚子,你好意思说你爸是肉联厂的吗?”鲁斌踢了他一脚。
  刚子溜得飞快:“又不是肉联厂的就会杀猪杀鱼,老子见不得血不行吗?”
  其他几人都没走,可能是觉得杀鱼挺新鲜的,还向谢铮讨教杀鱼的技巧。
  谢铮利落地刮掉鱼鳞,清除掉内脏,洗去血水,然后故意把鱼拿到蒋正奇面前晃了晃。
  蒋正奇气得磨牙,要不是惦记着这顿午饭还没吃,他一定要跟谢铮断交半天。
  宋书玉出来正好看到这一幕,不由感叹,年轻可真好啊。
  她笑着跟鲁斌他们打了招呼,然后接过谢铮手里的水桶:“你去招呼你的朋友们吧,这边不用你了。”
  谢铮心念一动,想起上次去一个结了婚的哥哥家做客,嫂子也是这样的,都不让哥哥去厨房。他的脸顿时红了起来,眼神有些飘忽。
  宋书玉忙着做饭也没注意到,拎着水桶就进了灶房。
  蒋正奇上前盯着谢铮的脸,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好家伙,我还说你不怕呢,都是装的啊,瞧瞧,这脸都吓红了。”
  “白痴,谁能吓得脸红。”谢铮推开了这个活宝,招呼鲁斌他们,“走,进屋里喝茶。”
  一行人进了堂屋,谢铮拿出主人的派头,给他们倒茶端瓜子花生,然后介绍彼此。
  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性格外向又能聊,很快便打成了一片,天南地北地胡侃起来。
  苗秀英回家听到这声音,笑着对宋书玉和刘桂芝说:“家里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他们家人少,亲戚也很少来往,即便多加一个谢铮,有时候感觉还是冷冷清清的。
  宋书玉一边剥蒜一边说:“奶奶,你要是喜欢,下次再让谢铮请他们来家里玩就是。”
  苗秀英也就说说,哪能经常请人来,人家没正事的啊。
  三人很快做好了饭菜,端上了桌。
  今天的饭菜吃得比过年都丰盛,红烧肉,糖醋鱼,凉拌鸡肉,家常豆腐,韭菜炒鸡蛋,醋溜白菜,筒骨莲藕汤,每一份的量都很大。
  鲁斌四人没想到宋家办得这么丰盛,都有点不好意思。蒋正奇也觉得自家那半斤粮票实在是给太少了,琢磨着是不是要补点,可他手里暂时没有肉票。
  苗秀英拿了一瓶酒出来:“谢铮,陪你朋友喝一点。”
  谢铮拿过酒,先给苗秀英倒了一杯,再给其他人倒上。宋书玉和刘桂芝不喝酒。
  因为下午还要谈正事,所以大家只是意思意思地喝了一小杯。
  饭后,苗秀英和刘桂芝、蒋正奇三人去上工了,屋子里安静下来,也到了谈正事的时候。
  宋书玉一开始没直接提合作的事,而是笑道:“鲁斌、邹进、刚子、卫国,今天家里有点事,我走不开,麻烦你们陪阿铮去摆摊。”
  鲁斌对上宋书玉含笑大方的眼睛,感觉有些口干,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说:“书玉……姐,你太客气了,今天还要谢谢奶奶、阿姨还有你,做了这么多好吃的,辛苦你们了。”
  “哪里,你们帮了我们这么多,请你们吃饭是应该的。”宋书玉客套了一句,笑着看向谢铮,“阿铮,今天上午卖了多少钱?”
  “有点少,总共只卖了74.3元,比昨天少了五十多。”谢铮的语气有些欠揍。
  刚子惊呼出声:“这么多?”
  就一些手帕、背心、衣服之类的,能顶他爸两个月的工资。要知道他爸可是有差不多二十年工龄了。
  鲁斌、邹进、马卫国三人的表情虽没有刚子那么夸张,但也非常吃惊。这不起眼的小买卖真的太赚钱了。
  将四人震惊纳入眼底,宋书玉笑着说:“主要是咱们卖得便宜,款式花样也多。但我们现在手里的布料不多了,做不了几次,而且光我和阿铮两个人,有些忙不过来,所以我们想请你们一起加入,不知道你们怎么想?”
  宋书玉坦诚地将他们现在的困境托出。
  毕竟邹进也不是傻子,与其拐着弯,给人一种算计的感觉,还不如大大方方邀请他们入伙。
  成是最好,大家一起赚钱,不成,也不至于坏了彼此的交情。
  不然别人能上一次当,绝不会吃第二次亏,以后朋友也没得做了。
  鲁斌四人平时看起来大大咧咧,但并不傻,瞬间明白了:“其实你们最需要的是布料吧?”
  说什么缺人,苗奶奶和刘阿姨这不是现成的人手吗?再不济还有今天一起吃饭的那个蒋正奇也可以去帮忙。何必分钱给他们呢。
  宋书玉点头:“没错,但人手也是真缺,毕竟咱们大家都还有其他工作要忙,也不可能天天出去摆摊。所以我跟阿铮商量过了,你们提供布料,我们生产,扣掉布料成本后,利润咱们双方五五分,你们意下如何?”
  鲁斌四人对视一眼,交换了个眼神,由鲁斌出面:“我能问问,今天你们卖七十多块,利润有多少吗?”
  宋书玉想了想说:“我这批布料是别人淘汰不用,便宜卖给我的,所以利润比较高。如果按照正常的布料价格算,卖出去七十元,利润大概在二十块左右。棉纺厂那边给的布料肯定能做成衣,那以后你们就主要卖成衣。手帕、背心、贴身衣物由我卖,不跟咱们的账一块儿算。”
站内搜索: